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在二战中的流变——以斯大林外交政策的“双重性”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秦正为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6期9-14,共6页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核心是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在二战中的流变表现为斯大林外交政策的"双重性",即国际主义和大国主义并行。出于国际主义,斯大林极大地推动了卫国战争和二战的进程,促进了战争的最终胜利。出于大国主义...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核心是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在二战中的流变表现为斯大林外交政策的"双重性",即国际主义和大国主义并行。出于国际主义,斯大林极大地推动了卫国战争和二战的进程,促进了战争的最终胜利。出于大国主义,斯大林严重地损害了他国利益和社会主义的形象,且给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难以摆脱的深层因素。与之相比,中国共产党则很好地坚持了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有机结合。其经验教训,值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 斯大林 国际主义 大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及其中国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秦正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30,共8页
马克思主义并不否定和反对人权,而且其人权理论极为丰富:人权是历史的、社会的、有阶级的,而不是天赋的、空洞的、超阶级的;人权是普遍的、全面的、发展的,而不是狭隘的、单向的、静止的;人权是相对的、具体的、变化的,而不是绝对的、... 马克思主义并不否定和反对人权,而且其人权理论极为丰富:人权是历史的、社会的、有阶级的,而不是天赋的、空洞的、超阶级的;人权是普遍的、全面的、发展的,而不是狭隘的、单向的、静止的;人权是相对的、具体的、变化的,而不是绝对的、抽象的、永恒的;无产阶级人权与资产阶级人权是根本区别的;无产阶级要善于运用人权并为人权而斗争。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在中国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其基本经验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人权理念;必须坚持国情第一、国权至上、多样共存的人权模式;必须坚持生存第一、发展至上、持久永续的人权原则;必须坚持政治解放、劳动解放、全面发展的人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权理论 中国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5
3
作者 秦正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5-99,共5页
新中国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转折和重大里程碑。新中国的建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成功结合的结果,而且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相结合的基本制度,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历程。其基本经验... 新中国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转折和重大里程碑。新中国的建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成功结合的结果,而且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相结合的基本制度,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历程。其基本经验有:改革是不竭动力,开放是必要途径,发展是永恒主题,稳定是基本保证。实践证明,必须始终把改革的力度、开放的深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科学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孟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6,共4页
价值目标与理性手段、社会理想和科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化的内涵,经典马克思主义已经展示了科学化的内涵。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利用现代科学方法论来辩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典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化的基本内涵。尽管分... 价值目标与理性手段、社会理想和科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化的内涵,经典马克思主义已经展示了科学化的内涵。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利用现代科学方法论来辩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典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化的基本内涵。尽管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片面注重分析方法并且试图重构马克思主义,但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化尝试却为认识、解读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科学化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轨迹、启示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孟宪霞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16,共3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历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宏观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推进给我们以深刻启示:要坚持以"老祖宗不能丢"为基础,以"关注国情、关注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历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宏观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推进给我们以深刻启示:要坚持以"老祖宗不能丢"为基础,以"关注国情、关注时代"为原则,以"服务人民、民族复兴"为使命,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锐气进行创新。未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需紧密结合时代课题,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尊重理论创新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理论创新 启示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妇女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探赜
6
作者 胡亚琴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2期85-88,共4页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妇女作为乡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广度和可持续性息息相关。深度剖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妇女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精准识别并解析存在的现实困境,同...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妇女作为乡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广度和可持续性息息相关。深度剖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妇女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精准识别并解析存在的现实困境,同时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乡村发展的核心要义,探赜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优化路径,旨在全方位提升农村妇女思想政治素养,全面唤醒农村妇女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主体自觉,充分释放其投身乡村建设的澎湃动能,切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迈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妇女 思想政治教育 现实困境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维探赜 被引量:6
7
作者 华敏 魏浩天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56,共8页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具有强大技术优势,能够有效助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发展。从价值逻辑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现实应用,可以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把握、内容丰富以及交互创新提供技术赋能。但同时,生成式人...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具有强大技术优势,能够有效助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发展。从价值逻辑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现实应用,可以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把握、内容丰富以及交互创新提供技术赋能。但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实际介入也可能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主体失语、客体失聪、内容失真,甚至意识形态失控的风险挑战。鉴于此,必须着力强化教育主客体技术素养,以摆脱“技术依赖”,打破“信息茧房”;打造基于自主数据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变“数据未知”为“数据已知”;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透明“算法黑箱”,使之“为我所用”;建立人机一体化教育平台,打造“网络思政”的“智能空间”,从而真正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主流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物质循环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刘丹 马晓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1,共3页
马克思主义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揭示了自然进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并认为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因此人类始终不能真正摆脱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天然制约作用。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在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同时,也以... 马克思主义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揭示了自然进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并认为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因此人类始终不能真正摆脱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天然制约作用。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在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同时,也以大量的篇幅来阐述其生态思想,这些内容长期以来被忽视。其中,物质循环理论实质上是循环经济理论的最早思想渊源,而发展循环经济是马克思物质循环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有些结论至今对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极其宝贵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循环 循环经济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间性、符号展演与政治规训: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身体政治学叙事
9
作者 谭景峰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6,156,共12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重塑社会互动模式,其在言语生成和对话交流方面的特性,需要从身体政治学角度进行深入反思。身体间性理论为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内容输出方面的自主意志和意向性表达提供了分析框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身...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重塑社会互动模式,其在言语生成和对话交流方面的特性,需要从身体政治学角度进行深入反思。身体间性理论为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内容输出方面的自主意志和意向性表达提供了分析框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身体”本质包括“技术本质”“话语生成”机制和具身体验三个部分。在实践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减少身体语言自主性、隐喻性反映身体实践价值观念以及通过媒介引导身体观赏方面,表现出符号展示的异化现象。这种异化现象促进了“符号权力”向“规训权力”的转化。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数字资源的独占、对身体决策权的侵犯以及对身体生产过程的资本操控,均属于政治规训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间性 生成式人工智能 符号 规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判定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合亮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2-76,共5页
