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并迂曲九例
1
作者 张立成 陈福业 +4 位作者 辛振学 马金邦 王传刚 彭涛 王新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23-830,共8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并迂曲患者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8月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9例颈动脉狭窄并迂曲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性别、年龄)、...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并迂曲患者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8月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9例颈动脉狭窄并迂曲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入院初步诊断、临床表现、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术前术侧及对侧血管影像学情况。根据血管迂曲类型分为以下3种手术方法:(1)颈内动脉“C”形迂曲采用斜行离断颈内动脉起始部,外翻剥离斑块,并向远端延长颈内动脉切口,近端延长颈总动脉切口,将颈内动脉下拉与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2)颈内动脉盘曲采用斜行离断颈内动脉起始部,外翻剥离斑块后切除颈内动脉起始段冗长部分并下拉与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3)颈内、颈外动脉均折曲或颈总动脉折曲采用横断颈总动脉后外翻剥离斑块,并切除部分颈总动脉,下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后,行颈总动脉端端吻合。所有患者术后1~3 d行颈部CT血管成像(CTA)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通畅情况、迂曲改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1~3 d颈部CTA、颈部血管超声评估残余狭窄率≤30%、迂曲改善、无卒中发生为手术成功。术后观察有无卒中、心肌梗死、声音嘶哑、手术切口出血、肿胀及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术后1、6、12个月门诊复查颈动脉超声,评估再狭窄(收缩期峰值流速>220 cm/s,血管直径减少70%以上)情况。结果9例患者中男4例,女5例;年龄61~74岁,平均(67±4)岁。颈动脉无症状性重度狭窄3例,症状性中度狭窄3例,症状性重度狭窄3例。既往高血压病9例,糖尿病5例,高脂血症6例,冠心病4例,吸烟5例,饮酒4例。术侧颈内动脉“C”形迂曲5例,颈内动脉盘曲2例,颈内、颈外动脉均折曲1例,颈总动脉折曲1例。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3 d颈部CTA示所有患者术侧颈动脉均通畅,血管迂曲较前改善,颈部血管超声均提示血流动力学情况良好。无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1、6、12个月门诊随访行颈部血管超声,9例患者均未发生再狭窄。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并迂曲的有效方法,术前应对患者血管情况进行详细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且样本量小,研究结论尚需多中心、大型研究进一步验证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内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颈动脉迂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研究(CMOSS)看围手术期管理及血管旁路移植术的未来
2
作者 郝继恒 司俊臣 +1 位作者 张利勇 王继跃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血管闭塞的疗效一直备受争议。由中国发起的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研究(CMOSS)最终取得阴性结果,但这并不能否定血管旁路移植术对症状性血管闭塞患者的治疗价... 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血管闭塞的疗效一直备受争议。由中国发起的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研究(CMOSS)最终取得阴性结果,但这并不能否定血管旁路移植术对症状性血管闭塞患者的治疗价值,而是预示着其临床应用需进一步地深入研究。该文对CMOSS结果进行了分析,对该类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进行了总结,介绍了下一步开展的CMOSS2,并探讨了血管旁路移植术的未来,以期为血管旁路移植术临床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闭塞 大脑中动脉闭塞 血管旁路移植术 专家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手术在颈动脉狭窄病变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利勇 张士刚 +5 位作者 郝继恒 刘卫东 谌燕飞 马妍 焦力群 王继跃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594-598,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联合其他术式(一站式复合手术)在治疗复杂性颈动脉狭窄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10月因复杂缺血性颈动脉病变(包括颈动脉颅外段多处重度狭窄、单支颈动脉颅外段串联狭窄、...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联合其他术式(一站式复合手术)在治疗复杂性颈动脉狭窄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10月因复杂缺血性颈动脉病变(包括颈动脉颅外段多处重度狭窄、单支颈动脉颅外段串联狭窄、支架内再狭窄、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完全闭塞)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行一站式复合手术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复合手术方式分为3类,①病变侧CEA+支架置入术;②颈动脉直视下支架置入术;③CEA+透视下球囊导管取栓术。结果①2例接受CEA+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示闭塞或重度狭窄的血管管腔狭窄消失、血运恢复,头晕、肢体麻木、乏力、黑蒙等症状明显改善;②2例接受颈动脉直视下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示狭窄的血管重新成形,血运良好,患者头痛、头晕等症状得以改善或未再加重;③6例接受CEA+透视下球囊导管取栓术的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示闭塞或重度狭窄的颈动脉开通、血运恢复,患者一侧肢体乏力、头晕、发作性头痛等症状得以缓解或未再加重。④随访患者6~24个月,影像学复查显示无再狭窄发生,再通血管血流通畅,颅内血供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一站式复合手术可有效解除颈动脉分又过高或斑块远端过高、颈动脉串联样狭窄、颈内动脉合并颈总动脉狭窄、支架术后再狭窄等单一传统手术无法完成的复杂的狭窄性颈动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复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胃液pH值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青菊 杨风海 李忠民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实施EEN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胃酸分泌的影响。方法:对16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随机分为EEN组和PN组,每组84例。EEN组采用鼻腔内置入硅胶胃管进行EN,PN组给予TPN。于病人入院即刻、入院后第3、第5和第7天... 目的:探讨实施EEN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胃酸分泌的影响。方法:对16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随机分为EEN组和PN组,每组84例。EEN组采用鼻腔内置入硅胶胃管进行EN,PN组给予TPN。于病人入院即刻、入院后第3、第5和第7天分别监测胃液pH值和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病人胃液pH值低,EEN组病人给予EN后,胃液中pH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①重型颅脑脑损伤后胃酸呈高分泌状态,给予EEN支持营养液可中和胃酸,升高胃液pH值,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率。②监测胃液pH值,对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具有预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早期肠内营养 胃液PH值 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脑卒中防控管理模式探索 被引量:26
