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消毒为导向的集束化管理模式在ICU环境清洁消毒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宋晓 陈秋兰 付立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2-749,共8页
目的探讨以消毒为导向的集束化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清洁消毒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集束化管理模式对ICU环境清洁消毒工作进行干预,将2022年1—12月设为干预前,2023年1—12月设为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ICU保洁人员... 目的探讨以消毒为导向的集束化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清洁消毒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集束化管理模式对ICU环境清洁消毒工作进行干预,将2022年1—12月设为干预前,2023年1—12月设为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ICU保洁人员消毒知识知晓率、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患者常见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情况及医院感染情况。结果ICU保洁人员消毒知识知晓率、高频接触环境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分别由干预前的68.58%、78.45%提升至干预后的88.45%、96.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频接触环境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合格率分别由干预前的70.63%、87.90%提升至干预后的88.36%、94.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频接触环境物体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干预前分别为0.49%、1.46%,干预后分别为0、0.27%,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4.97%)、CRAB医院感染发病率(0.77%)较干预前(分别为7.46%、1.62%)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用集束化管理模式对ICU环境清洁消毒工作进行干预,可有效提升ICU环境清洁消毒效果,增强保洁人员消毒防控意识,降低MRSA、CRAB检出率,降低医院感染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管理 消毒 清洁 环境卫生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超声治疗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风云 李延辉 +2 位作者 杨霞峰 孙义华 冯春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704-2706,2721,共4页
目的观察低频超声治疗颈动脉斑块以及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37例,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 目的观察低频超声治疗颈动脉斑块以及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37例,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低频超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直径、形态、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直径、斑块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MT、斑块直径、斑块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MT、斑块直径、斑块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中度狭窄率和重度狭窄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C、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低频超声可以有效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及颈动脉狭窄,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治疗开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疗法 颈部动脉斑块 颈动脉狭窄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神经内科开展神经康复治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霞峰 王兴臣 +5 位作者 布庆侠 李延辉 王风云 单广振 贾莉华 赵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康复治疗 急性脑卒中 卒中单元 运动训练 语言训练 心理康复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东 焦力群 +5 位作者 王继跃 万晓楠 石军伟 张利勇 尹国阳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452-457,共6页
目的分析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影响术后≤30 d卒中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于2001—2011年连续采用CEA治疗的颈动脉... 目的分析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影响术后≤30 d卒中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于2001—2011年连续采用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94例(其中15例分期行双侧手术,每例按2例单独病例进行计算,共计509例)。观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患者术后≤30 d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①509例中,439例单纯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血管全部通畅;70例颈动脉完全闭塞或狭窄率为95%~99%的患者中,7例未能再通。手术成功率为98.6%。②术后≤30 d,发生主要不良终点事件有20例(3.9%),其中死亡6例(1.2%),卒中14例(2.8%);次要不良事件120例(23.6%)。③503例生存患者术后3个月全部获随访,对其中494例(98.2%)患者进行了≥6个月的随访。在随访期间,5例发生新发卒中,其中1例为致死性卒中;28例(5.6%)发生再狭窄,闭塞6例(1.2%)。④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改良Rankin评分(mRS)≥3分者,术后≤30 d卒中和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3分者(17.4%比2.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667,95%CI:1.048~6.791,P=0.040)和mRS评分≥3分(OR=8.690,95%CI:3.279~23.031,P=0.000)是术后≤30 d主要不良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术者学习曲线对术后≤30 d主要终点事件有影响。结论 CEA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对于吸烟和术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患者,手术的风险会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危险因素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前后的尿酶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孙义华 杨霞峰 +1 位作者 李桂萍 李延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18-320,共3页
