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平原地下水水位监测网优化 被引量:48
1
作者 董殿伟 林沛 +6 位作者 晏婴 刘久荣 叶超 郑跃军 万利勤 李文鹏 周仰效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9,共10页
文章在北京市地下水水位监测现状基础上,分潜水和承压水对北京平原地下水监测网的监测密度和监测频率进行了优化设计。主要采用编制地下水动态类型图的方法进行了地下水水位监测网的优化,克里金插值法能定量评价依据监测网观测值绘制的... 文章在北京市地下水水位监测现状基础上,分潜水和承压水对北京平原地下水监测网的监测密度和监测频率进行了优化设计。主要采用编制地下水动态类型图的方法进行了地下水水位监测网的优化,克里金插值法能定量评价依据监测网观测值绘制的地下水水位等高线的精度,因而可以用来评价监测优化结果。并根据时间序列分析和统计检验提供的定量标准优化了地下水水位监测频率。优化后,北京平原共有监测孔400眼,其中利用原有监测孔300眼,新设计监测孔100眼,手工监测频率由原来的每月6次优化为每月1次,专项高频率监测可以由地下水自动监测仪实现。文中还对地下水自动监测仪(DIVER)的监测结果和手工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评价,提出了地下水水位监测网的维护、管理措施和信息发布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位 监测密度 观测频率 自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水质监测网优化设计 被引量:19
2
作者 周磊 王翊虹 +6 位作者 林健 叶超 董殿伟 郑跃军 万利勤 李文鹏 周仰效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共9页
文章分析了北京地下水水质监测和水质变化的历史和现状。应用DRASTIC评价方法对平原区进行了易污性评价并获得易污性分区图。叠加地下水易污性分区图、地下水价值分区图和地下水源保护区图生成地下水保护紧迫性分区图。编制了地下水污... 文章分析了北京地下水水质监测和水质变化的历史和现状。应用DRASTIC评价方法对平原区进行了易污性评价并获得易污性分区图。叠加地下水易污性分区图、地下水价值分区图和地下水源保护区图生成地下水保护紧迫性分区图。编制了地下水污染源分布图。合并地下水保护紧迫性分区图和地下水污染源分布图获得地下水污染风险分区图。以地下水污染分区图指导地下水水质监测网的设计,调整地下水水质监测孔的密度。优化后的北京平原共有监测孔538眼(组),其中分层监测井136眼(组),新设计监测孔343眼。结合地区地下水水质年内变化规律调整监测频率。建议浅层极易污染区每年丰枯期各取1次样,其它地区每年枯水期取1次样。承压水每2年在枯水期取1次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质 易污性评价 污染源 风险性评价 监测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开采方案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丽亚 刘久荣 +3 位作者 周涛 叶超 李文鹏 周仰效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7,共9页
地下水过量开采已经引起北京平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逐年扩大以及一系列环境问题。控制地下水开采,增加地下水补给以达到地下水可持续开采应当成为北京市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本文根据北京市中长期供水规划、水资源特点和地下... 地下水过量开采已经引起北京平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逐年扩大以及一系列环境问题。控制地下水开采,增加地下水补给以达到地下水可持续开采应当成为北京市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本文根据北京市中长期供水规划、水资源特点和地下水开采现状设计了4种地下水开发利用开采方案:即维持现状开采、增加补给量、减少开采量以及联合方案。运用已建北京平原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对4个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地下水系统水均衡量变化,地下水流场变化以及地下水动态变化,以此确定可能的可持续开发方案。结果表明,维持现状开采必将使含水层地下水疏干;增补和减开单独实施虽能改善现状,但难以实现。只有应用增补和减开的联合方案,才有可能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其为北京平原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平原 地下水 开采方案 可持续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平原区域地下水流模拟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丽亚 韩锦平 +5 位作者 刘久荣 叶超 郑跃军 万利勤 李文鹏 周仰效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7,共7页
为深入研究北京平原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及未来的变化趋势,探讨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方案,文章建立了北京平原三维地下水流非稳定流模型。在充分分析北京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数字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从区域上将北京平原... 为深入研究北京平原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及未来的变化趋势,探讨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方案,文章建立了北京平原三维地下水流非稳定流模型。在充分分析北京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数字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从区域上将北京平原含水层系统划分为5个含水层和4个弱透水层互层的多层系统。在此基础上利用GMS模型软件建立了三维地下水稳定流模拟模型和非稳定流模拟模型。首先利用1995年丰水年的地下水均衡量建立和校正了稳定流模型。之后在稳定流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和校正了非稳定流模型,非稳定流模型的模拟期为1995~2005年。最后用模型分析了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流场的变化趋势。