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寿光市农业土壤有机碳分子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
13
1
作者
陶宝先
张保华
+1 位作者
董杰
刘晨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01-1806,共6页
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后,耕作措施的改变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特征。为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分子结构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寿光市农业土壤为例,采用^(13)C核磁共振技术分析农田转变化为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种植6、12年)...
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后,耕作措施的改变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特征。为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分子结构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寿光市农业土壤为例,采用^(13)C核磁共振技术分析农田转变化为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种植6、12年)及设施菜地撂荒后土壤有机碳分子结构特征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1)农田转变化为设施菜地后土壤有机碳贮量显著增加,且种植6年设施菜地(4.50 kg·m^(-2))土壤有机碳贮量明显高于种植12年设施菜地(3.91 kg·m^(-2)),设施菜地撂荒后(3.33 kg·m^(-2))土壤有机碳贮量降至农田水平(3.07 kg·m^(-2))。(2)相对于农田,种植6年设施菜地土壤烷基碳相对含量、疏水碳/亲水碳比值及芳香碳/烷基碳比值明显低于农田,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与农田无显著差异。(3)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及设施菜地撂荒后,土壤易分解碳组分(烷氧碳+羰基碳)、难分解碳组分(烷基碳+芳香碳)贮量均有所增加,但种植6年设施菜地易分解碳组分贮量的增加量大于难分解碳组分的增加量,种植12年设施菜地及撂荒设施菜地则呈现相反的趋势。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初期(种植6年)所增加的土壤有机碳主要为易分解组分,但随着种植年限延长及设施菜地撂荒,土壤有机碳稳定性逐渐增强。(4)烷氧碳相对含量、疏水碳/亲水碳比值及芳香碳/烷基碳比值可作为该区域土壤有机碳响应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敏感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地
土壤有机碳
分子结构
固态13C核磁共振
寿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设施耕作促进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
被引量:
8
2
作者
陶宝先
张保华
+1 位作者
董杰
刘晨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86-2492,共7页
为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与温度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交互作用,利用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寿光市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及设施菜地荒废与增温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增温显著促进土壤有机碳矿化(P<0.01),农田、设施菜地及荒...
为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与温度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交互作用,利用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寿光市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及设施菜地荒废与增温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增温显著促进土壤有机碳矿化(P<0.01),农田、设施菜地及荒废设施菜地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分别增加56.08%、42.32%和42.36%。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显著促进土壤有机碳矿化(P<0.05),设施菜地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分别增加185.81%(25℃)、160.61%(35℃)。相同增温条件对设施菜地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农田,这主要是因为设施菜地土壤有机碳易分解组分的温度敏感性系数(Q10=1.79)明显高于农田(Q10=1.37),且设施菜地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农田造成的。设施菜地荒废后,交互作用变为加和效应,因其土壤有机碳易分解组分的温度敏感性系数(Q10=1.41)与农田无差异。综上所述,设施耕作显著促进土壤有机碳矿化,其中增温与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交互作用为正效应。因此,利用单因素之和评估多因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综合影响可能会低估其影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地
土壤有机碳
温度敏感性(Q10)
交互作用
寿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增温对农业土壤N_2O排放的非加和效应
被引量:
3
3
作者
陶宝先
张保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01-1006,共6页
土地利用方式和温度是影响土壤N_2O排放的重要因素,有必要深入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及增温对农业土壤N_2O排放的交互作用。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利用长期(400 d)培养实验,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农田、种植6及12 a设施菜地、荒废12 a设施...
土地利用方式和温度是影响土壤N_2O排放的重要因素,有必要深入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及增温对农业土壤N_2O排放的交互作用。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利用长期(400 d)培养实验,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农田、种植6及12 a设施菜地、荒废12 a设施菜地)及温度对土壤N_2O排放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升温及农田变为设施菜地显著促进土壤N_2O排放(P<0.05),且种植6 a设施菜地土壤N_2O排放水平显著高于种植12 a设施菜地(P<0.05),荒废设施菜地N_2O排放水平较农田显著降低(P<0.05)。相对于农田,种植6 a设施菜地土壤N_2O排放温度敏感性系数(Q10)显著增加,但荒废设施菜地Q10显著降低(P<0.05),种植12 a设施菜地Q10值与农田相比无显著差异。此外,农田变为种植6 a设施菜地与增温对土壤N_2O排放产生正效应(synergistic effect),种植年限延长至12 a时交互作用变为加和效应(additive effect),设施菜地荒废后交互作用变为负效应(antagonistic effect)。这是因为农田变为设施菜地及设施菜地荒废后土壤N_2O排放Q10值改变所致。这表明当研究单因素对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和评估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时,可能会低估或高估其排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增温
土壤N2O排放
非加和效应
寿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寿光市农业土壤有机碳分子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
13
1
作者
陶宝先
张保华
董杰
刘晨阳
机构
聊城
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
