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频干衣机烘干性能及预测方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1
作者 曹正 高科科 薛维超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1,共7页
热泵干衣机烘干过程具有强耦合、时变性、集成性等复杂特性,为理论分析热泵干衣机系统参数对烘干性能的影响研究带来了很大难度。基于一定简化,分析了不同压缩机能力,不同风机风量对热泵干衣机单位能耗除湿量SMER、单位时间除湿量MER的... 热泵干衣机烘干过程具有强耦合、时变性、集成性等复杂特性,为理论分析热泵干衣机系统参数对烘干性能的影响研究带来了很大难度。基于一定简化,分析了不同压缩机能力,不同风机风量对热泵干衣机单位能耗除湿量SMER、单位时间除湿量MER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闭式热泵干衣机,在同一风量下,冷凝器出风温度在20~80℃,蒸发器出风温度在10~50℃,干衣机SMER随着冷凝器出风和蒸发器出风温度的升高均先增大再减小。对于半载5 kg衣服负载的热泵干衣机,理论计算其存在最优的冷凝器出风温度为53℃、蒸发器出风温度为27℃,使干衣机SMER最大。其最优的冷凝器出风温度和蒸发器出风温度与热泵系统COP及滚筒内衣物的传热传质有关;在同一蒸发器出风、冷凝器出风温度下,系统风量在0.02~0.08 kg/s,SMER随着风量的增大先增大再减小,存在最优的工作风量0.047 kg/s使干衣机SMER最大。其最优风量与滚筒功率及整机风阻特性有关;并根据干衣机性能测试标准,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测试基本一致,最大SMER对应的风量与工况温度也与理论分析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干衣机 烘干性能 蒸发温度 冷凝温度 压缩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流风扇叶顶沟槽对间隙流动控制机理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小文 李景银 +1 位作者 闻苏平 胡斯特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7-63,共7页
采用数值和试验方法研究了轴流风扇叶顶沟槽对叶顶间隙泄漏流的控制机理。对比分析4种不同槽宽比(3:1,6:1,8:1,10:1)的叶顶贯穿式沟槽结构对叶顶泄漏涡的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槽宽比的沟槽都能削弱叶顶泄漏流强度,获得比原型更好... 采用数值和试验方法研究了轴流风扇叶顶沟槽对叶顶间隙泄漏流的控制机理。对比分析4种不同槽宽比(3:1,6:1,8:1,10:1)的叶顶贯穿式沟槽结构对叶顶泄漏涡的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槽宽比的沟槽都能削弱叶顶泄漏流强度,获得比原型更好的风扇效率,槽宽比越大对风扇效率的提升效果越明显。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沟槽将压力面部分流体引射到吸力面形成射流作用,将原叶顶泄漏涡吹离叶片吸力面,并在沟槽下游顶部产生一个同向的新叶顶泄漏涡,新叶顶泄漏涡与原叶顶泄漏涡相互作用,降低了原叶顶泄漏涡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槽 槽宽比 轴流风扇 叶顶泄漏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顶小翼对不同加载叶顶型线轴流风扇的流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胡小文 张龙新 +1 位作者 胡斯特 詹东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8090-8097,共8页
为了揭示吸力面叶顶小翼翼宽对对旋风扇气动性能的影响,针对不同加载叶顶叶型的第二级转子,通过数值研究了对旋风扇内部的流场结构。研究表明,采用吸力面小翼可以有效提高对旋风扇的气动效率及总压升,且小翼愈宽,提升效果越显著。当转... 为了揭示吸力面叶顶小翼翼宽对对旋风扇气动性能的影响,针对不同加载叶顶叶型的第二级转子,通过数值研究了对旋风扇内部的流场结构。研究表明,采用吸力面小翼可以有效提高对旋风扇的气动效率及总压升,且小翼愈宽,提升效果越显著。当转子叶顶载荷增加时,端区流场恶化,应用小翼获得的气动收益逐渐增加。吸力面小翼控制叶顶泄漏流动的机制在于将原来较强的叶顶泄漏涡削弱成2个分开的小涡,大幅度降低了叶顶泄漏涡造成的流动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顶小翼 对旋 轴流风扇 叶顶泄漏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离散时域模型的单相PWM整流器控制参数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晏益朋 余城洋 +2 位作者 熊露婧 罗全明 胡书昌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6-216,共11页