关键词 脑出血 用药剂量 甘露醇 药物治疗 血清尿素氮 肌酐 尿γ-谷氨酰转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颅内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尹国阳 司俊臣 +6 位作者 肖以磊 许崇福 高志宇 蒋海涛 冉然 杨凤海 傅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2-115,共4页
报告1例罕见的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患儿男,5岁,于2017年7月17日因“头痛伴恶心、呕吐2个月,视力减退2 d”入院。查体见:双眼视力约0.1,余未见明显异常。术前磁共振示右额颞叶占位性病变。入院后给予补液、脱水降颅压、抑酸等对症... 报告1例罕见的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患儿男,5岁,于2017年7月17日因“头痛伴恶心、呕吐2个月,视力减退2 d”入院。查体见:双眼视力约0.1,余未见明显异常。术前磁共振示右额颞叶占位性病变。入院后给予补液、脱水降颅压、抑酸等对症治疗,于2017年7月20日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术中快速病理示:小圆细胞恶性肿瘤。术后病理结果:颅内小圆细胞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非典型性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术后复查磁共振示肿瘤无残留,患者分别于2017年9月26日、2017年10月17日行2周期化疗,化疗结束后,给予全脑全脊髓放疗。放疗结束后继续给予原方案化疗4周期。随访至2022年1月,多次复查颅脑磁共振未见肿瘤复发,现生活简单自理,就读于一家特殊学校。这提示此类患儿若行肿瘤完整全切除,配合早期及时规范的放疗及化疗,或可能获得较为理想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 儿童 胚胎性肿瘤 综合治疗 放疗 化疗 开颅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颅内外动脉病变的多中心检查登记研究设计方案 被引量:11
7
作者 贾凌云 华扬 +18 位作者 邢英琦 惠品晶 孟璇 于德林 潘晓芳 房亚兰 宋彬彬 吴春霞 张春梅 隋秀芳 金友贺 张京芬 李建卫 王凌 穆玉明 钟经馨 朱榆红 张恒 蔡晓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81-284,共4页
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病死原因,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缺血 颅内外动脉病变 血管超声 多中心登记研究 设计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关系的多中心登记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陶昀璐 华扬 +19 位作者 贾凌云 邢英琦 惠品晶 孟璇 于德林 潘晓芳 房亚兰 宋彬彬 吴春霞 张春梅 隋秀芳 金友贺 张京芬 李建卫 王凌 穆玉明 钟经馨 朱榆红 张恒 蔡晓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92-296,共5页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连续纳入20家卒中筛查与防治项目基地医院临床诊断明确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10 711例。根据颈动脉...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连续纳入20家卒中筛查与防治项目基地医院临床诊断明确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10 711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从中筛选出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率≥50%者1 560例,并将存在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重度狭窄(70%~99%)组及轻中度狭窄(<70%)组。分析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水平在两组颈动脉狭窄人群中的分布,并依据血脂正常值范围进行量化分类,应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级别血脂水平分布的差异。结果颈动脉重度狭窄组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轻中度狭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4%(319/586)比48.3%(470/974),P<0.05],高脂血症为颈动脉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7,95%CI:1.24~1.30,P<0.01)。颈动脉重度狭窄组患者TC及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轻中度狭窄组[TC:3.98(3.31,4.82)mmol/L比3.91(3.31,4.53)mmol/L;LDL-C:2.48(1.86,3.14)比2.30(1.79,2.80);均P<0.01],随着TC和LDL-C水平的升高,重度狭窄与轻中度狭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重度狭窄组患者TC>5.80 mmol/L的比率高于轻中度狭窄组[7.3%(43/586)比0.4%(4/974)],LDL-C>3.12 mmol/L的比率高于轻中度狭窄组[26.3%(154/586)比10.0%(97/974)]。结论高LDL-C和TC水平可增加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动脉硬化 闭塞性 血脂异常 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及其相关因素调查 被引量:12
9
