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虎杖苷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体外皮质神经元线粒体氧化应激和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臧婷臻 郭阳 +3 位作者 王凤云 李延辉 申艳霞 张振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7-572,共6页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_(25~35))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皮质神经元,分为对照组、虎杖苷组、Aβ_(25~35)组和联合组(Aβ_(25~35)+虎杖苷)。采用四甲基偶氮唑...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_(25~35))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皮质神经元,分为对照组、虎杖苷组、Aβ_(25~35)组和联合组(Aβ_(25~35)+虎杖苷)。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检测皮质神经元活力,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探针或红色线粒体超氧化物荧光探针染色检测细胞内和线粒体活性氧水平,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试剂盒检测MPTP开放程度,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细胞色素C及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表达。另外,测定细胞内电子传递链复合物(包括复合物Ⅰ、Ⅱ、Ⅲ、Ⅳ)活性和三磷酸腺苷(ATP)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线粒体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β_(25~35)组皮质神经元细胞活力、线粒体荧光强度、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复合物Ⅰ、Ⅱ、Ⅲ、Ⅳ)、细胞内ATP、线粒体内TFAM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Aβ_(25~35)组比较,虎杖苷组线粒体荧光强度、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复合物Ⅰ、Ⅱ、Ⅲ、Ⅳ)、细胞内ATP、线粒体内TFAM表达明显增高,皮质神经元暴露3、6、12、24h细胞内和线粒体内活性氧明显降低(P<0.05,P<0.01),联合组细胞色素C细胞质/线粒体比值、线粒体内8-OHdG水平明显低于Aβ_(25~35)组[3.02±0.28 vs 5.73±0.45,P<0.05;(8.07±1.45)×10^(6)dG vs(16.07±2.29)×10^(6)dG,P<0.05]。结论虎杖苷可有效地保护皮质神经元免受Aβ_(25~35)诱导的损伤,至少部分作用是通过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和改善线粒体功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苷 淀粉样β肽类 神经元 大脑皮质 线粒体 氧化性应激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人群的血糖变异性与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森 郭学文 +8 位作者 赵鑫 黄安琪 林婧格 李兴茂 李秀 杜怡峰 赵咏梅 白洁 夏章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84,共7页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合并糖尿病人群的血糖变异性与神经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IS合并糖尿病患者125例,记录基线状态下一般临床资料,并分别于入院及出院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合并糖尿病人群的血糖变异性与神经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IS合并糖尿病患者125例,记录基线状态下一般临床资料,并分别于入院及出院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于出院1个月后随访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估患者卒中后神经功能变化与残障情况。根据NIHSS评分是否上升分为非恶化组(79例)和恶化组(46例),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和血糖变异性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神经功能恶化的可能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血糖变异性指标对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基线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糖变异性参数相比,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rgest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LAGE)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IR(OR=0.937,P<0.001)、MAGE(OR=1.360,P=0.024)、LAGE(OR=1.364,P=0.015)是NIHSS评分恶化的危险因素。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入院48 h血糖平均值(OR=1.208,P=0.033)、MAGE(OR=1.206,P=0.040)以及入院空腹血糖(OR=1.182,P=0.016)是影响mRS评分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提示TIR预测发生恶化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81(95%CI:0.699-0.862,P<0.001),灵敏度为82.6%,特异度为60.8%,最佳截断值为41.3%。结论以TIR等为代表的血糖变异性指标可能是提示AIS合并糖尿病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变异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糖尿病 目标范围内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调节蛋白1和存活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何凡 曲方 +2 位作者 陈团芝 宋福林 杨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504-508,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CI/RP)神经调节蛋白1(NRG-1)和存活素(Survivin)的表达规律及阿司匹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将其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每组按再灌注时间分为6、24h及3、5、7d...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CI/RP)神经调节蛋白1(NRG-1)和存活素(Survivin)的表达规律及阿司匹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将其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每组按再灌注时间分为6、24h及3、5、7d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2h)模型。阿司匹林组于再灌注后即刻及每日清晨腹腔注射阿司匹林(80mg/kg,溶解于1.5ml的10%L-赖氨酸等渗盐水溶液中)1次。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注射10%L-赖氨酸1.5ml。观察再灌注后不同时间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NRG-1、存活素的表达。结果①再灌注后24h,3、5、7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阿司匹林组分别为1.47±0.11、1.22±0.08、0.85±0.15、0.59±0.12,对照组为1.87±0.18、1.45±0.14、1.05±0.08、0.75±0.1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I/RP后各时间点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大鼠梗死侧神经元的细胞核及细胞质均有NRG-1和存活素的表达。梗死中心区两种阳性细胞表达数在再灌注后6h最多,随后逐渐减少,7d最少;梗死周边区6h后仅有少量的NRG-1和存活素阳性细胞,3d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各时间点NRG-1和存活素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均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可诱导大鼠神经元NRG-1和存活素的表达;阿司匹林上调缺血后NRG-1的存活素表达,可能是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阿司匹林 神经调节蛋白1 存活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改善酒精诱导的斑马鱼神经元分化障碍 被引量:1
