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微小RNA-182-5p表达水平及其与左心室重构和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汤雪璐 贵蕾 +1 位作者 郑婕 狄秀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微小RNA(miR)-182-5p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左心室重构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8例为慢性心力衰竭组(心衰组),另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120例健...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微小RNA(miR)-182-5p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左心室重构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8例为慢性心力衰竭组(心衰组),另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12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组,检测2组血清miR-182-5p表达水平,并采用Pearson分析miR-182-5p表达水平与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miR-182-5p表达水平的诊断价值,连续随访1年,收集并分析心衰组生存状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miR-182-5p表达水平及预后价值。结果心衰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低于健康组,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和miR-182-5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miR-182-5p表达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496,P=0.000),与LVRI呈正相关(r=0.460,P=0.000);miR-182-5p表达水平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4,截断值为0.905,敏感性为91.3%,特异性为86.7%;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iR-182-5p低表达患者生存率高于高表达患者(P=0.039)。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miR-182-5p表达水平高于健康人群,且水平越高的患者左心室重构越严重,检测miR-182-5p表达水平有助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和不良预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循环微RNA 预后 心室重构 预测 数据相关性 miR-182-5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房应变特征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的相关性
2
作者 刘卫涛 王冬晓 汤雪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左心房应变特征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耐力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2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最大摄氧量(VO2max)将患者分为2组,VO_(2max)≥16 ml/(kg·min)为高耐力组... 目的探讨左心房应变特征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耐力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2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最大摄氧量(VO2max)将患者分为2组,VO_(2max)≥16 ml/(kg·min)为高耐力组(125例),VO2max<16 ml/(kg·min)为低耐力组(87例)。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运动耐力的相关因素。结果2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比值、E、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每搏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左心房存储应变(LASr)、左心房管道应变(LAScd)、左心房收缩应变(LAS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Sr(OR=0.987,95%CI:1.003~1.029)、LAScd(OR=1.177,95%CI:0.688~0.955)、LASct(OR=1.341,95%CI:0.507~0.884)、NT-proBNP(OR=1.002,95%CI:0.995~1.000)、E/e′(OR=1.086,95%CI:1.000~1.183)、LVEDVI(OR=1.127,95%CI:0.805~0.936)、LVEF(OR=0.909,95%CI:0.824~1.000)是影响CHF患者运动耐力的相关因素(P<0.05);限制性立方条图显示,LASr、LAScd、LASct与CHF患者运动耐力呈显著非线性关系(χ^(2)分别为9.830、16.820、9.080,P<0.05)。结论左心房应变特征相关指标与CHF患者运动耐力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房 身体耐力 数据相关性 前瞻性研究 左心房应变 运动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现状调查 被引量:30
3
作者 孙桂锋 刘宇 +1 位作者 李艳 薛玉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80-1284,共5页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6月对聊城市各县区县级医院和乡镇医院进行调查,纳入各县的县级医院1个,共纳入7个县级医院,并在各县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个乡镇医院,共纳入14个乡镇医院。...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6月对聊城市各县区县级医院和乡镇医院进行调查,纳入各县的县级医院1个,共纳入7个县级医院,并在各县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个乡镇医院,共纳入14个乡镇医院。以调查当天的值班医生为调查对象,调查患者为所调查医生近3个月治疗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自行设计医生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获得医师资格年限、对心力衰竭指南的态度、是否取得心内科医师资格、缺乏心力衰竭指南的学习资料、医生对心力衰竭指南的掌握程度、医院的硬件设施以及是否重视心力衰竭患者的规范化治疗。统计调查医生近3个月治疗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病历,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及出院时心力衰竭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共调查医生64名,其中县级医院26名,乡镇级医院38名。两者性别、年龄、获得医师资格年限、对心力衰竭指南的态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县级医院取得心内科医师资格所占比例、有足够心力衰竭指南学习资料所占比例、医生对心力衰竭指南的掌握程度得分、医院得分均高于乡镇级医院(P<0.05)。乡镇级医院纳入患者49例,县级医院290例。两者舒张压、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界扩大、脑钠肽(BNP)检查率、肌酐检查率、电解质检查率、心脏超声检查率、纽约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39例患者中,应用强心剂154例(45.4%),利尿剂268例(79.0%),螺内酯201例(59.3%),β-受体阻滞剂130例(38.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150例(44.2%)。不同级别医院的患者强心剂、利尿剂、螺内酯、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未能按照指南进行规范化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可能与乡镇级医院硬件设施差、学习资料缺乏、医院重视不够有关。县级医院具备治疗心力衰竭条件,但药物应用仍不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基层医院 指南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TNF-α、IL-1β和IL-6含量变化 被引量:13
