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依从性监测的加强干预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控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海娇 杨春艳 +3 位作者 张诤 古艳云 吴铁军 姜红丽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依从性监测的加强干预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综合ICU 2019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患者及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2019年1—12月(干预前)进行基线调查,掌握患者AB感染... 目的研究基于依从性监测的加强干预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综合ICU 2019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患者及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2019年1—12月(干预前)进行基线调查,掌握患者AB感染定植的基础情况。2020年1—12月(干预后)实施加强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策略,成立多部门协作管理小组,进行防控措施依从性监测,比较干预前后防控措施依从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院感染发病率、AB耐药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医务人员防控措施的依从性有所提高,单间隔离执行率由干预前15.52%提高至干预后27.71%,医务人员手卫生、戴手套、穿隔离衣的依从率、环境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74.24%)低于干预前(8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值低于干预前。干预后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AB医院感染构成比、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发病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后患者检出主要病原菌均为AB,干预后AB检出构成比(21.24%)低于干预前(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由干预前的76.32%、74.34%下降至干预后的60.58%、58.39%,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由干预前的10.53%下降至干预后的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依从性监测的加强防控措施对降低ICU内AB医院感染和耐药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加强干预 碳青霉烯类 依从性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