4
作者 殷果 李荣 +2 位作者 刘岳飞 王晓睛 吴炳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9-899,共11页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胎儿酒精谱系障碍(FASD)斑马鱼模型的神经元分化及及感觉-运动能力中的作用。方法首先,将斑马鱼胚胎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组和50μmol/L氮-[氮-(3,5-二氟苯乙酰基)-L-丙氨酰]-S-苯基甘氨酸丁酯(DAPT,Notch信号...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胎儿酒精谱系障碍(FASD)斑马鱼模型的神经元分化及及感觉-运动能力中的作用。方法首先,将斑马鱼胚胎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组和50μmol/L氮-[氮-(3,5-二氟苯乙酰基)-L-丙氨酰]-S-苯基甘氨酸丁酯(DAPT,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组,检测比较两组斑马鱼的死亡率、孵化率以及畸形率;比较两组斑马鱼的身体长度;利用原位杂交和qRT-PCR技术检测两组神经干/前体细胞标志物sox2、神经前体细胞分化因子neurogenin1、神经元标志物huc的表达;检测两组在无刺激、强光、震动刺激情况下的行为学表现。其次,将斑马鱼胚胎分为DMSO组、1.5%酒精处理组、DAPT处理组、酒精和DAPT联合处理组,利用原位杂交和qRT-PCR技术检测各组sox2、neurogenin1、huc的表达,检测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Notch)信号受体notch1a,促进神经发育的靶基因her8a及Notch胞内活性片段(NICD)的mRNA表达水平;检测各组在无刺激、强光、震动刺激情况下的行为学表现。结果50μmol/L DAPT处理斑马鱼胚胎后,受精后1 d(1 dpf)胚胎死亡率(P<0.01)显著增加,2 dpf孵化率显著降低(P<0.01),3 dpf畸形率(P<0.001)显著增加,15 dpf斑马鱼体长显著缩短(P<0.05);斑马鱼胚胎sox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neurogenin1(P<0.05)和huc mRNA(P<0.0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在无刺激、强光、震动刺激情况下,DAPT处理组的斑马鱼运动距离均显著缩短(P<0.001),运动速度均显著降低(P<0.05)。单独使用1.5%酒精处理斑马鱼胚胎后,notch1a、her8a及NICD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1.5%酒精联合DAPT处理斑马鱼胚胎后,较酒精单独处理组,neurogenin1和huc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sox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在强光刺激下的运动距离显著变长,运动速度显著变快(P<0.05)。结论酒精上调斑马鱼胚胎Notch信号、抑制神经元分化并降低感觉-运动能力,而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改善斑马鱼胚胎神经元分化及感觉-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胎儿酒精谱系障碍 神经元分化 NOTCH信号通路 DA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死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陆才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15-517,共3页
目的探讨梗死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观察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评估患者睡眠质量,比较不同梗死部位对研究对象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 目的探讨梗死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观察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评估患者睡眠质量,比较不同梗死部位对研究对象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快速动眼期(REM)、睡眠潜伏期(SL)及觉醒期的影响,分析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TST、SE及REM显著低于对照组[(5.88±1.02)h vs(6.52±1.83)h,P=0.02;(60.21±18.89)%vs(73.84±15.34)%,P=0.00,(10.83±6.62)%vs(14.24±7.73)%,P=0.01],SL和觉醒期显著高于对照组[(31.48±15.54)min vs(26.75±9.02)min,P=0.03;(26.87±15.24)%vs(13.37±5.43)%,P=0.00]。观察组大脑皮质梗死患者TST、SE及REM显著低于皮质下、脑干及小脑梗死患者,SL和觉醒期显著高于皮质下、脑干及小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TST、SE及REM显著低于中度和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SL和觉醒期显著高于中度和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显著降低,大脑皮质梗死患者临床睡眠质量最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患者睡眠质量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睡眠障碍 多道睡眠描记术 睡眠 快速眼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P-1受体激动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兴茂 李秀 +5 位作者 王婷 赵鑫 王德杨 商海燕 赵咏梅 李森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9-1037,共9页
目的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GLP-1 RA)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24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T2D... 目的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GLP-1 RA)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24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T2DM患者根据既往是否规律使用GLP-1 RA(选取司美格鲁肽为代表)分为GLP-1 RA组和非GLP-1 RA组(胰岛素降糖治疗),记录基线状态下的人口学特征、生化检验结果以及在院期间血糖监测水平等,并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认知功能,排除得分<26分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线水平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筛选合格者219例,分别于卒中后3个月随访,再次使用MoCA评分评估认知功能,以得分<22分判定为发生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评分情况,比较不同得分患者组间踝肱指数及衍生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derived time in range,dTIR)的差异。结果研究结束时,GLP-1 RA组110例患者中有32例发生PSCI,PSCI发生率为29.09%;非GLP-1 RA组109例患者中有45例发生PSCI,PSCI发生率为41.28%。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分,结果显示司美格鲁肽干预显著降低PSCI发生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司美格鲁肽干预的优势比为2.285,dTIR参数的优势比为0.985。结论GLP-1 RA降糖治疗能够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合并T2DM患者的PSCI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P-1受体激动剂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认知功能 2型糖尿病 司美格鲁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柳英 夏章勇 +6 位作者 赵鑫 王晓婷 陆才胜 王晶茹 刘博 霍成举 班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77-780,共4页