4
作者 姚恒臣 冯桂芹 +5 位作者 孔祥泉 张颖新 王英丽 高航 侯新华 侯岩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35,39,共2页
目的 :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 1β(IL - 1β)和白细胞介素 - 6(IL - 6)水平 ,了解这些细胞因子在CHF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取 2 0例正常人和 2 0例Ⅱ° -Ⅲ°CHF患者静脉... 目的 :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 1β(IL - 1β)和白细胞介素 - 6(IL - 6)水平 ,了解这些细胞因子在CHF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取 2 0例正常人和 2 0例Ⅱ° -Ⅲ°CHF患者静脉血 ,用ELISA法测血清TNF -α、IL - 1β和IL - 6含量。结果 :CHF组这些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CHF程度越重 ,这些细胞因子浓度越高 ;TNF -α与IL - 1β和IL - 6含量之间呈正相关 (r =0 9684、0 9768;P均 <0 0 1)。结论 :细胞因子TNF -α、IL - 1β和IL - 6可能参与CHF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晓华 姚恒臣 +4 位作者 吴兴利 周敏 于珂 孔祥泉 蔡孔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54-455,共2页
目的测定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探讨倍他乐克对CHF患者QTd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230例心功能Ⅱ~Ⅲ级的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入选和随... 目的测定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探讨倍他乐克对CHF患者QTd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230例心功能Ⅱ~Ⅲ级的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入选和随访结束时同步描计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d.结果入选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脉搏(AP)、左室射血分数(LVEF)、QTd的均值间差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AP、QTd明显降低(P<0.001).对照组治疗后AP、QTd均增加(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QTd的均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心功能恶化发生率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可明显降低CHF患者的QTd,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CHF 治疗 对照组 观察 预后 QT离散度 结论 显著性 差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可舒联合尼可地尔对X综合征患者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冯泽瑞 王芬 +5 位作者 常方圆 马林 许迎春 陈保增 王云鹏 叶岩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81-383,共3页
目的观察心可舒联合尼可地尔对X综合征患者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临床诊断为X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可舒和尼可地尔联合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价2组患... 目的观察心可舒联合尼可地尔对X综合征患者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临床诊断为X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可舒和尼可地尔联合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价2组患者胸痛症状改善程度、中医症状积分及内皮功能指标肱动脉内皮依据性血管合性功能(FMD)、NO和内皮素1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胸痛症状改善有效(66.67%vs 56.67%)和总有效率(84.44%vs 63.33%)及中医症状积分、肱动脉FMD[(8.6±2.2)%vs(6.0±2.4)%]、NO[(35.1±3.7)μmol/Lvs(25.1±4.0)μmol/L]、内皮素1[(30.4±12.9)ng/Lvs(58.8±8.8)ng/L]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可舒联合尼可地尔治疗能改善心脏X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及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内皮 血管 微血管性心绞痛 胸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对心脏事件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黄广勇 卢才义 +1 位作者 李义波 吴兴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37-739,共3页
目的评价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以及对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对连续住院的23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测定hs-CRP(以3 mg/L为界值),分正常组(130例,hs-CRP≤3mg/L)和升高组(107例,hs-CRP>3 mg/L),所... 目的评价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以及对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对连续住院的23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测定hs-CRP(以3 mg/L为界值),分正常组(130例,hs-CRP≤3mg/L)和升高组(107例,hs-CRP>3 mg/L),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随访8个月,统计主要心脏事件。结果升高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升高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偏心病变、扩张重构、内膜不光滑的比例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随访分析显示,升高组患者的无心脏事件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s-CRP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OR=3.16,P<0.05)。