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中西文论接受思想的异同 被引量:6
1
作者 樊宝英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33,共3页
20世纪60年代由德国学者尧斯和伊瑟尔所首创的接受美学,因主张从读者的视野来研究文学,给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因而迅速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美学大潮。当我们面对涌进中国大门的接受美学,在对它进行研究消化的同时,不能不考虑... 20世纪60年代由德国学者尧斯和伊瑟尔所首创的接受美学,因主张从读者的视野来研究文学,给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因而迅速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美学大潮。当我们面对涌进中国大门的接受美学,在对它进行研究消化的同时,不能不考虑到本民族文化传统中固有的思想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作家 中西文论 召唤结构 文学接受 审美接受 以意逆志 伊瑟尔 未定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词典”“辞典”的规范 被引量:2
2
作者 董秀梅 孙剑艺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7,共3页
关于﹃词典﹄﹃辞典﹄的规范董秀梅孙剑艺“词典”与“辞典”是书刊中经常碰到的两个词,在使用上呈现出极大的随意性。如《中国语文》1996年第5期有一则“中国辞书学会首届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召开”的简讯,称“会议还讨论了语文... 关于﹃词典﹄﹃辞典﹄的规范董秀梅孙剑艺“词典”与“辞典”是书刊中经常碰到的两个词,在使用上呈现出极大的随意性。如《中国语文》1996年第5期有一则“中国辞书学会首届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召开”的简讯,称“会议还讨论了语文辞·典·编纂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 “字” 《汉语大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工具书 《现代汉语八百词》 异形词 《马氏文通》 修辞学 单音节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老舍文化人格的现代意识 被引量:2
3
作者 石兴泽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1-93,共3页
关键词 文化人格 传统文化 现代意识 文学概论 个性意识 北京文化 理想人格建构 理性自觉 思维方式 性格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酷” 被引量:3
4
作者 董秀梅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3-23,共1页
日益增多的外来词家族中,又一个新潮时髦的成员加入进来,这就是“酷”。“酷”是英文cool的音译,查陆谷孙《新英汉词典》,cool的主要义项有①凉的,凉快的。②冷静的、沉着的、从容的。③漠不关心的、孤傲冷淡的。④沉着而... 日益增多的外来词家族中,又一个新潮时髦的成员加入进来,这就是“酷”。“酷”是英文cool的音译,查陆谷孙《新英汉词典》,cool的主要义项有①凉的,凉快的。②冷静的、沉着的、从容的。③漠不关心的、孤傲冷淡的。④沉着而大胆的、厚颜无耻的。下面例句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大潮 《中国电视报》 民主政治 《新英汉词典》 《青年文摘》 世界化 生活消费水平 假冒伪劣商品 流行词语 《长江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尚书》的文学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郝明朝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6-22,共7页
本文从《尚书》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其文本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诸方面,对其文学价值加以系统的考察。认为《盘庚》篇实为中国最早之散文;《尚书》在语言技巧、场境描写、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方面已取得相当成就;其对后代文... 本文从《尚书》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其文本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诸方面,对其文学价值加以系统的考察。认为《盘庚》篇实为中国最早之散文;《尚书》在语言技巧、场境描写、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方面已取得相当成就;其对后代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文学价值 散文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小说批评中的“经史之鉴”原则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连儒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3-58,共6页
“经史之鉴”是古人处理政治伦常问题的一种基本原则。古典小说批评受制于“经史”,往往使其运作产生三种误区:一是将古典小说,尤其是演史小说混同“经史”;二是给古典小说概念的界定带来混乱;三是混淆了古典小说识鉴与审美之间的... “经史之鉴”是古人处理政治伦常问题的一种基本原则。古典小说批评受制于“经史”,往往使其运作产生三种误区:一是将古典小说,尤其是演史小说混同“经史”;二是给古典小说概念的界定带来混乱;三是混淆了古典小说识鉴与审美之间的界限。班固、桓谭等人虽然较早就对古典小说作出过符合其自身特点与规律的阐释,唐、宋、明、清乃至近代的许多古典小说研究者也曾力图使其走出“经史”的误区,但古典小说识鉴中的“经史”原则与欣赏中的审美要求却始终处于相互矛盾的境地之中,这也是古典小说创作与批评不能真正摆脱“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小说 经史之鉴 小说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朱熹的哲学思想及其他 被引量:1
7
作者 董瑞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5-117,共3页
朱熹哲学思想的核心“存天理 ,灭人欲” ,本意并不否定人对于物质生活的正当要求和欲望 ,可惜的是后来的统治者片面强调天理、人欲对立的一面 ,才造成“以理杀人”的恶果。作为一个政治家 ,朱熹生前从政时间极短 ,却也颇有政绩 ,身后被... 朱熹哲学思想的核心“存天理 ,灭人欲” ,本意并不否定人对于物质生活的正当要求和欲望 ,可惜的是后来的统治者片面强调天理、人欲对立的一面 ,才造成“以理杀人”的恶果。作为一个政治家 ,朱熹生前从政时间极短 ,却也颇有政绩 ,身后被历代统治者吹捧 ;作为一个思想家 ,其思想 (经改造后 )最终成为历代的统治思想 ;作为一个教育家 ,他做出了巨大的成就 ;同时 ,朱熹还是—位学贯古今的学者、才华横溢的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哲学思想 政治家 思想家 教育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胡适对中国新文学文体建设的贡献 被引量:1
8
作者 韩立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4-60,共7页
