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材料毒理学和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杰 钱新明 +3 位作者 赵鹏 许志珍 王煜倩 唐仕川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7-23,共7页
通过文献调研和分析,为深入开展纳米材料毒理学和安全性研究提供基础理论和数据支持,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纳米材料,主要包括碳纳米管、纳米TiO2、纳米铁粉、富勒烯(C60)等的生物体毒理学和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分析了可燃性纳米材料,主要... 通过文献调研和分析,为深入开展纳米材料毒理学和安全性研究提供基础理论和数据支持,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纳米材料,主要包括碳纳米管、纳米TiO2、纳米铁粉、富勒烯(C60)等的生物体毒理学和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分析了可燃性纳米材料,主要包括纳米铝粉、铁粉、碳粉的安全性研究现状及趋势,强调了进一步开展安全性研究的必要性。最后阐述了目前纳米材料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建议相关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今后可开展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毒理学 安全性 可燃性纳米材料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工作场所莠去津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兴藩 宋相中 +3 位作者 付朝晖 赵鹏 许志珍 唐仕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55-759,共5页
莠去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我国是其原药的主要生产国家。为加强工作场所莠去津暴露浓度的检测力度,保障职业接触工人身体健康,研究开发工作场所莠去津浓度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自行组装的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 莠去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我国是其原药的主要生产国家。为加强工作场所莠去津暴露浓度的检测力度,保障职业接触工人身体健康,研究开发工作场所莠去津浓度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自行组装的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了实验室配置的浓度为10~1 000 mg·L^(-1)的莠去津溶液样本光谱,并比较了多元散射校正、变量标准化、一阶导数方法、二阶导数方法及其组合等光谱预处理方法,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变量选择法和遗传算法等变量选择方法,偏最小二乘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等回归方法对近红外光谱模型分析精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一阶导数是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遗传算法优选的光谱变量表现优于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变量选择法;支持向量机模型表现优于偏最小二乘模型。基于遗传算法选择的16个光谱变量建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分析精度最高,其定标决定系数、验证决定系数、定标均方差、预测均方差和相对分析误差(成分浓度的标准偏差与预测均方差的比值)分别为1,0.99,17.54 mg·L^(-1),25.42 mg·L^(-1)和11.43,有望应用于工作场所莠去津浓度的实际检测中。该研究探讨了近红外光谱法检测工作场所莠去津浓度的可行性,相关结果对于未来类似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莠去津 化学计量学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