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质吸力对非饱和粉质砂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董倩 侯龙 赵宝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017-4021,共5页
从宏观吸力控制型直剪试验和微观土体颗粒结构分析两方面入手,在压力板仪试验分析非饱和粉质砂土水土特性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吸力条件下的直剪试验和2种不同含水量土样结构的微观扫描研究,分析非饱和粉质砂土抗剪强度和基质吸力之间的关... 从宏观吸力控制型直剪试验和微观土体颗粒结构分析两方面入手,在压力板仪试验分析非饱和粉质砂土水土特性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吸力条件下的直剪试验和2种不同含水量土样结构的微观扫描研究,分析非饱和粉质砂土抗剪强度和基质吸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与黏性土不同,当粉质砂土含水量逐渐降低时,土体基质吸力对土体抗剪强度的贡献效果并不是一直增加,而是存在一个"峰值效应",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粉质砂土微观结构的组成特点以及随含水率减小所含水分的存在形式不断改变这两方面因素,致使基质吸力作用面积不断变化造成的。另外,土体的应力环境也会影响吸力对土体强度贡献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水-土特征曲线 基质吸力 抗剪强度 水-气交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多孔介质中多相流的有限体积法数值模拟 被引量:9
2
作者 邸元 彭浪 +1 位作者 WU Yu-shu 康志江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44-149,共6页
本文研究的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属于缝洞型多孔介质。这类缝洞型多孔介质由裂缝、溶蚀孔洞和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基岩组成.裂缝是空隙流体流动的主要通道;溶蚀孔洞大小从几厘米到数米不等,渗透率和孔隙度都很高,是流体主要的储集空间。由... 本文研究的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属于缝洞型多孔介质。这类缝洞型多孔介质由裂缝、溶蚀孔洞和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基岩组成.裂缝是空隙流体流动的主要通道;溶蚀孔洞大小从几厘米到数米不等,渗透率和孔隙度都很高,是流体主要的储集空间。由于缝洞型多孔介质空隙空间的复杂性和强非均质性,数值计算中基本控制方程的空间离散应采用非结构化网格的计算模型。本文采用有限体积法模拟缝洞型多孔介质中多相流体的流动,并给出了相应的单元中心格式有限体积法的计算公式。裂缝介质和溶洞介质中单元间多相流体的流动考虑为高速非达西流,其质量通量采用Forchheimer定律计算。非线性方程的离散选取全隐式格式,并采用Newton-Raphson迭代进行求解。通过两个二维模型注水驱油的数值模拟,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多孔介质 有限体积法 油藏模拟 非达西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的孔隙特性对气体扩散过程影响的直接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莎 雍玉梅 +1 位作者 尹小龙 杨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42-1248,共7页
引言多孔介质内的扩散过程广泛存在于化工、能源、环境和生物等领域,例如石油天然气开采、污水处理、填充床化学反应、催化剂和生物组织内的质量传递等,使得多孔介质内传质现象的研究尤为重要[1-2]。多孔介质由于结构和形状各异,难以有... 引言多孔介质内的扩散过程广泛存在于化工、能源、环境和生物等领域,例如石油天然气开采、污水处理、填充床化学反应、催化剂和生物组织内的质量传递等,使得多孔介质内传质现象的研究尤为重要[1-2]。多孔介质由于结构和形状各异,难以有准确、有效且简单的描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微结构 扩散 格子BOLTZMANN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基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吸力效应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东燕 郑志明 +2 位作者 侯龙 赵宝云 伍川生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18,共6页
从宏观的吸力控制型直剪试验和微观的土体颗粒结构2方面入手,对路基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吸力效应进行了研究。在不同吸力和不同法向应力条件下完成4组剪切试验,并选取2种不同含水量的同类型土样进行结构扫描。研究结果表明,与粘性土不同... 从宏观的吸力控制型直剪试验和微观的土体颗粒结构2方面入手,对路基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吸力效应进行了研究。在不同吸力和不同法向应力条件下完成4组剪切试验,并选取2种不同含水量的同类型土样进行结构扫描。研究结果表明,与粘性土不同的是,当粉质砂土含水量逐渐降低时,土体基质吸力对土体抗剪强度的贡献效果并不是一直增加的,而是存在一个峰值。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土体微观结构以及所含水分的存在形式所造成的。另外,土体所处的应力环境也会对土体强度的吸力贡献情况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非饱和土 宏微观方法 吸力效应 气-液交界面 弯月形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油藏二氧化碳驱的多组分数值计算模型 被引量:10
