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聊城大学东校区乔木碳储量分析
1
作者 魏龙 郑一 +1 位作者 冯国庆 郭瑞芳 《现代园艺》 2024年第8期12-15,共4页
在实地测量聊城大学东校区21134棵树木的基础上,用经验回归模型法估算聊城大学东校区4个分区校园树木的生物量,并建立生物量与树木胸径的模型及计算碳储量。结果表明,聊城大学东校区乔木树种60种,灌木树种31种;教学区、宿舍区、服务区... 在实地测量聊城大学东校区21134棵树木的基础上,用经验回归模型法估算聊城大学东校区4个分区校园树木的生物量,并建立生物量与树木胸径的模型及计算碳储量。结果表明,聊城大学东校区乔木树种60种,灌木树种31种;教学区、宿舍区、服务区、观赏区的乔灌比分别为1.5︰1、1.5︰1、1.6︰1、2︰1;4个分区的落叶树种均高于常绿树种;观赏区的碳储量最大,达到1697.12 t,其次是教学区,为421.96 t,宿舍区为185.91 t,服务区的碳储量最低,仅有129.20 t。聊城大学东校区的总碳储量为2438.18 t。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东校区碳储量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增加碳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生物量 碳储量 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环境绿化美化的思考与探索——以聊城大学为例
2
作者 李慧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8797-8799,共3页
根据聊城大学环境景观现状与地域特点,提出因地制宜、发扬地域文化特色,以植物造景为主的校园环境绿化美化的总体构想,为营造生态化、园林式校园景观作了有益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 校园环境 校园文脉 地域特色 植物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聊城大学东校区体育场为例浅析场所精神的运用
3
作者 胡顺茜 闫婕 苗东霞 《现代园艺》 2014年第8期146-146,共1页
本文通过对聊城大学东校体育场为例进行研究,探讨场所精神的运用,一方面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场所精神,另一方面能够在场所精神的指导下改善所研究对象,更好地达到人与景观的和谐。
关键词 场所精神 路径研究 解决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城大学东校区运动场所探讨
4
作者 杨军红 《现代园艺》 2014年第8期108-108,共1页
通过对聊城大学东校区的实地考察各运动空间,分析其优缺点及景观设计要点,打造一个功能与景观融合、校园文化与运动精神高度统一的空间,优化大学生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 运动场所 优化措施 植物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溶气气浮微气泡产生机理及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时玉龙 王三反 +1 位作者 武广 陈霞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23,共4页
目前广泛应用的加压溶气气浮设备的最主要问题是运行能耗过大。通过对加压溶气气浮设备微气泡产生机理的研究,得出了加压溶气系统在微气泡产生过程中的两个耗能关键点,并提出降低能耗的改进措施。指出了压力溶气罐内空气溶解过程中气体... 目前广泛应用的加压溶气气浮设备的最主要问题是运行能耗过大。通过对加压溶气气浮设备微气泡产生机理的研究,得出了加压溶气系统在微气泡产生过程中的两个耗能关键点,并提出降低能耗的改进措施。指出了压力溶气罐内空气溶解过程中气体分散成核步骤中最小能量Δf的存在及其理论表达式。阐述了叶轮散气和气浮泵气浮装置在微气泡发生机理方面的转变和节能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溶气气浮 微气泡 能耗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 被引量:17
6
作者 韩涛 孟昭博 汤美安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63-164,共2页
针对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应立足于三个方面:寻求与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理论的有机结合和融会贯通;培养建筑行业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工程素养与专业工程素质;融合职... 针对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应立足于三个方面:寻求与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理论的有机结合和融会贯通;培养建筑行业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工程素养与专业工程素质;融合职业导向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 目标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与浪漫相融——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新校区规划设计实践 被引量:5
7
作者 程然 郝赤彪 王贵杰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4-97,101,共5页
通过从环境层面和地域文化层面的综合分析,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新校区规划设计提出了理性与浪漫相"融"的思路。在理性层面上,规划重点解决校园的交通组织、功能布局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规划在"浪漫融入"层面,重点从校... 通过从环境层面和地域文化层面的综合分析,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新校区规划设计提出了理性与浪漫相"融"的思路。在理性层面上,规划重点解决校园的交通组织、功能布局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规划在"浪漫融入"层面,重点从校园的规划立意、景观体系、公共开放系统、建筑形象方面,彰显校园的文化气质,实现理性与浪漫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规划 理性秩序 浪漫意境 青岛理工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流体晃荡波高和压强的预测研究