单相PWM整流器一般采用电压外环比例积分、电流内环比例谐振的双闭环控制方法,在实现交流侧高功率因数的同时稳定直流侧输出电压,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然而,在内外环控制参数设计阶段,传统设计方法一般根据经验选取控制参数,... 单相PWM整流器一般采用电压外环比例积分、电流内环比例谐振的双闭环控制方法,在实现交流侧高功率因数的同时稳定直流侧输出电压,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然而,在内外环控制参数设计阶段,传统设计方法一般根据经验选取控制参数,参数选取范围较大,且无法量化评估控制参数的时域控制效果,导致参数优化整定困难。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离散时域模型的内外环控制参数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首先,采用传统设计方法确定电压外环比例、积分控制参数以及电流内环比例、谐振控制参数的安全设计空间;然后,基于离散时域模型将安全设计空间正映射至控制参数的时域性能空间,实现电流内环控制参数对交流侧功率因数以及电压外环控制参数对直流侧电压超调量的量化评估。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约束性能目标得到性能优化设计空间,考虑内外环控制参数的耦合效应,对内外环性能优化设计空间进行重新组合,再将其映射至性能空间,得到内外环控制目标帕累托最优前沿下的最优设计空间,从中选取内外环控制参数的优化设计点,在典型工况下实验测得的交流侧功率因数为0.981 26,直流输出电压超调量绝对值为1.37%,证明了所提优化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M整流器 离散时域模型 控制器参数 多目标优化 动态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压气机叶片载荷对间隙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小文 张同桐 +1 位作者 毛义军 胡斯特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56,共9页
为了研究压气机叶片载荷分布影响间隙敏感性的机理,对2款叶型在不同间隙下的流动结构及不可逆损失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前部加载叶型,中部加载叶型可以降低叶轮效率对间隙的敏感性,效率衰减斜率会随着设计载荷后移而减小,幅... 为了研究压气机叶片载荷分布影响间隙敏感性的机理,对2款叶型在不同间隙下的流动结构及不可逆损失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前部加载叶型,中部加载叶型可以降低叶轮效率对间隙的敏感性,效率衰减斜率会随着设计载荷后移而减小,幅度可达14%;间隙泄漏流与主流的掺混损失对间隙变化带来的叶轮损失的增加起主导作用,占比接近70%;对于前部加载叶型,在25%流向位置附近存在二次泄漏现象,间隙增大后,二次泄漏流继续增强,进而引发三次泄漏,中部加载叶型无此现象;叶片载荷加载方式对间隙敏感性产生作用的主要机理是,前载叶片在间隙增大时,具有更强的通道二次流和泄漏涡结构,进而会带来更高的熵产率和损失,引起压气机效率下降更快带来间隙敏感性增加;通过优化通道内二次流和泄漏涡结构,有利于得到间隙敏感性更低的气动设计。研究结果可为研制低间隙敏感度高性能的压气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压气机 叶顶间隙 敏感性 熵产率 掺混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水下装置O形圈角密封性能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尚伟 谢峰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81,共4页
为分析船舶水下装置O形密封圈随外压变化时,其应力状态和密封性能的变化,建立三角密封区域的密封槽和O形圈的有限元模型,采用超弹性橡胶单元模拟O形圈的在不同压力下的等效应力、接触压力等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并对角密封的密封效果进... 为分析船舶水下装置O形密封圈随外压变化时,其应力状态和密封性能的变化,建立三角密封区域的密封槽和O形圈的有限元模型,采用超弹性橡胶单元模拟O形圈的在不同压力下的等效应力、接触压力等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并对角密封的密封效果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外部压力的增加,O形圈与密封槽的接触压力也同步上升,能克服的密封压力也同步增加,在不损伤O形圈和密封槽的前提下,能够满足密封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形圈 接触压力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 21455—2019中低温中间制冷工况参数获取方法不唯一导致的APF值计算的问题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炫丞 庄大伟 +3 位作者 丁国良 余岳峰 成建宏 吴国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7-132,共6页
