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时期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及现实启示
1
作者 朱玉超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6-30,共5页
延安时期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他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依据,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目标,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他深研理论激浊扬清宣传马克思主义,立足工作广用形式普及马克... 延安时期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他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依据,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目标,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他深研理论激浊扬清宣传马克思主义,立足工作广用形式普及马克思主义,学术探究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之间的关系。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为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经验,提供了重要启示: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厚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生命力;坚持守正与创新结合,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吸引力;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批判错误思潮结合,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自信力;坚持传统形式与新生媒体结合,扩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思奇 大众化 探索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被引量:3
2
作者 孟宪霞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101-103,共3页
论述了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代大学生"信仰"引领的需要,有利于大学生深刻认识宗教的本质及作用。阐述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内涵:认识马克思... 论述了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代大学生"信仰"引领的需要,有利于大学生深刻认识宗教的本质及作用。阐述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内涵:认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引导大学生认识宗教的起源、本质及作用,了解我国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与基本方针。认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方法与路径是:开设"宗教学"等相关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无神论"的世界观,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类解放视域下“坚持胸怀天下”的三重维度
3
作者 张泽生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22期211-213,共3页
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是坚持胸怀天下的重要理论来源,具体而言,就是使人的个体素质、生产能力、社会关系等方面都得到充分解放。马克思的初心与使命在于不懈追求并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这一理念深刻地展示了他的世界历史视野,并与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是坚持胸怀天下的重要理论来源,具体而言,就是使人的个体素质、生产能力、社会关系等方面都得到充分解放。马克思的初心与使命在于不懈追求并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这一理念深刻地展示了他的世界历史视野,并与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之间存在逻辑契合。为人类求解放是坚持胸怀天下的科学指南和最终归宿,坚持胸怀天下是新时代推动人类解放进程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类解放 坚持胸怀天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维探赜
4
作者 华敏 魏浩天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56,共8页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具有强大技术优势,能够有效助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发展。从价值逻辑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现实应用,可以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把握、内容丰富以及交互创新提供技术赋能。但同时,生成式人...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具有强大技术优势,能够有效助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发展。从价值逻辑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现实应用,可以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把握、内容丰富以及交互创新提供技术赋能。但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实际介入也可能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主体失语、客体失聪、内容失真,甚至意识形态失控的风险挑战。鉴于此,必须着力强化教育主客体技术素养,以摆脱“技术依赖”,打破“信息茧房”;打造基于自主数据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变“数据未知”为“数据已知”;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透明“算法黑箱”,使之“为我所用”;建立人机一体化教育平台,打造“网络思政”的“智能空间”,从而真正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主流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课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于国丽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35-137,共3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课堂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提出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新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红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65,共3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教育教学方法滞后,严重制约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适应新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教育教学方法滞后,严重制约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探索新的教育和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廉政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基本经验
7
作者 秦正为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Z期11-14,共4页
近年来,中国的反腐廉政建设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实际上,这是与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廉政思想分不开的。廉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高贵品质,也是经历长期斗争所打造的制胜法宝。因此,对中国共产党廉政思想的历史演进和基本经... 近年来,中国的反腐廉政建设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实际上,这是与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廉政思想分不开的。廉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高贵品质,也是经历长期斗争所打造的制胜法宝。因此,对中国共产党廉政思想的历史演进和基本经验进行总结,不仅具有学理价值,有利于认识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奥秘,而且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继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政思想 党内监督 惩治腐败 消极腐败现象 反腐工作 反腐败形势 中央领导 反腐倡廉理论 苏维埃政权 纠正不正之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实现
8
作者 董怀良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0-94,116,共6页
随着社会的变迁,高校思政课需要融入新的教育素材,以揭批和摒弃错误思潮,解决大学生困惑的问题,塑造大学生的正确三观,筑牢爱国主义思想,提升思政课实效。“四史”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素材,它融入高校思政课有理论、内容和现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变迁,高校思政课需要融入新的教育素材,以揭批和摒弃错误思潮,解决大学生困惑的问题,塑造大学生的正确三观,筑牢爱国主义思想,提升思政课实效。“四史”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素材,它融入高校思政课有理论、内容和现实的基础,这使“四史”教育容易融入高校思政课。同时,高校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也有助于实现“四史”教育的目标。“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应整合和完善各方面有关因素,高校要重视顶层设计,要完善“四史”教育的方式,或把“四史”作为一门思政课,或把“四史”内容有机融入现有思政课;还要组织有关教师阐释“四史”内涵,深挖“四史”的教育价值,并且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使之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好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史”教育 高校思政课 爱国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重要论述的四维审视
9
作者 刘焕申 海茹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20-26,35,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四个自信”的根本。从历史维度、实践维度、理论维度、执政能力维度四个维度出发认识和理解道路自信,可以得出清晰的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源于历史,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源于实践,是中国实现现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四个自信”的根本。从历史维度、实践维度、理论维度、执政能力维度四个维度出发认识和理解道路自信,可以得出清晰的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源于历史,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源于实践,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源于真理,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源于执政党自身的优秀基因,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自我革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自信 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儒家人学及其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0
作者 刘琰 于欣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1-13,共3页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基于对现实社会人生的深切关注,阐发了以人的现实人性剖析、理想人格预设及其成就为基本内容的人学思想。这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以人为本"的理念重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基于对现实社会人生的深切关注,阐发了以人的现实人性剖析、理想人格预设及其成就为基本内容的人学思想。这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以人为本"的理念重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诉求的目标建构及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施中的方法选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人学 先秦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聊城市郑家镇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挑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宁 《山西农经》 2024年第12期55-57,79,共4页