8
作者 金鑫 王宇圣 +4 位作者 张福贵 陈健 李登松 樊昌元 刘名名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8-399,共12页
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数值模型和物理模型实验研究流体晃荡现象存在计算效率低和经济成本高的不足。为此,本文通过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对数值和实验结果进行时序重构,预测流体晃荡的压强和波高。以数值和实验的总压强和自由表面高程数... 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数值模型和物理模型实验研究流体晃荡现象存在计算效率低和经济成本高的不足。为此,本文通过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对数值和实验结果进行时序重构,预测流体晃荡的压强和波高。以数值和实验的总压强和自由表面高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将神经网络中表征能力强的CNN、RNN、LSTM用于重演流体晃荡响应的时间演化过程。在模型训练过程中,系统地调节神经网络的内部结构参数,分析预测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和相关性。结果表明,RNN和LSTM的重构误差低于4%,相关性达到0.88,整体优于CNN;LSTM的整体性能最佳,可以作为预测长序列数据的首选。整体来讲,三种代理模型均可以较好地复现流体晃荡的波高和压强,在流体晃荡研究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晃荡 神经网络 数值模拟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城市理念下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6
9
作者 姚德利 陈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68-271,共4页
低碳建筑与生态城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二者可以构建成一个关联互促体。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充分参考国内外生态城市和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天津中新生态城的本土特征,构建了较为全面有效的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低碳建... 低碳建筑与生态城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二者可以构建成一个关联互促体。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充分参考国内外生态城市和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天津中新生态城的本土特征,构建了较为全面有效的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生态城市理念下的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低碳建筑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14
10
作者 雷传江 宋月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9386-9387,共2页
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速推进中国农村地区城市化进程,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变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新知识、新技术传播和普及速度出发,对如何培养大学生"村官"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新农村 大学生“村官”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加强层设置耗能构件的抗震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涛 孙胜男 苏志彬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18,共4页
针对框架—核心筒并设置加强层结构的特点,提出了在加强层伸臂中设置耗能构件,并对设置耗能构件和不设耗能构件两种伸臂形式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主要对设置加强层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中模型的建立、水平加载方式的影响、设置加强层结... 针对框架—核心筒并设置加强层结构的特点,提出了在加强层伸臂中设置耗能构件,并对设置耗能构件和不设耗能构件两种伸臂形式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主要对设置加强层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中模型的建立、水平加载方式的影响、设置加强层结构塑性铰出现的次序和位置、结构侧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设耗能构件可以保证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加强层伸臂首先达到屈服,即能满足"强筒体弱伸臂"的抗震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强层 框架-核心筒结构 静力弹塑性分析 抗震设计 高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背景下建筑学专业城乡规划课程教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程兴国 高华丽 李慧勇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152-154,共3页
