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外在保护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存同 韩婷婷 张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预防自杀意念的外在保护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三阶段抽样等方法,应用NCS-R自杀意念量表,对某北京高校两个学年的大学生(n=1256)的学习与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校大学生有自杀意念的... 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预防自杀意念的外在保护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三阶段抽样等方法,应用NCS-R自杀意念量表,对某北京高校两个学年的大学生(n=1256)的学习与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校大学生有自杀意念的有173人(占13.77%);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等则是大学生群体减少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积极参加班级课外活动及体育锻炼对预防自杀意念有正向影响,建议作为大学生自杀预防的外在保护因素而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杀意念 心理扭力 课外活动 体育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员工自杀意念的产生机理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玉新 张建卫 +2 位作者 张西超 王成全 张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50-1161,共12页
新生代员工的自杀意念正在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立足于职业健康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视野,汲取自我决定理论和生命意义理论的思想精髓以构建"动机-生命意义"模型,系统考察社会、组织和个体因素对自杀意念的综合影响,对揭示... 新生代员工的自杀意念正在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立足于职业健康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视野,汲取自我决定理论和生命意义理论的思想精髓以构建"动机-生命意义"模型,系统考察社会、组织和个体因素对自杀意念的综合影响,对揭示无精神疾患员工自杀意念产生的影响机制和心理动力机制、促进研究范式从病理取向转向积极取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此外,还有望开发出一套"社会-组织情境→动机→生命意义"干预方案,引导企业与政府反思其现有管理体系,帮助管理者审视其管理哲学并改善其管理行为,针对尚无自杀意念或意念处于萌芽期的员工,多层次、多途径构建员工自杀的一级防控体系和心理援助机制,促进员工与企业、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员工 自杀意念 生命意义 工作压力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自杀者心理解剖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胡冬梅 姜潮 +4 位作者 刘启贵 孙月吉 贾树华 周莉 张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应用心理解剖的方法探讨农村自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0年-2001年辽宁省大连金州和庄河地区自杀死亡者66例,并按1:1选取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研究的结果有3个因素作为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保留在最后的方程中,分别为社... 目的:应用心理解剖的方法探讨农村自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0年-2001年辽宁省大连金州和庄河地区自杀死亡者66例,并按1:1选取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研究的结果有3个因素作为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保留在最后的方程中,分别为社会支持总分(OR=0.66,95%CI=0.48-0.91)、汉密顿抑郁总分(OR=1.18,95%CI=1.03-1.35)、神经症(OR=2594.59,95%CI=6.29-1069550)。结论:自杀并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预防自杀要对多个因素共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自杀者 心理解剖 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不协调与自杀:从155个案例看扭力体验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杰 唐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84-789,共6页
