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易比士到雅皮士——20年来美国大学新生的心态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玛格丽特.M.布朗加特 理查德.G.布朗加特 沈杰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5-47,共3页
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青年人的时代.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约翰·F·肯尼迪在他的就职演说中宣称,"可以断言,火炬已经传给了美国的新一代",他以青年和平队这样的规划开拓了新的疆域.在60年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的... 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青年人的时代.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约翰·F·肯尼迪在他的就职演说中宣称,"可以断言,火炬已经传给了美国的新一代",他以青年和平队这样的规划开拓了新的疆域.在60年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的青年人进入了大学,教室、宿舍和校园以前所未有的数目在增长.公众利益问题例如种族岐视和贫困引起了国民的关注,而美国青年则投身于民权运动、反对越战、要求大学改革的社会变迁当中.举着写有"我们将会胜利","相爱吧,不要战争"等口号的标语牌,年轻的政治抗议者们在60年代走上了街头,有时还出现了暴力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大学新生 美国大学生 青年人 雅皮士 年代 自由主义 美国青年 教育委员会 社会变迁 职业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剖面的初步成果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文津 K.D.Nelson +7 位作者 高锐 L.D.Brown 车敬凯 M.L.Hauck 武长得 郭宗汾 卢德源 黄立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25-125,共1页
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试验剖面,伸入到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内部,长约100km(帕里—萨马达),其数据采集已由中美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和美国康乃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合作完成。 试验剖面... 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试验剖面,伸入到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内部,长约100km(帕里—萨马达),其数据采集已由中美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和美国康乃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合作完成。 试验剖面的科学目标之一是追踪MCT和MBT的向北延伸,涉及到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 喜马拉雅 INDEP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剖面(INDEPTH)概况 被引量:9
3
作者 赵文津 K.D.Nelson +1 位作者 L.D.Brown 郭宗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24-124,共1页
自1980年以来,中国地质矿产部(以下简称地矿部)在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开展了一系列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工作。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牵头组织许多单位开展了大规模的地质填图,并解决某些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工作。1980—1983年,中、法合作开展了... 自1980年以来,中国地质矿产部(以下简称地矿部)在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开展了一系列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工作。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牵头组织许多单位开展了大规模的地质填图,并解决某些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工作。1980—1983年,中、法合作开展了“喜马拉雅地质构造和地壳上地幔演化研究”,是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和法国科研中心共同组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 喜马拉雅 INDEP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地区深反射地震──揭示印度大陆北缘岩石圈的复杂结构 被引量:17
4
作者 赵文津 K.D.纳尔逊 +3 位作者 车敬凯 L.布朗 徐中信 郭宗汾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1996年第2期138-152,共15页
喜马拉雅山的崛起和青藏高原的隆升被认作是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中、新生代以来汇聚、碰撞、挤压的结果,是典型的陆-陆碰撞地带。此文介绍了在喜马拉雅山区进行的第一次深反射地震试验的结果。试验剖面布置在北喜马拉雅地区内,从喜马... 喜马拉雅山的崛起和青藏高原的隆升被认作是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中、新生代以来汇聚、碰撞、挤压的结果,是典型的陆-陆碰撞地带。此文介绍了在喜马拉雅山区进行的第一次深反射地震试验的结果。试验剖面布置在北喜马拉雅地区内,从喜马拉雅山山脊南的帕里到康马南的萨马达共中15点(CMP)叠加剖面上表现出如下特点:①显示了在地壳中部有一强反射带,向北缓倾斜下去,延长达100km以上。它可能代表了一个活动的道冲断裂或是一条巨大的拆离带,印度地壳整体或下地壳沿此拆离层俯冲到藏南之下;②上部地壳的反射,显示了上地壳存在着大规模的叠瓦状结构;③下地壳的反射显示了塑性流变特征;④在测线南部莫霍反射明显,深度达72─75km,发现了南部有双莫霍层的存在;⑤试验中还取得莫霍层下面32s、38s、48s等双程走时的多条反射,均向北倾斜,反射同相轴延续较长,信息丰富,反映了上地幔的成层结构。这些结果对印度大陆地壳整体或其下地壳俯冲到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壳之下并导致西藏南端地壳增厚的观点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反射 俯冲 双层莫霍 喜马拉雅地区 深反射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剖面的数据采集工作 被引量:1