结论hs-CRP升高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易损斑块较多,狭窄程度重;hs-CRP升高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质 冠状血管造影术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布利特在房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冯泽瑞 王志敏 +6 位作者 陈保增 王芬 董爱芝 左兆凯 孙泽刚 张云 马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3-595,共3页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和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一科住院的持续时间≤3个月的AF、AFL患者32例,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17...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和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一科住院的持续时间≤3个月的AF、AFL患者32例,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17例)与胺碘酮组(15例)。伊布利特组首次剂量1mg伊布利特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10ml静脉推注,如无效10min后再给予1mg;胺碘酮组首次剂量150mg胺碘酮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10ml静脉推注,如无效10min后再给予150mg。结果伊布利特组的AF和AFL转复及总转复率分别为64.3%、66.7%和64.7%,胺碘酮组的AF和AFL转复及总转复率分别为41.7%、33.3%和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组平均转复时间为(29.28±12.57)min,胺碘酮组平均转复时间为(70.59±16.83)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2组血压、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17.6%vs 26.7%,P>0.05)。结论伊布利特转复AF、AFL具有起效快,成功率高,安全性好的特点,其疗效优于胺碘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胺碘酮 抗心律失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IL-6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姚恒臣 胡立萍 +2 位作者 李复领 赵宗进 陈双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9-190,共2页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Ⅱ~Ⅳ级的CHF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全血T细胞亚群数目,并...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Ⅱ~Ⅳ级的CHF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全血T细胞亚群数目,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IL-6含量。结果:CHF患者CD3、CIM和CIM/CD8显著降低(P〈0.05,或P〈0.01),并与CHF程度呈负相关(r=-0.976、-0.826、-0.881;均P〈0.01);CHF患者CDS、血清、PBMC培养上清和IL-2刺激后上清中IL-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并与CHF程度呈正相关(r=0.890、0.988、0.984、0.982;均P〈0.01)。结论:T细胞亚群数目异常和IL-6表达增加,可能是CHF患者免疫功能异常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细胞因子类 T淋巴细胞亚群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单核细胞分泌TNF-α水平变化及胺碘酮对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姚恒臣 冯桂芹 +5 位作者 孔祥泉 张颖新 王英丽 高航 侯岩芳 侯新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1-351,370,共2页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TNF -α水平变化 ,以及胺碘酮对培养的正常人及CH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分泌TNF -α的影响。方法 :取 2 0例正常人和 2 0例Ⅱ° -Ⅲ°CHF患者静脉血 :(1)测其血清TNF -α含量 ;(...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TNF -α水平变化 ,以及胺碘酮对培养的正常人及CH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分泌TNF -α的影响。方法 :取 2 0例正常人和 2 0例Ⅱ° -Ⅲ°CHF患者静脉血 :(1)测其血清TNF -α含量 ;(2 )离心取单个核细胞 (PBMC) ,分别加入胺碘酮和LPS等 ,使胺碘酮的终浓度为 0mmol/L、0 1mmol/L、1mmol/L和 10mmol/L进行培养 ,经 2 4h孵化后 ,取培养上清液 ,用ELISA法测血清和培养上清TNF -α含量。结果 :CHF患者血清TNF -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并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P <0 0 1) ,胺碘酮对两组PBMC分泌TNF -α均有抑制作用 ,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1)TNF -α可能参与CHF过程 ;(2 )胺碘酮可能抑制TNF -α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胺碘酮 充血性心力衰竭 PBMC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甲状腺素长期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立志 孔祥泉 +4 位作者 王英丽 王晓华 张运 赵庆华 张锦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0-280,共1页
关键词 小剂量 甲状腺素 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静雯 黄广勇 +2 位作者 杨文波 王英丽 薛玉增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预后价值。方法入选连续就诊并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156例,采集主动脉窦动脉血,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PLA,将患者分为PLA高值组与... 目的研究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预后价值。方法入选连续就诊并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156例,采集主动脉窦动脉血,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PLA,将患者分为PLA高值组与低值组。根据心电图ST段回落率及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心肌灌注,随访患者术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结果 (1)PLA高值组与PLA低值组相比,发病至介入时间长,中性粒细胞比例、高敏C反应蛋白、丙二醛升高,射血分数及ST段回落率降低(P<0.05)。平均随访17.50个月,发生MACCE 36例(23.07%),PLA低值组MACCE 19例(17.8%),PLA高值组MACCE 17例(34.7%),PLA高值组MACCE发生率明显高于PLA低值组(χ~2=5.43,P<0.05)。(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LA高值组MACCE的发病风险明显高于PLA低值组(Log-rank检验P<0.01)。