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哌卡因联合布托啡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影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秋芬 高秀娟 +1 位作者 蔡兴志 张宗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布托啡诺联合腹腔内注射罗哌卡因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3月80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罗哌卡因联合布托啡诺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布托啡诺联合腹腔内注射罗哌卡因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3月80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罗哌卡因联合布托啡诺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术前30分钟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0μg/kg,并在气腹结束前向手术创面喷洒0.4%罗哌卡因5 ml,缝合皮肤前向切口局部注射0.4%罗哌卡因5 ml。对照组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术后2、6、12、24 h的疼痛强度。结果术后2、6、12 h观察组的VAS均低于对照组(2 h:4.1±0.6 vs.6.8±0.8,t=-16.419, P=0.000;6 h:3.2±0.8 vs.7.1±1.5, t=-14.425, P=0.000;12 h:3.4±0.5 vs.6.2±1.9, t=-8.733, P=0.002),术后24 h 2组VAS差异无显著性(3.1±0.8 vs.3.2±0.7, t=-0.723, P=0.472)。结论布托啡诺联合罗哌卡因可显著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布托啡诺 妇科腹腔镜手术 术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腹腔镜术后罗哌卡因切口和盆腔浸润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延超 侯彦深 蒋晖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09-711,共3页
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但存在术后早期切口疼痛、内脏痛、CO2气腹刺激引起的肩背痛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张智勇等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内罗哌卡因表面麻醉及地塞米松可产生良好的术后镇痛效应,恶... 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但存在术后早期切口疼痛、内脏痛、CO2气腹刺激引起的肩背痛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张智勇等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内罗哌卡因表面麻醉及地塞米松可产生良好的术后镇痛效应,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且无不良反应。但是妇科腹腔镜局麻药浸润是否可以减轻疼痛,国内报道较少。本研究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罗哌卡因切口和盆腔浸润的术后镇痛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手术 术后镇痛作用 切口疼痛 罗哌卡因 术后早期 浸润 盆腔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患儿术后恢复期保温措施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晓辉 刘冬华 任春光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2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儿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的最佳保温方法。方法选择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1组、S2组和C组各40例。S1组采用加温系统实施主动保温,温度调节为38℃;S2组采用加... 目的探讨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儿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的最佳保温方法。方法选择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1组、S2组和C组各40例。S1组采用加温系统实施主动保温,温度调节为38℃;S2组采用加温毯实施主动保温,温度调节为38℃;C组采用常规盖棉被保暖。观察三组生命体征变化、意识恢复时间、在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低体温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三组不同时间体温和心率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均P<0.05,交互效应均P>0.05。三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1组各项指标更优。结论对非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患儿在麻醉恢复室实施加温系统主动保温,可以降低术后低体温发生率,有助于患儿尽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全身麻醉 低体温 保温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164所医院术后疼痛护理管理现状调查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冬华 丁青 +1 位作者 童莺歌 张宗旺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8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二、三级医院术后疼痛护理管理现状。