5
作者 车敬凯 K.D.Nelson +4 位作者 M.L.Hauck 郭景如 卢德源 武长得 L.D.Brown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26-126,共1页
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剖面(INDEPTH)先导性试验剖面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起西藏康马县的萨马达,南到西藏帕里。近南北向的剖面长约100km(INDEPTH-1),东西向横剖面长为8.6km(INDEPTH-2)。每隔2km测一次低速带。与反射地震工作一... 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剖面(INDEPTH)先导性试验剖面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起西藏康马县的萨马达,南到西藏帕里。近南北向的剖面长约100km(INDEPTH-1),东西向横剖面长为8.6km(INDEPTH-2)。每隔2km测一次低速带。与反射地震工作一起还开展了“宽角反射”及“三维地震”测量。最大的震源一接收点偏移距为140—150km。由于地形条件十分困难,INDEPTH-1取弯线,INDEPTH-2取直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 喜马拉雅 INDEP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联邦财政的制度起源——评《美国公共财政的起源:立宪时期关于货币、债务和税收的争论,1776—1836》
6
作者 张鹏举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2013年第2期165-172,182,共8页
为建设一个健康的公共财政体制,一个国家需要在以下具体的制度安排上付出长久的努力:充足且可持续的税收体系,兼顾服务效率和分配公平的支出安排,能够加强财政纪律、对公众需求负责并对未来进行规划的预算体系,规模可控、有助于经... 为建设一个健康的公共财政体制,一个国家需要在以下具体的制度安排上付出长久的努力:充足且可持续的税收体系,兼顾服务效率和分配公平的支出安排,能够加强财政纪律、对公众需求负责并对未来进行规划的预算体系,规模可控、有助于经济发展并能够应付危机的债务体系,尺度统一且法则严谨的会计和审计体系,以及合理的政府间财政关系设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财政体制 制度起源 税收体系 联邦财政 债务 美国 政府间财政关系 货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臭氧与甲苯相互反应产生超细颗粒物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俊杰 李艳菊 裴晶晶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58-1262,共5页
研究室内臭氧和甲苯两种污染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和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可以有效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依据臭氧与甲苯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利用环境舱实验监测臭氧与甲苯共同存在时,两者浓度的变化以及室内颗粒物浓度的变化.实验研究发现臭氧... 研究室内臭氧和甲苯两种污染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和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可以有效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依据臭氧与甲苯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利用环境舱实验监测臭氧与甲苯共同存在时,两者浓度的变化以及室内颗粒物浓度的变化.实验研究发现臭氧与甲苯发生了氧化反应,加快了臭氧的衰减;通入甲苯后,计数中径0.27μm以下颗粒物浓度出现明显增加,在颗粒物浓度达到最大值时,0.27μm以下颗粒物总数占总颗粒物的99.57%.室内臭氧和甲苯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包括超细颗粒物在内的可吸入细颗粒物,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甲苯 环境舱 超细颗粒物 室内空气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深反射测线附近地表地质观察研究成果 被引量:2
8
作者 岳永君 蒋忠惕 +3 位作者 武长得 李冀湘 William S.F.Kidd Mike Edwards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1996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INDEPTH项目地质组1994年和1995年间沿INDEPTH—I路线进行的野外填图工作的初步研究成果。它们是:①在帕里西北确定了高喜马拉雅与特提斯喜马拉雅之间拆离带的存在;③在帕里北发现了一套特提斯... 本文简要介绍了INDEPTH项目地质组1994年和1995年间沿INDEPTH—I路线进行的野外填图工作的初步研究成果。它们是:①在帕里西北确定了高喜马拉雅与特提斯喜马拉雅之间拆离带的存在;③在帕里北发现了一套特提斯沉积,从而提出帕里西北的拆离带有可能穿过南北方向的亚东-谷露裂谷,而没有大规模错开;③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确定了两条具一定规模的逆冲断裂;④发现康马穹窿存在两期构造变形,早期为上盘向北运动,晚期为横弯造穹作用。最后,结合深反射资料进一步讨论了康马穹窿与藏南拆离带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断裂 康马穹窿 近地表地质 深反射测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数字学习的现状、挑战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8
9
作者 雷静 赵勇 保罗.康威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9-24,共6页
本文主要对1:1数字学习这一新的教育技术现象作一介绍,分析其发展的动力和目标、现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1:1数字学习 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 数字一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板块俯冲到藏南之下的深反射证据 被引量:16
10
作者 赵文津 K.D.纳尔逊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1996年第2期131-137,共7页
