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河学研究的理论、方法与知识体系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欣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2,共6页
运河学是归纳、理解、抽象与运河相关的人类活动及其产生经验后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围绕运河形成的一整套研究、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方法。具体而言,运河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三个层次:一是作为大运河“本体”的河道及其开挖、畅通所带来的自... 运河学是归纳、理解、抽象与运河相关的人类活动及其产生经验后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围绕运河形成的一整套研究、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方法。具体而言,运河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三个层次:一是作为大运河“本体”的河道及其开挖、畅通所带来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二是作为制度与历史现象的“运河”在历史时空中价值与意义的变迁;三是运河区域人群的生活方式、文化传承、社会心理等人文情态的沿承与渐变。大运河跨越时空的特点决定了其研究具有跨学科性质,因此运河学理论与方法必须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学科本位意识之下的理论借鉴与方法交叉。丰富的运河文献奠定了运河学学科的基础,世界各地运河的同异之别,也注定了其作为专门学科的整体性与世界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学 理论 方法 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人类学转向研究中的“神话历史”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凤娟 公维军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5-139,共5页
时至今日,"神话"与"历史"已然被现代学科体系人为分离开来,由此产生的弊病显而易见。事实上,两者本非一组对立概念,神话作为一种特有的智慧表述与文明基因,对原初先民的观念信仰、行为礼仪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无可替... 时至今日,"神话"与"历史"已然被现代学科体系人为分离开来,由此产生的弊病显而易见。事实上,两者本非一组对立概念,神话作为一种特有的智慧表述与文明基因,对原初先民的观念信仰、行为礼仪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文化编码作用,而早期中国历史恰恰具有鲜明的"神话历史"特点。华夏文明传统基于一套天人合一的神话思维方式建构起来,故而以文学人类学者为代表的人文学科研究者开始积极倡导大传统的通观式研究视角,意在通过促使历史记忆回归本初状态,明晰中国历史叙事源于"神话式历史"这一被遮蔽的事实,有效发挥神话历史的整合性阐释效力,进而能够前往文学文本之外的文化传统中探寻华夏文明的源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转向 神话历史 大传统 历史记忆 神圣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山东运河冬挑经费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玉朋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1-167,共7页
运河冬挑是一项确保山东运道畅通的关键河工。清代山东运河冬挑用银实行了严格的限额政策。乾隆年间,大挑准销银17210余两,小挑2870余两。清初冬挑采用佥派方式派募河夫,扰民严重。康熙初年,按田亩摊派的帮贴银制度出现,使百姓免除了亲... 运河冬挑是一项确保山东运道畅通的关键河工。清代山东运河冬挑用银实行了严格的限额政策。乾隆年间,大挑准销银17210余两,小挑2870余两。清初冬挑采用佥派方式派募河夫,扰民严重。康熙初年,按田亩摊派的帮贴银制度出现,使百姓免除了亲身应役。乾隆即位后,采取以藩库正帑取代帮贴银,减轻了百姓负担。嘉、道年间,运河冬挑成本暴涨,额外产生一笔高达数万两的津贴银。清廷最终采取发商生息的方式筹集津贴银。由于利率过高,盐商无法负担高额利息,运河冬挑陷入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山东运河 冬挑 财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京杭运河引水工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德楠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0-157,共8页
引水济运是解决京杭运河通漕问题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各河段的自然地理特征,一切引水活动都围绕在"保漕"的前提下进行。这种情况下,很难兼顾国家运道与地方民生,难免会给农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其中水源紧张的会通河、卫河、高... 引水济运是解决京杭运河通漕问题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各河段的自然地理特征,一切引水活动都围绕在"保漕"的前提下进行。这种情况下,很难兼顾国家运道与地方民生,难免会给农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其中水源紧张的会通河、卫河、高宝河等河段矛盾最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运河 河工建设 农业环境 明清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五省区交通碳排放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范育洁 曲建升 +3 位作者 张洪芬 徐丽 白静 吴金甲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2-37,67,共7页