作者 曹玉凤 李向云 马姝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调查护生的社区就业意向及其相关因素,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和社区护理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设问卷对吉林省255名护理本、专科学生进行调查,并对部分护生进行访谈。结果:对社区护理的认知不同的护生,其社区就业意向有统计... 目的:调查护生的社区就业意向及其相关因素,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和社区护理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设问卷对吉林省255名护理本、专科学生进行调查,并对部分护生进行访谈。结果:对社区护理的认知不同的护生,其社区就业意向有统计学差异(P<0.01);是否独生子女、不同生源地的护生,在社区护理就业意向和理想就业意向两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独生子女、农村生源地的护生更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结论 :多数护生对社区护理不太了解,就业意愿不高,理想就业意向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护理 社区保健护理 就业 意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超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延辉 王风云 +2 位作者 孙义华 杨霞峰 徐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6期578-579,共2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的效果。方法选择因脑卒中致上肢痉挛患者15例,在彩超引导下,按照断层解剖作为指南,将肉毒毒素准确注入到肱二头肌、肱肌、指深屈肌、指浅屈肌、尺侧腕屈肌、拇长肌、掌长肌、旋前...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的效果。方法选择因脑卒中致上肢痉挛患者15例,在彩超引导下,按照断层解剖作为指南,将肉毒毒素准确注入到肱二头肌、肱肌、指深屈肌、指浅屈肌、尺侧腕屈肌、拇长肌、掌长肌、旋前圆肌、旋前方肌。注射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注射前、注射后2周、注射后4周采用改良Ashworth(MAS)、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进行相关评价。结果注射组在注射后2周、4周,肌肉痉挛的改善以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注射前。结论在彩超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定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定位准确、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 肉毒毒素A 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年龄特征与头颈部大动脉病变分布的多中心研究结果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娜 华扬 +19 位作者 贾凌云 邢英琦 惠品晶 孟璇 于德林 潘晓芳 房亚兰 宋彬彬 吴春霞 张春梅 隋秀芳 金友贺 张京芬 李建卫 王凌 穆玉明 钟经馨 朱榆红 张恒 蔡晓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85-291,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大动脉病变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差异,为不同年龄段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全国20家中心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共10 711例,从40岁起始,...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大动脉病变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差异,为不同年龄段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全国20家中心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共10 711例,从40岁起始,以每10岁为一年龄段将所有患者分为5个年龄段,比较不同年龄段间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差异。再将所有患者按性别分开,应用趋势卡方检验比较同一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颅内、外及前、后循环大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和血管病变支数。结果 (1)老年患者危险因素以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居多(χ~2值分别为61.938、13.349、55.940,均P<0.01);中青年吸烟史、脑血管病家族史及肥胖者居多(χ~2值分别为131.505、7.298、100.911,均P<0.01)。(2)线性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随年龄增长,女性、男性颅外动脉病变中多支血管病变所占的比例均逐渐增加(χ~2值分别为54.799、161.370,均P<0.01);女性患者颅内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逐渐下降(χ~2=5.328,P=0.021),而男性患者颅内动脉病变中多支血管狭窄所占的比例无明显变化趋势(χ~2=0.289,P=0.591)。(3)线性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随年龄增长,女性、男性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逐渐减少(χ~2=20.090;χ~2=42.351,均P<0.01),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逐渐升高(χ~2=40.311;χ~2=90.698,均P<0.01),颅内外动脉均存在狭窄的发生率逐渐升高(χ~2=12.077,P=0.001;χ~2=45.887,P<0.01);女性单纯后循环血管狭窄发生率逐渐升高(χ~2=16.434,P<0.01),男性单纯后循环血管狭窄发生率无变化趋势(χ~2=1.701,P=0.192),女性、男性前后循环动脉均狭窄的发生率逐渐升高(χ~2=4.587,P=0.032;χ~2=35.156,P<0.01)。结论不同年龄段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布存在差异,不论女性还是男性,中青年患者主要为颅内动脉病变,老年患者主要为颅外动脉病变,女性老年患者存在后循环动脉病变较多。认识不同年龄段患者颅内动脉病变特征,将有助于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制定个体化的卒中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年龄 动脉狭窄 分布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测吸烟与颅内动脉狭窄相关性的多中心研究结果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然 华扬 +19 位作者 贾凌云 邢英琦 惠品晶 孟璇 于德林 潘晓芳 房亚兰 宋彬彬 吴春霞 张春梅 隋秀芳 金友贺 张京芬 李建卫 王凌 穆玉明 钟经馨 朱榆红 张恒 蔡晓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97-301,312,共6页