脑卒中是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脑功能损害,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总患病人数的80%^([1])。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指出,改善缺血区血流灌注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核心,而侧支循环是改善脑血流灌注的重要途径之... 脑卒中是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脑功能损害,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总患病人数的80%^([1])。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指出,改善缺血区血流灌注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核心,而侧支循环是改善脑血流灌注的重要途径之一^([2])。有效的脑侧支循环的开放和建立,可以明显增加脑梗死区血流灌注,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及出血转化风险[3]。因此,如何构建良好的脑侧支循环而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侧支循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脑梗死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和白细胞介素18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守社 夏章勇 +5 位作者 任鸿雁 赵敏 许晓第 刘佳 曲怀谦 梁建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白细胞介素18(IL-18)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脑梗死组),根据年龄分为老年脑梗死患者42例,非老年脑梗死患者38例;根据梗死面积分为...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白细胞介素18(IL-18)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脑梗死组),根据年龄分为老年脑梗死患者42例,非老年脑梗死患者38例;根据梗死面积分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8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42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重型患者16例,中型患者30例,轻型患者3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8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和胶乳凝集法检测血清sCD40L、IL-18及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老年脑梗死和非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IL-18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腔隙性脑梗死和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IL-18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神经功能缺损中型和重型患者sCD40L、IL-18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清sCD40L与IL-18呈正相关(r=0.7645,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sCD40L、IL-18、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随年龄、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加重,sCD40L可能上调IL-18表达,并参与脑梗死炎性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CD40配体 白细胞介素18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森 黄安琪 +4 位作者 郭健飞 白洁 张光珍 王婷 赵咏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5-720,共6页
目的研究沙格列汀干预对缺血性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人群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255例新发缺血性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配至沙格列汀组和非沙格列汀组(格列齐特干预),记录基线状态下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生化检验结果... 目的研究沙格列汀干预对缺血性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人群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255例新发缺血性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配至沙格列汀组和非沙格列汀组(格列齐特干预),记录基线状态下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生化检验结果等,并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进行初始认知功能评估,得分<26分及血糖不达标者排除。筛选合格者206例,分别于卒中后1、3、5个月时再次评估,以得分<22分记为终点事件,认为出现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MoCA得分情况。结果最终130例受试者完成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水平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结束时,沙格列汀组患者共62人纳入分析,其中37人达终点事件,PSCI发生率59.7%,非沙格列汀组共68人纳入分析,其中50人达终点事件,PSCI发生率73.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沙格列汀干预的风险比(hazard rate,HR)为0.617,95%CI为0.388~0.983(P<0.05)。结论沙格列汀降糖治疗可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PSCI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 卒中 卒中后认知障碍 糖尿病 沙格列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血管再通术的预后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夏章勇 杨华 +3 位作者 郭存举 殷勤 徐格林 曲怀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血管再通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62例症状性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分为介入组21例(血管再通术)和药物组41例。随访发病2年时功能预后,以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表示,行多因素logi...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血管再通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62例症状性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分为介入组21例(血管再通术)和药物组41例。随访发病2年时功能预后,以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表示,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介入组患者在3、6个月、1及2年随访时,mRS平均秩次均低于药物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RS评分与吸烟(P=0.036)、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P=0.018)、介入治疗(P=0.003)相关,其中介入治疗是预后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血管再通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可能是安全有效的,可能是患者功能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 高血压 高脂血症 支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成功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一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宫殿荣 吴曙晖 于海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403-3404,共2页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是指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意识障碍恢复后,经过一段"假愈期"后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包括精神意识障碍、锥体外系神经障碍、锥体系神经损害、大脑皮质局灶性功能障碍等。