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人类受试者使用的历史 被引量:14
1
作者 Robert John Levine 张健 《医学与哲学》 2001年第12期1-5,共5页
所有关于研究伦理的国际法典及实际中的关于人体受试者研究领域的各国立法及规则都表明了保护主义的姿态。他们的主旨是保护个人不受伤害和剥削。这种保护主义姿态有其重要的历史原因 ,起草这些文件具有这样的目的 :保证像被纳粹医生—... 所有关于研究伦理的国际法典及实际中的关于人体受试者研究领域的各国立法及规则都表明了保护主义的姿态。他们的主旨是保护个人不受伤害和剥削。这种保护主义姿态有其重要的历史原因 ,起草这些文件具有这样的目的 :保证像被纳粹医生—研究者犯下的罪行。试验药物Thalidomide引发的灾难及Tuskegee梅毒研究对伦理道德的亵渎永远不会重演。近些年来社会对临床研究的理解已发生了戏剧性转变。如经AIDS积极分子努力的结果 ,人们已以宽容和有益的心态广泛接受临床试验。虽然这种姿态的转变已产生了在指导进行临床研究方面的政策及实践某些重要的改善 ,但人们必须认识到 ,这种新的接受正像先前的过度保护主义一样的错误 ,其应该维护一个平衡的比例。我们的政策应反映出鼓励符合伦理学的研究的要求 ,同时要保持必要的防范以保护受试者的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受试者 保护主义 伦理法典 立法 知情同意 药物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原代淋巴细胞增殖过程中RNA编辑酶ADAR1的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青川 张德新 +2 位作者 罗晓星 苏映军 杨静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 探索淋巴细胞增殖时RNA编辑酶ADAR1的变化。方法 ①ADAR1底物的合成 ,利用含有α -tropomyosin基因的质粒pBluescriptSK(+/- ) ,体外转录的方法 ,合成双链RNA底物 ,掺入α - 3 2 P -ATP标记 ;②分离小鼠脾脏和淋巴结内的淋巴细... 目的 探索淋巴细胞增殖时RNA编辑酶ADAR1的变化。方法 ①ADAR1底物的合成 ,利用含有α -tropomyosin基因的质粒pBluescriptSK(+/- ) ,体外转录的方法 ,合成双链RNA底物 ,掺入α - 3 2 P -ATP标记 ;②分离小鼠脾脏和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 ,加入IL - 2 /ConA刺激淋巴细胞增殖 ,于不同的时间点收取细胞 ,裂解后用合成好的底物测定ADAR1的活性 ;③应用薄层色谱 ,观察细胞裂解物作用后的RNA中有多少腺嘌呤核苷变成了次黄嘌呤核苷 ;④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率。结果 加入IL - 2 /ConA的淋巴细胞与未加入的比较 ,前者于 30h起ADAR1的活性升高 ,72h达高峰 ,其变化与细胞增殖曲线相一致。结论 首次发现淋巴细胞增殖过程中ADAR1的活性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编辑酶 ADAR1 小鼠 原代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触前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策 乔健天 刘荣建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3-298,共6页
谷氨酸通过激活离子型受体(iGluR)介导快速兴奋性突触传递,参与脑内几乎所有生理过程。谷氨酸过量释放可导致与脑缺血、缺氧及变性疾病有关的兴奋毒作用,最终引起神经元的死亡。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是一个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家族,... 谷氨酸通过激活离子型受体(iGluR)介导快速兴奋性突触传递,参与脑内几乎所有生理过程。谷氨酸过量释放可导致与脑缺血、缺氧及变性疾病有关的兴奋毒作用,最终引起神经元的死亡。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是一个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家族,分三型共八个亚型。其中Ⅱ和Ⅲ型mGluRs主要位于突触前,发挥对谷氨酸释放的负反馈调节。Ⅲ型mGluRs中的mGluR,位于谷氨酸能末梢突触前膜的活性区,发挥自身受体的作用,对正常情况下突触传递过程的谷氨酸释放进行负反馈调节;而属于Ⅱ型的mGluR2及属于Ⅲ型的mGluR4和mGluR8,则位于远离突触前膜活性区的外突触区,因而正常突触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谷氨酸量不能激活它们。只有在突触传递增强的情况下才被激活,抑制递质的释放。另外,mGluRs还分布在GABA能纤维末梢,通过突触前机制抑制GABA的释放。对突触前膜受体尤其是位于外突触区的mGluRs受体的研究,将有可能开发出理想的工具药,从而预防和阻止谷氨酸过量释放引起的神经毒及神经元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调节 神经递质 释放 突触前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C MMP9及TIMP-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星 任虹平 +6 位作者 伊铁忠 糜若然 瞿全新 郑曙民 郗颜凤 连进 连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其抑制物TIMP-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染色法(SP法),检测62例宫颈癌Ⅰ、Ⅱ期患者癌组织中...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其抑制物TIMP-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染色法(SP法),检测62例宫颈癌Ⅰ、Ⅱ期患者癌组织中VEGF-C、MMP9及其抑制物TIMP-1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EGF-C、MMP9及其抑制物TIMP-1在宫颈鳞癌Ⅰ、Ⅱ期均为高表达。