与20世纪60年代天然流场相比,北京市平原区区域地下水流场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区域地下水位整体下降外,在不同深度的含水层形成了规模不等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自1999年以来的连续干旱,导致河流基本干枯,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加之应急水源地的投入运行,使地下水贮存量被持续地大量消耗,地下水位快速下降。长期以往,必将造成含水层地下水疏干。控制和减少地下水开采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平原 地下水 概念模型 水流模拟 流场与水均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流域柴窝堡盆地与河谷区地下水流模拟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宁 周仰效 李文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共7页
乌鲁木齐河流域柴窝堡盆地与河谷区是乌鲁木齐市的重要供水水源地。为了更好地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依据,本文尝试将几何形状及含水层厚度差异悬殊的柴窝堡盆地与河谷区联合起来,运用GMS模型系统建立了区域地下水稳定流和非稳... 乌鲁木齐河流域柴窝堡盆地与河谷区是乌鲁木齐市的重要供水水源地。为了更好地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依据,本文尝试将几何形状及含水层厚度差异悬殊的柴窝堡盆地与河谷区联合起来,运用GMS模型系统建立了区域地下水稳定流和非稳定流数值模型。通过对观测孔地下水位过程线和地下水流场进行拟合,校正了研究区的渗透系数、给水度和储水率等水文地质参数。并运用模型分析了研究区的地下水流系统、地下水均衡量、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及地下水位监测网的设计。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流主要存在两个径流排泄区:沿乌鲁木齐主河道的径流排泄区和以柴窝堡湖和大小盐湖为排泄中心的径流区;地下水储存量相对较大,能够调节季节性变化与地下水开采的影响;应加强主要河流洪积扇补给区和山前侧向补给带地下水位的监测与排泄区泉水流量的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窝堡盆地 河谷区 地下水 数值模拟 模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流模拟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庆兵 段秀铭 +3 位作者 高赞东 Fred Kloosterman 周仰效 李文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60,共8页
为深入研究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资源变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索地下水资源可持续管理途径,文章建立了济南泉域地下水稳定流和非稳定流模拟模型,分析了地下水流场及泉水流量变化趋势,并圈划了泉群地下水汇流带。在泉群汇流带内开采地... 为深入研究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资源变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索地下水资源可持续管理途径,文章建立了济南泉域地下水稳定流和非稳定流模拟模型,分析了地下水流场及泉水流量变化趋势,并圈划了泉群地下水汇流带。在泉群汇流带内开采地下水直接影响泉流量,而水源地开采通过影响泉群汇流带间接影响泉流量。泉流量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且与降水量紧密相关:丰水期水位升高,泉流量增加;枯水期水位降低,泉流量减少。保护天然补给量与增加人工补给量是保证泉水长流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岩溶泉域 地下水稳定流模型 非稳定流模型 模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可持续开采方案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庆兵 段秀铭 +2 位作者 高赞东 周仰效 李文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共5页
济南岩溶泉域是济南市重要饮用水源地,泉水又是济南市市民消闲和吸引游客的亮丽景观。但是多年来开采地下水已引起泉水出现间歇性断流。本文在对水资源规划分析基础上,设计了4个地下水资源开采方案:现状方案、增加补给量方案、减少开采... 济南岩溶泉域是济南市重要饮用水源地,泉水又是济南市市民消闲和吸引游客的亮丽景观。但是多年来开采地下水已引起泉水出现间歇性断流。本文在对水资源规划分析基础上,设计了4个地下水资源开采方案:现状方案、增加补给量方案、减少开采量方案和增补减开联合方案。运用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模拟了4个方案对泉群地下水水位及泉水流量动态变化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泉域地下水可持续开采方案,为泉水持续喷涌和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岩溶泉域 地下水 开采方案 模拟分析 可持续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流域柴窝堡盆地地下水可持续开采方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宁 谢文 +1 位作者 周仰效 李文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4,共7页