目的分析吸烟与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全国20家卒中防治基地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缺血性卒中住院的患者共10 711例,排除吸烟及戒烟年限不详者76例,最终纳入10 635例患者。应用经... 目的分析吸烟与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全国20家卒中防治基地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缺血性卒中住院的患者共10 711例,排除吸烟及戒烟年限不详者76例,最终纳入10 635例患者。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病变。记录患者脑血管病基本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吸烟及年限、是否戒烟及年限、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卒中家族史)。根据患者吸烟年限不同,分为5个组:无吸烟(7 088例)、吸烟时间≤10年(293例)、11~20年(770例)、21~30年(1 185例)、>30年(1 299例)组进行趋势卡方检验。再根据吸烟者中戒烟年限不同,分为4个组:无戒烟组(2 756例)、戒烟时间1~10年(587例)、11~20年(153例)、>20年(51例)进行趋势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吸烟年限及吸烟者不同戒烟年限对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的影响。结果 (1)吸烟者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40.4%(1 433/3 547)]显著高于无吸烟患者[29.4%(2 085/7 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850,P<0.01),并且吸烟者脑梗死发生率[91.6%(3 250/3 547)]显著高于无吸烟者[85.0%(6 027/7 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328,P<0.01)。吸烟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03;95%CI:1.456~1.765;P<0.01);随着吸烟年限的增长,颅内动脉狭窄检出率逐渐升高(趋势χ~2=115.437,P<0.01);≥20年烟龄患者是否戒烟对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趋势χ~2=1.043,P=0.307)。结论吸烟是影响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患病风险随着吸烟年限的增加而上升。而长期吸烟者即使戒烟亦不能减轻对颅内动脉狭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颅内动脉狭窄 吸烟 经颅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超声筛查中国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结果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2
13
作者 华扬 陶昀璐 +17 位作者 李梅 勇强 何文 赵晖 罗燕 张艳 彭涛 于德林 潘旭东 吴春霞 牛小媛 胡凤云 何香芹 袁建军 褚文 唐凤珍 艾红 崔进川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617-623,共7页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我国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建立中国人群卒中发病危险的预测模型,以早期防治卒中。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41家基地医院首次联合对我国6个省市40个项目区715286人进行...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我国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建立中国人群卒中发病危险的预测模型,以早期防治卒中。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41家基地医院首次联合对我国6个省市40个项目区715286人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及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对其中61860例患者进行颈动脉CDFI筛查,高危人群(暴露于≥3项危险因素)有49386例。筛查记录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情况、斑块数量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并对颈动脉IMT是否增厚、有无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狭窄率0~49%与≥50%)分别与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心房颤动、吸烟、缺乏体育锻炼是颈动脉 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OR =1.17,95%CI:1.12~1.22;心房颤动,OR=1.15,95%CI:1.09~1.21;吸烟,OR=1.13,95%CI:1.08~1.17;缺乏体育锻炼,OR=1.12,95%CI:1.08~1.16)。(2)高血压、心房颤动、吸烟、糖尿病是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率≥50%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高血压:OR =1.55,95%CI:1.47~1.62;心房颤动:OR =1.13,95%CI:1.06~1.21;吸烟:OR=1.16,95%CI:1.11~1.22;糖尿病:OR=1.30,95%CI:1.24~1.37。颈动脉狭窄率≥50%,高血压:OR=1.78,95%CI:1.55~2.03;心房颤动:OR=1.59,95%CI:1.39~1.81;吸烟:OR=1.33,95%CI:1.20~1.48;糖尿病:OR=1.30,95%CI:1.17~1.45)。单纯肥胖不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率≥50%的发生率(OR分别为0.78、0.83,95%CI分别为0.75~0.82、0.75~0.92)。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作为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危险因素检测有价值的手段,对早期诊断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超声 筛查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机械取栓联合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颈内动脉串联病变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蒋群龙 张萌 +7 位作者 尹腾昆 郝继恒 刘超 林凯 刘卫东 崔庆轲 王继跃 张利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0-86,共7页
