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
1
作者 袁建国 王新国 +4 位作者 崔霞 刘凤华 王凤华 宋吉奎 赵洪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是否有作用。方法用Friedman方法分离大鼠HSC,蔗糖梯度浓度法纯化HBV。用不同浓度HBV刺激HSC 24 h,检测上清液中的前胶原蛋白Ⅲ。选前胶原蛋白Ⅲ分泌增加的细胞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细胞...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是否有作用。方法用Friedman方法分离大鼠HSC,蔗糖梯度浓度法纯化HBV。用不同浓度HBV刺激HSC 24 h,检测上清液中的前胶原蛋白Ⅲ。选前胶原蛋白Ⅲ分泌增加的细胞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细胞内C/EBPs、PPARγ、RAR表达情况,了解HBV是否影响HSC活化通路。结果 HBV可以呈浓度依赖方式刺激大鼠HSCs分泌前胶原蛋白Ⅲ,在浓度为3.0×105拷贝/ml时可以使前胶原蛋白Ⅲ分泌明显增加。C/EBPs的表达明显减少,而RAR受体表达明显增加、PPARγ表达无变化。结论 HBV对大鼠HSC具有直接激活作用,促其合成Ⅲ型前胶原蛋白,这可能与其刺激C/EBP表达减少和RAR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细胞星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鹏 潘煜 +3 位作者 刘晶晶 罗芳琼 姜艳芳 牛俊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5-177,共3页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肝炎病毒DNA(HBV DNA)阴转率和child-Pugh分级的变化,评价其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乙肝肝硬化的患者197例,按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肝炎病毒DNA(HBV DNA)阴转率和child-Pugh分级的变化,评价其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乙肝肝硬化的患者197例,按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01例(男性88例,女性13例),对照组96例(男性84例,女12例),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Child-Pugh分级构成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给予支持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阿德福韦酯,1次.d-1,每次10mg口服,观察2年。结果:治疗组HBeAg转阴率治疗1年为28.7%,治疗2年为49.5%;HBV DNA转阴率治疗1年为60.3%,治疗2年为84.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BeAg转阴率(治疗1年为8.0%,治疗2年为11.6%)和HBV DNA转阴率(治疗1年为9.1%,治疗2年为13.0%)(P<0.05)。治疗组患者Child-Pugh分级治疗前为A级19例,B级52例,C级30例;治疗2年后为A级24例,B级66例,C级11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为A级16例,B级53例,C级27例,治疗2年后为A级13,B级48例,C级35例。治疗组治疗2年后Child-Pugh分级A、B级患者所占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2年后6例死于并发症,对照组19例死于并发症,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hild-Pugh分级A、B级患者所占构成比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Child-Pugh分级A、B级患者所占构成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能明显抑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的复制,明显提高HBeAg阴转率,延长生存期,明显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肝硬化 肝炎病毒 乙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yc和c-fos的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传敏 李新宇 +1 位作者 石庆凤 陈悦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33-435,439,共4页
目的:探讨c-myc和c-fos的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HCC)发生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技术,分别检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脏组织中c-myc和c-fos编码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c-myc和c-fos均无阳性表达,而肝癌、... 目的:探讨c-myc和c-fos的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HCC)发生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技术,分别检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脏组织中c-myc和c-fos编码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c-myc和c-fos均无阳性表达,而肝癌、癌旁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c-myc和c-fos表达。c-myc在癌组织表达率为51.43%(36/70),癌旁组织表达率为34.29%(24/70),c-fos在癌组织表达率为20.00%(14/70),癌旁组织表达率为7.14%(5/70),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还发现,肝癌组织中c-myc和c-fos的表达存在相关性,一种基因的表达会导致另一种基因表达的升高。c-myc和c-fos癌基因的表达与HCC的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但与HCC的分化程度、UICC分期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基因c-myc、c-fos表达增强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C-MYC 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罗芳琼 潘煜 +3 位作者 刘晶晶 张鹏 牛俊奇 姜艳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0、IL-6、IL-4、IL-2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的浓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微阵列流式细胞术(CBA)体外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48周的血清细胞因子IFN-γ、TNF-...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0、IL-6、IL-4、IL-2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的浓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微阵列流式细胞术(CBA)体外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48周的血清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0、IL-6、IL-4、IL-2的浓度。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酯治疗后外周血清的TH1/TH2细胞因子浓度度,比较治疗前,均是显著升高的(P<0.05),除IL-6外,各细胞因子在治疗过程中均未有显著变化(P>0.05);治疗12周时的血清IL-6的浓度与HBVDNA成负相关,治疗24周,IL-6、IL-10、TNF-α与HBVDNA成负相关(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除直接抑制病毒作用外,还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抑制病毒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细胞因子 阿德福韦酯 微阵列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