方法:依据急性疼痛指南和疼痛质量评估体系自行拟定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山东省164家医院进行术后疼痛护理管理现状调查分析。结果:32.9%的医院成立术后疼痛管理小组;58.5... 目的:了解山东省二、三级医院术后疼痛护理管理现状。方法:依据急性疼痛指南和疼痛质量评估体系自行拟定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山东省164家医院进行术后疼痛护理管理现状调查分析。结果:32.9%的医院成立术后疼痛管理小组;58.5%的医院将疼痛作为第五项生命体征进行评估,42.7%的医院对患者的静息痛和活动痛进行评估;52.4%的医院对患者进行疼痛知识教育;拥有疼痛资源护士的医院仅占3.7%,对护士进行疼痛在职教育的医院占12.2%。结论:山东省医院术后疼痛护理管理亟待规范,有必要成立规范的术后疼痛管理组织和管理评估体系,提高术后疼痛的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疼痛护理管理 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护士对急性疼痛服务组织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冬华 邓兰芹 +4 位作者 马建中 姜勇 张颖慧 李云 张宗旺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2期12-13,共2页
目的了解外科护士对急性疼痛服务组织(Acute Pain Service,APS)工作的满意度,从中发现问题,提高APS的工作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73名外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外科护士对APS工作非常满意率为19.2%~79.5%;86.3%的护... 目的了解外科护士对急性疼痛服务组织(Acute Pain Service,APS)工作的满意度,从中发现问题,提高APS的工作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73名外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外科护士对APS工作非常满意率为19.2%~79.5%;86.3%的护士在患者术后携带镇痛泵而不报告疼痛时会主动询问评估患者的疼痛,94.5%的护士会提醒患者在翻身活动前提前按压镇痛泵;72.6%的护士表示APS给患者使用PCA镇痛泵会减少病房护士的工作量。结论APS可以提高护士的疼痛管理水平,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护士对日间的镇痛服务、疼痛知识培训较满意,但对夜间和节假日的服务不太满意。APS需针对现存问题,不断持续质量改进,以提高护士和术后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急性疼痛服务组织 护士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切痂植皮术后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宗旺 杨 刚 +1 位作者 刘 忠 郭爱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486-487,共2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切痂植皮术后的安全性。方法:48例择期行切痂植皮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例。实验组:异丙酚1mg/kg诱导后,继之以异丙酚2mg·kg-1·h-1和氯胺酮2mg·kg-1·h-1的速度输注维持麻醉...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切痂植皮术后的安全性。方法:48例择期行切痂植皮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例。实验组:异丙酚1mg/kg诱导后,继之以异丙酚2mg·kg-1·h-1和氯胺酮2mg·kg-1·h-1的速度输注维持麻醉;对照组:静脉注射安定0.02mg/kg后,继之以氯胺酮3mg·kg-1·h-1的速度输注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和术中氯胺酮总用药量,同时记录患儿术后发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和躁动的例数。结果:氯胺酮用量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苏醒时间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发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和躁动的例数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切痂植皮术后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氯胺酮 麻醉 小儿 切痂植皮 皮肤移植 手术后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后急性肺栓塞合并心跳骤停抢救成功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蔡兴志 于爱兰 +2 位作者 张宗旺 张学俊 董子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62-262,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心跳骤停 后交叉韧带断裂 椎管内联合麻醉 麻醉后 膝内侧副韧带 蛛网膜下腔注射 经口气管内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用于重症颅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内固定的麻醉 被引量:1
8