针对柴窝堡盆地与河谷区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引起的水质恶化,湖泊面积萎缩及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设计了地下水开发的情景模拟方案:现状开采方案,增加补给量方案,减少开采量方案和增补减采联合方案。运用柴窝堡盆地与河谷区数值模型... 针对柴窝堡盆地与河谷区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引起的水质恶化,湖泊面积萎缩及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设计了地下水开发的情景模拟方案:现状开采方案,增加补给量方案,减少开采量方案和增补减采联合方案。运用柴窝堡盆地与河谷区数值模型对这些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各种开采方案下地下水水均衡状态以及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增补减采联合方案既实现了最大开采量的目标,又保证了最小入湖量和最低水位的约束条件,是可持续开发方案。因而,柴窝堡盆地与河谷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应放在恢复天然河道水流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充分利用地下水库的调蓄功能保证城市供水安全,同时改善水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窝堡盆地 河谷区 地下水开采 情景模拟方案 可持续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位监测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庆兵 段秀铭 +4 位作者 高赞东 徐慧珍 殷秀兰 李文鹏 周仰效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14,共8页
文章采用编制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动态类型图的方法优化设计了地下水水位监测密度。通过对地下水水位多年变化趋势的分析确定了手测监测频率。选取质量好的观测孔安装了水位自计仪,提出了地下水水位监测维护措施。将对相关政府部门和每... 文章采用编制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动态类型图的方法优化设计了地下水水位监测密度。通过对地下水水位多年变化趋势的分析确定了手测监测频率。选取质量好的观测孔安装了水位自计仪,提出了地下水水位监测维护措施。将对相关政府部门和每个水用户提供所需的地下水信息,以便达到水管理者与水用户共同参与泉水保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泉域 地下水水位 监测密度 监测频率 自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水质监测 被引量:13
10
作者 高赞东 段秀铭 +4 位作者 王庆兵 徐慧珍 殷秀兰 李文鹏 周仰效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7,共8页
基于GIS手段,利用欧洲方法编制的济南泉域岩溶含水层易污性评价图显示,济南泉域岩溶含水层总体易污性强,地下水容易受到污染。结合泉域污染源调查结果以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系统与水质监测网的现状,设计了51个监测点组成的地下水... 基于GIS手段,利用欧洲方法编制的济南泉域岩溶含水层易污性评价图显示,济南泉域岩溶含水层总体易污性强,地下水容易受到污染。结合泉域污染源调查结果以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系统与水质监测网的现状,设计了51个监测点组成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网,其中地表水监测点6个,第四系孔隙水监测点8个,变质岩裂隙水监测点1个,泉水监测点4个,岩溶水水源地监测点6个,岩溶地下水监测点26个,并对其监测频率及监测内容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岩溶泉域 欧洲方法 易污性评价 水质监测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流域地下水水位监测网设计 被引量:11
11
作者 朱瑾 霍传英 +5 位作者 姜越 弓小平 李和生 王俊桃 李文鹏 周仰效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4,共7页
文章阐述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区域地下水水位监测网的优化设计。基于ARCGIS技术,运用水文地质学方法在叠加合成地下水动态类型分区图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区域地下水水位监测网密度;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确定了地下水水位监测频率。首期施工... 文章阐述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区域地下水水位监测网的优化设计。基于ARCGIS技术,运用水文地质学方法在叠加合成地下水动态类型分区图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区域地下水水位监测网密度;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确定了地下水水位监测频率。首期施工安装了11个新的长期专门监测孔;对73个现有监测孔进行了维修并安装了孔口保护装置,安装了28套水位自动监测仪,初步实现了地下水水位的自动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流域 地下水水位监测 监测网密度优化 频率优化 自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湖岸带地表水与地下水垂向交换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刚 马佰衡 +5 位作者 周仰效 赵凯 尤冰 李木子 董会军 李海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54,共7页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一直是水文地质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往研究更多关注河流的河岸带,但对于相对静止水体—湖泊的湖岸带研究相对偏少。选择白洋淀湖岸带作为研究对象,在周边湖岸带系统部署水位、水温监测系统,采用温度示踪法,开...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一直是水文地质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往研究更多关注河流的河岸带,但对于相对静止水体—湖泊的湖岸带研究相对偏少。选择白洋淀湖岸带作为研究对象,在周边湖岸带系统部署水位、水温监测系统,采用温度示踪法,开展白洋淀湖岸带区域的地表水与地下水垂向交换量化研究。同时,结合达西定律,间接反演获取垂向渗透系数,系统总结出一套联合利用温度示踪法和达西定律定量研究湿地垂向水交换的方法。结果表明,白洋淀湖岸带以地表水渗漏补给地下水为主,其垂向交换流速可达0.2~1.1 cm/d,沉积岩性主要为粉质黏土、粉土及粉细砂,垂向渗透系数为0.038~0.912 m/d。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白洋淀湿地补水方案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湖岸带 地表水-地下水交换 温度示踪法 达西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水质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91
