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物刷保护的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爱香 李秋红 +1 位作者 吕滋建 谭洪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5-190,共6页
近年来,贵金属纳米粒子由于在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受到关注。聚合物刷稳定的金属纳米粒子稳定性好、溶解性好、与聚合物相容性和可加工性好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聚合物刷保护的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引发法、偶联法和配体... 近年来,贵金属纳米粒子由于在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受到关注。聚合物刷稳定的金属纳米粒子稳定性好、溶解性好、与聚合物相容性和可加工性好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聚合物刷保护的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引发法、偶联法和配体交换法,并对高热稳定性交联壳和聚合物刷稳定的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聚合物刷保护的贵金属纳米粒子的研究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金属纳米粒子 聚合物刷 引发法 偶联法 配体交换法 高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上的吸附滞留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赖南君 张艳 +2 位作者 赵旭斌 刘艳勤 李屹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0-365,共6页
采用浸泡法研究了以树枝状大分子为中心的驱油用超支化聚合物在石英砂上的静态吸附特征,并结合岩心流动实验装置测量其动态滞留量、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实验中采用淀粉-碘化镉法测定聚合物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驱油用超支化聚合... 采用浸泡法研究了以树枝状大分子为中心的驱油用超支化聚合物在石英砂上的静态吸附特征,并结合岩心流动实验装置测量其动态滞留量、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实验中采用淀粉-碘化镉法测定聚合物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驱油用超支化聚合物溶液的等温吸附曲线呈现三段式的吸附特点,即随聚合物平衡浓度的增大,初始阶段吸附量先增加后平稳,当平衡浓度达到940~960mg·L^-1时,吸附量出现第二次增长,最后趋于稳定;在多孔介质渗透率相近的条件下,聚合物支化程度越大,动态滞留量越大,建立残余阻力系数的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大分子 超支化聚合物 静态吸附 动态滞留 残余阻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化结构对树枝状聚合物溶液剪切前后流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赖南君 温小虎 +3 位作者 赵文森 王勇 赵旭斌 周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183-3195,共13页
采用吴茵混调器模拟聚合物在其配制、输送、注入中的机械剪切作用,研究了不同支化程度对剪切前后的驱油用树枝状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能的影响。首先制备了3种不同支化程度的树枝状聚合物,研究了剪切前后的树枝状聚合物的分子链粒径分布... 采用吴茵混调器模拟聚合物在其配制、输送、注入中的机械剪切作用,研究了不同支化程度对剪切前后的驱油用树枝状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能的影响。首先制备了3种不同支化程度的树枝状聚合物,研究了剪切前后的树枝状聚合物的分子链粒径分布和分子量大小,然后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树枝状聚合物流变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树枝状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能,最后结合环境扫描电镜分析支化结构对剪切前后树枝状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支化程度高的树枝状聚合物具有更大的流体力学半径和分子量,受环境影响较小;树枝状聚合物溶液呈现假塑性流体特征,支化程度越高,剪切前后的聚合物溶液幂律指数n越小、稠度系数K越大;支化程度高的树枝状聚合物溶液支链间越容易发生缠结,形成致密、多层的空间网状结构,致使剪切前后的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作用 聚合物 溶液 非牛顿流体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化结构对树枝状聚合物静态吸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赖南君 张艳 +2 位作者 刘艳勤 周宁 李屹洋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21-925,共5页