5
作者 闫峰 巢宝华 +6 位作者 赵东升 李梅 郝继恒 陈荷红 岳伟 曹雷 王陇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35-238,共4页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病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脑卒中,近年来已居国民疾病死亡原因之首位,然而我国脑卒中防控管理体系仍存在明显不足,尚未建立覆盖全国且行之有效的脑卒中防控管理模式,整体水平较低。欧美等...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病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脑卒中,近年来已居国民疾病死亡原因之首位,然而我国脑卒中防控管理体系仍存在明显不足,尚未建立覆盖全国且行之有效的脑卒中防控管理模式,整体水平较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脑卒中防控管理措施已取得良好成果,国家卫生部(现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启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吸取各国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脑卒中防控管理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预防卫生服务 公共卫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脊髓疝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新志 徐兆冰 +2 位作者 辛振学 马金邦 菅凤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5-477,共3页
脊髓疝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以脊髓疝出硬膜外及继发的脊髓功能障碍为特点。可分为创伤后性、医源性和特发性三类[1]。创伤后性及医源性脊髓疝有其特殊的病史,容易明确诊断;特发性脊髓疝临床罕见,临床表现与很多脊髓疾病相似,影像检查有时... 脊髓疝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以脊髓疝出硬膜外及继发的脊髓功能障碍为特点。可分为创伤后性、医源性和特发性三类[1]。创伤后性及医源性脊髓疝有其特殊的病史,容易明确诊断;特发性脊髓疝临床罕见,临床表现与很多脊髓疾病相似,影像检查有时鉴别困难,加之对其认识不足,术前确诊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下肢麻木 影像检查 进行性加重 颈胸段脊柱 硬脊膜 下肢肌 神经鞘瘤 加权像 感觉障碍平面 脊柱侧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赵鑫 夏章勇 +6 位作者 王晓婷 张柳英 陆才胜 霍成举 班茹 郭存举 王继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220-1223,共4页
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2种,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性抽样调查研究发现,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1]。研究发现,欧美国家约4/5脑卒中为缺血性脑卒中,其中近一半并发颅外... 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2种,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性抽样调查研究发现,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1]。研究发现,欧美国家约4/5脑卒中为缺血性脑卒中,其中近一半并发颅外动脉狭窄,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尤其是大脑中动脉狭窄更常见[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血管障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OR信号通路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学元 贾爱华 +5 位作者 任玉波 李鑫 马翔宇 张连群 张学广 李新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研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7月至2010年5月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人脑胶质瘤... 目的:研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7月至2010年5月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人脑胶质瘤石蜡标本87例(Ⅰ~Ⅱ级27例、Ⅲ级24例、Ⅳ级3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胶质瘤组织中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AKT、pmTOR和p-p70S6K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AKT、pmTOR和p-p70S6K在各级胶质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Ⅰ~Ⅱ级70.4%(19/27)、Ⅲ级70.8%(17/24)、Ⅳ级75.0%(27/36),Ⅰ~Ⅱ级77.8%(21/27)、Ⅲ级75.0%(18/24)、Ⅳ级72.2%(26/36),Ⅰ~Ⅱ级63.0%(17/27)、Ⅲ级70.8%(17/24)、Ⅳ级80.6%(29/36);各阳性表达率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它们的表达水平均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升高(P=0.0001,0.0063,0.0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术前KPS评分等参数无关。pAKT、pmTOR和p-p70S6K三者共表达于42例胶质瘤组织中,在其余45例中仅有一种或两种表达。结论:mTOR信号通路蛋白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是胶质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MTOR AKT P70S6K 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闭合蛋白水平与急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和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6
9