13
作者 周仰效 李文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共11页
地下水由于分布广、水质好且开发费用低而成为全世界重要的供水水源。中国北方生活供水的一半来自地下水,地下水也是干旱期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然而,地下水水质日益面临来自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威胁。地下水水质监测是评价水质状... 地下水由于分布广、水质好且开发费用低而成为全世界重要的供水水源。中国北方生活供水的一半来自地下水,地下水也是干旱期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然而,地下水水质日益面临来自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威胁。地下水水质监测是评价水质状况最可靠的方法,并可作为供水水源保护的早期预警系统。它为水管理部门和水用户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世界上正在执行两个巨大的地下水质监测和评价项目:一个是欧盟的水框架计划;另一个是美国的国家水质评价计划。文章评述了地下水水质监测的现状,介绍了地下水易污性评价、地下水污染源分级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方法。地下水易污性分区图是土地利用规划和供水水源保护的基础。地下水污染源分级结果为污染源治理提供了优先顺序。地下水污染风险分区图圈划出地下水污染的高风险区,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地下水污染监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易污性 污染源 污染风险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地下水位监测网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69
14
作者 周仰效 李文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共9页
区域地下水位监测提供了定量评价含水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及其对环境影响必不可少的信息。历史上的地下水位监测网是为了评价地下水资源或监测水源地降落漏斗而设立的,目前它们已经不能适应为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提供必需的信息。本文在... 区域地下水位监测提供了定量评价含水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及其对环境影响必不可少的信息。历史上的地下水位监测网是为了评价地下水资源或监测水源地降落漏斗而设立的,目前它们已经不能适应为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提供必需的信息。本文在综述国际地下水位监测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区域地下水位监测网优化设计的方法。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编制的地下水动态类型图为地下水位监测井位置的选择提供了坚实的水文地质基础;克里金插值法能定量评价监测网观测值绘制的地下水位等高线的精度,因而可以用来定量设计地下水位监测网;时间序列分析和统计检验提供了优化地下水位监测频率的定量标准。这些方法已被应用于北京平原、乌鲁木齐河流域和济南岩溶泉域,其成果将在本刊分期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下水位监测 监测网优化设计 监测网密度 监测网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流域地下水水质监测网设计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瑾 霍传英 +4 位作者 李和生 弓小平 王俊桃 李文鹏 周仰效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8,共7页
文章运用地下水易污性编图及污染源分布图法进行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地下水水质监测网设计。共设计了130监测孔,现有46个监测孔,另需要84个新的监测孔。按监测类型分为面源监测点22个,点源监测点87个,重点水源地与泉水监测点21个。按监测... 文章运用地下水易污性编图及污染源分布图法进行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地下水水质监测网设计。共设计了130监测孔,现有46个监测孔,另需要84个新的监测孔。按监测类型分为面源监测点22个,点源监测点87个,重点水源地与泉水监测点21个。按监测运行分长期监测点55个,流域普查监测点75个。普查监测点监测频率为1次/5年,长期监测点监测频率为1次/年。首期有针对性地在污染严重的柴窝堡新化厂排污区、乌鲁木齐河谷老排污区、米泉污灌区、米泉工业污染区、老龙河污染区取了25个污染水样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已经受到严重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流域 地下水易污性评价 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地下水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可持续开发:概念、原理与方法 被引量:13
16
作者 周仰效 李文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共8页
