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翁源县抓好小蚕共育管理的做法
1
作者 郭兆成 《广东蚕业》 1994年第3期24-25,共2页
种桑蚕养是一项周期短,见效快,产品销路广,效益好且劳动强度小的经济作物,也是我国的历史传统产业。夺取高产量、高质量、高收入,务必严格遵循科学养蚕“二十字”措施,即:彻底消防毒,小蚕尼笼育,大蚕地面育,饱食防热焗。同时,要把握住... 种桑蚕养是一项周期短,见效快,产品销路广,效益好且劳动强度小的经济作物,也是我国的历史传统产业。夺取高产量、高质量、高收入,务必严格遵循科学养蚕“二十字”措施,即:彻底消防毒,小蚕尼笼育,大蚕地面育,饱食防热焗。同时,要把握住“小蚕共育”,必须做到“无病毒、蚕头足”这一取信于民的关键性措施。小蚕共育有四大优越性:一能促进扶贫致富;二能帮助缺劳力,无技术的农户增加收入,三能解决想种桑无蚕房、缺资金的困难户提高生活水平;四能为广大蚕户节省劳力、节省资金、节省蚕具、节省时间且达到高产稳产,增产增收。例如:周陂镇阳西管理区第六村1992年有15户养蚕,总桑地面积33.4 1/15公顷,年养蚕167.5张,总产茧3400.3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蚕共育 共育室 高质量 养蚕 无病毒 高产稳产 传统产业 高产量 饱食 大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力化种桑养蚕综合技术农村示范试验 被引量:6
2
作者 廖富苹 谢特新 +5 位作者 王叶元 张永文 张学武 彭许增 彭良康 郭兆成 《中国蚕业》 2002年第1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省力化种桑养蚕 综合技术 农村示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力化种桑养蚕综合技术示范试验续报 被引量:2
3
作者 廖富蘋 谢特新 +4 位作者 王叶元 张永文 张学武 彭良康 郭兆成 《广东蚕业》 2000年第2期34-40,共7页
本试验在省丝绸公司的重视和关怀下,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经过课题组全体同志三年多来的共同努力,已取得明显的成效,省力化种桑养蚕综合技术体系已基本上为全体参试户所掌握,并正在产生很好的示范作用,在两个县市逐渐辐射推广... 本试验在省丝绸公司的重视和关怀下,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经过课题组全体同志三年多来的共同努力,已取得明显的成效,省力化种桑养蚕综合技术体系已基本上为全体参试户所掌握,并正在产生很好的示范作用,在两个县市逐渐辐射推广。现把去年的试验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力化种桑养蚕综合技术 示范试验 技术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桑“优耕法”试验续报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庆兴 郭兆成 +5 位作者 赖生娣 刘伟程 刘洁珍 黄会良 关景耀 叶玉平 《广东蚕业》 1995年第3期54-64,共11页
小区试验和大田生产多点试验进一步证明,旱地桑应用“优耕法”这一管理技术,具有一定保持地力和保水防旱的效能,维持对桑树养分的供给,有利于提高肥效,促进桑树生长,有效地增产桑叶,改善叶质,提高养蚕成绩,据测算投入与产出比达到1:4.37... 小区试验和大田生产多点试验进一步证明,旱地桑应用“优耕法”这一管理技术,具有一定保持地力和保水防旱的效能,维持对桑树养分的供给,有利于提高肥效,促进桑树生长,有效地增产桑叶,改善叶质,提高养蚕成绩,据测算投入与产出比达到1:4.37,比造桑造肥法管理的桑田高0.65,增产效果相当显著,是旱地桑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益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桑 优耕法 桑叶产量 养蚕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规模生产省力化养蚕的“三高”蚕桑示范试验小结 被引量:1
5
《广东蚕业》 1999年第1期55-60,共6页
翁源县丝绸公司受省丝绸集团公司、省蚕业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有关领导和专家委托,1997年下半年开始至1998年历一年半时间,示范试验国家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下达的“九五”期间实施“三高”蚕桑生产试验攻关项目,已获得成功,而... 翁源县丝绸公司受省丝绸集团公司、省蚕业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有关领导和专家委托,1997年下半年开始至1998年历一年半时间,示范试验国家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下达的“九五”期间实施“三高”蚕桑生产试验攻关项目,已获得成功,而且成效较为显著,改变了传统的桑园管理和养蚕方法,达到了“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范试验 省力化 规模生产 种桑养蚕 蚕桑生产 三高 新技术 丝绸公司 规模化生产 集团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氟蚕品种21·伦×65·苏我县试养结果
6
作者 郭兆成 《广东蚕业》 1996年第3期60-62,共3页
“21·伦×65·苏”是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培育的耐氟新蚕品种。经1994—1995年连续两年在我县多点多批次试养结果表明,该品种抗氟性能强,易养,单产高,茧形大,茧层厚且结实,经济效益高,深受广大养蚕户欢迎。现将饲养结... “21·伦×65·苏”是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培育的耐氟新蚕品种。经1994—1995年连续两年在我县多点多批次试养结果表明,该品种抗氟性能强,易养,单产高,茧形大,茧层厚且结实,经济效益高,深受广大养蚕户欢迎。现将饲养结果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品种 抗氟性 经济效益 饲养 新品种 蚕业 蚕种 广东省 产值 出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三高”蚕桑生产基地的探讨
7
作者 郭兆成 《广东蚕业》 1993年第3期20-23,共4页
