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岗教师成长路径研究——基于聊城市小学英语转岗教师的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静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33-34,共2页
转岗教师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促进这一群体的专业成长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通过对聊城市小学英语转岗教师的调查,可以看出教师的专业结构复杂,积极与消极心态并存,基本教学能力具备,专业教学能力欠缺。因此,需开展有针对性的转岗培训,... 转岗教师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促进这一群体的专业成长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通过对聊城市小学英语转岗教师的调查,可以看出教师的专业结构复杂,积极与消极心态并存,基本教学能力具备,专业教学能力欠缺。因此,需开展有针对性的转岗培训,促进教研合作和交流,强化教师的归属感,建立激励与争先机制,利用现代教学环境提升教师业务成长的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岗 专业发展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暗意象丛:海子诗歌的意象主题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厚刚 王洪月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8-151,共4页
黑暗意象丛是海子诗歌的主题意象所在。这一意象丛包括太阳、月亮、水、大地、麦地等多重意象,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和生发能力,是海子诗歌区别于同时代诗人,也区别于乡土诗人、抒情诗人的根本性标志。黑暗意象丛深刻地打上了海子自己的... 黑暗意象丛是海子诗歌的主题意象所在。这一意象丛包括太阳、月亮、水、大地、麦地等多重意象,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和生发能力,是海子诗歌区别于同时代诗人,也区别于乡土诗人、抒情诗人的根本性标志。黑暗意象丛深刻地打上了海子自己的个性标签,代表了其诗歌的终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子 诗歌意象 黑暗意象丛 意象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目的论下的电影片名翻译 被引量:7
3
作者 李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0-161,共2页
本文分析了电影片名所应具备的信息功能、表情功能、感染功能以及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即实现电影片名的审美价值,使受众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感染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从而吸引他们走进电影院。在此基础上,从德国功能学派弗米尔创立... 本文分析了电影片名所应具备的信息功能、表情功能、感染功能以及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即实现电影片名的审美价值,使受众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感染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从而吸引他们走进电影院。在此基础上,从德国功能学派弗米尔创立的功能目的论视角出发,通过众多实例探讨了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及技巧。电影片名翻译多采用直译、意译、另译等翻译策略,做到忠实传递信息、唤起美感和感召受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片名 功能目的论 翻译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话语多模态连贯叙事的社会符号学视角 被引量:6
4
作者 梁国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6-17,共2页
从社会符号学理论的视角来看,电影声画艺术可以被视为一种多模态叙事话语。电影多模态话语是一种综合运用多种符号模态建构连贯意义的叙事话语,而电影叙事过程中所调用的各种符号模态都可以被视为社会符号资源。在电影话语中,不同的符... 从社会符号学理论的视角来看,电影声画艺术可以被视为一种多模态叙事话语。电影多模态话语是一种综合运用多种符号模态建构连贯意义的叙事话语,而电影叙事过程中所调用的各种符号模态都可以被视为社会符号资源。在电影话语中,不同的符号模态在符号属性、认知取向和语义潜势方面具有区别性特征,在表征世界、构筑意义、引发认知效果等方面发挥着不同的功能。电影话语主要是通过各种符号模态之间的协同作用来达到连贯叙事的效果,从而获得电影话语意义的统整性和可理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话语 多模态 连贯 叙事 社会符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报导中的情态隐喻 被引量:8
5
作者 高明强 《山东外语教学》 2004年第5期39-42,共4页