水均衡是众所周知的原理,但是它的应用却常常引发很多争议。争议之一就是应用水均衡方程确定地下水的安全开采量和可持续开采量。对于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误解:一种认为,如果地下水的开采量没有超过天然补给量,那么开... 水均衡是众所周知的原理,但是它的应用却常常引发很多争议。争议之一就是应用水均衡方程确定地下水的安全开采量和可持续开采量。对于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误解:一种认为,如果地下水的开采量没有超过天然补给量,那么开采地下水就是安全的;另一种则认为,地下水的可持续开采量仅仅取决于地下水的捕获量,而与天然补给量无关。事实上,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和捕获量共同决定了地下水的安全开采量或可持续开采量。本文阐明了围绕水均衡的争议,并用水均衡方程剖析了安全开采量和可持续开采量的概念。文中对可持续开采量的定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对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其中,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和模拟-优化模型是确定地下水可持续开发方案的最有效的工具,文中也对这两个模型进行了简单的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均衡 安全开采量 可持续开采量 可持续开发方法 模拟模型 模拟-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地下水流模拟 被引量:10
17
作者 霍传英 朱瑾 +2 位作者 魏文慧 周仰效 李文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5,共8页
本文运用数字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方法建立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的地下水流模型,并用流量边界与柴窝堡盆地和河谷区的地下水流模型相接,构成一个统一的流域地下水模型,为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整体规划利用提供了模拟分析工具。北部... 本文运用数字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方法建立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的地下水流模型,并用流量边界与柴窝堡盆地和河谷区的地下水流模型相接,构成一个统一的流域地下水模型,为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整体规划利用提供了模拟分析工具。北部平原的南部倾斜平原为砂卵砾石组成的大厚度潜水含水层,北部细土平原为多层结构。地下水总体上由南向北径流,天然状态下在交界地带溢出成泉或流入沙漠。目前,地下水循环基本上由人为控制。农田灌溉回归补给量与河流和山前侧向补给量持平;而开采量已是绝对的排泄量。季节性开采造成地下水位季节性大幅度变化。水位的下降使蒸发蒸腾量减少,减轻了由于灌溉造成的土壤盐碱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流域 北部平原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稳定流模型 非稳定流模型 模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地下水流模拟 被引量:23
18
作者 周仰效 李文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共10页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流系统及其周围环境已经产生区域性影响,对区域性影响的预测需求促进了区域地下水流模型的重大发展。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的普及、用户界面友好的模拟系统及GIS软件的广泛应用使得区域地下水流模拟呈指数增长。大尺度的地...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流系统及其周围环境已经产生区域性影响,对区域性影响的预测需求促进了区域地下水流模型的重大发展。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的普及、用户界面友好的模拟系统及GIS软件的广泛应用使得区域地下水流模拟呈指数增长。大尺度的地下水非稳定流模型已经用于分析区域水流系统、模拟水均衡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及优化地下水管理方案。本文简述了区域地下水流模拟的发展历史,介绍了美国死谷和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两个大区域地下水流模型实例。此外,文中亦介绍了区域地下水流模拟的方法,讨论了区域地下水流模拟中遇到的特殊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水流系统 模拟方法与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开采方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霍传英 魏文慧 +1 位作者 周仰效 李文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共7页
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局部地区出现了地下水水位下降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为了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结合《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和《米东新区水资源规划报告》设计了现状开采方案、增加补给量方案、减少开采量方案... 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局部地区出现了地下水水位下降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为了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结合《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和《米东新区水资源规划报告》设计了现状开采方案、增加补给量方案、减少开采量方案和增加补给量与减少开采量联合方案。运用北部平原地下水非稳定流模型对这四个地下水开发情景模拟方案进行了模拟,模拟的时间段为2007~2050年。对预测期间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地下水水位降深及水均衡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增加补给量与减少开采量联合方案是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地下水的可持续开采方案。实施该方案应从北水南调引0.7×108m3/a地表水用于北部倾斜平原的农业灌溉,同时要减少地下水超采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0.50×108 m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流域 北部平原 地下水 开采方案分析 可持续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