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42
1
作者 陈俐 李雄 +2 位作者 程小宣 罗来军 喻凡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3-34,共12页
阐述了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对自动驾驶发展的重要意义,梳理了线控转向技术的发展概况以及典型的线控转向布置方案,聚焦核心控制策略,对路感反馈控制中上层反馈力矩估计和下层执行器控制,以及转向执行控制中上层变传动比控制、车辆稳定性控... 阐述了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对自动驾驶发展的重要意义,梳理了线控转向技术的发展概况以及典型的线控转向布置方案,聚焦核心控制策略,对路感反馈控制中上层反馈力矩估计和下层执行器控制,以及转向执行控制中上层变传动比控制、车辆稳定性控制和下层转向执行器控制的思路、方法进行了综述,分别阐述了两部分总成控制的关键技术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线控转向系统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线控转向 路感反馈控制 转向执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振鹏 门传玲 +1 位作者 吴洁 贾智强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31-2133,2149,共4页
通过气相沉积法成功地原位合成了膨胀石墨/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仪确定得到碳纳米管插层的膨胀石墨三维多孔复合结构,并通过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和恒流充放电等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膨... 通过气相沉积法成功地原位合成了膨胀石墨/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仪确定得到碳纳米管插层的膨胀石墨三维多孔复合结构,并通过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和恒流充放电等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膨胀石墨/碳纳米管在1 m V/s扫速速率下的比电容达到149.5 F/g,且倍率性能表现出色;同时1 000次充放电后比电容仍保持94%,具有很好的循环寿命,并能保持96%-99%的高充放电效率,功率性能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量产的高速公路智能换道系统决策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何一超 寇胜杰 +2 位作者 田贺 李昊 芦勇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8-430,共13页
高速公路智能换道是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的重要功能,现阶段算法难以在低算力硬件资源条件下兼顾换道安全性和平顺性。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高速公路智能换道系统决策规划方法。通过分级危险区域,检测碰撞风险做出换道决策,进而... 高速公路智能换道是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的重要功能,现阶段算法难以在低算力硬件资源条件下兼顾换道安全性和平顺性。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高速公路智能换道系统决策规划方法。通过分级危险区域,检测碰撞风险做出换道决策,进而实施横纵向解耦规划。在横向规划中,设计两阶段五次多项式换道轨迹规划,提升换道途中安全性和平顺性。在纵向规划中,巡航工况采用类PID算法,可提升规划实时性,而跟车工况采用基于同步预测时域的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通过关联横纵向规划时间可提升换道平顺性,并设计代价函数降低求解复杂度可满足低资源占用要求。通过实车对比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在高速公路换道多场景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平顺性和体验感。此外,算法占用的静态区存储和栈区峰值存储测试对比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具有较低的硬件资源占用率,可满足低算力控制器对资源占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换道系统 解耦规划 两阶段换道 模型预测控制 同步时域 面向量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射感知模型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于蒙 马晓芸 陈刚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9-203,共5页
针对复杂的光照条件人脸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反射感知模型的光照补偿算法。通过模拟人类视觉成像系统,从成像S估计出照度L,剔除并分解出入射度R,从而消除不同强度、不同方向光源带来的光照不均的影响,达到光照补偿的目的;在此基础上,... 针对复杂的光照条件人脸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反射感知模型的光照补偿算法。通过模拟人类视觉成像系统,从成像S估计出照度L,剔除并分解出入射度R,从而消除不同强度、不同方向光源带来的光照不均的影响,达到光照补偿的目的;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取人脸二维Gabor特征,采用均匀下采样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Fisher线性判别分析(Fisher Linear Discriminant,FLD)对人脸Gabor特征进行两重降维处理,并结合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实现人脸的分类识别。通过实验证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提升复杂光照条件下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技术 复杂光照条件 反射感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合器接合过程的参考模型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俐 习纲 +2 位作者 罗来军 单津晖 陈彦雷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5102-5106,共5页
自动离合器的接合过程存在冲击度大和摩擦片磨损严重的问题。为了改善冲击和滑摩,提出参考模型自适应控制(MRAC)思路,基于波波夫超稳定理论求解,动态控制滑摩扭矩,使得滑摩过程的动力学状态尽快逼近同步模型的动力学状态。在Simulation... 自动离合器的接合过程存在冲击度大和摩擦片磨损严重的问题。为了改善冲击和滑摩,提出参考模型自适应控制(MRAC)思路,基于波波夫超稳定理论求解,动态控制滑摩扭矩,使得滑摩过程的动力学状态尽快逼近同步模型的动力学状态。在SimulationX环境中建立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MRAC控制既减少滑摩功,又消除同步点冲击,明显提高接合品质,是一种不牺牲滑摩功却能改善平顺性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波夫超稳定性 模型参考 自适应 离合器接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共轨柴油机怠速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程文志 张衡 +1 位作者 徐辉 蔡遂生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64,共4页