按GB 21455—2019确定空调器能效APF时,低温中间制冷工况性能参数既可采用测试法也可采用换算法;同一空调器在这2种不同的方法下,会有2种不同的APF值。针对国标规定中的方法不唯一而造成的结果差异,需要分析产生该差异的合理性,提出改... 按GB 21455—2019确定空调器能效APF时,低温中间制冷工况性能参数既可采用测试法也可采用换算法;同一空调器在这2种不同的方法下,会有2种不同的APF值。针对国标规定中的方法不唯一而造成的结果差异,需要分析产生该差异的合理性,提出改进方案。本文基于APF的定义公式,分析采用测试法和换算法获取低温中间制冷工况性能参数造成APF存在差异的原因;指出国标中给出的测试法,会导致额定中间制冷工况能效的变化趋势与计算得到的APF值变化趋势相反,这是不合理的。将国标规定的获取低温中间制冷工况性能参数的方法,由“既可测试获得也可根据额定中间制冷工况参数换算获得”改为“仅能根据额定中间制冷工况参数换算获得”是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F 空调器 低温中间制冷工况 空调器能效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半焦颗粒携带流中着火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袁梦帆 孙锐 +1 位作者 齐洪亮 李昱澎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1-598,共8页
采用实测法获得了适用于热解半焦的单方程热解动力学参数:E=230 kJ/mol,k_(0)=4×10^(11)s^(-1),并建立了携带流条件下热解半焦颗粒的瞬态着火模型,研究了氧体积分数和环境温度对热解半焦颗粒着火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氧体积分... 采用实测法获得了适用于热解半焦的单方程热解动力学参数:E=230 kJ/mol,k_(0)=4×10^(11)s^(-1),并建立了携带流条件下热解半焦颗粒的瞬态着火模型,研究了氧体积分数和环境温度对热解半焦颗粒着火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氧体积分数和环境温度可使热解半焦的着火提前;随氧体积分数增加,着火模式由均相着火向联合着火模式转变;在环境温度为1600~1800K范围内,5%~15%氧体积分数下为均相着火模式,20%~30%氧体积分数下为联合着火模式;同一氧体积分数下,环境温度由1600K增加到1800K时不改变着火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半焦 高温携带流 脱挥发分模型 瞬态着火模型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用电器风机噪声的一种等效声源建模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宇轩 程杰锋 +1 位作者 龚纯 蒋伟康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7,共6页
风机噪声是油烟机、吸尘器、电吹风等家用电器的主要噪声源,噪声管理是这类产品开发的关键。为缩短家用电器的开发周期,需要在设计阶段对产品进行噪声预测与评估。传统预测方法是对风机和系统整体建模,进行气动噪声流体-声学联合仿真(Co... 风机噪声是油烟机、吸尘器、电吹风等家用电器的主要噪声源,噪声管理是这类产品开发的关键。为缩短家用电器的开发周期,需要在设计阶段对产品进行噪声预测与评估。传统预测方法是对风机和系统整体建模,进行气动噪声流体-声学联合仿真(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omputational Aeroacoustics, CFD-CAA)。但该方法使声源与声传播过程相耦合,设计每当有修改的时候,就要需要进行全系统计算,开发效率较低。为此,文章提出一种可以将风机声源特性与系统声传播过程解耦的噪声源建模方法,分析风机气动声源特性,建立风机等效源模型。设计了风机噪声试验,测试风机的风口噪声,提取等效声源强度,用于快速预测不同系统、不同工况的噪声。将该模型应用于两种型号的油烟机噪声分析,结果表明,对不同的风道结构,系统噪声预测误差均在3 dB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噪声 等效声源模型 系统噪声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箱振动TPA分析与隔振设计 被引量:8
10