论文利用1995—2016年西北五省区交通能源消耗数据,对其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从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能源碳排放结构以及能源强度分析了五省区交通碳排放的现状。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利用岭回归,探讨了客货运周转量、人均GDP、... 论文利用1995—2016年西北五省区交通能源消耗数据,对其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从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能源碳排放结构以及能源强度分析了五省区交通碳排放的现状。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利用岭回归,探讨了客货运周转量、人均GDP、能源强度、城镇化率、私家车保有量对五省区交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省区交通碳排放量与人均碳排放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00年后,上升趋势更显著;石油使用始终是西北地区交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能源强度从大到小为:宁夏、青海、甘肃、陕西、新疆;岭回归分析显示,除甘肃省外,西北地区影响因素贡献度均为:能源强度>人均GDP>城镇化率>私家车保有量>客货运周转量,而对甘肃交通碳排放贡献度最大的则是人均GD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碳排放 改进的STIRPAT模型 岭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运河区域美食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枣庄美食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玉梅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3,共3页
运河区域美食文化遗产是运河众多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河古城枣庄的美食具有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营养健康等特点。开发枣庄美食资源可以采取四种措施:一是搜集、挖掘、整合美食文化资源;二是制定品牌战略,打响品牌,形成产业... 运河区域美食文化遗产是运河众多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河古城枣庄的美食具有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营养健康等特点。开发枣庄美食资源可以采取四种措施:一是搜集、挖掘、整合美食文化资源;二是制定品牌战略,打响品牌,形成产业;三是采用"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四是全方位、多角度综合开发,将美食与民俗、旅游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遗产 枣庄 美食文化 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生培养述论(1928—1949)——以史语所档案记载为主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马亮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70,共9页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建立,将招收和培养研究生作为培养后继学术人才的一项重要目标。在以后的20多年间,史语所先后招收了数十名研究生,由于招考制度科学、培养精准、管理严格,这些研究生几乎全部成为其研究领域的学术骨干...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建立,将招收和培养研究生作为培养后继学术人才的一项重要目标。在以后的20多年间,史语所先后招收了数十名研究生,由于招考制度科学、培养精准、管理严格,这些研究生几乎全部成为其研究领域的学术骨干和领军人物。史语所培养研究生的理念和管理措施,有许多方面值得后世总结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语言研究所 傅斯年 郑天挺 研究生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河城市的饮食文化考论——以山东临清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嘉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18,共4页
中国大运河在古代中国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临清是山东段运河的枢纽城市,多种饮食文化在这里交融汇聚。帝王出巡、官宦讲究、商贾奢靡等事象极大地刺激了当地餐饮行业的发展,从而形成独具临清特色的汉、回运河文化风情饮食。
关键词 运河城市 临清 跨地方性 饮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调水期南四湖水体温室气体溶存浓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浩志 张菊 +4 位作者 邓焕广 张怀珍 吴金甲 杨丽伟 张蕊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0-599,共10页
为了解冬季调水期南四湖表层水中温室气体的溶存浓度及其排放通量,采集南四湖各湖区和主要入湖河流的河口区表层水及气体样品,分析了水体的理化指标以及CO_(2)、CH_(4)和N_(2)O的溶存浓度,采用薄边界层扩散模型法估算了水—气界面排放通... 为了解冬季调水期南四湖表层水中温室气体的溶存浓度及其排放通量,采集南四湖各湖区和主要入湖河流的河口区表层水及气体样品,分析了水体的理化指标以及CO_(2)、CH_(4)和N_(2)O的溶存浓度,采用薄边界层扩散模型法估算了水—气界面排放通量,并探讨了影响调水期南四湖温室气体溶存浓度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调水期南四湖表层水中N_(2)O、CH_(4)和CO_(2)浓度分别为(23.0±6.13)nmol·L^(-1)、(0.15±0.10)μmol·L^(-1)和(52.4±11.4)μmol·L^(-1),均处于高度过饱和状态,排放通量分别为(0.22±0.18)μmol·m^(-2)·h^(-1)、(3.95±2.73)μmol·m^(-2)·h^(-1)和(658±336)μmol·m^(-2)·h^(-1);浓度和排放通量多与冬季其他湖泊相当,但低于平原河网.