(3)Cox回归模型显示,中性粒细胞比例(RR:1.132,95%CI:1.002~1.280)与PLA升高(RR:1.101,95%CI:1.013~1.196)与MACCE事件发生相关。结论 PLA可用于评价心肌灌注不良,并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后MACCE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成形术 经皮 经冠状动脉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介素-6的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恒臣 李复领 +3 位作者 赵宗进 胡立萍 陈双峰 刘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3期1940-1942,共3页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介素-6(IL-6)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NYHAⅡ-Ⅳ级的CHF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全血T细胞亚群数目,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培...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介素-6(IL-6)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NYHAⅡ-Ⅳ级的CHF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全血T细胞亚群数目,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培养上清中IL-6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CHF患者CD3^+、CD4^+和CD4^+/CD8^+显著降低(P〈0.01),并均与心衰程度呈负相关(r=-0.976、-0.826、-0.881,P〈0.01),CD;显著增加(P〈0.01),与心衰程度呈正相关(r=0.890,P〈0.01);(2)CHF患者血清和培养上清中IL-6显著增加(P〈0.01),并均与心衰程度呈正相关(r=0.988、0.984,P〈0.01)。结论T细胞亚群数目异常和IL-6表达增加可能是CHF患者免疫功能异常的机制之一,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治疗可能改善CHF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细胞因子 T淋巴细胞亚群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甲状腺激素治疗中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立志 孔祥泉 +3 位作者 王英丽 王晓华 张锦平 张运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6期423-424,共2页
目的 观察小剂量甲状腺激素中期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 CHF )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166例 CHF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抗心力衰竭基础治疗类同。观察组加服甲状腺片 2 0 mg/日 ,疗程 16周 ,对比治疗前后心功能改... 目的 观察小剂量甲状腺激素中期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 CHF )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166例 CHF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抗心力衰竭基础治疗类同。观察组加服甲状腺片 2 0 mg/日 ,疗程 16周 ,对比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 ( L VEF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 L VEDD)及死亡率。结果 两组心功能均有改善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 P<0 .0 1) ;血清甲状腺激素 T3、T4均恢复至正常范围 ,观察组升高更明显 ,( P<0 .0 1) ;LVEDD两组均缩小 ,但观察组缩小更明显 ,两组差异显著 ( P<0 .0 1) ;LVEF两组均增加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 P<0 .0 1) ;观察组死亡 5例 ,对照组死亡 4例 ,统计学处理无差异。结论 小剂量甲状腺激素中期治疗 CHF,能显著改善心功能 ,恢复甲状腺激素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 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无胰岛素抵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爱芝 熊攀 刘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58-960,共3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无胰岛素抵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无胰岛素抵抗的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60例,随机分成吡格列酮组与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吡格列酮组给予依那普利和吡...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无胰岛素抵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无胰岛素抵抗的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60例,随机分成吡格列酮组与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吡格列酮组给予依那普利和吡格列酮治疗,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的变化水平。结果吡格列酮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LVMI、血清TNF-α、IL-1β、IL-6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MI、血清TNF-α、IL-1β、IL-6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通过抗炎作用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胰岛素抵抗 高血压 原发性 左心室肥厚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8在急性心肌梗死后ST段再抬高时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尹元 周杰忠 +10 位作者 刘跃森 燕东海 苏子德 孙一荣 常以芳 陈立 徐玉鹏 葛建云 王长芹 李兰元 王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后血清白介素 - 8(IL - 8)的动态变化及在ST段再抬高时的作用。方法 将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 34例按临床判定指标分为冠脉再通组 (2 2例 )和冠脉未通组 (12例 ) ,所有AMI患者除常规心电图和心电监护...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后血清白介素 - 8(IL - 8)的动态变化及在ST段再抬高时的作用。方法 将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 34例按临床判定指标分为冠脉再通组 (2 2例 )和冠脉未通组 (12例 ) ,所有AMI患者除常规心电图和心电监护外 ,在溶栓前和溶栓后 2、 4、 6、 8、 10、 12、 16、 2 0和 2 4小时抽血检测血清IL - 8,并检测肌酸磷酸激酶 (CK)。结果 冠脉再通的 2 2例中有 5例在 2 4小时内ST段出现再抬高 ,ST段再抬高者 (5例 )IL - 8峰值出现在发病后 10小时 ,无ST段再抬高者 (17例 )IL - 8峰值为 12小时 ;ST段再抬高组血清IL - 8在溶栓后 4小时低于无ST段再抬高组 (16 3± 10和 179± 12pg/ml,P <0 0 5 ) ,而在 10小时时前者又明显高于后者 (2 2 6± 11和 189± 10 pg/ml,P <0 0 5 )。 结论 AMI溶栓冠脉再通后 ,早期ST段再抬高可能与缺血 /再灌注使IL - 8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再抬高 白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索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跃 张玉英 王英丽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4期304-305,共2页