聊城大学科学技术处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01-180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099)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4DQ015
+1 种基金
ZR2016DM14)
聊城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318051430)
文摘
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后,耕作措施的改变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特征。为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分子结构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寿光市农业土壤为例,采用^(13)C核磁共振技术分析农田转变化为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种植6、12年)及设施菜地撂荒后土壤有机碳分子结构特征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1)农田转变化为设施菜地后土壤有机碳贮量显著增加,且种植6年设施菜地(4.50 kg·m^(-2))土壤有机碳贮量明显高于种植12年设施菜地(3.91 kg·m^(-2)),设施菜地撂荒后(3.33 kg·m^(-2))土壤有机碳贮量降至农田水平(3.07 kg·m^(-2))。(2)相对于农田,种植6年设施菜地土壤烷基碳相对含量、疏水碳/亲水碳比值及芳香碳/烷基碳比值明显低于农田,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与农田无显著差异。(3)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及设施菜地撂荒后,土壤易分解碳组分(烷氧碳+羰基碳)、难分解碳组分(烷基碳+芳香碳)贮量均有所增加,但种植6年设施菜地易分解碳组分贮量的增加量大于难分解碳组分的增加量,种植12年设施菜地及撂荒设施菜地则呈现相反的趋势。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初期(种植6年)所增加的土壤有机碳主要为易分解组分,但随着种植年限延长及设施菜地撂荒,土壤有机碳稳定性逐渐增强。(4)烷氧碳相对含量、疏水碳/亲水碳比值及芳香碳/烷基碳比值可作为该区域土壤有机碳响应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敏感性指标。
关键词
设施菜地
土壤有机碳
分子结构
固态13C核磁共振
寿光市
Keywords
greenhouse soils
soil organic carbon
molecular structure
solid 13C-NMR
Shouguang City
分类号
S153 [农业科学—土壤学]
X14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设施耕作促进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
被引量:
8
2
作者
陶宝先
张保华
董杰
刘晨阳
机构
聊城
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
聊城大学科学技术处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86-249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501099)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4DQ015
+1 种基金
ZR2016DM14)
聊城大学基金项目(318051430)~~
文摘
为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与温度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交互作用,利用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寿光市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及设施菜地荒废与增温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增温显著促进土壤有机碳矿化(P<0.01),农田、设施菜地及荒废设施菜地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分别增加56.08%、42.32%和42.36%。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显著促进土壤有机碳矿化(P<0.05),设施菜地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分别增加185.81%(25℃)、160.61%(35℃)。相同增温条件对设施菜地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农田,这主要是因为设施菜地土壤有机碳易分解组分的温度敏感性系数(Q10=1.79)明显高于农田(Q10=1.37),且设施菜地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农田造成的。设施菜地荒废后,交互作用变为加和效应,因其土壤有机碳易分解组分的温度敏感性系数(Q10=1.41)与农田无差异。综上所述,设施耕作显著促进土壤有机碳矿化,其中增温与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交互作用为正效应。因此,利用单因素之和评估多因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综合影响可能会低估其影响水平。
关键词
设施菜地
土壤有机碳
温度敏感性(Q10)
交互作用
寿光市
Keywords
greenhouse soil
soil organic carbon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Q10)
interactive effect
Shouguang City
分类号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增温对农业土壤N_2O排放的非加和效应
被引量:
3
3
作者
陶宝先
张保华
机构
聊城
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
聊城大学科学技术处
出处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01-100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01099)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4DQ015
+1 种基金
ZR2016DM14)
聊城大学基金(318051430)
文摘
土地利用方式和温度是影响土壤N_2O排放的重要因素,有必要深入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及增温对农业土壤N_2O排放的交互作用。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利用长期(400 d)培养实验,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农田、种植6及12 a设施菜地、荒废12 a设施菜地)及温度对土壤N_2O排放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升温及农田变为设施菜地显著促进土壤N_2O排放(P<0.05),且种植6 a设施菜地土壤N_2O排放水平显著高于种植12 a设施菜地(P<0.05),荒废设施菜地N_2O排放水平较农田显著降低(P<0.05)。相对于农田,种植6 a设施菜地土壤N_2O排放温度敏感性系数(Q10)显著增加,但荒废设施菜地Q10显著降低(P<0.05),种植12 a设施菜地Q10值与农田相比无显著差异。此外,农田变为种植6 a设施菜地与增温对土壤N_2O排放产生正效应(synergistic effect),种植年限延长至12 a时交互作用变为加和效应(additive effect),设施菜地荒废后交互作用变为负效应(antagonistic effect)。这是因为农田变为设施菜地及设施菜地荒废后土壤N_2O排放Q10值改变所致。这表明当研究单因素对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和评估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时,可能会低估或高估其排放水平。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增温
土壤N2O排放
非加和效应
寿光市
Keywords
land use type
elevated temperature
soil N2O emission
non-additive effect
Shouguang City
分类号
X14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寿光市农业土壤有机碳分子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
陶宝先
张保华
董杰
刘晨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设施耕作促进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
陶宝先
张保华
董杰
刘晨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增温对农业土壤N_2O排放的非加和效应
陶宝先
张保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