VEGF-C在宫颈癌Ⅰ、Ⅱ期和有淋巴转移者的表达率分别为73.8%、85%、100%。MMP9为66.7%、75%、93.3%。TIMP-1为64.3%、60%、66.7%,VEGF-C、MMP9及TIMP-1在浸润间质≥1/2的表达高于<1/2(P<0.05)者;其表达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VEGF-C与宫颈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MMP9及其抑制物TIMP-1与肿瘤的浸润及侵袭转移有关,VEGF-C、MMP9及TIMP-1在宫颈癌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相关分子标志物表达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黄晓 王荣华 +4 位作者 李冬云 赖宗浪 褚雨霆 张宇 陈信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93-1198,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相关分子标志物(PTEN、mTOR、NF-kB、CD44、PI3K)表达。选取20例住院患者,抽取骨髓液,先涂片检查骨髓白血病细胞百分比,并分临床缓解(9例)与未缓解(11例)两组。再将剩余的骨髓液以石蜡包埋,常...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相关分子标志物(PTEN、mTOR、NF-kB、CD44、PI3K)表达。选取20例住院患者,抽取骨髓液,先涂片检查骨髓白血病细胞百分比,并分临床缓解(9例)与未缓解(11例)两组。再将剩余的骨髓液以石蜡包埋,常规切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TEN、mTOR、NF-kB、CD44、PI3K表达。结果表明:光学显微镜观察缓解组与未缓解组PTEN、mTOR、NF-kB、CD44、PI3K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33.3、33.3、77.8、22.2、0与63.6,18.2,90.9,63.6,0。经统计学处理,PTEN和CD4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表达强度与图像分析也得出同样的研究结果。结论表明: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PTEN、CD44高表达可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难治诊断和预后判定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细胞 分子标志物 PTEN CD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γ-干扰素作用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体外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郭彦 葛坚 +3 位作者 刘海泉 李艳艳 郑健梁 黄祥坤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目的 体外研究人重组γ-干扰素对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作用。方法 以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加入0.1~10^6 U/ml人重组γ-干扰素(IFN-γ)、0.001~10mg/L丝裂霉素(MM... 目的 体外研究人重组γ-干扰素对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作用。方法 以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加入0.1~10^6 U/ml人重组γ-干扰素(IFN-γ)、0.001~10mg/L丝裂霉素(MMC)、0.1~103mg/L5-氟尿嘧啶(5-Fu)孵育48h,然后以MTT法进行检测。结果 高浓度和低浓度IFN-γ实验组OD值较对照组升高(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重组γ-干扰素 成纤维细胞 Tenons囊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δ-阿片受体在脑缺血神经保护及神经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田雪松 周飞 +2 位作者 夏萤 吴根诚 郭景春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7-230,共4页
关键词 神经发生 神经保护 阿片受体 脑缺血 缺血性脑损伤 G蛋白偶联受体 常见疾病 人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胃的主细胞分离纯化培养及功能测定 被引量:3
8
作者 缪锟 孙亮 +1 位作者 LauraHTang IrvinMModlin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 通过建立分离纯化大鼠胃的主细胞培养系统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主细胞的生理调节和病理变化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采用链霉蛋白酶的消化、淘析法分离纯化大鼠胃的主细胞。主细胞的纯化率在光镜下根据细胞的大小、结构和颜色计算。用... 目的 通过建立分离纯化大鼠胃的主细胞培养系统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主细胞的生理调节和病理变化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采用链霉蛋白酶的消化、淘析法分离纯化大鼠胃的主细胞。主细胞的纯化率在光镜下根据细胞的大小、结构和颜色计算。用血红蛋白法测定胃蛋白酶。在主细胞的短期培养系统中 ,主细胞的最佳功能状态通过比较胆囊收缩素 (CCK 8)、卡巴可林和异丙肾上腺素在不同培养时间和刺激状态下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的量而定。结果 在泵速为 37ml/min收集分离的主细胞化率为 83%~ 92 %。