目的观察尼索地平对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变异型心绞痛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尼索地平)和对照组(地尔硫)分别给予尼索地平(早、晚各1次,每次5mg)和地尔硫(早、中、晚各1次,每次30mg)治疗,连服10d,观察两种药物对ST段抬高时... 目的观察尼索地平对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变异型心绞痛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尼索地平)和对照组(地尔硫)分别给予尼索地平(早、晚各1次,每次5mg)和地尔硫(早、中、晚各1次,每次30mg)治疗,连服10d,观察两种药物对ST段抬高时间和临床缺血相关事件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在减少ST段抬高时间和临床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尼索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临床疗效优于地尔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型心绞痛 尼索地平 地尔硫ZHU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压对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兴凤 任玉华 梁江久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分析肺动脉压(PAP)在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 EF)患者中的诊断、评估及预后价值。方法入选我院心内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临床诊断为HFn EF的21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 目的分析肺动脉压(PAP)在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 EF)患者中的诊断、评估及预后价值。方法入选我院心内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临床诊断为HFn EF的21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70例)、Ⅲ级(70例)和Ⅳ级(70例)3组,比较3组间PA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等,对PAP特点及住院死亡率、再入院率进行分析。结果 HFn EF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45%-62%),E/A比值均小于1,NT-pro BNP水平明显升高(973-6 100 ng/L),随心功能分级增加,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及右心室明显增大,PAP逐渐升高,心功能Ⅳ级组PAP(67±11)mm Hg高于心功能Ⅲ级组[(45±4)mm Hg,P=0.03],均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组PAP[(25±5)mm Hg,P〈0.01];随PAP升高,重度PAP升高组(〉60 mm Hg)3、6和12个月再入院率均高于中度PAP升高组(40-60 mm Hg,P=0.04、0.03和0.02),均高于轻度PAP升高组(20-40 mm Hg,均为P〈0.01);重度PAP组的3、6和12个月死亡率均高于中度和轻度PAP升高组(均为P〈0.05)。结论 PAP可作为HFn EF诊断、评估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压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韧粘素-C的变化及意义
19
作者 姚恒臣 周敏 +3 位作者 于珂 孔祥泉 陈双峰 吴兴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38-1239,共2页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韧粘素-C(TN-C)、脑钠肽(BNP)和Ⅲ型胶原前体氨端肽(PC-Ⅲ)的含量及意义。方法:对30例DCM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采血测定血清TN-C、BNP和PC-Ⅲ含量。结果:DCM患者血清TN-C含量显著高于正常...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韧粘素-C(TN-C)、脑钠肽(BNP)和Ⅲ型胶原前体氨端肽(PC-Ⅲ)的含量及意义。方法:对30例DCM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采血测定血清TN-C、BNP和PC-Ⅲ含量。结果:DCM患者血清TN-C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力衰竭越重,DCM患者血清TN-C、BNP和PC-Ⅲ含量增加越明显,TN-C与左室射血分数负相关(r=-0.8947,P<0.01)、与BNP(r=0.9522,P<0.01)和PC-Ⅲ(r=0.2404,P>0.05)正相关。结论:DCM患者血清TN-C明显升高,血清TN-C可反映DCM患者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韧粘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脑心通胶囊及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明 郝恩刚 刘跃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2619-2621,共3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步长脑心通胶囊与氯吡格雷治疗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情况。方法: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除常规治疗外加用氯吡格雷75 mg口服,2次/d,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步长脑心通胶囊与氯吡格雷治疗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情况。方法: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除常规治疗外加用氯吡格雷75 mg口服,2次/d,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1.2 g口服,3次/d,分别于治疗起始前、治疗5日[1]后抽取晨空腹血浆测定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同时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不论对照组还是治疗组其第5日血小板聚集率与第1日相比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的幅度更大,达标率更高,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临床症状均有缓解,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而言,联合应用步长脑心通胶囊与氯吡格雷可以达到更理想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通胶囊 氯吡格雷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小板聚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