5
作者 邸元 吴玉树 鞠斌山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3-100,共8页
对于预测油藏二氧化碳驱的效果,黑油模型不再适用,必须采用组分模型。研究了裂缝性油藏二氧化碳驱的三相多组分数值计算模型,给出了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公式。采用多重连续介质理论来模拟裂缝性油藏中的输运过程,每个组分的质量传输包括传... 对于预测油藏二氧化碳驱的效果,黑油模型不再适用,必须采用组分模型。研究了裂缝性油藏二氧化碳驱的三相多组分数值计算模型,给出了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公式。采用多重连续介质理论来模拟裂缝性油藏中的输运过程,每个组分的质量传输包括传导和扩散过程。多相流体的流动采用Darcy定律来描述;组分的扩散采用Fick定律来描述。二氧化碳在岩石颗粒上的吸附及油相重组分在岩石骨架上的沉淀采用非线性等温吸附来描述。用串状毛管模型来考虑沥青质沉积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采用积分差分法对各组分的质量守恒方程进行空间离散,并按全隐式格式通过Newton迭代法进行求解。根据Soave-Redlich-Kwong状态方程计算流体的物性。对于油–水–气(二氧化碳)三相的相平衡计算,分别给出了平衡常数法、闪蒸计算法和最小Gibbs自由能法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组分模型 二氧化碳驱 裂缝性油藏 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模型边界效应及材料孔隙率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东燕 郑志明 侯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3-27,共5页
通过自制的新型试验装置进行不同边界情况下的边坡模型变形破坏研究。探讨了边坡模型破坏开始时的坡角(破坏角)与边界条件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该破坏角会与模型厚度成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随着模型厚度超过一定值,边界条件造成的影响将... 通过自制的新型试验装置进行不同边界情况下的边坡模型变形破坏研究。探讨了边坡模型破坏开始时的坡角(破坏角)与边界条件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该破坏角会与模型厚度成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随着模型厚度超过一定值,边界条件造成的影响将趋于弱化,同时,运用数学手段定量地印证了这种关系形式。另外,还通过试验验证了相比于边界条件而言,破坏角的变化幅度会对模型材料的孔隙率更加敏感。基于所得结果,可对试验装置进行改进,并优化试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模型 破坏角 边界效应 孔隙率 变化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压热流体中气体传质扩散过程的LBM数值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雍玉梅 杨超 +1 位作者 尹小龙 林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35,共11页
控制流体流动中溶解的气体分子浓度能有效控制流动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而由热产生的自然对流能够加强气体分子的传递,因此研究气体分子在热流体流动中的扩散混合过程有重要意义。应用格子Boltzmann方法,耦合热效应和扩散效应,数值模拟了... 控制流体流动中溶解的气体分子浓度能有效控制流动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而由热产生的自然对流能够加强气体分子的传递,因此研究气体分子在热流体流动中的扩散混合过程有重要意义。应用格子Boltzmann方法,耦合热效应和扩散效应,数值模拟了一个简化的容器中随着自然对流的发展,溶解的氧气分子在整个容器中的扩散过程。首先建立了二维9速模型的双扩散模型来模拟热量和质量的双扩散对流。为了考察不同自然对流流动对气体分子传递的影响,设计了3种不同给热条件,对不同热流动的形成过程和气体分子扩散过程进行了模拟,与文献结果吻合良好。通过详细分析热边界如何影响流动和传质过程,证实了模拟的速度场与文献数据差异的合理性,同时为控制气体传质过程提供给热条件的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BOLTZMANN方法 双扩散对流模型 传热和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工程的生活是否值得人类去过? 被引量:1
8
作者 卡尔·米切姆 黄晓伟(译) 《哲学分析》 CSSCI 2019年第2期121-129,198,共10页
工程的哲学人类学首先区分了工程师们的那种工程的生活方式和非工程师们的那种工程化的生活方式。将工程生活纳入哲学人类学的主题,可以引出三个基本论点。第一个论点是,工程不仅仅是一项专业性的活动,还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第二个... 工程的哲学人类学首先区分了工程师们的那种工程的生活方式和非工程师们的那种工程化的生活方式。将工程生活纳入哲学人类学的主题,可以引出三个基本论点。第一个论点是,工程不仅仅是一项专业性的活动,还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第二个论点是,工程的独特生活方式正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事务。第三个论点是,就像任何生活方式一样,这种工程的生活方式也应该被审视。原初轴心时代的伟大思想家们意识到,人们未必要接受其生来所处和被社会化了的人类世界,而在新轴心时代,人们也未必要接受生来所处和被社会化了的工程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人类学 工程学启发式方法 苏格拉底式的质疑 新轴心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