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综合性大学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被引量:9
1
作者 卢军 韩磊 韩涛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78-80,共3页
为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文章提出可建立"2+X"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弹性学制,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支持学生休学创新创业。同时,可在构建创新创... 为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文章提出可建立"2+X"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弹性学制,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支持学生休学创新创业。同时,可在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实践体系、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策略,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使人才培养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综合性大学 创新创业 创业型人才培养 休学创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语言观的现代化与民族化——以胡适和老舍为中心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东方 宋益乔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60,共4页
现代化与民族化是中国现代文学语言观念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其代表人物分别是胡适和老舍,他们以各具内蕴的语言观念,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化和民族化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语言观 现代化 民族化 胡适 老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建设与文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石兴泽 石小寒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5-219,共5页
傅斯年的"史学便是史料学"是一个颇有学术价值的命题,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文学史料建设是文学研究的基础。科学准确的文学阐释大都以翔实的史料作为基础;没有史料支撑,很多问题都得不到有说服力的阐释... 傅斯年的"史学便是史料学"是一个颇有学术价值的命题,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文学史料建设是文学研究的基础。科学准确的文学阐释大都以翔实的史料作为基础;没有史料支撑,很多问题都得不到有说服力的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的史料建设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深入认识史料建设的重要意义,尊重史料建设者的劳动;力戒浮躁情绪,树立严谨的学风;克服避讳心理,直面历史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建设 学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圣叹文学形式批评的现代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樊宝英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5-77,共3页
传统的“文以载道”文学观使我们的文学研究不注重文学形式研究,或者说“形式”在文学研究中并未被看作独立的对象,“超越形式直奔主题”成了我们文学研究的主流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将文学首先看作思想的载体而不是文学本身,于是,文... 传统的“文以载道”文学观使我们的文学研究不注重文学形式研究,或者说“形式”在文学研究中并未被看作独立的对象,“超越形式直奔主题”成了我们文学研究的主流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将文学首先看作思想的载体而不是文学本身,于是,文学理论批评的错位及其危机也就在所难免。本期特邀几位学者分别就文学的文本、叙事、文体、语言和形式批评进行阐发或个案研究,尝试并倡导“通过形式阐发意义”的文学研究新方法,以期引起学界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批评 金圣叹 文学 现代 政治社会环境 《水浒》 宋江 批评性 世界观 典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虑、游戏、文学场——论文学经典的建构之途 被引量:2
5
作者 谭善明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0-144,共5页
无论是影响的焦虑还是游戏,抑或文学场,都向我们昭示着文学经典处在诸种力量的对抗之中,今人与前人、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文学与经济、文学与政治,等等。也正是这样的力量对抗,建构了经典并使之青春常在。所以文学经典建构的问题... 无论是影响的焦虑还是游戏,抑或文学场,都向我们昭示着文学经典处在诸种力量的对抗之中,今人与前人、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文学与经济、文学与政治,等等。也正是这样的力量对抗,建构了经典并使之青春常在。所以文学经典建构的问题不只是经典形成的起点问题,而是一个生成问题,即文学经典是处在建构的途中。以这种观点可以有效地对经典建构进行动态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游戏 文学场 经典 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家鲁迅”研究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东方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5-42,共8页