采用浸泡法研究了不同支化程度的驱油用树枝状聚合物在石英砂上的静态吸附特征,并利用动静态激光光散射仪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了聚合物溶液的分子尺寸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不同支化程度的树枝状聚合物溶液的等温吸附曲线均呈现三... 采用浸泡法研究了不同支化程度的驱油用树枝状聚合物在石英砂上的静态吸附特征,并利用动静态激光光散射仪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了聚合物溶液的分子尺寸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不同支化程度的树枝状聚合物溶液的等温吸附曲线均呈现三段式的吸附特点;在初始阶段,支化结构小的聚合物支链条数较少以及流体力学半径较小,其在固定表面积的石英砂上吸附位阻比支化结构大的聚合物小,导致吸附量较大;在吸附形式为多层吸附的Ⅱ、Ⅲ阶段,支化程度大的聚合物支化链间相互作用越强,易缠结形成网络结构,致使其在石英砂表面吸附层数多,吸附量比支化程度小的聚合物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聚合物 静态吸附 流体力学半径 微观结构 油田化学品与油品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围含偶氮苯基团的温敏性聚合物包覆的金纳米粒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春华 杨颖 +2 位作者 董秋静 王洪涛 陶栋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6-108,115,共4页
通过4-二甲氨基吡啶稳定的金纳米粒子(DMAP-AuNPs)与含偶氮苯端基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AZO)进行配体置换,制备了外围舍偶氮苯基团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包覆的金纳米粒子(PNIPAM-AuNPs),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透射微镜、红... 通过4-二甲氨基吡啶稳定的金纳米粒子(DMAP-AuNPs)与含偶氮苯端基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AZO)进行配体置换,制备了外围舍偶氮苯基团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包覆的金纳米粒子(PNIPAM-AuNPs),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透射微镜、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温敏性研究结果表明,PNIPAM-AuNPs具有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通过透过率和粒径随温度变化测得其LCST分别为36℃和35.5℃。在PNIPAM-AuNPs发生相转变前后,金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吸收特征峰由517.6nm红移至59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温敏性 偶氮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合物在天然植物纤维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孙占英 伊凤强 +4 位作者 张志达 郭田田 王金娜 滑雅婷 马运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4-137,共4页
介绍了超支化聚合物在天然植物纤维表面改性中的研究情况,包括端羧基超支化聚酯和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胺。总结了超支化聚合物改性在树脂/植物纤维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重点对改性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植物纤维 超支化聚合物 复合材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糖聚合物接枝金纳米星的制备及光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仪娜 蔡豪 +1 位作者 郑永利 权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9-264,共6页
通过酶促反应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聚合得到温度敏感性的双糖无规聚合物聚(二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6-O-乙烯基己二酸-D-吡喃型葡萄糖/半乳糖酯)[Poly(DEGMA-co-OVNGmix)];利用还原剂将聚合物末端的硫酯键还原,得到末... 通过酶促反应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聚合得到温度敏感性的双糖无规聚合物聚(二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6-O-乙烯基己二酸-D-吡喃型葡萄糖/半乳糖酯)[Poly(DEGMA-co-OVNGmix)];利用还原剂将聚合物末端的硫酯键还原,得到末端为-SH的聚合物分子以S-Au键修饰到金纳米星表面。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透射电镜和核磁氢谱等手段对聚合物和复合金纳米星的理化性质和光热转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uNSs@Poly(DEGMA-co-OVNGmix)成功制备,该复合粒子的平均粒径为50~100nm,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光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粒子的光热转换效率达到50.54%,说明经修饰的金纳米星具有优异的光热转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糖聚合物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 金纳米星 光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响应壳聚糖薄膜的制备及抗菌性能
8
作者 王英沣 洪大卫 +3 位作者 董硕 刘絮瑶 胡煌 殷茂力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7-1044,共8页
