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压力模式的远端缺血预适应训练对模拟4500 m海拔男性受训者高原习服效果影响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张旭程 任玉琨 +3 位作者 王卓 李加欣 刘燕 李洪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10-1017,共8页
目的 对比不同压力模式的上肢远端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训练对急进高海拔环境健康成年男性的促高原习服作用。方法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于2024年5月在重庆通过广告招募有高原旅行计划的平原成... 目的 对比不同压力模式的上肢远端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训练对急进高海拔环境健康成年男性的促高原习服作用。方法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于2024年5月在重庆通过广告招募有高原旅行计划的平原成年男性居民86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变压训练组(n=29),恒压训练组(n=29)和对照组(n=28)。变压训练组以变压模式[阻断压为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加40 mmHg]、恒压训练组以恒压模式(阻断压为固定200 mmHg)分别进行14 d的双上肢RIPC训练(2次/d,5个循环/次:缺血10 min后,再灌注5 min),对照组不进行训练。训练结束后第3天进入4 500 m海拔模拟舱,7 h后评估受试者急性高原反应(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并记录生命体征及脑氧饱和度。结果 变压训练组AMS发病率为23.1%(RR=0.4,95%CI:0.2~0.8,χ^(2)=9.433,P=0.002)、恒压训练组AMS发病率为16.0%(RR=0.2,95%CI:0.1~0.6,χ^(2)=12.833,P<0.001),均低于对照组AMS发病率65.4%。变压训练组[1.5(0.8,3.0) vs(3.1±1.9),P=0.018]和恒压训练组[1.0(1.0,2.0) vs (3.1±1.9),P=0.001]AMS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变压训练组[0(0,1.0) vs 1.0(1.0,1.0),P=0.001]和恒压训练组[1.0(0,1.0) vs 1.0(1.0,1.0),P=0.003]头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变压训练组[0(0,0.3) vs 1.0(0,1.0),P=0.006]和恒压训练组[0 vs 1.0(0,1.0),P<0.001]疲劳/虚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变压训练组(P=0.010)和恒压训练组(P=0.042)脑氧饱和度下降幅度(Δcerebral tissue oxygenation index,ΔCTOI)均小于对照组。3组受试者的SpO_(2)、HR、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变压训练组和恒压训练组的AMS发病率、AMS评分、头晕评分、疲劳/虚弱评分及ΔCTO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变压(SBP+40 mmHg)和恒压(固定200 mmHg)两种加压模式的上肢RIPC训练均可为急进高原人群提供促高原习服作用,降低AMS发病率,减轻AMS严重程度及减轻脑氧饱和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缺血预适应 急性高原反应 高原习服 脑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