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导航联合微创技术对全膝关节置换失血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李锋 林雪林 +3 位作者 张克 刘延青 刘岩 田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7-200,214,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联合微创技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10月选择初次接受膝关节置换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均使用髁间开放型假体,其中导航组40例,传统组40例,根据Ward和Gross方法计算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联合微创技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10月选择初次接受膝关节置换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均使用髁间开放型假体,其中导航组40例,传统组40例,根据Ward和Gross方法计算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记录输血及并发症。结果导航组与传统组患者术后总失血量分别为(1025±184)ml和(1494±201)ml,有统计学差异(t=10.885,P=0.000);导航组显性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621±188)ml vs.(724±197)ml,t=2.392,P=0.019];导航组隐性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404±179)ml vs.(732±204)ml,t=7.644,P=0.000];导航组异体输血率12.5%(5/40),低于传统组30.0%(12/40),但无统计学差异(χ^2=3.660,P=0.056);导航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25.0%(10/40),低于传统组42.5%(17/40),但无统计学差异(χ^2=2.739,P=0.098)。结论导航联合微创技术减少术后失血量,相应降低术后异体输血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 全膝关节置换 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采用胫骨结节及胫前肌腱定位的髓外截骨法术后胫骨假体冠状位力线的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赵旻暐 田华 +3 位作者 曾琳 李邦国 张峰霖 李凌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胫骨结节中内1/3及胫前肌腱定位、髓外系统进行截骨、术后胫骨假体在冠状位上的力线情况,并分析产生不良力线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12月间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胫骨结节中内1/3及胫前肌腱定位、髓外系统进行截骨、术后胫骨假体在冠状位上的力线情况,并分析产生不良力线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12月间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完成212个膝关节手术,均由同一手术工作组实施。胫骨侧截骨采用髓外定位方法,参考标志近端为胫骨结节中内1/3,远端为胫前肌腱。术前、术后2周在下肢全长片上测量下肢器械轴夹角和胫骨假体冠状位力线。结果:定义良好冠状位力线为胫骨假体平台连线中垂线同下肢机械轴夹角在±3°范围内,结果显示191个(90.1%)胫骨假体的力线良好。术后外翻截骨5个,内翻截骨16个。术前存在内翻畸形的196个膝关节中,术后17个(8.7%)存在假体不良力线;术前16个外翻膝中,4个术后有不良力线(25.0%);卡方检验经校正后(χ2=2.778,P=0.096)无统计学相关性。术前内/外翻畸形大于20°的膝关节有22个,术前下肢机械轴和术后胫骨假体力线绝对值的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21.95°(20.00°,26.90°)和1.85°(0.10°,7.10°),190个畸形小于20°膝关节术前下肢机械轴和术后胫骨假体力线绝对值的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10.65°(0.50°,19.80°)和1.10°(0.00°,4.60°),结果经秩和检验显示术前重度畸形同术后胫骨假体不良力线存在相关性(Z=2.11,P=0.03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胫骨结节中内1/3和胫长肌肌腱为近/远端解剖标志,依靠髓外定位系统进行截骨,临床可行性高,多可取得满意的结果;本方法可能产生内翻截骨,且在重度畸形的患者中更易出现力线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胫骨 截骨术 冠状位力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固定架加灌注引流治疗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
3
作者 刘士明 张闻生 +1 位作者 尚博 张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52-152,共1页
关键词 骨干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 术后感染 外固定器 灌注引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置换术胫骨髓外定位系统中胫骨前肌肌腱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李邦国 李庆富 +2 位作者 田文明 周恩昌 黑静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526-1527,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髓外定位系统中胫骨前肌肌腱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0例采取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X线对胫骨冠状位力线以及踝关节中点进行定位,对胫骨前肌肌腱内侧缘纵轴进行皮肤标志,接着分别测量踝关节中...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髓外定位系统中胫骨前肌肌腱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0例采取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X线对胫骨冠状位力线以及踝关节中点进行定位,对胫骨前肌肌腱内侧缘纵轴进行皮肤标志,接着分别测量踝关节中点在内踝连线水平与外踝连线水平上与胫骨前肌肌腱内侧缘的距离,测量胫骨前肌肌腱与胫骨力线交点距离内、外踝连线的长度,最后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胫骨前肌肌腱与踝关节中点距离为(13.82±2.78)mm,95%置信区间上限13.15mm,下限为14.54mm,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胫骨前肌肌腱与胫骨冠状位力线交点离内、外踝连线距离为(71.25±6.43)mm,95%置信区间上限69.62mm,下限为72.9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置换术胫骨髓外定位系统中胫骨前肌肌腱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准确定位,具有较好的实际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胫骨髓外定位系统 胫骨前肌肌腱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分析
5
作者 刘士明 王会芹 周恩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8期2208-2208,共1页
关键词 旋前型踝关节骨折 脱位 临床分析 创伤骨科 损伤机制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刘士明 丁艳玲 修志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6期1928-1928,共1页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分析 特殊类型 手术证实 手术方法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