细胞的存活率 >95 %。CCK 810 -5mol/L、卡巴可林 10 -4 mol/L和异丙肾上腺素 10 -5mol/L刺激 30min后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原的量在培养 2 4h明显高于培养 6、12、36h(P <0 .0 5 )。在主细胞培养 2 4h后 ,CCK 810 -5mol/L、卡巴可林 10 -4 mol/L和异丙肾上腺素 10 -5mol/L刺激主细胞 45min时胃蛋白酶原的分泌量明显高于刺激 30、6 0、90min(P <0 0 5 )。卡巴可林EC50 为 2× 10 -7mol/L ,在浓度为 10 -5mol/L时最大分泌量是对照组的 1.82倍 (P <0 .0 5 )。CCK 8的EC50 为 10 -8mol/L ,在浓度为 10 -5mol/L时最大分泌量是对照组的 1.5 2倍 (P <0 .0 5 )。结论 具有良好功能的分离纯化大鼠胃的主细胞培养系统已被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细胞 胃蛋白酶原 分离 培养 功能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与氯喹和槟榔碱配伍对体外培养的布氏锥虫杀灭效果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亚铭 贺颖 +2 位作者 韦海艳 林康明 毛玮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3,48,共3页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与其它药物配伍对体外培养锥虫是否具有杀灭效果。方法采用单剂量青蒿琥酯及与氯喹和槟榔碱不同药物浓度配伍对体外连续培养的布氏锥虫杀灭效果观察。结果单剂量青蒿琥酯所需有效剂量大作用时间长,而与氯喹配伍两种药...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与其它药物配伍对体外培养锥虫是否具有杀灭效果。方法采用单剂量青蒿琥酯及与氯喹和槟榔碱不同药物浓度配伍对体外连续培养的布氏锥虫杀灭效果观察。结果单剂量青蒿琥酯所需有效剂量大作用时间长,而与氯喹配伍两种药物比例为1:1浓度在0.03mg/ml条件下,体外培养的锥虫48小时全部被杀死,随配伍药物剂量增加杀灭锥虫的时间缩短。结论大剂量的青蒿琥酯对体外培养的锥虫具有杀灭作用,但与氯喹配伍使用其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锥虫 氯喹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bB-2表达抑制与表皮生长因子刺激对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分子及细胞周期蛋白D1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姜琨 秦樾 童坦君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05-206,286,共3页
目的:观察胃癌细胞内原癌基因erbB2表达降低前后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分子(STAT1)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对表皮生长因子(EGF)刺激的反应性。方法:采用Westernbloting检测erbB... 目的:观察胃癌细胞内原癌基因erbB2表达降低前后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分子(STAT1)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对表皮生长因子(EGF)刺激的反应性。方法:采用Westernbloting检测erbB2表达下调前后及EGF刺激前后STAT1和cyclinD1水平。结果:erbB2表达抑制对STAT1的EGF反应性无显著影响;erbB2表达下调后cyclinD1的EGF可诱导性显著降低。结论:erbB2表达降低可抑制EGF对cyclinD1的诱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原癌基因 表皮生长因子 细胞周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种分化诱导剂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内中性糖脂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霞娟 于宽仁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61-66,共6页
作者采用[^(14)C]-标记的半乳糖研究HL-60细胞分化过程中中性糖脂的合成,以了解佛波酯(TPA)、二甲基亚砜(DMSO]、GM3(NeuAc-Gal-Glc-Cer)、GMI[Gal-GalNAc-(NeuAc)Gal-Glc-Cer]和硫脂对其生物合成的影响。TPA、GM3不但能诱导HL-60细胞... 作者采用[^(14)C]-标记的半乳糖研究HL-60细胞分化过程中中性糖脂的合成,以了解佛波酯(TPA)、二甲基亚砜(DMSO]、GM3(NeuAc-Gal-Glc-Cer)、GMI[Gal-GalNAc-(NeuAc)Gal-Glc-Cer]和硫脂对其生物合成的影响。TPA、GM3不但能诱导HL-60细胞分化为单核细胞,而且明显地增加[^(14)C]-半乳糖的掺入。TPAGM3在不同程度上促进[^(14)C]-标记的中性糖脂合成,其中主要促进二己糖基神经酰胺(GL2)合成。DMSO诱导HL-60细胞分化为粒细胞,不仅显著地抑制了[^(14)C]-半乳糖掺入,而且抑制了[^(14)C]-标记的中性糖脂的合成,但是促进-已糖基神经酰胺[GL1]的合成。这些结果提示中性糖脂的生物合成与HL-60细胞的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60细胞 白血病 中性糖脂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定量表达对判定口咽癌预后的价值
12