作者 郝瑜 王石雷 +1 位作者 王桂芳 刘义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46-84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闭合蛋白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经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后36 h头颅CT或MRI结果分为出血组26例... 目的探讨血清闭合蛋白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经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后36 h头颅CT或MRI结果分为出血组26例和未出血组160例。对比2组临床资料、血清闭合蛋白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评价血清闭合蛋白水平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预测价值。随访观察90 d,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血清闭合蛋白水平与AIS溶栓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出血组心房颤动、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闭合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未出血组,发病至溶栓时间较未出血组长(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心房颤动(OR=5.475,95%CI:1.317~22.758)、发病至溶栓时间(OR=1.040,95%CI:1.016~1.065)、基线NIHSS评分(OR=1.482,95%CI:1.196~1.838)、血清闭合蛋白(OR=3.565,95%CI:1.959~6.488)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P<0.05,P<0.01);ROC曲线显示,血清闭合蛋白水平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758(95%CI:0.689~0.817);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血清闭合蛋白高水平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低水平患者(logrankχ^(2)=6.159,P=0.013)。结论高血清闭合蛋白与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和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预后 闭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定向钻颅治疗高血压性幕上深部脑出血112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运华 曲怀谦 +2 位作者 姜桂生 朱建新 商晓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370-372,共3页
幕上深部位脑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常见类型,致残率、病死率较高.钻颅抽吸引流,是目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准确地选择钻颅点、钻颅方向及置管深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作者应用自行研制的快速定向钻颅仪治疗高血压... 幕上深部位脑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常见类型,致残率、病死率较高.钻颅抽吸引流,是目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准确地选择钻颅点、钻颅方向及置管深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作者应用自行研制的快速定向钻颅仪治疗高血压性幕上深部位脑出血,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幕上深部脑出血 置管深度 快速定向钻颅仪 钻颅抽吸 钻颅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脊髓空洞症的术式选择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士刚 王继跃 +2 位作者 李忠民 孙学礼 杨凤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脊髓空洞症 PSM 手术疗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 T MRI对儿童动脉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白敏 郭茜 +2 位作者 吴林 徐金法 狄玉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MR的常规扫描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WI)和非增强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3D TOF MRA)对儿童动脉性缺血性脑卒中(arterial ischaemic stroke,AIS)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8例有临床症状且同时行MRI检查并确诊为AIS的患儿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MR的常规扫描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WI)和非增强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3D TOF MRA)对儿童动脉性缺血性脑卒中(arterial ischaemic stroke,AIS)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8例有临床症状且同时行MRI检查并确诊为AIS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同时行MR常规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和T2-FLAIR)、DWI和3D TOF MRA扫描。结果 18例患儿7例发病前有感染史,3例有外伤史,1例合并布卡综合征和先天性心脏病,1例合并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1例有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MRI共检出梗死灶53处,DWI示16例存在急性期病变。9例为多脑叶梗死,4例为大面积脑梗死,1例无脑梗死病灶。MRA检查示15例患儿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8例为局限性的血管病变,7例为烟雾病。共检出血管狭窄34处,血管闭塞3处。结论 MR常规扫描序列和DWI结合非增强3D TOF MRA可全面评价儿童动脉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部位和血管狭窄的程度及发病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血管造影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损伤后基底节区梗死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铁铮 韩培军 +1 位作者 徐照冰 张建军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1期60-60,共1页
我院自1990年9月~2001年9月,共收治15例经CT证实的脑损伤后基底节区梗死患者,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脑损伤后基底节区梗死 临床表现 治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热患者降温后体温下降趋势的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英花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5期48-49,共2页
目的了解高热患者降温后体温下降趋势,为合理选择降温后体温复测时间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将120例发热(体温≥39℃)患者分为冰袋降温组(A组)和复合降温组(B组)各60例,分别于降温后每10分钟同时监测腋温和肛温,连续观察2h。结果两组应用降... 目的了解高热患者降温后体温下降趋势,为合理选择降温后体温复测时间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将120例发热(体温≥39℃)患者分为冰袋降温组(A组)和复合降温组(B组)各60例,分别于降温后每10分钟同时监测腋温和肛温,连续观察2h。结果两组应用降温措施后20min体温开始下降,50~60min达到或接近体温的最低值;A组降温后80min体温开始回升,而B组体温波动在37℃左右。结论应用降温措施后需根据患者病情及降温方法选择体温复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 腋下温度 直肠温度 降温 冰敷 复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在颅内动脉狭窄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霍成举 夏章勇 +6 位作者 赵鑫 班茹 王晓婷 张柳英 郭存举 王继跃 曲怀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227-1229,共3页