该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部...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是指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意识障碍恢复后,经过一段"假愈期"后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包括精神意识障碍、锥体外系神经障碍、锥体系神经损害、大脑皮质局灶性功能障碍等。该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DEACMP患者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用干细胞移植成功治愈DEACMP一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脑损害 慢性 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抵抗素和瘦素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夏章勇 杨华 +1 位作者 崔可密 宫殿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抵抗素、瘦素水平及与年龄、血压、血糖(Glu)、血脂、胰岛素的关系。方法选择59例脑出血(脑出血组)患者、54例脑梗死(脑梗死组)患者和57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患者空腹血浆抵抗素、...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抵抗素、瘦素水平及与年龄、血压、血糖(Glu)、血脂、胰岛素的关系。方法选择59例脑出血(脑出血组)患者、54例脑梗死(脑梗死组)患者和57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患者空腹血浆抵抗素、瘦素水平,同时检测空腹Glu、血脂、胰岛素,测量血压,进行各组比较。结果无论脑出血组还是脑梗死组抵抗素、瘦素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采用相关分析发现,脑出血组抵抗素和收缩压(SBP)、Glu、胰岛素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脑梗死组抵抗素和Glu、TG、胰岛素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脑出血组瘦素和SBP、Glu、胰岛素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和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P<0.05),脑梗死组瘦素和SBP、DBP、Glu、胰岛素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脑出血组、脑梗死组抵抗素和瘦素浓度都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血浆抵抗素、瘦素水平升高,可能通过联合影响机体能量代谢和平衡,在脑卒中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瘦素 血浆 血压 血糖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莉 赵鑫 +5 位作者 班茹 张柳英 王晓婷 张桂风 李宁 夏章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3-555,共3页
脑卒中是目前中国居民第一位死亡或致残的病因,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约占85%[1]。急性大血管闭塞是引起AIS的常见原因,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指继发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基底动脉等前后循... 脑卒中是目前中国居民第一位死亡或致残的病因,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约占85%[1]。急性大血管闭塞是引起AIS的常见原因,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指继发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基底动脉等前后循环大动脉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其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等特点,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2]。目前对AIS的治疗主要是发病4.5 h内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梗死 大脑中动脉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管内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及内皮素1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介入术后的表达 被引量:6
14
作者 夏章勇 杨华 +2 位作者 曲怀谦 程卫东 崔可密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99-901,共3页
目的探讨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内皮素1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TIA患者67例,根据病变、手术复杂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38例)和B组(29例),所有患者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6... 目的探讨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内皮素1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TIA患者67例,根据病变、手术复杂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38例)和B组(29例),所有患者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6、24 h,2周测静脉血浆P选择素、vWF、内皮素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比较,TIA患者术后1、6、24 h,2周P选择素、内皮素1明显升高,术后1、6、24 h vWF明显升高;A组患者术后1、6 h P选择素和vWF明显升高,术后1、6、24 h内皮素1明显升高;B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P选择素、内皮素1明显升高,术后1、6、24 h vWF明显升高。与A组比较,B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内皮素1明显升高,术后1、6、24 h vWF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P选择素、vWF、内皮素1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有一定程度的激活,并与病变程度、手术复杂程度有关;术后监测对患者危险分层、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可能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选择素 von WILLEBRAND因子 内皮缩血管肽1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颈动脉狭窄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术后再狭窄的支架置入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冠增 焦力群 +8 位作者 凌锋 尹国阳 李慎茂 缪中荣 朱凤水 吉训明 谌燕飞 王亚冰 马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27-130,共4页