喜马拉雅和相邻的西藏高原,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高原和异常厚地壳的地区,是作为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新生代碰撞的结果,并被认作是典型的陆-陆碰撞[1.2.3.]地带。在此,我们报道了用深地震反射剖面方法进行本区地壳成像的第一... 喜马拉雅和相邻的西藏高原,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高原和异常厚地壳的地区,是作为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新生代碰撞的结果,并被认作是典型的陆-陆碰撞[1.2.3.]地带。在此,我们报道了用深地震反射剖面方法进行本区地壳成像的第一个结果,试验的100km长剖面,布置在特提斯喜马拉雅(TethyanHimalaya)最南端,且跨过了喜马拉雅山脊,接近高喜马拉雅(HighHimalaya)地带,剖面显示了在地壳中部有一强反射带。它可能代表了一个活动的道冲断裂,印度板块是沿此断裂俯冲到藏南之下;上地壳反射使人们联想到上地壳存在着大规模的叠瓦状结构;莫霍反射来自本区双倍正常地壳厚度的巨厚地壳的底部。这些结果对西藏南端地壳增厚,是由于印度大陆地壳整体俯冲到包括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地壳之下的观点,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震反射 印度板块 亚洲板块 陆-陆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求负责任的财政分权政策 被引量:8
11
作者 拉里·施罗德 蔡岚(译) 刘亚平(校) 《公共行政评论》 2009年第4期1-21,共21页
在过去的30年里,当中国高速发展始露端倪之时,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已着手实施(或至少接受了)向次国家级政府分权的理念。西方公共财政和公共行政理论认为,制度安排中的这些转变将造福于社会。而此类改革中引起政策制定者和分析者们... 在过去的30年里,当中国高速发展始露端倪之时,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已着手实施(或至少接受了)向次国家级政府分权的理念。西方公共财政和公共行政理论认为,制度安排中的这些转变将造福于社会。而此类改革中引起政策制定者和分析者们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财政分权后,次国家级政府在何种程度上是"负责任的",以及怎样的政策工具能提高这种责任性。论文视地方政府的责任为一个两维概念,并回顾了责任工具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在理想情况下,地方政府均对当地居民和中央政府负责。尽管呼吁和退出往往被视为地方问责的最主要机制,但也有文献提出诸如公民社会、参与方式和媒体等机制也起到了作用。对中央政府的财政责任一般通过某种财政审计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会有一些其他的方法。论文概略地总结了在中国行政环境中这些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责任 政策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量分权的挑战 被引量:6
12
作者 Larry Schroeder Naomi Aoki 熊美娟 《公共行政评论》 2009年第2期1-16,共16页
世界上许多政府或是在考虑、或是在进行着财政和决策制定权向次国家政府的分权改革。但是对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来说,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分权在多大程度上实际发生了?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以某种形式进行测量。论文说明了在试图设计... 世界上许多政府或是在考虑、或是在进行着财政和决策制定权向次国家政府的分权改革。但是对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来说,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分权在多大程度上实际发生了?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以某种形式进行测量。论文说明了在试图设计行政和财政分权测量措施中所遇到的挑战,并指出,在设计地方政府行政和财政自治程度的精确指标时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行政分权 政府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与时间》之后的解释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约翰·D.卡普托 曾誉铭(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32,共8页
《存在与时间》之后,解释学沿着三条道路前行。后期海德格尔为探索性批判提出"视域"与"前—结构"等概念,这导致他自己的著作不再是解释学;而无视海德格尔自身这种发展的伽达默尔运用了《存在与时间》的基本观点:前... 《存在与时间》之后,解释学沿着三条道路前行。后期海德格尔为探索性批判提出"视域"与"前—结构"等概念,这导致他自己的著作不再是解释学;而无视海德格尔自身这种发展的伽达默尔运用了《存在与时间》的基本观点:前理解、解释学循环、现象学视域理论并使之成为"哲学解释学"的基础;德里达则激进地挖掘海德格尔的解构面,批判与拆解环节,并且用它来反对他称之为"在场形而上学"的东西,在其中他包括解释学本身及意义与真理的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与时间》 解释学 重演 回返 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绿色屋顶发展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9
14
作者 何家浩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810-1815,共6页
鉴于近几年城市绿化和屋顶绿化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简单分析了欧洲、北美、亚洲等地区绿色屋顶的发展现状、政策和未来规划。根据国内绿色屋顶发展晚、进度慢、结构单一的现状,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绿色屋顶建设经验,分析国内绿色屋... 鉴于近几年城市绿化和屋顶绿化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简单分析了欧洲、北美、亚洲等地区绿色屋顶的发展现状、政策和未来规划。根据国内绿色屋顶发展晚、进度慢、结构单一的现状,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绿色屋顶建设经验,分析国内绿色屋顶市场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设立激励政策,制定各级标准和加速国际间交流学习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屋顶 城市绿色发展 绿化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