翁源,是全国“六大”茧丝生产基地县之一,又是广东“十大”蚕桑生产重点县。我县的农民种桑养蚕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距今已四百三十余年。但大发展仅是十多年来的事。翁源能持续发展栽桑养蚕,一是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条件。我县地处粤北... 翁源,是全国“六大”茧丝生产基地县之一,又是广东“十大”蚕桑生产重点县。我县的农民种桑养蚕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距今已四百三十余年。但大发展仅是十多年来的事。翁源能持续发展栽桑养蚕,一是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条件。我县地处粤北山区东南部,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根据气象局的资料,年日照时数为1,856.5小时,降雨量为1,7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生产 翁源 种桑 栽桑 高产桑园 地理环境条件 粤北山区 养蚕户 日照时数 养蚕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县蚕桑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初探
8
作者 王庆兴 关景耀 邓厚珠 《广东蚕业》 1993年第1期7-10,共4页
蚕桑生产是我县“五龙”经济之一。自一九八五年以来,我县蚕桑生产逐年发展,到目前为止,桑园面积已达1387.5公顷,年产蚕茧2150吨。一九九一年和一九九二年全县蚕农种桑养蚕收入分别为2200万元和1800万元,每年为国家提供税收350万元。但... 蚕桑生产是我县“五龙”经济之一。自一九八五年以来,我县蚕桑生产逐年发展,到目前为止,桑园面积已达1387.5公顷,年产蚕茧2150吨。一九九一年和一九九二年全县蚕农种桑养蚕收入分别为2200万元和1800万元,每年为国家提供税收350万元。但是以当前“三高”农业的要求来衡量,我县的蚕桑生产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劳动生产率低,单产很不平衡,低产桑园尚占相当大的比例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根据国务院提出的“九十年代我国的农业生产应当转入高产、优质并重,提高效益的新阶段上来”的指导方针,现结合我县的实际,笔者就蚕桑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下称“一优两高”)发展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生产 桑园面积 高产优质高效 种桑 蚕茧质量 低产桑园 农业生产 九十年代 发展蚕桑 丝绸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恢复发展我县蚕业的思路
9
《广东蚕业》 1997年第3期21-23,共3页
我县的蚕桑生产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量小分散逐步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产业化生产。到1991年全县桑园面积达到了2.2万1/15公顷,年产茧2150吨,
关键词 蚕桑生产 种桑养蚕 茧丝绸行业 蚕桑事业 发展历程 蚕业 稳定发展 桑园 经济效益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评茧技术,促进方格簇推广,提高我省蚕茧质量
10
作者 范广达 李果平 +2 位作者 郭兆成 赖生娣 徐春龙 《广东蚕业》 1993年第2期14-15,共2页
党的十四大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成为我们社会的共识。过去我省蚕茧生产基地,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在八十年代初被迫由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向经济发展较慢的山区转... 党的十四大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成为我们社会的共识。过去我省蚕茧生产基地,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在八十年代初被迫由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向经济发展较慢的山区转移,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新的蚕茧生产基地已经建立,蚕茧产量已超过解放后最高产量,种桑养蚕并已成为新蚕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当前又面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这对我省新蚕区的生产和进一步发展又是一次新的挑战,在目前蚕桑生产状况下,要稳定和巩固我省蚕茧生产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茧质量 蚕茧生产 蚕桑生产 蚕茧产量 蚕区 种桑 蚕茧收购 茧丝绸 蚕户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桑“优耕法”试验初报
11
作者 王庆兴 郭兆成 +5 位作者 赖生娣 刘伟程 刘洁珍 黄会良 关景耀 叶玉平 《广东蚕业》 1994年第3期64-69,共6页
针对我县旱地桑园由于管理方法不当造成产叶量低,经济效益差的问题,根据桑树生理、生长和我县的气侯特点探索旱地桑园管理的新技术开展“优耕法”(即深耕施肥,秋期地面复盖)的试验,初见成效,下半年桑叶增产62.19%,万头蚕产茧量增4.2%... 针对我县旱地桑园由于管理方法不当造成产叶量低,经济效益差的问题,根据桑树生理、生长和我县的气侯特点探索旱地桑园管理的新技术开展“优耕法”(即深耕施肥,秋期地面复盖)的试验,初见成效,下半年桑叶增产62.19%,万头蚕产茧量增4.2%,茧层量增7.9%,公斤茧价增5.6%,达到了省力、高产出、高效益的目的,符合我县的实际易被蚕农所接受,正在扩大试验示范,继续完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桑 优耕法 省力化 高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桑“优耕法”试验与研究(再报)——大田生产扩大应用效果
12
作者 王庆兴 郭兆成 +5 位作者 赖生娣 刘伟程 刘浩珍 黄会良 关景耀 叶玉平 《广东蚕业》 1996年第1期18-28,共11页
在1993年小区试验、1994年继续小区试验并开展大田生产多点表证取得增产、增收,效益显著的基础上,1995年着重于大田生产扩大表证应用。从125个管理区1669户共215.77公顷旱地桑的应用,获得比常规法平均1/15公顷,桑叶增产20.31%,多养蚕种... 在1993年小区试验、1994年继续小区试验并开展大田生产多点表证取得增产、增收,效益显著的基础上,1995年着重于大田生产扩大表证应用。从125个管理区1669户共215.77公顷旱地桑的应用,获得比常规法平均1/15公顷,桑叶增产20.31%,多养蚕种0.95张,产值增29.50%,投入与产出比高0.39—0.52,其结果与1993—1994年是相一致的。大田应用效果进一步证明:旱地桑代耕法具有提高肥效,促进桑树生长,增产桑叶,改善叶质,提高养蚕收成,增加经济效益,是旱地桑田达到“两高一优”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桑 优耕法 大田应用 增产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