语篇中的情态系统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而情态方面的语法隐喻更是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本文认为,与情态一致式不同的是,情态隐喻可以体现语篇中复杂的语义内涵,而正因为如此,其建构的过程也相当复杂.本文在功能语法... 语篇中的情态系统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而情态方面的语法隐喻更是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本文认为,与情态一致式不同的是,情态隐喻可以体现语篇中复杂的语义内涵,而正因为如此,其建构的过程也相当复杂.本文在功能语法的基础上提出,社会认知因素对情态隐喻的建构具有重要作用.新闻报导的体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其情态隐喻的体现系统较其它语篇更为繁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隐喻 认知 新闻报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影视剧中女性的生存困境与异化表现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87-88,共2页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比较了电影《儿子与情人》中的女主人公莫瑞尔夫人与电视剧《蜗居》中的女主人公郭海藻。两部影视作品虽国度、时代不同,但都用细腻的手法,形象表现了两位知识女性由于都处于工业发展时期及男权统治的时代...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比较了电影《儿子与情人》中的女主人公莫瑞尔夫人与电视剧《蜗居》中的女主人公郭海藻。两部影视作品虽国度、时代不同,但都用细腻的手法,形象表现了两位知识女性由于都处于工业发展时期及男权统治的时代,她们在社会中只是“他者”,欲望受到压制,导致她们性格发生异化,最终走向毁灭。两部作品都表达了呼唤人性回归的愿望。社会虽发展了,经济发达了,但女性的社会地位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这是女性也是时代的悲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子与情人》 《蜗居》 工业文明 男权社会 生存困境与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英语学术讲座的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 被引量:3
7
作者 崔艳嫣 《教育与现代化》 2005年第3期32-37,共6页
本文经对香港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语料库的英语学术讲座分析发现,其宏观结构由六个互相交织、重复出现的环节组成,其中指示语篇方向、总结和评价三环节对语篇建构尤为重要,且有着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在措辞、语法和句式上也各有特点。
关键词 学术讲座 宏观结构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奴十二年》的社会文化与价值表征剖
8
作者 刘英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7-89,共3页
《为奴十二年》将奴隶制下主人公所罗门真实的苦难经历搬上银幕,将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种族平等和民主自由的政治高度,持续引发全社会的反思。本文从小说改编电影的转换作为切入点,从歌谣、镜头、叙事和服饰四个维度对影片中人物形象... 《为奴十二年》将奴隶制下主人公所罗门真实的苦难经历搬上银幕,将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种族平等和民主自由的政治高度,持续引发全社会的反思。本文从小说改编电影的转换作为切入点,从歌谣、镜头、叙事和服饰四个维度对影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氛围的选择进行阐释,以期能够更好地帮助大众捕捉创制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要素和价值观念,体悟影片具有时代意义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表征,继而实现自我认知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表征 自我认知 情感要素 苦难经历 平等和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步》叙事艺术论
9
作者 赵文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9-73,共5页
莫言的《十三步》是一篇极具叙述特色的佳作。小说展现了荒诞世界中生命个体所遭遇的生存和精神困境,通过文本的象征性写照,作品揭示和强化了作品隐藏的深层主题意蕴——现代人的边缘体验和自我意识的危机,表达了对人性和人的存在的思... 莫言的《十三步》是一篇极具叙述特色的佳作。小说展现了荒诞世界中生命个体所遭遇的生存和精神困境,通过文本的象征性写照,作品揭示和强化了作品隐藏的深层主题意蕴——现代人的边缘体验和自我意识的危机,表达了对人性和人的存在的思考。借助魔幻的狂欢叙事和小说外的片断化、零散化、复杂化的经验世界的成功缝合,《十三步》达到了当代小说叙事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十三步》 叙事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土变史概说 被引量:3
10
作者 塚本善隆 李大川(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7-113,共7页
本文介绍了净土变的发展演变历程,主要对印度和中国净土变形式及发展作了详细叙述。
关键词 净土变 曼陀罗 印度净土教 中国的净土教与净土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外置转换新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樊肇昌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64-66,共3页
对两种空外置转换———动词宾语空外置转换与介词宾语空外置转换———应用范围的论述以及这两种宾语之间的比较 ,可以看出通常援引的有关该语言现象的强制性外置转换的概念似乎并非解释相关事实的适当方式 ,从而尝试性地提出把空外置... 对两种空外置转换———动词宾语空外置转换与介词宾语空外置转换———应用范围的论述以及这两种宾语之间的比较 ,可以看出通常援引的有关该语言现象的强制性外置转换的概念似乎并非解释相关事实的适当方式 ,从而尝试性地提出把空外置转换始终作为选择性规则加以描述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外置转换 强制性空外置转换 选择性空外置转换 主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