鲁迅研究是一个“显学”,学术界分别对思想家的鲁迅,革命家的鲁迅,启蒙者的鲁迅,美术家、学者、民间艺术家的鲁迅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研究,但是对于中国现代文学而言,鲁迅的角色定位首先应是“文学家鲁迅”,1980年代伊始,王富仁... 鲁迅研究是一个“显学”,学术界分别对思想家的鲁迅,革命家的鲁迅,启蒙者的鲁迅,美术家、学者、民间艺术家的鲁迅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研究,但是对于中国现代文学而言,鲁迅的角色定位首先应是“文学家鲁迅”,1980年代伊始,王富仁率先提出“回到鲁迅那里去”,倡导鲁迅研究应该回归文学家鲁迅,回归鲁迅的文学本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文学家 维度 中国现代文学 民间艺术家 角色定位 80年代 本体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篇现代主义文学的文本——《为奴隶的母亲》解读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东方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54,共5页
柔石的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内质上是一部现代主义文学的文本,从创作主体来看,柔石是左翼作家中的"现代派";就主题而言,《为奴隶的母亲》透视了人生存在的困境,具有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内蕴;从文体的角度考察,《为奴隶的... 柔石的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内质上是一部现代主义文学的文本,从创作主体来看,柔石是左翼作家中的"现代派";就主题而言,《为奴隶的母亲》透视了人生存在的困境,具有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内蕴;从文体的角度考察,《为奴隶的母亲》具有现代叙事方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奴隶的母亲》 柔石 存在主义哲学 叙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应麟的文学生涯及诗歌创作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庆立 崔建利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9-73,共5页
胡应麟是明代后期一位多产的诗人。早年即显诗才;随父京居时的诗作未被格调束缚,不事雕琢;结交王世贞,其声名影响大增,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都取得很大进步;中年以后科举不顺、疾病缠身,加重了他诗歌的消极意蕴。他的诗主题略显单一,重在... 胡应麟是明代后期一位多产的诗人。早年即显诗才;随父京居时的诗作未被格调束缚,不事雕琢;结交王世贞,其声名影响大增,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都取得很大进步;中年以后科举不顺、疾病缠身,加重了他诗歌的消极意蕴。他的诗主题略显单一,重在抒情言志,基调偏于消极;艺术上以写景见长,五言诗意境空灵,七言诗格调奔放,寻求古韵古调的乐府诗有时也颇具真情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应麟 文学生涯 诗歌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听政制度与谏体文学的兴盛 被引量:2
9
作者 宁登国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8-162,共5页
君王听政的传统,大概承自酋邦时代氏族部落长老议事的习惯。周代"尽人事而知天命"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便是天子听政制度的确立,这既有法定层面的政策保障,也有现实操作层面的听政实践。这一制度的实施,直接激发了臣民参政议政... 君王听政的传统,大概承自酋邦时代氏族部落长老议事的习惯。周代"尽人事而知天命"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便是天子听政制度的确立,这既有法定层面的政策保障,也有现实操作层面的听政实践。这一制度的实施,直接激发了臣民参政议政、献言献策、匡救时弊的政治热情,从而带来先秦谏体文学的兴盛。这些谏辞大都情辞激切,理据充分,逻辑性强,字里行间充溢着强烈深切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映现了一个个以"道"自任、以社会良知自负的浩然谏臣形象,呈现出独特而鲜明的谏体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政制度 谏体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席、在场都是尴尬的存在——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兴泽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8-124,共7页
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及其研究是新时期文学的重要问题。但与其他文学形态及其研究相比,备受冷落。关于新时期文学研究的论文和著作汗牛充栋,大都忽视了它的存在,以至于浪漫主义文学研究者在开始研究之前不得不花费大量笔墨论述其“在场性”... 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及其研究是新时期文学的重要问题。但与其他文学形态及其研究相比,备受冷落。关于新时期文学研究的论文和著作汗牛充栋,大都忽视了它的存在,以至于浪漫主义文学研究者在开始研究之前不得不花费大量笔墨论述其“在场性”,寻找存在的条件,分析遭遇冷落的原因。而其“在场性”刚刚得到认可,研究还没深入,论者就迫不及待地探讨其“终结”的原因,致使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中存在许多问题。无论“缺席”还是“在场”,都说明浪漫主义文学在新时期处境尴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文学 缺席 在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情境下文学的生存状况考察