目前,常用的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有经颅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及磁共振血管造影等,这些检查可直接或间接显示血管管腔情况及相关血流动力学状态,但尚无法准确检测动脉管壁结构和斑块特征。相关研究表明,病变血管的管... 目前,常用的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有经颅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及磁共振血管造影等,这些检查可直接或间接显示血管管腔情况及相关血流动力学状态,但尚无法准确检测动脉管壁结构和斑块特征。相关研究表明,病变血管的管壁特点与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及其临床表现密切相关[1-2]。高分辨率MRI技术是目前评估管壁结构和斑块成分最理想的工具,具有体内、无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炎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安全性分析
16
作者 布茂振 尹国阳 +2 位作者 张利勇 张士刚 王继跃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96-301,共6页
目的回顾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以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安全性。方法 39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共完成407例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于术后30 d评价手术疗效,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术后30 d... 目的回顾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以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安全性。方法 39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共完成407例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于术后30 d评价手术疗效,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术后30 d内不良事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407例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成功率为100%,术后30 d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4.42%(18/407)、次要并发症24.08%(98/40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吸烟(P=0.039)和入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P=0.001)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30 d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积累手术经验、提高手术技巧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吸烟和入院时mRS评分≥3分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鞍内淀粉样瘤1例
17
作者 吴明振 张传臣 +2 位作者 谢国华 任玉波 李忠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50-1750,共1页
患者女,49岁,因"头痛3个月,加重1周"入院,无闭经、泌乳,无多饮、多尿。实验室检查:激素水平检测均正常。MRI:鞍内可见2.1cm×1.5cm×2.1cm占位性病变,病灶略向鞍上凸出,T1WI呈均匀略高信号,正常神经垂体高信号存在且受压向... 患者女,49岁,因"头痛3个月,加重1周"入院,无闭经、泌乳,无多饮、多尿。实验室检查:激素水平检测均正常。MRI:鞍内可见2.1cm×1.5cm×2.1cm占位性病变,病灶略向鞍上凸出,T1WI呈均匀略高信号,正常神经垂体高信号存在且受压向后上移位(图1A),病灶T2WI呈不均匀低信号(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瘤 淀粉样变性 磁共振成像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镰状窦的MRV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尹腾昆 王守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6-510,共5页
目的研究上矢状窦旁脑膜瘤(parasagittal meningioma,PSM)患者中镰状窦的发生率及其磁共振静脉成像(MR venography,MRV)影像学特点,为术中静脉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PSM患者的MRV特点,统计永存镰状窦和再通镰状窦的发生率及... 目的研究上矢状窦旁脑膜瘤(parasagittal meningioma,PSM)患者中镰状窦的发生率及其磁共振静脉成像(MR venography,MRV)影像学特点,为术中静脉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PSM患者的MRV特点,统计永存镰状窦和再通镰状窦的发生率及其分别与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SSS)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42例患者中,永存镰状窦和再通镰状窦各有3例。再通镰状窦MRV表现为大小不一、片状、边界模糊的不均匀高信号带,范围大于永存镰状窦,但其信号强度较低。再通镰状窦的发生与SSS闭塞程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其在SSS后1/3段重度闭塞脑膜瘤中的发生率为37.5%。结论镰状窦在PSM中并不少见,其MRV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于SSS后1/3段重度闭塞的脑膜瘤,术前应行MRV评估镰状窦,以减少静脉循环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矢状窦 脑膜瘤 镰状窦 MR静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静脉解剖与循环障碍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守森 尹腾昆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7-499,共3页
颅内静脉系统解剖变异多、血流慢、容量大,静脉壁薄、不与动脉伴行,易受到颅内压变化和局部占位病变的影响,易形成血栓[1]。近年来,外科医生们发现损伤颅内静脉可能比损伤动脉产生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致命[1]。随着对静脉解剖和病理生... 颅内静脉系统解剖变异多、血流慢、容量大,静脉壁薄、不与动脉伴行,易受到颅内压变化和局部占位病变的影响,易形成血栓[1]。近年来,外科医生们发现损伤颅内静脉可能比损伤动脉产生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致命[1]。随着对静脉解剖和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对静脉性脑血管病和相关并发症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许多此前难以理解的临床现象和并发症得到了更好的阐释,揭开了颅脑静脉外科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研究 循环障碍 临床现象 占位病变 解剖变异 颅内静脉 静脉壁 颅内压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