为开发适宜的食品包装用薄膜解决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问题,以1,3-二氯-5,5-二甲基乙内酰脲(DCDMH)和姜黄素为添加剂、壳聚糖为基材、丙三醇为脱泡剂,采用流延法制备了具有pH响应和抗菌性能的壳聚糖基复合薄膜。采用SEM和FTIR对壳聚糖基复... 为开发适宜的食品包装用薄膜解决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问题,以1,3-二氯-5,5-二甲基乙内酰脲(DCDMH)和姜黄素为添加剂、壳聚糖为基材、丙三醇为脱泡剂,采用流延法制备了具有pH响应和抗菌性能的壳聚糖基复合薄膜。采用SEM和FTIR对壳聚糖基复合薄膜进行了表征,通过力学性能、透光率、水蒸气阻隔性能、含水率、水溶性、pH响应性、常态和光动力条件下的抗菌性能测试,考察了DCDMH和姜黄素的添加对壳聚糖基复合薄膜的物性参数、pH响应和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CDMH和姜黄素可与壳聚糖大分子均匀混合,并形成了致密的膜结构。由m(姜黄素)∶m(DCDMH)=1∶1和3∶7制备的壳聚糖基复合薄膜CS-Cur-Ⅰ和CS-Cur-Ⅱ的厚度(0.071 mm)在得到一定增加的同时,断裂应力(32.00和54.46 N)也得到了一定的增强,其中,姜黄素0.15 g。CS-Cur-Ⅰ和CS-Cur-Ⅱ均具有明显的pH响应性,随着环境pH的提升,CS-Cur-Ⅰ的色泽不断变深,从黄色逐渐转变为红棕色;壳聚糖基复合薄膜具有优异的常态及光动力抗菌性能,常规条件下和光动力条件下,CS-Cur-Ⅱ均能在30 min内杀灭全部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姜黄素 卤胺 PH响应性 抗菌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铕高分子荧光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郑创 郑果林 +2 位作者 刘帅 苏青春 张丹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30,共7页
稀土配合物作为发光材料已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为了使材料获得更稳定更持久的发光性能,本文以N-乙烯基甲酰胺(NVF)和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水为溶剂,在高温、引发剂条件下经自由基溶液聚合制备出含有氨基、羧基等多种配位官能团的水... 稀土配合物作为发光材料已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为了使材料获得更稳定更持久的发光性能,本文以N-乙烯基甲酰胺(NVF)和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水为溶剂,在高温、引发剂条件下经自由基溶液聚合制备出含有氨基、羧基等多种配位官能团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两性聚乙烯胺(PVAm),并以此作为高分子配体,再辅以1,10-邻菲咯啉(phen)作为第二配体,用三价稀土离子铕(Eu)的盐溶液与之配位,制备出具有优良荧光效应的稀土配合物Eu(PVAm)3phen荧光粉。对高分子配体PVAm进行IR、NMR等分析,找出配位官能团,并对稀土配合物的外观形貌进行荧光显微镜等观察分析,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XRD等表征,并分析其紫外光谱、荧光光谱、荧光余辉亮度。配合物在220~275 nm范围内对紫外光有较强的吸收,最大吸收峰在260 nm处。配合物在580、593、614、650 nm的4处有明显的荧光发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高分子配体 配位化合物 电子跃迁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AM-SBMA三元共聚物增稠剂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河金 覃孝平 +5 位作者 杨辉 韩东 彭通 李翠霞 田海洋 赵彬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3-847,857,共6页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两性单体甲基丙烯酰乙基磺基甜菜碱(SBMA)为主要原料,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体系,合成出压裂用低伤害三元共聚物增稠剂AA-AM-SBMA。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扫描电镜等对AA-AM...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两性单体甲基丙烯酰乙基磺基甜菜碱(SBMA)为主要原料,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体系,合成出压裂用低伤害三元共聚物增稠剂AA-AM-SBMA。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扫描电镜等对AA-AM-SBMA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35℃下采用注入水配制时,AA-AM-SBMA的增黏、悬砂性能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相当;当配液水的氯化钠浓度大于3 000 mg/L时,AA-AM-SBMA能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能;配液水的氯化钠浓度为6 000 mg/L时,3 000 mg/L的AA-AM-SBMA溶液的表观黏度比相同条件下的HPAM溶液高58.4%。AA-AM-SBMA在120℃下放置2 h的降解率高达95.13%,比相同条件下HPAM的降解率高3.19%。岩心渗透率恢复率测定实验结果表明,AA-AM-SBMA对应的渗透率恢复率为95.27%,比相同条件下HPAM的高4.52%,表明SBMA的引入有利于降低增稠剂对岩心渗透率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共聚物 增稠剂 热降解 低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酸酯化-叔胺化淀粉浆料的制备及其黏附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悦 李伟 +2 位作者 吴宇洁 程雪冬 孟祥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1,共6页