各温室气体浓度、饱和度和排放通量整体呈现自上级湖向下级湖降低的趋势,且在河口区和二级坝附近水域浓度较高,同时N_(2)O和CO_(2)浓度在微山湖湖心区出现带状高值区,而CH_(4)相对较低.各温室气体浓度与水质参数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N_(2)O浓度与NO_(3)^(-)、NO_(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CH_(4)与TN呈显著负相关,CO_(2)与pH、SD呈显著负相关,与DOC呈显著正相关,反映了水质对温室气体溶存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评估调蓄湖泊在调水期对大气温室气体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溶存浓度 空间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调水期 南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神崇拜与社会信仰:以明清时期的八蜡庙为对象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宇 郑民德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5-319,共5页
八蜡(又称八腊)是中国古代社会民众所祭祀的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神灵,其主要功能为祛除蝗害,祈祷风调雨顺与农业丰收,同时还兼有其他神灵信仰的性质。在明清时代,由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性,加之百姓对水、旱、蝗、震等自然灾害的恐惧心理,所以... 八蜡(又称八腊)是中国古代社会民众所祭祀的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神灵,其主要功能为祛除蝗害,祈祷风调雨顺与农业丰收,同时还兼有其他神灵信仰的性质。在明清时代,由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性,加之百姓对水、旱、蝗、震等自然灾害的恐惧心理,所以兴建了众多的八蜡庙,这些庙宇既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也反映了区域社会的民间信仰、风俗文化与百姓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神 八腊庙 社会 蝗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鹿化龙:从宋代四川盐神信仰变化看官民盐权分配的博弈 被引量:5
11
作者 裴一璞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4-170,共7页
宋代四川作为全国最重要的井盐产区,食盐成为国家财利之源,一直是王朝权力展现和垄断的异宠。同时食盐又是当地百姓生活必需,为民间利益所诉求。在四川官民之间,针对食盐的博弈有多重表达,在意识形态的表现主要是盐神信仰的博弈。这种... 宋代四川作为全国最重要的井盐产区,食盐成为国家财利之源,一直是王朝权力展现和垄断的异宠。同时食盐又是当地百姓生活必需,为民间利益所诉求。在四川官民之间,针对食盐的博弈有多重表达,在意识形态的表现主要是盐神信仰的博弈。这种信仰博弈代表了双方盐权纷争的冲突与妥协,最终通过博弈实现了地区盐权分配秩序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四川 盐神信仰 官民 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四川夷汉盐权博弈与族群食盐生态空间的重构 被引量:2
12
作者 裴一璞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9-136,共8页
宋代四川盐区处于夷汉交错的独特地理空间,引发夷汉族群为实现食盐利益而展开激烈的博弈。官方凭借政治与技术优势,垄断对盐权的控制,却严重破坏了夷汉食盐生态空间应有格局的平衡。夷人群体为寻求食盐生态空间的自救,利用地理优势,就... 宋代四川盐区处于夷汉交错的独特地理空间,引发夷汉族群为实现食盐利益而展开激烈的博弈。官方凭借政治与技术优势,垄断对盐权的控制,却严重破坏了夷汉食盐生态空间应有格局的平衡。夷人群体为寻求食盐生态空间的自救,利用地理优势,就近展开对食盐的争夺。随着食盐控制成本的增加,官方被迫采取缓和措施以求得妥协,通过制度化与市场化的食盐让步举措,取得夷人对"华夏"的积极认同,进而重构汉夷食盐生态空间,实现现实利益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四川 食盐 盐权 夷汉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漕仓源流考——以商代巨桥仓为视角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向福贞 郑民德 《农业考古》 2015年第6期221-225,共5页
中国传统漕运对于古代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漕仓作为漕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商代的巨桥仓,作为中国最早的漕运仓储,不但对于商代政权的维持、宫廷的供给、军事行动的开展起到了巨大... 中国传统漕运对于古代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漕仓作为漕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商代的巨桥仓,作为中国最早的漕运仓储,不但对于商代政权的维持、宫廷的供给、军事行动的开展起到了巨大作用,而且对于其后漕运的延续与历史的明鉴也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桥仓 商代 漕运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头梵志的早期形象及宗教内涵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德廷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7,共6页
犍陀罗艺术中的鹿头梵志基本位于佛陀右侧,与之相对分布的多是一位手拿骷髅头的沙门,雕刻沙门可能是为了平衡画面。鹿头梵志的头顶有一缕头发,这与涅槃图中的须跋陀罗类似。库木吐拉石窟中的鹿头梵志是沙门形象,画面中未出现执雀尼乾子... 犍陀罗艺术中的鹿头梵志基本位于佛陀右侧,与之相对分布的多是一位手拿骷髅头的沙门,雕刻沙门可能是为了平衡画面。鹿头梵志的头顶有一缕头发,这与涅槃图中的须跋陀罗类似。库木吐拉石窟中的鹿头梵志是沙门形象,画面中未出现执雀尼乾子。北朝流行鹿头梵志可能与当时佛教宣传五戒十善的思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头梵志 犍陀罗艺术:库木吐拉石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代一条鞭法的实施与推行——以山东地区为中心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年志 《农业考古》 2016年第4期42-48,共7页