作者 井玉生 马卫东 +1 位作者 李秀英 赵华堂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神经阻滞麻醉 重症颅脑外伤 骨折内固定术 神经刺激器 四肢骨折 脑外伤恢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用于局麻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镇静止痛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张宗旺 刘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1250-1252,共3页
目的:比较在局麻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镇静止痛中瑞芬太尼与哌替啶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的区别。方法:40例拟在局麻下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ASAⅠ~Ⅱ,年龄18~40岁。入手术室后输液、吸氧并常规监测无创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Sp... 目的:比较在局麻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镇静止痛中瑞芬太尼与哌替啶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的区别。方法:40例拟在局麻下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ASAⅠ~Ⅱ,年龄18~40岁。入手术室后输液、吸氧并常规监测无创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ECG和呼吸频率。根据术中选用的镇静止痛药不同将病人分成两组。瑞芬太尼组(20例),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然后慢速注射咪唑安定50μg/kg,3min后观察病人是否出现Verril′s体征。等病人入睡后,手术医师常规消毒并注射1%利多卡因,5min后测试局麻效果,必要时追加局麻药,手术结束后停止输注瑞芬太尼,送病人入麻醉恢复室。哌替啶组(20例),基本步骤同瑞芬太尼组,在手术开始前,用哌替啶25mg分2次静脉注射代替瑞芬太尼输注,然后立即给予咪唑安定50μg/kg,术中和术后的管理同瑞芬太尼组。在手术医师进入手术室之前,微量泵持续输注生理盐水。在手术结束后10min内手术医师根据视觉模拟评分对术中病人的镇静质量进行评价。在离开麻醉恢复室前和术后24h,病人用同样的方法对自己的镇静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两组病人的平均心率、平均血压、恢复时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瑞芬太尼组病人和手术医师的满意率较哌替啶组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峰值和收缩压峰值瑞芬太尼组明显低于哌替啶组(P<0.05)。结论:在局麻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镇静止痛中,咪唑安定复合瑞芬太尼比咪唑安定复合哌替啶可以明显地降低心率和收缩压峰值,对于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外科手术 芬太尼 麻醉 镇痛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工具用于老年患者术后疼痛评估效果比较 被引量:45
10
作者 刘冬华 童莺歌 +1 位作者 冯翠翠 杨春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适合老年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工具。方法选取108例老年手术患者,采用词语描述评估工具(VDS)、数字评估工具(NRS)、视觉模拟评估工具(VAS)和五指法评估工具(FFS)作为评价工具,分别让患者选择其中最喜欢的一种评估工具,向患者解释... 目的探讨适合老年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工具。方法选取108例老年手术患者,采用词语描述评估工具(VDS)、数字评估工具(NRS)、视觉模拟评估工具(VAS)和五指法评估工具(FFS)作为评价工具,分别让患者选择其中最喜欢的一种评估工具,向患者解释工具的使用后计算作答时间、解释次数和术后4h疼痛程度的首次应答成功率。结果患者对FFS、VDS、VAS、NRS的首选率分别是70例(64.8%)、22例(20.4%)、8例(7.4%)和8例(7.4%),解释作答时间分别为(15.11±1.50)s、(20.55±1.90)s、(30.22±1.86)s和(34.78±1.48)s;反复解释次数分别为(1.08±0.04)次、(1.15±0.10)次、(1.44±0.18)次和(1.89±0.11)次(均P<0.01);术后4h患者首次应答成功率FFS、VDS、VAS和NRS分别为98.6%、90.9%、62.5%和75.0%(P<0.01)。结论术后老年患者对FFS首选率最高,作答时间最短,解释次数最少,术后4h疼痛评估首次应答成功率最高,可作为评估老年术后患者疼痛强度的首选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外科手术 疼痛评估 五指法 词语描述评估工具 数字评估工具 视觉模拟评估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硝普钠用于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 被引量:11
11