为改善淀粉浆料的黏附性能,以提升淀粉浆料对经纱的上浆质量,以丙酸酐(PA)为酯化剂,二甲氨基氯乙烷盐酸盐(DMC-HCl)为叔胺醚化剂,采用固定PA用量及改变DMC-HCl用量的方式,以水为介质,在弱碱性和低温条件下,对酸解淀粉(AHS)进行丙酸酯化... 为改善淀粉浆料的黏附性能,以提升淀粉浆料对经纱的上浆质量,以丙酸酐(PA)为酯化剂,二甲氨基氯乙烷盐酸盐(DMC-HCl)为叔胺醚化剂,采用固定PA用量及改变DMC-HCl用量的方式,以水为介质,在弱碱性和低温条件下,对酸解淀粉(AHS)进行丙酸酯化-叔胺化处理,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不同总取代度的丙酸酯化-叔胺化淀粉(PTAS)。对其进行化学结构表征、元素分析、颗粒形貌观察分析以及取代度测定,并对其与涤纶、涤/棉与棉粗纱间黏附性,以及浆液表面张力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固定PA对AHS质量分数为4.63%、改变DMC-HCl用量为10~40 g,可制备出丙酸酯化程度为0.030、叔胺化程度为0.010~0.035的PTAS样品;化学结构表征与元素分析结合证实了PTAS的成功制备,PTAS颗粒仍保持颗粒态形貌,但部分颗粒表面产生损伤;这种复合变性能够明显改善淀粉对涤纶、棉纤维的黏附性能,提升淀粉浆液的表面活性,表现为PTAS对涤纶、涤/棉及棉3种粗纱的黏合力均明显高于AHS,表面张力明显低于后者;随着PTAS总取代度的增加,其表面张力逐渐降低、黏合力逐渐增大、对棉纤维黏附性的提升优于对涤纶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浆料 丙酸酯化-叔胺化 取代度 黏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光热材料在抗菌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英沣 李开准 +1 位作者 殷茂力 李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5-1446,共12页
耐药菌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发病率及死亡率,并对人们的生活及医疗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耐药菌的快速变异和新抗菌药研发的滞后,迫切需要新的抗菌手段以应对上述问题。光热疗法(PTT)是一种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光热转换),提高局部温... 耐药菌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发病率及死亡率,并对人们的生活及医疗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耐药菌的快速变异和新抗菌药研发的滞后,迫切需要新的抗菌手段以应对上述问题。光热疗法(PTT)是一种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光热转换),提高局部温度,进而杀死细菌的新型抗菌技术。PTT具有独特的抗菌机制,产生耐药菌的可能性较低,在抗菌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各种具有光热转换效果的纳米粒子以及基于此设计的纳米复合材料是PTT的关键。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光热剂(PTAs)在抗菌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PTAs的种类及应用领域,对PTT抗菌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PTAs抗菌材料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性 光热治疗 近红外光 纳米材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秸石膏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抗火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岳孔 李萌禹 +3 位作者 刘健 王璐 刘伟庆 陆伟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308-316,共9页
为提高麦秸利用率,增强石膏板力学性能,改善现有木基石膏板的抗火性能,试验以粒径分别为0.30~0.60和0.18~0.30mm的粗、细2种麦秸纤维为增强相,以建筑石膏为连续相,采用复合常温固化型结构胶粘剂代替添加石膏缓凝剂的传统方式,提出了麦... 为提高麦秸利用率,增强石膏板力学性能,改善现有木基石膏板的抗火性能,试验以粒径分别为0.30~0.60和0.18~0.30mm的粗、细2种麦秸纤维为增强相,以建筑石膏为连续相,采用复合常温固化型结构胶粘剂代替添加石膏缓凝剂的传统方式,提出了麦秸石膏复合材料初步成型和加湿增强的两步法制备工艺,并与杉木纤维和杉木刨花石膏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火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细麦秸纤维石膏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优于粗麦秸纤维石膏复合材料,其内结合强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吸水厚度膨胀率分别为0.33MPa、7.1MPa、2370MPa和2.82%,满足《LY/T1598-2011石膏刨花板》标准的要求。由于麦秸本身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和较高的灰分含量,麦秸石膏复合材料具有较杉木石膏复合材料更优的抗火性能,其点燃时间较杉木纤维石膏复合材料高,无明显热释放速率峰值。与杉木纤维石膏材料和杉木刨花石膏材料相比,细麦秸纤维石膏复合材料的总热释放量分别低48.18%和35.87%,CO2生成速率主峰分别低42.25%和38.81%,CO生成速率主峰相近,残重率略高。试件残照表明麦秸石膏复合材料试件燃烧后外观形貌更完整,炭化程度减轻。