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江三峡工程库首区InSAR测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30
1
作者
游新兆
李澍荪
+4 位作者
杨少敏
乔学军
王琪
Tom Logen
杜瑞林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2001年第4期58-66,共9页
正在进行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水库 ,已有的研究表明 ,高坝水库有可能诱发中强地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InSAR)已成为测量地球表面变化极具潜力的技术。对欧洲遥感卫星ERS - 1与ERS - 2的SAR数据的初步分...
正在进行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水库 ,已有的研究表明 ,高坝水库有可能诱发中强地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InSAR)已成为测量地球表面变化极具潜力的技术。对欧洲遥感卫星ERS - 1与ERS - 2的SAR数据的初步分析表明 :只要时间跨度不太长 ,在有植被覆盖、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亦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干涉图像。结合三峡地壳形变监测网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工程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GPS
地壳形变
全球定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00—2000年地球主磁场的本征模分析
被引量:
15
2
作者
徐文耀
孙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9,共9页
利用1900—2000年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IGRF),对地球主磁场的空间结构和长期变化进行了自然正交分量分析,得到了组成地磁场的主要成分(本征模)及其随时间的长期变化(SV).第一本征模描述主磁场稳定结构的总体特征,其强度随时间...
利用1900—2000年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IGRF),对地球主磁场的空间结构和长期变化进行了自然正交分量分析,得到了组成地磁场的主要成分(本征模)及其随时间的长期变化(SV).第一本征模描述主磁场稳定结构的总体特征,其强度随时间单调减小;第二本征模主要描述印度洋和南大西洋地区正异常特征,其强度也随时间单调变化;第三本征模对应于加勒比地区正异常,其强度呈100a周期的变化,目前正处于下降阶段;第四本征模的主要特点是北美正异常和南亚负异常,其强度呈80a周期的变化;第五本征模对应尺度较小的局部磁异常,其强度的变化周期约60a;第六及其以后的本征模则对应空间尺度更小和时间变化更快的磁异常.分析表明,太平洋地区的磁场经历着缓慢的单调减小变化,其结构比较稳定,几乎完全包括在第一本征模中.但是,印度洋磁场结构较复杂,它是由空间结构不同和变化周期各异的多个本征模组成的.大西洋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分属不同本征模,它们有完全不同的时间变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长期变化
本征模
磁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InSAR技术获取三峡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
被引量:
18
3
作者
乔学军
李澍荪
+2 位作者
王琪
游新兆
杜瑞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2期122-127,共6页
利用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InSAR)技术 ,使用 38幅 1992~ 2 0 0 0年间三峡地区的ERS卫星SAR图像 ,并利用USGS的低精度DEM ,得到了该地区的DEM ,与GPS高程结果对比的差值为 15~ 12 8m。干涉结果表明 ,基线小于 2 0 0m的串行数...
利用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InSAR)技术 ,使用 38幅 1992~ 2 0 0 0年间三峡地区的ERS卫星SAR图像 ,并利用USGS的低精度DEM ,得到了该地区的DEM ,与GPS高程结果对比的差值为 15~ 12 8m。干涉结果表明 ,基线小于 2 0 0m的串行数据图像对具有较好的相干性 ;基线大于 2 0 0m、在晚春和夏季观测的串行数据图像对容易出现失相关 ,而几乎所有重复轨道的SAR图像对在进行配准时都不相关。为了进一步获得三峡地区较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 ,在该地区建立了角反射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技术
数字高程模型
三峡地区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串行
角反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极区电离层不均匀结构与增亮极光薄层
4
作者
宋礼庭
李罗权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4-30,共7页
磁层亚暴期间随着电子沉降到极区产生极光,一个磁层电场也投射到极区电离层,在电场会聚作用下形成不均匀离子薄层。本文解出稳态动力学平衡Es层,并把它和反常的极光增亮薄层联系起来,与观测结果比较。
关键词
极光
偶发E层
复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岸冰害区中的永久性人工岛
5
作者
W.M.Sackinger
李福成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2-50,共9页
作者总结并介绍了在北方近岸浅水区。经常被石油生产采用的永久性人工岛及结构物的设计施工原理。环境设计要素包括冰原的移动、流冰、潮汐、风暴潮、波浪、近岸沉积物的输送、可能含有永久冰的底层沉积物;以及可能引起冻土的低气温;人...