作者 於子卫 李晓艳 +3 位作者 董频 Paul Weinberger Clarence Sasaki Amanda Psyrri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85-490,共6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口咽鳞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运用一种新的原位蛋白自动定量分析法,研究由108例口咽鳞癌组成的组织微阵列中c-Met抗体染色的形式和蛋白定量表达。结果:c-Met高细胞核染色的肿瘤患者,相对低染色组,其...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口咽鳞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运用一种新的原位蛋白自动定量分析法,研究由108例口咽鳞癌组成的组织微阵列中c-Met抗体染色的形式和蛋白定量表达。结果:c-Met高细胞核染色的肿瘤患者,相对低染色组,其局部复发率明显上升(77%:37%),5年无瘤生存率显著性下降(8%:33%),而且其总体生存率明显下降(8%:35%)。多变量风险回归分析中,c-Met细胞核内的表达状况无论对5年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都是最有意义的预测因子。但细胞质表达的c-Met与肿瘤的预后不存在关联性。另外,对于c-Met高细胞核表达的肿瘤患者来说,其临床治愈率较低(63%:91%)。细胞质表达的c-Met与MAPK表达密切相关(P<0.001),而细胞核表达的c-Met无此相关性。结论:细胞核内c-Met表达与口咽鳞癌的预后不良相关,这种c-Met的表达方式可能是激发了侵袭性肿瘤的替代传导通路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 口咽癌 微阵列 细胞核表达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期亚慢性地卓西平暴露对小鼠成年期前脉冲抑制和糖耐量的影响
13
作者 丁文华 Dake Qi +1 位作者 鞠培俊 崔东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7-780,共4页
目的 探讨青春期亚慢性地卓西平(MK-801)注射对小鼠成年期前脉冲抑制(PPI)和糖耐量的影响。方法 20只青春期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10),两组小鼠出生后30~43 d分别接受0.9%生理盐水(4 mL/kg)和MK-801(0.6 mg... 目的 探讨青春期亚慢性地卓西平(MK-801)注射对小鼠成年期前脉冲抑制(PPI)和糖耐量的影响。方法 20只青春期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10),两组小鼠出生后30~43 d分别接受0.9%生理盐水(4 mL/kg)和MK-801(0.6 mg/kg)注射,1次/d,持续2周。每周记录摄食和体质量,并于小鼠成年期(出生后70~80 d之间)进行旷场试验、PPI测试和葡萄糖耐量试验(GTT)。结果 模型组小鼠在79 dB强度的前脉冲刺激时,PP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MK-801成功诱导小鼠精神分裂样行为。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TT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注射葡萄糖后90 min和120 min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和P〈0.01),表明MK-801诱导的精神分裂样小鼠模型出现糖耐量异常。两组小鼠的摄食量和旷场试验中的自发活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春期亚慢性注射MK-801可诱导小鼠成年期PPI损害和糖耐量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卓西平 精神分裂症 前脉冲抑制 糖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uzbanian基因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探针制备
14
作者 王雪岷 Kim YJ Sherwin RS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59-562,共4页
目的研究制备地高辛(DIG)标记的Kuzbanian(KUZ)基因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探针,用于检测转基因动物、正常组织KUZ基因的表达。方法用体外转录法依自构建质粒pcDNA-KUZFL(质粒:6.0kb;探针:623bp)和pcDNA-KUZDN(质粒:5.8kb;探针:360bp)制备反... 目的研究制备地高辛(DIG)标记的Kuzbanian(KUZ)基因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探针,用于检测转基因动物、正常组织KUZ基因的表达。方法用体外转录法依自构建质粒pcDNA-KUZFL(质粒:6.0kb;探针:623bp)和pcDNA-KUZDN(质粒:5.8kb;探针:360bp)制备反义链与正义链DIG标记cRNA探针。结果用转基因模型阳性与阴性对照品系动物小鼠胰岛组织非放射性原位杂交实验,证实制备探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DIG标记KUZ基因杂交探针的成功制备,为进一步研究有关转基因动物的KUZ基因的分布和表达以及为正常组织KUZ基因的有关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原位杂交 DNA探针 质粒 动物 基因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种分化诱导剂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中神经节苷脂合成及唾液酸转移酶的影响
15
作者 夏霞娟 于宽仁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307-311,共5页