目的:探索自杀死亡者生前扭力(不协调压力)体验,验证自杀的"压力不协调理论"。方法:对155个(91个男性,64个女性)年龄15~34岁之间的自杀案例进行深入调查,访谈对象为自杀者的亲人和朋友,将收集的背景材料及自杀事件写成故事,... 目的:探索自杀死亡者生前扭力(不协调压力)体验,验证自杀的"压力不协调理论"。方法:对155个(91个男性,64个女性)年龄15~34岁之间的自杀案例进行深入调查,访谈对象为自杀者的亲人和朋友,将收集的背景材料及自杀事件写成故事,并由独立审阅人依据4种扭力类型对每一故事进行分析(各项目赋值:0=无,1=微弱,2=较强,3=强烈)。结果:全部的自杀死亡者在实施自杀前均体验过至少一种扭力。4种扭力体验由强到弱依次为应对扭力(100%)、愿望扭力(81%)、相对剥夺扭力(72%)和价值观扭力(45%)。男性的应对扭力得分及失去金钱或投资失败因素得分高于女性[(8.85±3.64)vs.(7.72±3.77),(0.35±0.92)vs.(0.09±0.52);均P<0.05],而传统与现代妇女地位、宗教信仰与无神论因素得分低于女性[(0.08±0.37)vs.(0.53±0.97),(0.00±0.00)vs.(0.06±0.30);P<0.001或0.05]。价值观扭力与年龄呈正相关(r=0.16,P=0.048),而愿望扭力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P<0.001)。结论:不协调压力普遍存在于自杀者中,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工作应从降低扭力的心理咨询、辅导和治疗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扭力 不协调压力 危机应对 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青年男女自杀死亡者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心理解剖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孔媛媛 张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2-307,共6页
目的:比较农村青年男女自杀死亡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比较心理因素指标相关的自杀危险程度在农村青年男女间的差异。方法:在山东、辽宁、湖南随机抽取16个县/市,采用心理解剖方法对392例15~34岁自杀死亡者进行研究;并就心理因素指... 目的:比较农村青年男女自杀死亡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比较心理因素指标相关的自杀危险程度在农村青年男女间的差异。方法:在山东、辽宁、湖南随机抽取16个县/市,采用心理解剖方法对392例15~34岁自杀死亡者进行研究;并就心理因素指标相关的自杀危险程度与从调查地点随机抽取的416例同年龄段对照进行两水平多层非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自杀死亡者中,男性相对于女性具有更高的绝望感、抑郁水平及特质焦虑程度(均P<0.05),冲动性和应对技能的性别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因素指标相关的自杀危险程度比较,"问题解决"和"寻求代偿"能力对女性自杀死亡风险的降低作用显著高于男性(均P<0.05),"认知回避"和"发泄情绪"应对方式对男性自杀死亡风险的增加作用显著高于女性(均P<0.05)。结论:自杀死亡心理危险因素在农村青年男性自杀死亡者中评分更高,心理因素指标相关的自杀危险程度的性别比较多数没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因素 自杀死亡 农村青年 性别 心理解剖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西方治理体系应合理扬弃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杰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9-40,共2页
主持人语 董倩:说白了制度要跟得上人的变化和整个结构的变化才行,谢谢您。接下来有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院社会学系终身教授、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杰教授,可否从您的角度给我们解释一下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关键词 治理体系 扬弃 西方 纽约州立大学 终身教授 中国学研究 社会学系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青年自杀者精神障碍的识别 被引量:2
7
作者 周锐 张杰 邱惠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8-252,共5页
目的:探讨有效识别农村青年自杀者精神障碍的方法.方法:通过序贯取样的方法,从辽宁、湖南、山东3个省的16个县获得15~34岁自杀死亡病例392例,针对每个病例采用心理解剖方法访谈2个知情人.将中文版DSM-Ⅳ轴Ⅰ诊断临床定式访谈访问卷(... 目的:探讨有效识别农村青年自杀者精神障碍的方法.方法:通过序贯取样的方法,从辽宁、湖南、山东3个省的16个县获得15~34岁自杀死亡病例392例,针对每个病例采用心理解剖方法访谈2个知情人.将中文版DSM-Ⅳ轴Ⅰ诊断临床定式访谈访问卷(SCID-Ⅰ)的回顾性诊断结果与知情人其对自杀者精神障碍的报告进行比较.结果:379例自杀者知情人陈述了死者生前状况,SCID对自杀死亡者生前的精神障碍回顾性阳性诊断率高于知情人对自杀死亡者生前有精神障碍的报告率[48.0% (188/39)vs.21.9% (86/392),P<0.001].知情人对自杀死亡者生前的精神异常症状的识别率高于对精神障碍的报告率[48.2% (189/392) vs.21.9% (86/392),P<0.0.001].结论:SCID回顾性诊断是识别农村青年自杀者精神障碍更为有效的方法.相对自杀者的精神障碍,知情人更容易发现自杀者的精神异常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精神障碍 心理解剖 DSM-Ⅳ轴Ⅰ诊断临床定式访谈访问卷 现况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