目的评价颅内动脉机械取栓联合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颈内动脉串联病变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颈内动脉串联病变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5例,... 目的评价颅内动脉机械取栓联合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颈内动脉串联病变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颈内动脉串联病变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5例,其中采取先行颅内动脉闭塞处机械取栓、后行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或闭塞段支架植入手术策略的患者43例(由远及近组),采用先行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或闭塞段支架植入、后行颅内动脉闭塞处机械取栓手术策略的患者12例(由近及远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入院时、术后24 h、术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中1次取栓成功率,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级)率,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以及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率、死亡率。结果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颅内动脉闭塞处机械取栓及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或闭塞段支架植入术。由远及近组患者1次取栓成功率高于由近及远组[67.4%(29/43)vs 33.3%(4/12)],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短于由近及远组[(68.77±17.65)min vs(100.08±38.3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入院时、术后24 h、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率,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以及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和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颅内动脉机械取栓同期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颈内动脉串联病变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但采取由远及近的手术策略比由近及远手术策略有更高的1次取栓成功率且能更快地达到血管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串联病变 机械取栓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概要 被引量:1545
15
作者 王陇德 毛群安 +15 位作者 张宗久 刘建民 彭斌 王伊龙 王拥军 杨弋 吉训明 蒲传强 华扬 焦力群 巢宝华 曹雷 刘卫东 许刚 李梅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编写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5-119,共15页
我国的脑血管病防治工作已初显成效。1994~2013年中国男性脑卒中人口标化死亡率年下降率为2.7%,女性下降4.1%。但脑卒中仍为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且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心血管病危险因... 我国的脑血管病防治工作已初显成效。1994~2013年中国男性脑卒中人口标化死亡率年下降率为2.7%,女性下降4.1%。但脑卒中仍为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且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普遍暴露,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有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并呈现出低收入群体快速增长、性别和地域差异明显以及年轻化趋势。目前,我国40~74岁居民首次脑卒中标化发病率平均每年增长8.3%。≥40岁居民脑卒中标化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6年的2.19%,推算≥40岁居民脑卒中现患人数1 242万,每年196万人因脑卒中死亡。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防治体系亟待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卒中 发病率 患病率 复发 疾病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F-MRA、3D-ASL联合区域选择ASL对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后的血流评估 被引量:18
16
作者 时传迎 陈军 +4 位作者 张传臣 王纪鹏 肖以磊 栾继昕 苏道庆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9期735-740,共6页
目的探讨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of-flight MR angiography,TOFMRA)、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联合区域选择ASL(territory arterial spin labeling,T-ASL)监测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后血... 目的探讨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of-flight MR angiography,TOFMRA)、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联合区域选择ASL(territory arterial spin labeling,T-ASL)监测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后血流状态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18例进行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的19个大脑半球。分别于术前、术后进行TOF-MRA、3D-ASL及T-ASL检查,术后随访时间为3.5~14.5个月。运用TOF-MRA观察术后颅内-外沟通血管状态;在依据Alberta卒中操作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me Early Computed Tomography Score,ASPECTS)分区基础上,运用3D-ASL对比术前术后脑组织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及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值,评估脑组织灌注情况。运用T-ASL计算同侧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ECA)供血脑组织的体积及血流覆盖深部脑组织的范围。结果TOF-MRA显示术后颅内-外沟通血管包括单一的、粗大的搭桥血管(73.7%,14/19)和簇状的、较细的新生侧支血管(57.9%,10/19)。手术前后ASL-CBF分别为(41.4±19.3)ml/100 g·min、(48.9±15.1)ml/100 g·min,rCBF分别为0.88±0.34、1.08±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流重建区(revascularization area,RA)体积范围4.85~370.91 ml,中位数为109.72 ml。