11
作者 杨玉霞 姚汝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1-23,共3页
文学作为一种传统的媒介形式,其生产者、产品以及消费者都因其媒介材料的局限而受到限制。当下伴随互联网的兴起,文学媒介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边缘化。然而,这种边缘化并非由文学媒介的生产方式而造成的,发行渠道成本的降低、视听媒介的勃... 文学作为一种传统的媒介形式,其生产者、产品以及消费者都因其媒介材料的局限而受到限制。当下伴随互联网的兴起,文学媒介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边缘化。然而,这种边缘化并非由文学媒介的生产方式而造成的,发行渠道成本的降低、视听媒介的勃兴,或许才是其边缘化的最为直接的原因。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边缘化也并不意味着文学媒介的"消亡",从生产、发行甚至体验上来看,其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姿势更为优雅地生长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媒介材料 互联网 边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17”还是“1918”——以《新青年》为中心摭议现代文学的起点
12
作者 刘东方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7-141,共5页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问题,学术界说法不一,大部分教科书以1917年为限。随着"重写文学史""新文学整体观"等主张的提出,不少学者则主张把现代文学的起点前移。围绕1917年与1918年的《新青年》,运用统计学的方法,...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问题,学术界说法不一,大部分教科书以1917年为限。随着"重写文学史""新文学整体观"等主张的提出,不少学者则主张把现代文学的起点前移。围绕1917年与1918年的《新青年》,运用统计学的方法,从现代的文学观念、文学创作以及现代文学场形成三个方面分析论证后,可以得出结论,即1918年应该确立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并由此可以管窥《新青年》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肇始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起点 文学观念 文学创作 文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主义文学误读理论辨正
13
作者 谭善明 蔚凤燕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6-130,共5页
解构主义文学误读理论的"误读"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有必要对其进行辨正:第一,误读理论并不只是强调读者的阐释活动,同时关注的是一个更为宏观的经典文本的历时性差异运动,而在这种运动之中,"作者的焦虑"才是关键所... 解构主义文学误读理论的"误读"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有必要对其进行辨正:第一,误读理论并不只是强调读者的阐释活动,同时关注的是一个更为宏观的经典文本的历时性差异运动,而在这种运动之中,"作者的焦虑"才是关键所在;第二,误读理论在肯定所有阅读都不是单一解释的同时,又指出在对文本进行解释的时候存在界限,超出这一界限所作的解释是不合理的,误读的界限就源于"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 文学误读理论 焦虑 创新 辨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本事迁移与文学通变
14
作者 殷学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38-142,共5页
文学是文学存在和文学存在者二而合一的生命共同体,文学存在者是文学存在的具体化和物态化,它缘事而发与物性迁变休戚相关。文学是以通变的形式存在,通变又是以本事与反本事迁移方式完成的。当前文学通变带来原有文学理论合法性失效,就... 文学是文学存在和文学存在者二而合一的生命共同体,文学存在者是文学存在的具体化和物态化,它缘事而发与物性迁变休戚相关。文学是以通变的形式存在,通变又是以本事与反本事迁移方式完成的。当前文学通变带来原有文学理论合法性失效,就一劳永逸地宣告文学终结,宣告文学研究过时,这不仅在学理上可笑,在实践中也不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事 本事迁移 文学存在 文学存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六朝贵游风气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15
作者 辛刚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7-99,共3页
贵游是六朝时期具有较高文学修养的天子侯王及其言语侍臣所举行的饮酒、出游、赋诗等集会活动。过去的研究者常将贵游活动视为六朝贵族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但事实上这一活动不仅为文学的发展繁荣提供了良好空间,而且还直接促生了一批反... 贵游是六朝时期具有较高文学修养的天子侯王及其言语侍臣所举行的饮酒、出游、赋诗等集会活动。过去的研究者常将贵游活动视为六朝贵族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但事实上这一活动不仅为文学的发展繁荣提供了良好空间,而且还直接促生了一批反映六朝文人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的作品,强化了六朝侧重语言形式批评的文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游 文采 语言形式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艺复兴文学兴起的文化渊源