作者 方文杰 张肃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9年第6期226-230,共5页
为改善某冰箱在压缩机以较高转速运行时产生的“嗡嗡声”,通过测试冰箱门体、隔板的振动与其到底板振动的传递函数,应用LMSTest.Lab软件进行TPA实验分析,得出门体、隔板振动的主要贡献量为底板支撑的径向传递。基于以上精准的振动传递分... 为改善某冰箱在压缩机以较高转速运行时产生的“嗡嗡声”,通过测试冰箱门体、隔板的振动与其到底板振动的传递函数,应用LMSTest.Lab软件进行TPA实验分析,得出门体、隔板振动的主要贡献量为底板支撑的径向传递。基于以上精准的振动传递分析,对压缩机橡胶脚垫的径向结构等进行优化,降低脚垫的径向刚度与隔振系统固有频率,减小了压缩机振动向冰箱底板的传递。测试显示冰箱门体、隔板上的振动减小约80%,压缩机以较高转速运行时箱体内的“嗡嗡声”几乎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冰箱 橡胶脚垫 TPA实验 隔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穿孔板的设计方法及其在烟机上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清 张肃 +3 位作者 龚纯 郑志伟 程杰锋 高科科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20年第1期219-222,共4页
为利用微穿孔板结构改善某款烟机的噪声水平,基于传递矩阵得到微穿孔板结构吸声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利用Brüel&Kjær 4206型阻抗管验证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基于算法得到各参数对于微穿孔吸声特性影响规律。将该计算方法结合MA... 为利用微穿孔板结构改善某款烟机的噪声水平,基于传递矩阵得到微穿孔板结构吸声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利用Brüel&Kjær 4206型阻抗管验证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基于算法得到各参数对于微穿孔吸声特性影响规律。将该计算方法结合MATLAB的非线性规划函数fmicon设计微穿孔参数优化设计的用户界面。利用得到的各参数对于微穿孔板结构吸声特性的影响规律、目前的工艺水准以及目标烟机的频谱特点设计约束条件,以吸声曲线与x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最大为优化目标,得到目标烟机的最佳微穿孔参数组合,以该参数组合设计的微穿孔板结构有效地降低了烟机的噪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微穿孔板 传递矩阵 吸声系数 烟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谱分析的管路系统振动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文杰 梁杰存 +3 位作者 庄子宝 吴彦东 龚纯 赵大鹏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7-253,共7页
为改善某款空气能热水器外机的低频噪声,首先采用LMS Testlab测试其管路系统在约束处的时域加速度激励,其次通过软件编程计算在载荷激励下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响应谱,之后采用响应谱分析的方法计算管路系统的最大振动响应,最后应用多目... 为改善某款空气能热水器外机的低频噪声,首先采用LMS Testlab测试其管路系统在约束处的时域加速度激励,其次通过软件编程计算在载荷激励下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响应谱,之后采用响应谱分析的方法计算管路系统的最大振动响应,最后应用多目标优化技术对回气管与排气管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改善管路系统的振动传递与外机低频噪声。经过验证:优化后管道的最大振动减小约30%,外机低频峰值噪声减小约10 dB(A),从而建立了一种适合宽频载荷、复杂管路系统响应分析与优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空气能热水器 管路系统 响应谱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级转子应用叶尖小翼对对旋风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龙新 毛义军 +1 位作者 胡斯特 胡小文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2-284,288,共4页