通过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鲁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在肯定乡村振兴突出意义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结合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全面评估了郑家镇乡村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文化环境、生态资源条件以及面临的... 通过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鲁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在肯定乡村振兴突出意义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结合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全面评估了郑家镇乡村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文化环境、生态资源条件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乡村振兴策略,涵盖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重视程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和完善保障制度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经济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儒家人性论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2
作者 林云峰 《成才之路》 2023年第10期25-28,共4页
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孟子提出“性善论”,主张“性”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特殊本质,即“四心”,这使人有向“四德”发展的萌芽,其注重自我修身对人向善的作用。荀子则提出“性恶论”,主张“性”是人生而具有的自然本性,任其发展则会导致... 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孟子提出“性善论”,主张“性”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特殊本质,即“四心”,这使人有向“四德”发展的萌芽,其注重自我修身对人向善的作用。荀子则提出“性恶论”,主张“性”是人生而具有的自然本性,任其发展则会导致恶,强调用后天礼仪法度引导人们向善。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辩证地看待先秦儒家人性论,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有利于高校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因材施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注重选择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性善论 性恶论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善良缺失的归因及对策 被引量:2
13
作者 华敏 白广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年第6期105-107,共3页
善良的品性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的主导道德价值,又是个体的基本品质,决定着个体道德品质的基本倾向。当前在我国部分大学生中善良缺失的现象并不鲜见,究其原因,既有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也有学校教育的偏差及家庭教育的缺位。因... 善良的品性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的主导道德价值,又是个体的基本品质,决定着个体道德品质的基本倾向。当前在我国部分大学生中善良缺失的现象并不鲜见,究其原因,既有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也有学校教育的偏差及家庭教育的缺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善良教育,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入手,引导大学生善良品性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良缺失 道德价值 道德教育 归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重点的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庆堂 李士峰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5-76,共2页
高校辅导员工作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面向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努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品德情操素质、心理素质、事业素质等基本素质,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大学生 政治素质 品德情操素质 心理素质 事业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儒家德育主体性思想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5
15
作者 于欣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3-117,共5页
先秦儒家德育传统中潜藏着丰富而深厚的主体性思想意蕴,其得以确立的逻辑理路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由"礼"而"仁",内求"礼乐之原",揭示出人对"礼"的遵从是基于自身仁德的自觉行为;由"仁&q... 先秦儒家德育传统中潜藏着丰富而深厚的主体性思想意蕴,其得以确立的逻辑理路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由"礼"而"仁",内求"礼乐之原",揭示出人对"礼"的遵从是基于自身仁德的自觉行为;由"仁"而"性",进一步探求仁德的人性根基,将仁德及其成就奠基于人的内在本性和自觉自为;由"性"而"心",将人的自觉自为最终落实呈现于"心",构建起一个涵盖"德性之心""认知之心""意志之心"等诸多方面的德育主体性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德育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与现实:关于“中国模式”的冷静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秦正为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Z期6-8,共3页
当今,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无论在学界还是在政界、民间,"中国模式"都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并且掀起一股"中国模式"的议论热潮。面对这种理论的热议,要深入认识和正确把握"中国模式"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 当今,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无论在学界还是在政界、民间,"中国模式"都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并且掀起一股"中国模式"的议论热潮。面对这种理论的热议,要深入认识和正确把握"中国模式"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一些新概念,就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北京共识 中国经验 学习时报 热门话题 时代观 中国特色 政治改革 华盛顿共识 发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建构 被引量:2
17
作者 孟宪霞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51-53,共3页
大学生人格裂变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刻不容缓。大学生的人格不健康主要表现在学习上、情绪上、价值取向和婚恋观上。教育本身的缺失、人生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价值取向的偏离、网络的误导等是引起大学生人格不健康的... 大学生人格裂变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刻不容缓。大学生的人格不健康主要表现在学习上、情绪上、价值取向和婚恋观上。教育本身的缺失、人生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价值取向的偏离、网络的误导等是引起大学生人格不健康的主要原因。要通过加强自我修养和在学校开展形式各样、丰富多彩的教育,实现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积极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健康人格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三维度上深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华锋 俞思念 《理论视野》 CSSCI 2021年第6期50-54,共5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发生的最含原创性、最富动力感的变化。我们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来考察这一巨大变迁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现实中的根本性问题的认识有了更多的领悟。为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发生的最含原创性、最富动力感的变化。我们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来考察这一巨大变迁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现实中的根本性问题的认识有了更多的领悟。为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的清醒,为了回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上留下的疑难,可以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对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对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三个具有历史到现实纵深的维度上,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视野中作进一步探讨和再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希圣与《食货》的政治性特点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春强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70-75,97,共7页
陶希圣是《食货》的创办人和主编,《食货》杂志体现了陶希圣的政治关怀。学界对《食货》的研究呈现意识形态和纯粹学术性价值两极化特点,没有反映出《食货》的政治性特点,诉求现代化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关键词 食货 政治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自由、平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多视角分析
20
作者 陈士军 董四代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1-94,共4页
自由、平等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其实践,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性问题,也为从不同侧面认识自由、平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提供了现实根据。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至少... 自由、平等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其实践,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性问题,也为从不同侧面认识自由、平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提供了现实根据。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至少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分别加以阐释:1、从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中认识自由、平等与社会主义;2、从内源与外源的关系上认识自由、平等与社会主义;3、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上认识自由、平等与社会主义;4、从价值理想与现实发展的关系上认识自由、平等与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社会 自由 平等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