RA对深部脑组织的灌注显示,15.8%(3/19)的RA区域覆盖了基底节、丘脑等深部脑组织,63.2%(12/19)的RA区域覆盖了同侧大脑深部皮层,21.1%(4/19)的RA区覆盖了对侧大脑深部皮层。RA体积大于100 ml的10例大脑半球9例同时显示搭桥动脉及簇状新生侧支动脉,RA体积小于100 ml的9例患者,仅显示搭桥动脉或仅显示稀疏的新生侧支动脉。结论联合应用TOF-MRA、3D-ASL、T-ASL可以显示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后颅内-外血管情况、监测脑血流量变化、客观显示RA体积及覆盖范围,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后血流状态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血管重建术 动脉自旋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脑颈动脉狭窄地域分布差异性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唐煜 华扬 +19 位作者 贾凌云 邢英琦 惠品晶 孟璇 于德林 潘晓芳 房亚兰 宋彬彬 吴春霞 张春梅 隋秀芳 金友贺 张京芬 李建卫 王凌 穆玉明 钟经馨 朱榆红 张恒 蔡晓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08-314,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南北方地区缺血性卒中患者脑、颈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分布及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全国20家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基地医院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共9346例。联合应用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彩色多... 目的探讨中国南北方地区缺血性卒中患者脑、颈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分布及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全国20家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基地医院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共9346例。联合应用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并经CT血管成像或MR血管成像验证。根据我国地理位置标准,将患者分为南方地区组和北方地区组,比较两组间脑、颈动脉病变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的差异性;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脑、颈部动脉病变(≥50%狭窄,含闭塞)分为动脉病变组和无动脉病变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南北分布差异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南北分布差异在脑、颈部动脉病变中的作用。结果9346例患者中,南方地区组2561例,北方地区组6785例。北方地区脑、颈部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50%狭窄,含闭塞)检出率显著高于南方地区[33.1%(2243/6785)比25.0%(639/2561),χ2=57.295,P<0.01]。除颈总动脉外,颈内动脉颅外段、椎动脉颅外段、锁骨下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发生率北方地区均明显高于南方地区(均P<0.05)。南、北方地区组间动脉病变在颅内、颅外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90,P=0.248),均以单纯颅内动脉病变多见。南、北方地区患者动脉病变在前、后循环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33,P=0.001),南方地区患者单纯前循环动脉病变占比明显高于北方地区患者[58.5%(374/639)比50.3%(1129/2243)],而北方地区患者单纯后循环动脉病变[27.2%(609/2243)比23.0%(147/639)]及前、后循环动脉联合病变占比[22.5%(505/2243)比18.5%(118/639)]均显著高于南方地区。9346例患者中,动脉病变组2882例,无动脉病变组646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男性、高血压病、糖尿病、卒中家族史、吸烟史、肥胖是缺血性卒中患者脑、颈部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06、1.670、1.202、1.176、1.546、1.414及1.230,均P<0.05)。校正上述因素后,生活在北方地区仍为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85,95%CI:1.237~1.550,P<0.01)。结论中国南北地区缺血性卒中患者脑、颈部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缺血性卒中 动脉狭窄 地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家庭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脑梗死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18
作者 刘璐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423-242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脑梗死病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老年脑梗死病人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00例。全部病人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脑梗死病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老年脑梗死病人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00例。全部病人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采用基于家庭模式的延续性护理。采用依从性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分量表、巴塞尔(Barthel)指数与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评定两组治疗依从性、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病人Fugl-Meger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病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病人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家庭模式的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明显改善老年脑梗死病人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模式 延续性护理 老年 脑梗死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运动功能 自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