作者 于爱兰 蔡兴志 +2 位作者 张宗旺 陈双峰 刘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研究雷米芬太尼或雷米芬太尼-硝普钠用于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及对血浆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48例择期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病人,采用硝普钠(N组)、雷米芬太尼(R组)或雷米芬太尼复合微量硝普钠(RN组)控制性降压,维持MAP在60~7... 目的研究雷米芬太尼或雷米芬太尼-硝普钠用于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及对血浆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48例择期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病人,采用硝普钠(N组)、雷米芬太尼(R组)或雷米芬太尼复合微量硝普钠(RN组)控制性降压,维持MAP在60~70mmHg。记录降压前即刻(T0)、降压30min(T1)和停降压待BP自然恢复稳定后(T2)时的MAP、HR,并在以上各时点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Ⅱ)、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糖(BG)的浓度。结果R组17例(70.8%)单纯用雷米芬太尼可达到降压目的。降压期间,N组HR明显增快(P<0.05),停降压后出现反跳性高血压;R和RN组HR减慢(P<0.05),停降压后MAP回复至降压前水平。降压后BG、Cor、A-Ⅱ的浓度和T0时相比,N组明显增高(P<0.05);三组IL-6的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N组升高幅度大于R、RN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用于鼻内镜手术行控制性降压安全可行,有效抑制了机体的应激反应;复合微量硝普钠能减少雷米芬太尼的用量,降压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硝普钠 控制性降压 鼻内镜手术 内分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内疼痛资源护士信息化多模式培训实践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冬华 冯翠翠 +5 位作者 童莺歌 任晓凤 杨春艳 杜娟 杨桂华 刘莎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院内疼痛资源护士基于信息化的多模式培训效果。方法第一期选拔78名护士进行现场培训,第二期以90名护士疼痛知识薄弱点和对课程的需求为导向,构建院内疼痛资源护士培训课程体系,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多模式培训和客观结构化考试... 目的探讨院内疼痛资源护士基于信息化的多模式培训效果。方法第一期选拔78名护士进行现场培训,第二期以90名护士疼痛知识薄弱点和对课程的需求为导向,构建院内疼痛资源护士培训课程体系,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多模式培训和客观结构化考试方式对学员进行为期2年的培训和认证。结果培训后,第二期学员疼痛知识和态度评分及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4个站点考核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第二期学员综合测评合格率及学员满意度显著高于第一期学员(均P<0.01);患者对护士的疼痛宣教评价显著优于培训前,且护士对患者的非药物干预次数显著多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基于信息化的院内疼痛资源护士多模式培训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及学员满意度,提高患者对护士疼痛宣教的好评率及临床疼痛护理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资源护士 信息化 多模式培训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在职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对尼古丁高依赖患者食管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任春光 李长莹 +2 位作者 高秀娟 张栋 张学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对尼古丁高依赖患者食管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左胸一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尼古丁高依赖男性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低剂量舒芬太尼组(S1组)、高剂量舒芬太尼组(S2组)和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对尼古丁高依赖患者食管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左胸一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尼古丁高依赖男性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低剂量舒芬太尼组(S1组)、高剂量舒芬太尼组(S2组)和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组(DS组)。3组患者术后PCIA泵设置均为:背景剂量:2 m L/h;单次剂量:2 m L;锁定时间:5 min;4 h限量:40 m L。分别于术后1、4、8、12、24、48、72 h行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CIA有效按压/总按压次数和术后72 h舒芬太尼消耗量。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S2组比较,DS组术后1、4、8 h静息和咳嗽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S1组比较,S2组和DS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和咳嗽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S1和S2组比较,DS组术后72 h舒芬太尼消耗量明显降低(P<0.05)。与DS组相比,S1组和S2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与S1组相比,S2组和DS组患者术后补救例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对尼古丁高依赖男性患者食管癌术后的镇痛,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的效果优于单纯应用舒芬太尼,且并发症减少,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尼古丁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隙应用罗比卡因对家兔脊髓和脊神经根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续飞 修培宏 +3 位作者 高尔 邵维忠 曹焕军 李玉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776-778,共3页