在当前学科发展变革和城乡建设转型背景下,建筑学本科学生怎样较好地把城乡规划观念与城乡规划知识融入建筑设计工作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教学问题。文章通过对当前建筑学本科城乡规划课程教学情况的综合分析,结合转型需求,进行了... 在当前学科发展变革和城乡建设转型背景下,建筑学本科学生怎样较好地把城乡规划观念与城乡规划知识融入建筑设计工作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教学问题。文章通过对当前建筑学本科城乡规划课程教学情况的综合分析,结合转型需求,进行了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价值观念、培育思考理性、形成教学体系"为主线的教学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学 城乡规划 教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荷载作用下古建筑木结构柱顶水平速度计算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卫兵 杨佳 +1 位作者 吴严辉 孟昭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5-320,共6页
我国《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中规定在对古建筑木结构进行评估时用古建筑木结构顶层柱顶容许水平振动速度作为评估参数,但在实际工程中,顶层柱顶的速度难以测试,而一层或二层等底层柱顶的水平振动速度通常比较容易测试.论文对交通... 我国《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中规定在对古建筑木结构进行评估时用古建筑木结构顶层柱顶容许水平振动速度作为评估参数,但在实际工程中,顶层柱顶的速度难以测试,而一层或二层等底层柱顶的水平振动速度通常比较容易测试.论文对交通荷载作用下古建筑木结构进行分析,将古建筑木结构简化为剪切悬臂杆模型,利用最小势能原理建立了结构的侧移形状函数,利用形状函数建立了交通荷载作用下古建筑木结构柱顶水平振动速度幅值和各层水平振动速度幅值转换关系;论文通过对光岳楼在地面交通激励作用下进行了现场测试,验证了古建筑木结构柱顶水平速度幅值计算方法,为木建筑木结构的安全性评估提供了快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最小势能原理 速度换算 交通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化素质导向下的建筑设计初步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慧勇 李军生 程兴国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32-134,共3页
建筑学是应用与艺术结合极其紧密的工科专业,以建筑师综合职业素质要求为导向是其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作为建筑学基础教育的"建筑设计初步"课程应紧跟先进高等教育思想,积极探索适应职业素质要求的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出高素... 建筑学是应用与艺术结合极其紧密的工科专业,以建筑师综合职业素质要求为导向是其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作为建筑学基础教育的"建筑设计初步"课程应紧跟先进高等教育思想,积极探索适应职业素质要求的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建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学 职业素质 建筑设计 课程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GIS的古建筑损坏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庆双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43-47,共5页
古建筑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损坏防范难度较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WebGIS的古建筑损坏自动报警系统,该系统包括古建筑损坏监测系统、监测预警平台和古建筑损坏监测预警系统、信息传输通信网等部分。古建筑损坏监测系统依靠地理信息系统(GI... 古建筑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损坏防范难度较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WebGIS的古建筑损坏自动报警系统,该系统包括古建筑损坏监测系统、监测预警平台和古建筑损坏监测预警系统、信息传输通信网等部分。古建筑损坏监测系统依靠地理信息系统(GIS),对雨量、水位、气候等损坏古建筑的客观因素进行监测。通过信息传输通信网,将古建筑损坏信息传入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信息交互共享。监测预警平台对数据进行操作,并将数据存入信息汇集系统。信息汇集系统对古建筑损坏实时情况进行查询,将互联网与古建筑损坏检测信息相结合,提高古建筑损坏预警的时效性,并给出信息汇集系统的关键代码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对于古建筑损坏的预警实用性高,具有较高的自动报警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WEBGIS 预警 自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根留住”:城市历史地区文态环境特色研究——以聊城古城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贵杰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20,共6页
通过对城市历史地区文态环境和建筑特色的调查和分析,指出在当今城市国际化和各种飞快转变的激流中,唯有各自的历史街区、传统文化才能显示出该城市的身份和市民的文化归宿,提出了保护和延续城市历史地区文态环境和建筑特色的方法,认为... 通过对城市历史地区文态环境和建筑特色的调查和分析,指出在当今城市国际化和各种飞快转变的激流中,唯有各自的历史街区、传统文化才能显示出该城市的身份和市民的文化归宿,提出了保护和延续城市历史地区文态环境和建筑特色的方法,认为只有把城市的"根系"留住,城市才会有生命力。我国还有许多历史城市与聊城古城类似,希望研究对这类城市的保护和更新能有一定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态环境 建筑特色 历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结构面损伤的岩石本构模型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忠喜 赵增辉 代春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05-311,共7页