柴油机由于怠速时供油量较小,各缸供油量不同和每缸供油量的波动很大,在不同的冷却水温下保持稳定转速所需的喷油量不同,会造成燃烧过程恶化、排放性能变差。因此,分析了车用高压共轨柴油机怠速不稳定因素,采取了多种措施,如怠速开环和... 柴油机由于怠速时供油量较小,各缸供油量不同和每缸供油量的波动很大,在不同的冷却水温下保持稳定转速所需的喷油量不同,会造成燃烧过程恶化、排放性能变差。因此,分析了车用高压共轨柴油机怠速不稳定因素,采取了多种措施,如怠速开环和闭环控制、各缸均衡控制以及多段喷射等来减小怠速时的转速波动和运转噪声,通过试验验证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了柴油机的怠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共轨 怠速控制 PID 多段喷射 各缸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载通信网络的节点协同频偏估计算法
7
作者 刘凯 黄明和 高智伟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99-104,共6页
现有的4G网络频偏估计算法在高速车载环境下,存在较大的估计误差和较高的复杂度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个车载节点协同工作的频偏估计算法。使用各节点强径的测量信噪比和角度特征进行加权估计,提高各协同节点频偏估计的准确度。... 现有的4G网络频偏估计算法在高速车载环境下,存在较大的估计误差和较高的复杂度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个车载节点协同工作的频偏估计算法。使用各节点强径的测量信噪比和角度特征进行加权估计,提高各协同节点频偏估计的准确度。对高速运动的OFDM系统进行蒙特卡洛仿真及对协同估计模型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改善LTE传输系统的误码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通信网络 正交频分复用 频率偏移 信道估计 蒙特卡洛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ooster电液制动主缸液压力跟随控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伍星星 张彦会 +2 位作者 杨昭辉 陆文祺 左红明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0-55,共6页
基于E-Booster集成式电子液压制动(I-EHB)系统,研究其制动主缸液压力跟随特性。从制动系统PV特性(液压力-齿条行程特性关系)出发,采用双闭环模糊PID控制算法。通过对系统方案及控制策略分析,设计控制单元,并搭建试验台架对控制算法进行... 基于E-Booster集成式电子液压制动(I-EHB)系统,研究其制动主缸液压力跟随特性。从制动系统PV特性(液压力-齿条行程特性关系)出发,采用双闭环模糊PID控制算法。通过对系统方案及控制策略分析,设计控制单元,并搭建试验台架对控制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环境条件及系统参数不变的前提下,相较于单闭环控制算法,双闭环模糊PID控制算法下的制动主缸液压力在阶跃试验中有更快的建压响应,其0~50 bar的建压最短响应时间可达32 ms,较单闭环控制快34 ms,最大液压力控制精度提升了2.58%,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为接下来进一步研究系统鲁棒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ooster系统 电子液压制动 双闭环 模糊PID 跟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换道预警模型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明亮 寇胜杰 +3 位作者 芦勇 于春磊 江昆 杨殿阁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97-1203,1227,共8页
针对基于单一传感器换道预警模型准确性和可靠性不足,且换道过程中自车加速度的确定未考虑真实场景因素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换道预警模型,并在模型自车加速度的确定中充分考虑了自车车速、他车相对距离和相对速度等因素,优... 针对基于单一传感器换道预警模型准确性和可靠性不足,且换道过程中自车加速度的确定未考虑真实场景因素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换道预警模型,并在模型自车加速度的确定中充分考虑了自车车速、他车相对距离和相对速度等因素,优化了原有的换道预警模型,并采用碰撞时间和安全换道距离为评价指标制定换道决策规则。仿真和实车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换道预警模型预警更加灵敏高效,符合道路使用和驾驶员操作要求,验证了多传感器在环境感知中的优势,证明了换道预警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传感器融合 安全距离 换道预警模型 换道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量产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纵向加速度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芦勇 何一超 +2 位作者 田贺 江昆 杨殿阁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03-1814,共12页
当前应用较多的基于预测的纵向加速度规划方法由于算法复杂,占用硬件资源大,较难在低算力控制器上实现量产。而传统的规划方法虽然占用资源少,实时性好,但无法保证高安全、高舒适以及高可靠的量产要求,且缺少对多车型适配的高通用特性... 当前应用较多的基于预测的纵向加速度规划方法由于算法复杂,占用硬件资源大,较难在低算力控制器上实现量产。而传统的规划方法虽然占用资源少,实时性好,但无法保证高安全、高舒适以及高可靠的量产要求,且缺少对多车型适配的高通用特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纵向加速度规划方法。定速巡航规划采用多维优化PID控制方法,借助PID控制思想,合理划分误差段和时距段,离线设计二维加速度上下限表,可适配多车型多时距配置,提升算法通用性。跟车巡航加速度规划采用基于动态预测时域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通过考虑执行器效率和时延,预测车辆运动状态,进而提高系统安全性。同时,对预测时域进行动态管理,具备多场景自适应、多车型适配的高通用性,并通过降低求解复杂度,满足低资源占用要求。通过搭载低算力控制器的多款量产车辆道路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在定速巡航和跟车场景中具有高安全、高可靠的特性。两款量产车型1万km路试结果舒适性体感占比分别为89.21%和86.95%,以及百公里接管次数均小于1次,表明了该方法满足舒适性和鲁棒性的量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产 自适应巡航 加速度规划 动态时域管理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算法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伟超 孟永刚 高大威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3期349-356,共8页
鉴于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在自然坐标系下电磁耦合性强,控制模型复杂;利用空间矢量解耦理论和双dq变换理论,探究了该类电机的矢量控制算法,建立了该电机的数学模型。理论分析了这两种矢量控制算法的联系与差异。在仿真平台上,搭建了类该... 鉴于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在自然坐标系下电磁耦合性强,控制模型复杂;利用空间矢量解耦理论和双dq变换理论,探究了该类电机的矢量控制算法,建立了该电机的数学模型。理论分析了这两种矢量控制算法的联系与差异。在仿真平台上,搭建了类该电机的控制模型,实现了这两种矢量控制算法的恒转速控制。通过仿真结果的分析,比较了这两种矢量控制算法在控制性能方面差异性。结果表明:在理论上,空间矢量解耦控制与双dq变换控制具有高度一致性;与双dq变换控制算法相比,空间矢量解耦控制算法能更好地实现能量解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空间矢量解耦 双dq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