胡适认为“中国文学有生气的时代多是勇于试验新体裁和新风格的时代”,由此,胡适以西方文学名著为范本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诸方面提出了中国新文学的文体建设理论体系。胡适文体建设理论的指导思想和批评原则可以用“解放”和“... 胡适认为“中国文学有生气的时代多是勇于试验新体裁和新风格的时代”,由此,胡适以西方文学名著为范本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诸方面提出了中国新文学的文体建设理论体系。胡适文体建设理论的指导思想和批评原则可以用“解放”和“创造”概括。胡适既是中国新文学文体建设的理论倡导者,又是中国新文学文体建设的积极实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中国新文学 文体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圣陶的语文知能观及其理论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韩立群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8-90,共3页
叶圣陶以生活为本位的语文知能观包括读、写并重的国文知能观和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知能观。前者从文章学角度揭示了基础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和由此所决定的基础性与工具性特征 ;后者是前者在实践中的发展 ,从语言应用角度对... 叶圣陶以生活为本位的语文知能观包括读、写并重的国文知能观和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知能观。前者从文章学角度揭示了基础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和由此所决定的基础性与工具性特征 ;后者是前者在实践中的发展 ,从语言应用角度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与范畴作出科学界定 ,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阐释了语文能力的深层内涵。语文知能观的提出 ,标志着以生活为本位的现代语文工具论理论体系的形成 ,为中国现当代基础语文教育系统改革和整个教学体系设计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知能观 以生活为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诗论的“误读”接受
10
作者 樊宝英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8-142,共5页
“误读”接受,就是读者根据自身先在的审美期待视野,对不定性诗作进行填充完形,从而作出有别于诗作本文本事本义的一种悖离性理解。通过这种极富创意的读解,不仅使诗作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意蕴。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论 误读 审美期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有分量的《女性词史》
11
作者 于传勤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39-140,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词史 女性 邓红梅 女性词人 《女性词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荀子的“知能”之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郝明朝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9-33,共5页
荀子的人性理论是个分层次、多义项的复杂系统。“性”和“伪”是该系统中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着的两个方面。在荀子所界定的“人性”中 ,既有“情欲”之恶性 ,又有非善非恶的“知能”之性。这非善非恶的“知能”之性 ,既是荀子化“情... 荀子的人性理论是个分层次、多义项的复杂系统。“性”和“伪”是该系统中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着的两个方面。在荀子所界定的“人性”中 ,既有“情欲”之恶性 ,又有非善非恶的“知能”之性。这非善非恶的“知能”之性 ,既是荀子化“情欲”之恶性为“伪”的桥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苟子 苟学 知能
全文增补中
也谈台词与动作:谁是戏剧的根基 被引量:3
13
作者 古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1期88-94,共7页
戏剧的本质特征是演员表演 ,是属于剧场的艺术 ,只有舞台演出方可让剧本创作具有生命活力。一个剧本既要有文学性 ,也要有剧场性 ,两者须相辅相成 ,才能相得益彰 ;戏剧的两个重要元素———台词与动作 ,是相互为用、相互支持的。然而 ,... 戏剧的本质特征是演员表演 ,是属于剧场的艺术 ,只有舞台演出方可让剧本创作具有生命活力。一个剧本既要有文学性 ,也要有剧场性 ,两者须相辅相成 ,才能相得益彰 ;戏剧的两个重要元素———台词与动作 ,是相互为用、相互支持的。然而 ,动作比台词更有表现力、形象性和直观性。台词也是一种动作 ,要求它富于动作性 ,是为了强化表现能力。剧作家的流派、风格以及剧本的体裁样式各异 ,动作的表现手法必然随之不一 ,但动作永远不会消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台词 动作 剧本 话剧 广播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词内在质素演变略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苗菁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2期109-113,共5页
唐宋词一般模式是:人物+场景—→心绪变化。词从晚唐五代到最终凝定不前的南宋时期,这三个要素是渐有演变的。从文本意义上说,这三个要素的演变,使词能不断地反映时代整体的社会心绪和意趣,并能不断地提供新的审美特质而始终使之... 唐宋词一般模式是:人物+场景—→心绪变化。词从晚唐五代到最终凝定不前的南宋时期,这三个要素是渐有演变的。从文本意义上说,这三个要素的演变,使词能不断地反映时代整体的社会心绪和意趣,并能不断地提供新的审美特质而始终使之处在时代文学发展的最前列,使之最终完成了由娱乐色彩较浓的文学品种向严肃文学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内在质素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投影教学的整体优化
15
作者 高增平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9-80,共2页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动态化,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起到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投影在众多电教设备中有其独特的优点,...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动态化,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起到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投影在众多电教设备中有其独特的优点,甚至电影、电视、幻灯也无法与其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影教学 投影教材 投影片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教学实践 优化使用 电教媒体 整体优化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