明代中后期开始施行的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一大变革。它从创始到推行于全国,经过了一个逐步成熟和完善的过程。由于地区差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悬殊,一条鞭法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山东地区一条鞭法的实施、推广反映出其在北方... 明代中后期开始施行的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一大变革。它从创始到推行于全国,经过了一个逐步成熟和完善的过程。由于地区差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悬殊,一条鞭法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山东地区一条鞭法的实施、推广反映出其在北方地区的一般状况。它的实行虽然暂时缓解了封建赋役中的矛盾,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固有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一条鞭法 实施 推行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南京地区的仓储建设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玉朋 《农业考古》 2015年第1期173-180,共8页
历经改朝换代,清初南京地区的仓储事业处于荒废状态。到雍正年间,官府相继进行了社仓、常平仓建设,仓储事业初具规模。道光年间,江南水、旱灾害频发,为满足救灾赈济要求,在两江总督陶澍主持下,南京地区开展了以丰备义仓建设为中心的仓... 历经改朝换代,清初南京地区的仓储事业处于荒废状态。到雍正年间,官府相继进行了社仓、常平仓建设,仓储事业初具规模。道光年间,江南水、旱灾害频发,为满足救灾赈济要求,在两江总督陶澍主持下,南京地区开展了以丰备义仓建设为中心的仓储建设,仓储事业日臻完备。太平天国战后,南京地区的各类粮仓破坏严重。光绪三年后,受朝廷政策影响,南京地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仓储建设活动,最终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备荒赈灾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南京 仓储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文献 殊途同归——海峡两岸续纂《丛书集成初编》述略
17
作者 崔建利 王娟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9-102,共4页
《丛书集成初编》是民国年间商务印书馆编纂的重要古籍丛书之一,由于抗战爆发,未能编完。20世纪中叶后,我国台湾的艺文印书馆和新文丰公司、我国大陆的中华书局和上海书店等先后进行续纂、补辑或重印,形成嘉惠两岸学林的"丛书集成&... 《丛书集成初编》是民国年间商务印书馆编纂的重要古籍丛书之一,由于抗战爆发,未能编完。20世纪中叶后,我国台湾的艺文印书馆和新文丰公司、我国大陆的中华书局和上海书店等先后进行续纂、补辑或重印,形成嘉惠两岸学林的"丛书集成"系列丛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书集成 商务印书馆 王云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川盐经营中的豪民群体与政府控制
18
作者 裴一璞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2-158,共7页
在宋代四川盐业社会中,豪民作为民间力量的重要群体,在介入川盐经营中主要表现为"豪横"。宋代川盐经营的豪民按其社会身份可区分为多种类型,其经济活动严重侵害了川盐正常运转的秩序,并导致川盐利益格局的失衡。对此,中央及... 在宋代四川盐业社会中,豪民作为民间力量的重要群体,在介入川盐经营中主要表现为"豪横"。宋代川盐经营的豪民按其社会身份可区分为多种类型,其经济活动严重侵害了川盐正常运转的秩序,并导致川盐利益格局的失衡。对此,中央及地方政府不断加以控制,以此缓和四川民间群体的矛盾冲突,进而重构四川民间盐权的分配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川盐 豪民 政府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世昌和北京白云观
19
作者 崔建利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4-46,共3页
晚清重臣、中华民国第五任总统徐世昌是个虔诚的道教信徒,全国多地道观庙宇都曾留下他的足迹甚至题字。对于京城西便门外的白云观,徐世昌更是情有独钟,这里不仅分布着他的始祖茔,更是其居京期间节余岁尾的必拜之处,观内珍藏的明代... 晚清重臣、中华民国第五任总统徐世昌是个虔诚的道教信徒,全国多地道观庙宇都曾留下他的足迹甚至题字。对于京城西便门外的白云观,徐世昌更是情有独钟,这里不仅分布着他的始祖茔,更是其居京期间节余岁尾的必拜之处,观内珍藏的明代全本《道藏》亦令其格外珍重并曾出资刊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世昌 白云观 北京 中华民国 《道藏》 信徒 道教 虔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漕运中的官民冲突——以光绪河南洛阳闹漕案为视角的历史考察
20
作者 郑民德 《农业考古》 2015年第1期97-100,共4页
清道光后,外敌入侵、吏治腐败,加上黄河北徙,运河淤塞,运作近二百年的国家漕运陷入绝境。光绪十三年,河南洛阳李延华、李延涌兄弟为反抗地方官府的漕粮浮收,纠集民众闹漕,并上控京城,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造成了河南官场的地震,对... 清道光后,外敌入侵、吏治腐败,加上黄河北徙,运河淤塞,运作近二百年的国家漕运陷入绝境。光绪十三年,河南洛阳李延华、李延涌兄弟为反抗地方官府的漕粮浮收,纠集民众闹漕,并上控京城,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造成了河南官场的地震,对地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闹漕 洛阳 漕粮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