含结构面的岩体在应力加载-卸载作用下破坏机理非常复杂,建立含结构面岩体的损伤本构模型是研究的难点.通过对含结构面的岩体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研究分析岩体在三轴压缩下的破坏特征,发现含结构面岩体的峰值随着围岩的增加而升高,在单轴... 含结构面的岩体在应力加载-卸载作用下破坏机理非常复杂,建立含结构面岩体的损伤本构模型是研究的难点.通过对含结构面的岩体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研究分析岩体在三轴压缩下的破坏特征,发现含结构面岩体的峰值随着围岩的增加而升高,在单轴压缩下,岩体的峰后强度几乎为零;且含结构的面岩体存在损伤阀值点,得出了岩体损伤劣化行为发生的原因.根据微元统计理论建立了损伤变量与岩体劣化破坏之间的概率密度关系,通过引入修正系数调整了岩体因含有结构面的初始损伤,并拟合出围压与峰前弹性模量的非线性关系,推导出含结构面岩体的损伤本构方程.与已有损伤本构方程进行数据对比,发现本方程可更加准确描述结构面的损伤演化特征,通过FISH语言实现对FLAC3D的二次开发,将本构方程程序化,并以此研究分析了青岛某交叉隧道施工中的沉降问题,发现采用损伤本构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吻合程度较高,反映出损伤本构模型能较好的描述风化花岗岩的损伤劣化效应.建立的含结构面岩体的损伤本构方程对实际施工及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结构面岩体 损伤本构方程 交叉隧道 数值分析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混凝土新技术在吉林广电中心一期工程中的应用
18
作者 刘昕宇 宁蕊蕊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0-113,共4页
吉林省广电中心一期工程主体为框剪结构,局部为框架及钢结构,是集演播、播音、办公行政及后勤服务与一体的办公大楼。工程构件长度长、断面尺寸大,且对混凝土性能要求高。通过采用超长混凝土裂缝防止技术和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解决了高性... 吉林省广电中心一期工程主体为框剪结构,局部为框架及钢结构,是集演播、播音、办公行政及后勤服务与一体的办公大楼。工程构件长度长、断面尺寸大,且对混凝土性能要求高。通过采用超长混凝土裂缝防止技术和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解决了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难题,提高了施工质量。重点介绍高性能混凝土新技术在本工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混凝土 裂缝防止 钢管混凝土 自密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索肋板墙动力响应与抗震性能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19
作者 温新昌 何勤娥 +3 位作者 吴红刚 丁鸿程 李永超 孙远武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8,共11页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锚索肋板墙支护结构的动力响应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详细分析了不同地震烈度下肋柱的应变、弯矩和锚索轴力以及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地震烈度下,肋柱整体结构均展现出类“S”形应...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锚索肋板墙支护结构的动力响应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详细分析了不同地震烈度下肋柱的应变、弯矩和锚索轴力以及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地震烈度下,肋柱整体结构均展现出类“S”形应变趋势,且随地震烈度增加而放大。锚索肋板支护结构抑制了地震波的高程放大效应,造成了边坡破坏位置的不同,支护侧坡顶破坏,未支护侧中上部坡体破坏。肋柱平衡位置随地震烈度提升而下移,根据肋柱的变形、弯矩响应及边坡破坏情况,验证了“固脚强腰”的支护原则,同时也应关注对应坡脚及边坡上部土体的稳定性。在地震动输入峰值0.2 g时,轴力峰值在肋柱高度位置上表现为上部大于中部,中部大于下部,地震动输入峰值0.4 g时为中上部大于上部,上部大于下部,表明挡墙上部结构稳定性对结构物及边坡的重要性,对肋板上的锚索应采用渐进式补偿设计,以优化其性能并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锚索肋板墙 应变 弯矩 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型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研究
20
作者 韩涛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173-175,共3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指出了"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法"。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吸纳了一批师范类高校参与工程硕士专业硕士的培养,这类高校在文理基础学科方面有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指出了"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法"。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吸纳了一批师范类高校参与工程硕士专业硕士的培养,这类高校在文理基础学科方面有着深厚的积淀,在专业教师培养、学科教学、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研究等方面有很强的实力,因此在工程硕士培养上应扬长避短,采用职业定位的方法创新培养模式,推行导向型自主学习教学方法,面向中等职业学校等培养素质全面的"教学型工程硕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类高校 中等职业学校 工程硕士 培养模式导向型自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