为进一步改善某型对旋风机的性能,将叶尖小翼技术应用到了首级转子。结合延迟分离涡模拟与实验测试的方法,详细研究了吸力面与压力面小翼的作用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首级转子加载吸力面或压力面小翼对对旋风机的气动性能影响较小,但应... 为进一步改善某型对旋风机的性能,将叶尖小翼技术应用到了首级转子。结合延迟分离涡模拟与实验测试的方法,详细研究了吸力面与压力面小翼的作用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首级转子加载吸力面或压力面小翼对对旋风机的气动性能影响较小,但应用吸力面小翼能够有效降低对旋风机的气动噪声。通过加载吸力面小翼,叶尖泄漏涡偏离壁面发展且强度有所降低,减弱了其与壁面间的干涉作用,叶片表面压力脉动得到有效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旋风机 叶尖小翼 叶尖泄漏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页扇结构振动优化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文杰 郑志伟 +3 位作者 谢春明 李忠华 杜文波 马新强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8年第6期231-234,共4页
机架结构共振是造成转页扇振动大、产生异音的主要原因,通过测试分析某款转页扇的振动,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其进行模态仿真与谐响应仿真分析,对机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支撑筋扭转固有频率,有效避开电机100 Hz激励频率,明显改... 机架结构共振是造成转页扇振动大、产生异音的主要原因,通过测试分析某款转页扇的振动,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其进行模态仿真与谐响应仿真分析,对机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支撑筋扭转固有频率,有效避开电机100 Hz激励频率,明显改善转页扇的振动。研究结论对同类家电产品的振动分析与正向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转页扇 结构振动 模态 谐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变压吸附模块在冰箱控氧保鲜中的应用
15
作者 业明坤 陈龙 +2 位作者 杨伸其 郑防震 谭发刚 《保鲜与加工》 CAS 2021年第6期34-37,共4页
通过对变压吸附(PSA)制氧的逆向运用来减少冰箱保鲜盒的氧气浓度,从而有效降低果蔬的呼吸作用,实现长效保鲜。本研究通过对变压吸附制氧进行逆向应用,利用LiX型沸石分子筛对氮气和氧气的选择性吸附,设计并制作了小型变压吸附模块,进一... 通过对变压吸附(PSA)制氧的逆向运用来减少冰箱保鲜盒的氧气浓度,从而有效降低果蔬的呼吸作用,实现长效保鲜。本研究通过对变压吸附制氧进行逆向应用,利用LiX型沸石分子筛对氮气和氧气的选择性吸附,设计并制作了小型变压吸附模块,进一步优化该模块参数为:吸附时间4 s,冲洗孔直径0.5 mm,使排氧体积分数达到93%。对于体积为20 L的冰箱保鲜盒,该小型变压吸附模块的排氧流量为0.3 L/min时,可实现在30 min内将其氧体积分数控制在7.2%以下。将该装置应用于冰箱的保鲜盒中,可高效地将其中的氧气排走并将再生的气体送回保鲜盒中,持续排氧以获得极低氧体积分数的环境,实现果蔬的长效保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箱 控氧 保鲜 变压吸附 逆向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代数的平面3-RRR并联机构性能评估与优化设计
16
作者 柴馨雪 郑孙鸟 +2 位作者 栗园园 徐灵敏 李秦川 《农业机械学报》 2025年第8期704-715,共12页
为使平面3-RRR并联机构满足多样的工作环境,本文基于几何代数对该机构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设计。基于闭环矢量法建立平面3-RRR并联机构运动学模型。以几何代数为数学工具,分析平面3-RRR并联机构局部和全局运动/力传递性能;考虑分支杆件柔... 为使平面3-RRR并联机构满足多样的工作环境,本文基于几何代数对该机构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设计。基于闭环矢量法建立平面3-RRR并联机构运动学模型。以几何代数为数学工具,分析平面3-RRR并联机构局部和全局运动/力传递性能;考虑分支杆件柔性,结合应变能方法对平面3-RRR并联机构进行弹性静刚度建模,通过ANSYS软件进行验证,并基于刚度矩阵确定局部和全局虚功刚度指标。基于参数无量纲优化方法,以全局运动/力传递性能指标、刚度指标和可达工作空间为目标,对机构进行尺度优化设计,并分析关键尺度参数对机构性能的影响,从而获得平面3-RRR并联机构在不同工作环境下的最优结构尺度与性能图谱。研究结果可为并联机构样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几何代数 运动/力传递指标 虚功刚度指标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