通过扫描电镜发现,麦秸纤维的外表面较光滑,石膏主要吸附在麦秸的内表面,较小纤维单元有利于增加石膏与麦秸内表面的接触面积。因此,从微观上说明了细麦秸纤维石膏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高的原因。麦秸秆光滑的外表面几乎充满SiO2,这也说明了麦秸石膏复合材料有较好抗火性能的原因。研究可为石膏基复合材料的功能提升和麦秸石膏复合材料产品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物理性能 力学性能 麦秸 杉木 制备工艺 抗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链含查尔酮基团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的光交联特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春华 董秋静 +3 位作者 王丹 张宏 陶栋梁 崔玉民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7-784,共8页
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侧链含查尔酮基团的聚(4-甲基丙烯酰氧基-4'-二甲氨基查尔酮)(PMADMAC)和聚(4-丙烯酰氧基查尔酮)(PAC)的光交联特性进行了研究。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PMADMAC和PAC聚合物光致环加成反... 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侧链含查尔酮基团的聚(4-甲基丙烯酰氧基-4'-二甲氨基查尔酮)(PMADMAC)和聚(4-丙烯酰氧基查尔酮)(PAC)的光交联特性进行了研究。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PMADMAC和PAC聚合物光致环加成反应迅速进行,波长短的紫外线更易使得聚合物发生[2+2]环加成反应。与溶液状态相比,固体薄膜状态下的光交联反应速率较慢。PMADMAC聚合物更容易发生光致环加成反应,其光交联速率要比PAC聚合物快,环加成反应也更彻底。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聚合物的发光特性,发现PAC聚合物无荧光,而PMADMAC聚合物具有溶剂极性敏感的荧光特性。在PMADMAC聚合物的稀溶液中,随着365 nm紫外光照时间的增加,荧光强度迅速降低,其荧光特征波长在紫外光照射后发生蓝移。PMADMAC和PAC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较好,光交联后形成热不稳定的环丁烷结构,其热稳定性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酯 光交联 查尔酮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C/PMMA复合膜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春华 曹刚剑 +2 位作者 董秋静 王洪涛 张宏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8-101,118,共5页
分别采用溶液成膜法和原位本体聚合法制备了六苯并蔻/聚甲基丙烯酸甲酯(HBC/PMMA)复合膜,并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荧光绝对量子产率研究了HBC/PMMA复合膜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溶液成膜法制备的复合膜的荧光强度和绝对量子产率分别... 分别采用溶液成膜法和原位本体聚合法制备了六苯并蔻/聚甲基丙烯酸甲酯(HBC/PMMA)复合膜,并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荧光绝对量子产率研究了HBC/PMMA复合膜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溶液成膜法制备的复合膜的荧光强度和绝对量子产率分别是原位本体聚合法的10倍和6倍,但由于PMMA对激发光的吸收,两者的荧光绝对量子产率都较低。随着HBC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复合膜的荧光强度和绝对量子产率都先增大再降低,绝对量子产率极大值时的HBC质量分数要比荧光强度极大值时的低一个数量级。随着复合膜厚度的降低,荧光强度和绝对量子产率都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荧光强度极大值时的厚度为0.44mm,而绝对量子产率极大值时的厚度为0.56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苯并蔻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复合膜 荧光 绝对量子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酸改性棕榈蜡乳液微球在纤维素膜上的自组装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光华 赵启航 +2 位作者 黄婵娟 龙柱 张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1-147,共7页
利用水溶性偶合试剂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将3-氨基苯硼酸(ABBA)接枝到棕榈蜡(CW)乳液微球上,得到含苯硼酸官能团的乳液微球(CW-ABBA)。随后,采用硼酸与1,2/1,3-多醇可控相互作用的机理... 利用水溶性偶合试剂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将3-氨基苯硼酸(ABBA)接枝到棕榈蜡(CW)乳液微球上,得到含苯硼酸官能团的乳液微球(CW-ABBA)。随后,采用硼酸与1,2/1,3-多醇可控相互作用的机理,实现改性棕榈蜡乳液微球在纤维素膜表面的可控吸附并获得物理性能显著提高的改性纤维素膜材料。结果表明,在pH10.5条件下,经改性棕榈蜡乳液微球及聚乙烯醇(PVA)处理后的纤维素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下降24.2%,拒水性能提高60.2%,拉伸指数提升61.9%,断裂伸长率增大0.4倍。处理后的再生纤维素膜的物理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本方法对于纤维制品的物理性能改善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蜡乳液 纤维素膜 硼酸酯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速溶型钙增强剂的制备和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锦华 陆计萍 +2 位作者 文丽杰 周玥 周鹏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74-1181,共8页