16
作者 邓宏艺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4期135-137,142,共4页
文艺复兴文学的兴起是多元文化间相互碰撞与融合的结果。其中,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世俗文化和东方文化是孕育这一新型文学的主要精神资源。它们不仅以其各具特色的人文内涵和世俗倾向给文艺复兴文学提供了思想内容上的滋养,而且以其... 文艺复兴文学的兴起是多元文化间相互碰撞与融合的结果。其中,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世俗文化和东方文化是孕育这一新型文学的主要精神资源。它们不仅以其各具特色的人文内涵和世俗倾向给文艺复兴文学提供了思想内容上的滋养,而且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内容为文艺复兴文学的艺术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文学 古希腊罗马文化 中世纪文化 阿拉伯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丧失精神家园的悲哀——报人文学家杨杏园的悲剧心态及其时代内涵
17
作者 韩立群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36-44,2+2,共9页
杨杏园具有20世纪初中国报人文学家的典型性格,是物质主义统治的城市典型环境中因丧失精神家园而陷入绝望的悲观主义者。其丧失精神家园的悲哀是中国市民知识分子经历"维新"、"民国"和"五四"三次改良与... 杨杏园具有20世纪初中国报人文学家的典型性格,是物质主义统治的城市典型环境中因丧失精神家园而陷入绝望的悲观主义者。其丧失精神家园的悲哀是中国市民知识分子经历"维新"、"民国"和"五四"三次改良与革命失败后,基于失败主义而产生的典型心态。他从公心救世到遁入佛门的精神悲剧是对于物质主义统治的"没有精神的制度"和"无情世界"的控诉与抗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明外史》 张恨水 报人文学家 民间意识 杨杏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邵洵美的经济生活与文学选择
18
作者 卢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41-47,共7页
出身世家的邵洵美被世人视为文学纨绔子弟,与鲁迅当年的批评不无关系。基于此,从经济视角切入,探讨经济生活、经济观念对邵洵美的文学创作和出版业的影响别有意味。邵洵美从不讳言钱,在一些随笔里记录了他对金钱的真实看法;他开创了别... 出身世家的邵洵美被世人视为文学纨绔子弟,与鲁迅当年的批评不无关系。基于此,从经济视角切入,探讨经济生活、经济观念对邵洵美的文学创作和出版业的影响别有意味。邵洵美从不讳言钱,在一些随笔里记录了他对金钱的真实看法;他开创了别具一格的"赌博小说"系列;他一生投入时间、精力、金钱最多的是出版业,倾尽家财也在所不惜;建国后为解决生计问题,邵洵美转以翻译为业,译著颇丰。拨开文学史的层层迷雾,逐渐浮出历史地表的邵洵美是一个以理想为生活的真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洵美 经济生活 赌博小说 出版业 文学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理性的审美化和审美意识的革命化——浅析冯雪峰现实主义文学倾向论的美学内涵
19
作者 王伟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X期73-74,共2页
20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我国文学理论界对现实主义文学政治倾向问题的探讨与论争一直没有间断,冯雪峰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世界观的政治理论基础和为政治服务的革命实践的内在要求二者相融合的角度出发,阐发了其"政治理性的审美化"... 20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我国文学理论界对现实主义文学政治倾向问题的探讨与论争一直没有间断,冯雪峰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世界观的政治理论基础和为政治服务的革命实践的内在要求二者相融合的角度出发,阐发了其"政治理性的审美化"和"审美意识的革命化"的现实主义文学政治倾向论。引起当时文学理论界的普遍关注,至今仍给我们文学理论研究界诸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雪峰 现实主义 倾向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流转——《哦,香雪》叙事新解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敏 康海燕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57,72,共5页
《哦,香雪》是新时期文学中的重要短篇小说。与同期的反思文学不同,《哦,香雪》沿袭了“荷花淀派”清新自然、富有诗意的创作风格。在时间上,小说的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是错位流动的,具体表现为时长的延缓与加速、时间在频次上的重复、... 《哦,香雪》是新时期文学中的重要短篇小说。与同期的反思文学不同,《哦,香雪》沿袭了“荷花淀派”清新自然、富有诗意的创作风格。在时间上,小说的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是错位流动的,具体表现为时长的延缓与加速、时间在频次上的重复、叙述时序的错位。在空间上,小说构建了差异空间,进行空间并置叙事与递进排列。在叙事时空的流转中,火车是关键物象,其打破了空间界限,给台儿沟的姑娘们带来了“美妙的一分钟”。火车将香雪带向了远方世界,使她成为台儿沟获得自我觉醒的第一人。香雪在出走与回归中塑造了主体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时间 差异空间 火车物象 香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