作者总结并介绍了在北方近岸浅水区。经常被石油生产采用的永久性人工岛及结构物的设计施工原理。环境设计要素包括冰原的移动、流冰、潮汐、风暴潮、波浪、近岸沉积物的输送、可能含有永久冰的底层沉积物;以及可能引起冻土的低气温;人员与设备进出的方便和可靠性;及油气输送的安全和经济性,都是重要的考虑因素。文中给出了阿拉斯加区域的有关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中
风暴潮
冰原
岸冰
浅水区
设计波高
石油生产
施工原理
油气输送
设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三峡工程库首区InSAR测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30
1
作者
游新兆
李澍荪
杨少敏
乔学军
王琪
Tom Logen
杜瑞林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
研究所
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2001年第4期58-66,共9页
基金
国家留学基金
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美国NASA(NAG5 90 6 5 )
文摘
正在进行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水库 ,已有的研究表明 ,高坝水库有可能诱发中强地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InSAR)已成为测量地球表面变化极具潜力的技术。对欧洲遥感卫星ERS - 1与ERS - 2的SAR数据的初步分析表明 :只要时间跨度不太长 ,在有植被覆盖、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亦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干涉图像。结合三峡地壳形变监测网络 。
关键词
长江三峡工程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GPS
地壳形变
全球定位系统
Keywords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InSAR, GPS, crustal deformation
分类号
P227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00—2000年地球主磁场的本征模分析
被引量:
15
2
作者
徐文耀
孙炜
机构
中国科学院
地球物理研究所
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734140
文摘
利用1900—2000年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IGRF),对地球主磁场的空间结构和长期变化进行了自然正交分量分析,得到了组成地磁场的主要成分(本征模)及其随时间的长期变化(SV).第一本征模描述主磁场稳定结构的总体特征,其强度随时间单调减小;第二本征模主要描述印度洋和南大西洋地区正异常特征,其强度也随时间单调变化;第三本征模对应于加勒比地区正异常,其强度呈100a周期的变化,目前正处于下降阶段;第四本征模的主要特点是北美正异常和南亚负异常,其强度呈80a周期的变化;第五本征模对应尺度较小的局部磁异常,其强度的变化周期约60a;第六及其以后的本征模则对应空间尺度更小和时间变化更快的磁异常.分析表明,太平洋地区的磁场经历着缓慢的单调减小变化,其结构比较稳定,几乎完全包括在第一本征模中.但是,印度洋磁场结构较复杂,它是由空间结构不同和变化周期各异的多个本征模组成的.大西洋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分属不同本征模,它们有完全不同的时间变化特性.
关键词
地磁场
长期变化
本征模
磁异常
Keywords
Main magnetic field,Secular variation,Eigen mode, Magnetic anomaly.
分类号
P318.2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InSAR技术获取三峡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
被引量:
18
3
作者
乔学军
李澍荪
王琪
游新兆
杜瑞林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
研究所
GPS实验室
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2期122-127,共6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震联合基金 ( 60 2 0 15与 10 3 0 3 0 )
中国地震局重点项目 ( 95 -12 -0 2 )
文摘
利用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InSAR)技术 ,使用 38幅 1992~ 2 0 0 0年间三峡地区的ERS卫星SAR图像 ,并利用USGS的低精度DEM ,得到了该地区的DEM ,与GPS高程结果对比的差值为 15~ 12 8m。干涉结果表明 ,基线小于 2 0 0m的串行数据图像对具有较好的相干性 ;基线大于 2 0 0m、在晚春和夏季观测的串行数据图像对容易出现失相关 ,而几乎所有重复轨道的SAR图像对在进行配准时都不相关。为了进一步获得三峡地区较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 ,在该地区建立了角反射器 。
关键词
INSAR技术
数字高程模型
三峡地区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串行
角反射器
Keywords
InSAR,DEM,tandem,corner reflector
分类号
P225.1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极区电离层不均匀结构与增亮极光薄层
4
作者
宋礼庭
李罗权
机构
北京
大学
地球
物理
系
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4-3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磁层亚暴期间随着电子沉降到极区产生极光,一个磁层电场也投射到极区电离层,在电场会聚作用下形成不均匀离子薄层。本文解出稳态动力学平衡Es层,并把它和反常的极光增亮薄层联系起来,与观测结果比较。
关键词
极光
偶发E层
复合率
Keywords
Enhanced aurora,Thin layer,Sporadic E-layers
分类号
P427.3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岸冰害区中的永久性人工岛
5
作者
W.M.Sackinger
李福成
机构
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2-50,共9页
文摘
作者总结并介绍了在北方近岸浅水区。经常被石油生产采用的永久性人工岛及结构物的设计施工原理。环境设计要素包括冰原的移动、流冰、潮汐、风暴潮、波浪、近岸沉积物的输送、可能含有永久冰的底层沉积物;以及可能引起冻土的低气温;人员与设备进出的方便和可靠性;及油气输送的安全和经济性,都是重要的考虑因素。文中给出了阿拉斯加区域的有关实例。
关键词
区中
风暴潮
冰原
岸冰
浅水区
设计波高
石油生产
施工原理
油气输送
设计要素
分类号
P7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江三峡工程库首区InSAR测量的初步研究
游新兆
李澍荪
杨少敏
乔学军
王琪
Tom Logen
杜瑞林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2001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900—2000年地球主磁场的本征模分析
徐文耀
孙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利用InSAR技术获取三峡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
乔学军
李澍荪
王琪
游新兆
杜瑞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极区电离层不均匀结构与增亮极光薄层
宋礼庭
李罗权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近岸冰害区中的永久性人工岛
W.M.Sackinger
李福成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