作者采用[^(14)C]-半乳糖研究佛波酯(TPA)、二甲基亚砜(DMSO)、GM3(NeuAe-Gal-Gle-cer)等诱导HL-60细胞分化过程中神经节苷酯(Sg)合成及CMP-Neu Ac:LacCer唾液酸转移酶(ST1)活性的变化。TPA、GM3促进HL-60细胞合成[^(14)C]-Gg,也促进GM... 作者采用[^(14)C]-半乳糖研究佛波酯(TPA)、二甲基亚砜(DMSO)、GM3(NeuAe-Gal-Gle-cer)等诱导HL-60细胞分化过程中神经节苷酯(Sg)合成及CMP-Neu Ac:LacCer唾液酸转移酶(ST1)活性的变化。TPA、GM3促进HL-60细胞合成[^(14)C]-Gg,也促进GM3的合成。DMSO抑制HL-60细胞合成[^(14)C]-Gg,但促进GM3的合成。各种制剂处理EL-60细胞后,均能使ST1活性升高,但GM3使ST1活性增加不明显,可能是终产物对ST1的反馈抑制。结果提示Gg(GM3)的生物合成和ST1的活性变化与HL-60细胞的分化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60细胞 神经节苷脂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联合头孢西丁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协同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璐璐 包梅 +8 位作者 杨伟峰 吕诚 肖诚 官福兰 易剑峰 李立 吕朗 王毅 谭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556-2562,共7页
目的预测和观察穿心莲内酯总磺化物(AS)联合头孢西丁(FOX)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联合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AS联合FOX对MRSA的作用机制;微量稀释法测定AS、FOX对M... 目的预测和观察穿心莲内酯总磺化物(AS)联合头孢西丁(FOX)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联合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AS联合FOX对MRSA的作用机制;微量稀释法测定AS、FOX对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棋盘法测定两药联用对MRSA的分数抑制浓度指数、确定最佳抑菌浓度比;微孔板法检测给药后MRSA的成熟期细菌生物膜(BF)内活菌数的变化。结果AS联合FOX针对MRSA的共同作用点是MRSA毒力因子Hla和PVL,另外AS也作用于BF相关分子FnbB。AS和FOX对MRSA的MIC分别为50mg·mL-1和32μg·mL-1;最佳抑菌浓度比为25mg·mL-1AS+4μg·mL-1FOX,FICI值=0.625,表现为相加作用;FOX(16、8、4μg·mL-1)单独作用后成熟MRSA BF内活菌数无明显抑制,AS(25、12.5mg·mL-1)单独或联合FOX(16、8、4μg·mL-1)作用后成熟MRSA BF内活菌数均减少(P<0.01)。结论AS联合FOX干预MRSA有增效作用,与抑制MRSA BF有关,AS与抗生素联用是治疗MRSA感染的潜在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头孢西丁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协同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δ-阿片受体可对抗原代培养神经元氧糖剥夺损伤
17
作者 李名伟 朱敏 +3 位作者 田雪松 区晓敏 夏萤 郭景春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9-393,共5页
目的研究皮层δ-阿片受体(δ-opioid receptor,DOR)的抗神经元氧糖剥夺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胎鼠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分别加入DOR选择性激动剂TAN-67、拮抗剂naltrindole及PKC抑制剂cheleryt... 目的研究皮层δ-阿片受体(δ-opioid receptor,DOR)的抗神经元氧糖剥夺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胎鼠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分别加入DOR选择性激动剂TAN-67、拮抗剂naltrindole及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CHE),检测再灌注后培液中LDH水平、进行死/活细胞染色,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再灌注24h后D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单纯OGD组相比,OGD+TAN-67组培液中的LDH水平明显下降,荧光染色显示活细胞增加死细胞减少,且DOR蛋白表达增加;OGD+naltrindole组则细胞受损加重,且DOR蛋白表达减少。PKC抑制剂CHE能抑制DOR激活后培液中LDH水平的下调。结论DOR激动剂可以抗神经元氧糖剥夺损伤,拮抗DOR则加重该损伤。PKC可能参与了DOR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氧糖剥夺 Δ-阿片受体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中学校园欺负与自杀风险关系研究的述评 被引量:1
18
作者 Young Shin Kim(扬·希恩·金) Yun-Joo Koh(扬·乔·科尔) +2 位作者 Bennett Leventhal(贝内特·利文撒尔) 周华珍(编译) 李华香(编译)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19,共5页
校园欺负是校园暴力中最为常见的类型,而自杀也成为一种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重要问题。该项研究采取同伴提名和自我报告的方法,调查校园欺负与自杀风险的关系,调研结果显示,受校园欺负的学生自杀风险较高,欺负-受欺负者这种类型的女生自杀... 校园欺负是校园暴力中最为常见的类型,而自杀也成为一种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重要问题。该项研究采取同伴提名和自我报告的方法,调查校园欺负与自杀风险的关系,调研结果显示,受校园欺负的学生自杀风险较高,欺负-受欺负者这种类型的女生自杀风险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负 欺负-受欺负者 自杀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