目的家兔蛛网膜下隙注入不同剂量的0.75%罗比卡因后,观察脊髓和脊神经根在光镜和电镜下的改变,以及脊神经纤维的髓鞘面积、轴突面积及其面积比的改变,评价罗比卡因蛛网膜下隙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健康家兔24只,雌雄不拘,体重(2.0±0.2... 目的家兔蛛网膜下隙注入不同剂量的0.75%罗比卡因后,观察脊髓和脊神经根在光镜和电镜下的改变,以及脊神经纤维的髓鞘面积、轴突面积及其面积比的改变,评价罗比卡因蛛网膜下隙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健康家兔24只,雌雄不拘,体重(2.0±0.2)kg。随机分为四组:Ⅰ组6只,0.75%罗比卡因2 mg;Ⅱ组6只,0.75%罗比卡因3 mg;Ⅲ组6只,0.75%罗比卡因4 mg;Ⅳ组(对照组)6只,生理盐水0.2 ml。在蛛网膜下隙穿刺注入生理盐水和罗比卡因后6 h灌注固定,分别从L1及L5脊髓和脊神经根处各取一份标本,染色后作光镜观察及测量,取L1脊髓后角组织和脊神经根作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Ⅳ组无明显改变,Ⅰ组和Ⅱ组同Ⅳ组,Ⅲ组中有部分家兔脊髓神经细胞出现水肿,浆内尼氏小体欠清,个别神经节细胞水肿。各组神经根无明显改变,神经纤维的髓鞘面积、轴突面积及其面积比均无显著改变。电镜下Ⅳ组结构基本正常,Ⅰ组和Ⅱ组部分髓鞘出现分离及排列紊乱,Ⅲ组部分髓鞘出现分离及排列紊乱,有的出现断裂,部分线粒体出现空泡变性,少数粗面内质网脱颗粒。结论家兔蛛网膜下隙应用0.75%罗比卡因2 mg可引起髓鞘分离及排列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比卡因 脊椎麻醉 脊神经根 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疼痛服务组织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28
15
作者 刘冬华 闫华 +2 位作者 任晓风 杨春玲 张宗旺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2期68-70,共3页
目的规范术后疼痛管理,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成立在麻醉医生督导下以疼痛专科护士为主体的急性疼痛服务组织,制定各级人员职责,完善运作流程,对860例术后患者实施规范化手术后镇痛,包括术前访视,疼痛查房,上报和处理不良事件,建立疼... 目的规范术后疼痛管理,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成立在麻醉医生督导下以疼痛专科护士为主体的急性疼痛服务组织,制定各级人员职责,完善运作流程,对860例术后患者实施规范化手术后镇痛,包括术前访视,疼痛查房,上报和处理不良事件,建立疼痛档案等。结果术后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51例,5.93%)、皮肤瘙痒(9例,1.05%)和腹胀(27例,3.14%),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术后3d患者静息痛和运动痛评分均保持在3分以下。患者对急性疼痛管理的满意度达到95.0%,较上年同期提高20.0%。结论成立APS实施规范的术后镇痛,可以提高镇痛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疼痛服务组织 疼痛专科护士 麻醉医生 镇痛 患者自控镇痛 疼痛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气管插管全麻下吸入不同浓度氧时自由基及肺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袁莉 潘晓军 +3 位作者 赵勇 于文刚 类维富 王世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 观察犬气管插管全麻下吸入不同浓度氧时的自由基及肺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健康杂种犬 2 0只 ,随机分为纯氧组 (1组 ,FIO2 =1,n =10 )及 4 0 %氧气组 (2组 ,FIO2 =0 4 ,n =10 )。两组麻醉方法相同 ,均行气管内插管 ,接呼吸机机械... 目的 观察犬气管插管全麻下吸入不同浓度氧时的自由基及肺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健康杂种犬 2 0只 ,随机分为纯氧组 (1组 ,FIO2 =1,n =10 )及 4 0 %氧气组 (2组 ,FIO2 =0 4 ,n =10 )。两组麻醉方法相同 ,均行气管内插管 ,接呼吸机机械控制呼吸。监测SOD、MDA在气管插管后1、3、5、7h的变化 ,并在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1)与基础值比较 ,1组插管后 1、3、5、7hSOD活力明显下降、MDA值明显升高 (P <0 0 1) ;(2 )组间比较 ,1组SOD活力较 2组明显下降 (P <0 0 1)、MDA值明显上升 (P <0 0 1或P <0 0 5 ) ;(3)肺超微结构变化 ,1组观察到的肺损伤重于 2组。结论 纯氧通气氧自由基产生明显增多 ,纯氧通气 7h后观察到的肺超微结构损伤较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肺超微结构 氧自由基 肺损伤 氧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X4受体在大鼠胫骨癌痛中的变化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任春光 杨建平 +2 位作者 王丽娜 李伟 周静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骨癌痛大鼠脊髓P2X4受体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部分(6组),第一部分:空白对照组(K组,n=14)、假手术组(J组,n=14)、模型组(M组,n=20)。K组不给予任何处理,J组和M组分别在左胫骨上端注射PBS液和... 