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首先需要解决理念性的"主体是什么",进而探究"什么是主体"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实体性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国家等思想政治教育群体;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三是作为... 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首先需要解决理念性的"主体是什么",进而探究"什么是主体"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实体性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国家等思想政治教育群体;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三是作为阶段性主体的教育对象(受教育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 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建构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合亮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4-76,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区域与对象较为狭窄的事实,使得构建全面覆盖,全员参与,以学校、党政机关为重点区域,涵盖农村、城市、企业,以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少年儿童以及社会基层群众为教育对象,适时关注新兴社会阶层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区域与对象较为狭窄的事实,使得构建全面覆盖,全员参与,以学校、党政机关为重点区域,涵盖农村、城市、企业,以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少年儿童以及社会基层群众为教育对象,适时关注新兴社会阶层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势在必行。具体说来,一要注重广泛性,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形成;二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法制轨道,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法制保障;三要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建立面向全民的舆论导向机制;四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消除盲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再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欣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4-87,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的主体性哲学为理论依据,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界定、主客体的属性特征、主客体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等为基本论域。基于辩证的主客体观,现代思想政...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的主体性哲学为理论依据,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界定、主客体的属性特征、主客体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等为基本论域。基于辩证的主客体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应明确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主客体关系的基本定位,教育者主体具有主体性、受动性,教育对象客体具有客体性、主动性,二者既有明确界限又互促互成,由此形成了"主客体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论 主体 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新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红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65,共3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教育教学方法滞后,严重制约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适应新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教育教学方法滞后,严重制约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探索新的教育和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廉政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基本经验
14
作者 秦正为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Z期11-14,共4页
近年来,中国的反腐廉政建设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实际上,这是与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廉政思想分不开的。廉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高贵品质,也是经历长期斗争所打造的制胜法宝。因此,对中国共产党廉政思想的历史演进和基本经... 近年来,中国的反腐廉政建设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实际上,这是与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廉政思想分不开的。廉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高贵品质,也是经历长期斗争所打造的制胜法宝。因此,对中国共产党廉政思想的历史演进和基本经验进行总结,不仅具有学理价值,有利于认识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奥秘,而且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继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政思想 党内监督 惩治腐败 消极腐败现象 反腐工作 反腐败形势 中央领导 反腐倡廉理论 苏维埃政权 纠正不正之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儒家人学及其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5
作者 刘琰 于欣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1-13,共3页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基于对现实社会人生的深切关注,阐发了以人的现实人性剖析、理想人格预设及其成就为基本内容的人学思想。这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以人为本"的理念重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基于对现实社会人生的深切关注,阐发了以人的现实人性剖析、理想人格预设及其成就为基本内容的人学思想。这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以人为本"的理念重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诉求的目标建构及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施中的方法选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人学 先秦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升级视角下新质生产力对居民消费质量的影响机制
16
作者 王素平 陈琳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1-45,共5页
如今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动力。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如何确保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能够有效转化为居民消费质量的提升,以及在这一转... 如今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动力。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如何确保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能够有效转化为居民消费质量的提升,以及在这一转化过程中产业结构升级所扮演的中介角色,成为当前研究亟需探讨的问题。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新质生产力对居民消费质量的影响机制,并着重考虑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以期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模式、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显著提高居民消费质量;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在新质生产力影响居民消费质量的机制中发挥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居民消费 消费质量 产业结构升级 居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发展的三次飞跃--纪念中国农村改革40周年 被引量:5
17
作者 魏宪朝 刘焕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5-40,共6页
当代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发端于农民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是惠及全体人民的战略抉择,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强化农业、惠及农村、... 当代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发端于农民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是惠及全体人民的战略抉择,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的方针政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以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伟大目标的实现夯实了政策基础。20个中央一号文件见证了以农村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发展从开启新征程、推进新发展到实现新跨越的三次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改革40年 中国共产党 政策发展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 被引量:8
18
作者 秦正为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1,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体现了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与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也具有鲜明的基本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体现了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与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也具有鲜明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是中国特色,具有民族性;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具有阶级性;是先进文化,具有发展性;是大众文化,具有人民性;是和谐文化,具有包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不少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切忌过犹不及;必须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反对文化沙文主义;必须坚持意识形态原则,避免一花独放;必须贯彻文化改革创新,防止错误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 国家利益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秦正为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2,共5页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0周年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与体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有着独特的条件,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历史鉴戒是苏联的社会主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0周年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与体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有着独特的条件,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历史鉴戒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实践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这一制度体系的形成是个历史性的过程,新中国的建立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确立,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不仅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本质,而且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体系 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论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马莉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0-106,共7页
新形势下,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人才的培养主阵地,必然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基于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高校应遵循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加强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高校... 新形势下,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人才的培养主阵地,必然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基于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高校应遵循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加强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高校师资队伍水平;加强大学生价值观自信教育,促进其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大学生 传统文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