目的 评价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术后再狭窄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支架置入治疗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或CAS后再狭窄的19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48~78岁,平均(61.5±8.6)... 目的 评价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术后再狭窄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支架置入治疗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或CAS后再狭窄的19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48~78岁,平均(61.5±8.6)岁.其中CAS后再狭窄9例,CEA后再狭窄10例,均经DSA确诊,并行CAS治疗再狭窄,术前及术后第2天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术后1、3、6、12个月门诊随访.结果对19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未出现并发症,残余狭窄率均〈20%.术后患者自觉神经缺损症状消失.术后各时间点随访均未发现心肌梗死、卒中及死亡事件.随访终点时患者均无临床症状,复查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均未显示再狭窄.结论 CAS治疗颈动脉术后再狭窄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支架 预后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鑫 夏章勇 +6 位作者 王晓婷 张柳英 陆才胜 霍成举 班茹 郭存举 王继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220-1223,共4页
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2种,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性抽样调查研究发现,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1]。研究发现,欧美国家约4/5脑卒中为缺血性脑卒中,其中近一半并发颅外... 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2种,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性抽样调查研究发现,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1]。研究发现,欧美国家约4/5脑卒中为缺血性脑卒中,其中近一半并发颅外动脉狭窄,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尤其是大脑中动脉狭窄更常见[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血管障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胆红素和P选择素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苏江利 刘玉 +3 位作者 夏章勇 杨霞峰 曲怀谦 薛新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26-82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P选择素和胆红素在不同时间、不同病情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98例(脑梗死组),据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型38例、中型35例、重型25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测定脑梗死组... 目的探讨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P选择素和胆红素在不同时间、不同病情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98例(脑梗死组),据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型38例、中型35例、重型25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测定脑梗死组患者发病1、3、7、14d和对照组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胆红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脑梗死组1、3、7d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梗死轻型患者比较,中型和重型患者1、3、7dP选择素显著升高[(78.2±15.0)ng/L,(107.1±24.3)ng/L,(91.5±21.1)ng/L和(85.5±18.5)ng/L,(135.2±34.0)ng/L,(99.3±27.0)ng/L vs(48.8±6.7)ng/L,(86.0±10.9)ng/L,(72.5±11.3)ng/L,P<0.05]。结论 P选择素和胆红素可能参与脑梗死的病理过程,测定P选择素和胆红素有利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治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胆红素 P选择素 C反应蛋白质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郝强 李慎茂 +2 位作者 焦力群 朱凤水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360-364,共5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为62~76岁,平均69岁。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1例,脑梗死9例。对所有患者均...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为62~76岁,平均69岁。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1例,脑梗死9例。对所有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狭窄率均>70%,其中一侧颈动脉重度狭窄9例(2例为颈动脉剥脱术后再狭窄);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6例;一侧颈动脉闭塞,另一侧重度狭窄5例(1例为鼻咽癌放疗术后)。对所有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并均采用预扩张,预扩张后均使用自膨式支架。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残余狭窄率均<30%。所有患者术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短暂性心率、血压下降,1例患者出现了微栓子栓塞,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其余患者围手术期内无缺血性卒中发作。术后复查颈动脉超声见,显示狭窄明显改善。结论颈动脉支架治疗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有效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男性肝酶增高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糖耐量异常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哲慧 李冠增 田字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7-610,共4页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非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中出现糖尿病症状前诊断糖尿病的价值。方法 175例18~35岁非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青年男性患者禁食8h后进行OGTT,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非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中出现糖尿病症状前诊断糖尿病的价值。方法 175例18~35岁非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青年男性患者禁食8h后进行OGTT,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在FBG和FINS基础上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56例(32%)为正常血糖者。42例(24%)患者诊断为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50例(28.6%)诊断为糖耐量降低(IGT),27例(15.4%)患者诊断为糖尿病。体质量、BM I、腰臀比、AST、ALT、总胆红素、总胆固醇、LDL-C、TG、FBG、FINS、HOMA-IR在异常糖耐量NAFLD患者中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FBG、HOMA-IR对糖耐量异常有独立影响作用(P〈0.05)。结论建议将OGTT作为肝酶升高NAFLD患者常规筛查糖尿病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男性 非酒精性脂肪肝 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的血管性危险因素 被引量:17
20
作者 周爱红 王荫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