目的:观察骨癌痛大鼠脊髓P2X4受体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部分(6组),第一部分:空白对照组(K组,n=14)、假手术组(J组,n=14)、模型组(M组,n=20)。K组不给予任何处理,J组和M组分别在左胫骨上端注射PBS液和Walker256乳腺癌细胞5μl(2×107/ml)。各组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3、6、9、12、15、18天时随机各取8只大鼠测定左后肢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K组和J组于术后12天,M组于术后6、12、18天时各处死6只大鼠,取L4~6脊髓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X4受体表达;第二部分:溶媒对照组、TNP-ATP组、PPADS组,每组8只。各组从骨癌痛造模术后第7天起,连续5天分别鞘内给予双蒸水(ddH2O)、PPADS(100nmol)、TNP-ATP(30nmol)各10μl,并于建模后第12天取L4~6脊髓,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P2X4受体及p-ERK的表达。结果:与K组和J组比较,M组大鼠术后第6~18天,左后肢MWT进行性下降,P2X4受体(P2X4R)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连续5天鞘内注射TNP-ATP可抑制由胫骨癌痛引起的脊髓P2X4受体及p-ERK表达增加(P<0.05),而PPADS组和ddH2O溶剂组却没有此种效应(P>0.05)。结论:脊髓P2X4受体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大鼠胫骨癌痛的产生和维持,其机制可能与激活下游ERK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P2X4受体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s)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咽通气道导引管引导盲探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解克强 井玉生 +1 位作者 王明义 丁宝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9-450,共2页
关键词 盲探气管插管 口咽通气道 困难气道 导引管 临床应用 引导 死亡病例 纤维支气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疼痛护理评分与患者静息及活动性疼痛自评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61
19
作者 童莺歌 成燕 +5 位作者 刘冬华 刘敏君 董玲娜 乔世娜 张伟 朱春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6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术后疼痛护理评估记录与患者静息性及活动性疼痛自评结果存在的差异,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选取浙江省和山东省3所医院的138例胸腹手术后1d患者,调查患者自评的静息性及活动性疼痛强度评分,并查阅对比与访视患者相同或邻近时间... 目的探讨术后疼痛护理评估记录与患者静息性及活动性疼痛自评结果存在的差异,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选取浙江省和山东省3所医院的138例胸腹手术后1d患者,调查患者自评的静息性及活动性疼痛强度评分,并查阅对比与访视患者相同或邻近时间点的疼痛评估护理记录。结果患者自评静息性疼痛评分为1.70±1.75,活动性疼痛评分为5.46±1.71,护理记录中的疼痛评分为2.22±0.96。疼痛护理记录与患者自评静息性疼痛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自评活动性疼痛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于护士缺乏对术后活动性疼痛的评估,可导致疼痛评估记录结果远低于患者自评的疼痛强度。建议临床开展术后活动性疼痛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疼痛 静息性疼痛 活动性疼痛 疼痛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护理学组的组建和实践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雪莉 刘冬华 +2 位作者 杨春玲 闫华 张瑾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0期76-78,89,共4页
目的成立疼痛护理学组,以提高全院疼痛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择优选取与疼痛管理相关科室的护理骨干为疼痛护理学组成员,并明确学组成员职责;设立学组质控控制体系;制定疼痛质控标准;规范镇痛流程;加强护士疼痛知识培训和教育等。... 目的成立疼痛护理学组,以提高全院疼痛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择优选取与疼痛管理相关科室的护理骨干为疼痛护理学组成员,并明确学组成员职责;设立学组质控控制体系;制定疼痛质控标准;规范镇痛流程;加强护士疼痛知识培训和教育等。结果成立疼痛护理学组后,患者的疼痛护理满意率由成立前的82.0%提升至97.1%(P<0.01);患者24h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由60.0%下降至20.0%(P<0.01);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合格率由45.0%提升至70.0%(P<0.01);疼痛评估合格率由85.0%提升到95.1%(P<0.01)。结论疼痛护理学组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医院疼痛管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而且可以提升护士的疼痛管理水平和学术水平,推进疼痛护理学科向专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疼痛管理 护理学组 质量控制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