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校本教研”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芳龙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3年第6期43-46,共4页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升华衍生的产物。它既是一种集学习、工作和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也是一种颇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教学研究方式。开展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的校本教研,是促...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升华衍生的产物。它既是一种集学习、工作和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也是一种颇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教学研究方式。开展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的校本教研,是促进学生、教师与学校发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基础教育全面振兴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教研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 目标定位 专业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初探 被引量:6
2
作者 梁陆元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4,共4页
从用活教材、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和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两方面对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探讨。根据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实际 ,可从“实验探索型、情景创设型、问题情景型、研究过程展示型”等方面引导学生转变单一的接... 从用活教材、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和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两方面对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探讨。根据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实际 ,可从“实验探索型、情景创设型、问题情景型、研究过程展示型”等方面引导学生转变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 ,培养探究式学习能力。从选题、制订研究方案、开题论证、研究过程、结题、成果鉴定等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化学教学 研究性学习 学习方式 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不定方程讨论法解化学计算题 被引量:2
3
作者 梁陆元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8-69,共2页
介绍了运用不定方程讨论法解化学习题的5种常见题型,并选取6个典型例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答与点评。
关键词 不定方程 讨论法 化学习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梁陆元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初中 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 目标要求 内容标准 教学建议 课程评价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实验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尝试
5
作者 梁陆元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2,共2页
本文对化学课堂中如何利用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学 化学教学 研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 实验教学 方案设计 习题讲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CO_2与空气密度的大小》实验的改进
6
作者 梁陆元 李翠梅 《化学教学》 CAS 2005年第1期23-23,共1页
教材上的该实验是在铁架台上吊一个平衡杠杆.该装置笨重,不易提携;平衡杠杆难找;难糊纸袋.本人将该实验作了改进,装置如右图:
关键词 杠杆 铁架台 实验 教材 大小 空气密度 平衡 改进 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级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自我管理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宜锋 陈坚 梁陆元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12X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省级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自我管理 课题主持人负责制 中国 科研经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胸围差教具的改进
8
作者 郑志宏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39,共1页
测定胸围差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一个学生实验,原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①软尺精确度在cm,不能精确到mm,因而精确度不高,三次测定数据区别不大,身材相当的学生也几乎无差别。②因... 测定胸围差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一个学生实验,原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①软尺精确度在cm,不能精确到mm,因而精确度不高,三次测定数据区别不大,身材相当的学生也几乎无差别。②因为是学生实验,在农村中学软尺较难找,找几十根更困难。基于以上两点,故就此实验作些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胸围 学生实验 教具 《生物学》 气体交换 农村中学 精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薄弱高中语文教学
9
作者 李霖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10X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语文学习习惯 办学条件 高中学校 情感态度 调查问卷 实际教学 课后作业 阅读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零”聚焦
10
作者 罗茂才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7年第4期65-66,共2页
有位教师在教授“Numbers”时,用公式形式在黑板上作了以下的归纳;数字“0”=汉字“零”=英国英语的“nought”=美国英语的“zero”……但笔者认为这种“归纳”不够恰当。现分述如下:
关键词 “零” 聚焦 美国英语 英国英语 归纳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