研究了一种由浓缩乳蛋白粉(Milk Protein Concentration Powders,MPC Powders)和难溶性钙盐制备得到的新型钙增强剂(Ca-MPC),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ζ-电位等表征手段证实了此钙增强剂是蛋白质和难溶性钙盐通过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形... 研究了一种由浓缩乳蛋白粉(Milk Protein Concentration Powders,MPC Powders)和难溶性钙盐制备得到的新型钙增强剂(Ca-MPC),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ζ-电位等表征手段证实了此钙增强剂是蛋白质和难溶性钙盐通过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物,并进一步分析了蛋白质的不同组分与钙盐之间相互作用的差异性。另外,对此类钙增强剂在纯水和蛋白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钙增强剂在水溶液和蛋白溶液中的悬浮稳定性都有所改善,可作为良好的食品外源性钙补充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乳蛋白 碳酸钙 羟基磷灰石 磷酸三钙 分子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探针悬臂弹性常数校正技术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屈泽华 卜娟 潘晓霞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共6页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材料表面的力学性能进行定量表征时,需要准确知道原子力显微镜探针悬臂的弹性常数,所以对弹性常数进行校正十分重要。该文综述近年来对探针悬臂弹性常数的校正方法,主要包括维度法、静态挠度法、动态挠度法。维度法...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材料表面的力学性能进行定量表征时,需要准确知道原子力显微镜探针悬臂的弹性常数,所以对弹性常数进行校正十分重要。该文综述近年来对探针悬臂弹性常数的校正方法,主要包括维度法、静态挠度法、动态挠度法。维度法对不同悬臂形状(主要针对矩形、V型)进行阐述,分析不同方法使用的数学模型与优缺点;静态挠度法不仅对方法的数学模型进行阐述,还着重介绍近年来对该方法精确度的改进研究;动态挠度法以附加质量法、Sader法与热调谐法分别阐述,比较3种方法的模型特点与先进性;最后分析常用探针适合使用的校正方法,对今后校正方法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针悬臂 弹性常数 校正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醇添加改善PVA/PEDOT∶PSS有机导电纤维表面形貌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新月 葛明桥 +1 位作者 冯古雨 高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4-96,99,共4页
将浓度为10%(wt,质量分数,下同)的完全醇解的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与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对苯乙烯磺酸根阴离子(PEDOT∶PSS)分散液经高速搅拌共混制得纺丝液,采用湿法纺丝的方法制备PVA/PEDOT∶PSS复合导电纤维。通过向甲醇凝固浴中... 将浓度为10%(wt,质量分数,下同)的完全醇解的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与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对苯乙烯磺酸根阴离子(PEDOT∶PSS)分散液经高速搅拌共混制得纺丝液,采用湿法纺丝的方法制备PVA/PEDOT∶PSS复合导电纤维。通过向甲醇凝固浴中添加异丙醇改善PVA/PEDOT∶PSS复合导电纤维的表面微观形貌、导电及拉伸力学性能。混合凝固浴中异丙醇与甲醇的质量比分别为0∶1、1∶5、1∶4、1∶3、1∶2和1∶1,探究异丙醇添加量的变化对PVA/PEDOT∶PSS复合导电纤维表面微观形貌及力学、导电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分析仪、高阻计和电子单纤维强力仪对复合纤维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异丙醇的添加改善了PVA/PEDOT∶PSS复合导电纤维的表面微观形貌、导电及拉伸力学性能。随着凝固浴中异丙醇含量的增加,PVA/PEDOT∶PSS复合导电纤维表面的沟槽逐渐减少,纤维表面逐渐变得光滑;复合纤维的电导率小幅度提升;复合纤维的拉伸强度提高,断裂伸长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醇 PVA/PEDOT∶PSS 有机导电纤维 湿法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显微镜观察高聚物断面样品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广荣 童艳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77-381,共5页
本文采用液氮冷却脆断,离子切割和超薄切片等制样手段制备高聚物样品的断面,通过扫描电镜或透射电镜观察其断面结构,提出适合维持高聚物样品断面原貌的制样方法。
关键词 断面 电子显微镜 高分子样品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