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气储层孔隙类型及特征研究:以渝东南下古生界为例 被引量:54
1
作者 韩双彪 张金川 +4 位作者 Brian HORSFIELD 蒋恕 李婉君 陈前 王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7-253,共7页
通过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及氩离子抛光技术,对渝东南下古生界含气页岩中的孔隙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分类观察、描述,结合有机碳含量、X衍射、岩石物性、氮气吸附及甲烷等温吸附实验测试,分析了页岩气储层中各类孔隙的储气贡献,探讨这些孔隙... 通过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及氩离子抛光技术,对渝东南下古生界含气页岩中的孔隙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分类观察、描述,结合有机碳含量、X衍射、岩石物性、氮气吸附及甲烷等温吸附实验测试,分析了页岩气储层中各类孔隙的储气贡献,探讨这些孔隙对页岩中烃类运移的影响。研究认为,有机质孔隙、颗粒内孔、粒间孔隙及微裂隙是页岩气储层孔隙的4种类型,有机质表面的分散状孔隙多为nm级,石英碎屑可形成粒内或粒间孔隙,黄铁矿颗粒内部小晶体排列分布产生孔隙空间,黏土絮状沉淀形成片粒状结构孔隙,微裂隙普遍发育在页岩基质中,可达mm级。不同类型的孔隙能够为页岩气的赋存提供不同尺度的储集空间,页岩吸附含气量与表征孔隙特征的参数(TOC、BET比表面积、BJH总孔体积)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微裂隙与粒间孔隙对页岩中烃类的运移最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 下古生界 页岩气 孔隙类型 储气 烃类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缘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矿物组成与脆性特征 被引量:31
2
作者 伍岳 樊太亮 +3 位作者 蒋恕 李一凡 张俊鹏 丁怀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63,68,共6页
通过X射线全岩衍射、光学薄片鉴定及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对四川盆地南缘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野外露头及新钻井岩心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矿物组分以石英和粘土矿物为主,其次为方解石和白云石,... 通过X射线全岩衍射、光学薄片鉴定及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对四川盆地南缘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野外露头及新钻井岩心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矿物组分以石英和粘土矿物为主,其次为方解石和白云石,还有少量的钾长石、斜长石和黄铁矿.其中石英以陆源碎屑来源为主,部分为生物成因;伊利石与绿泥石组合是粘土矿物的特征组合类型;方解石和白云石多以亮晶胶结物和裂缝填充物的形式存在.以矿物组分为依据,将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划分为富石英页岩、富粘土页岩及富碳酸盐页岩3类端元岩相,每类岩相在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及沉积背景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特征.经计算该页岩脆性指数为0.36-0.74,平均为0.51,表明该套页岩具备良好的脆性与可压裂性,有利于页岩气的开采.其中,底部页岩石英含量高,脆性指数大且富含有机质,有利于页岩气富集与储层压裂改造,是研究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矿物组成 岩相 脆性指数上 奥陶统五峰组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页岩储层微观孔隙体系表征技术及分类方案 被引量:27
3
作者 伍岳 樊太亮 +1 位作者 蒋恕 郁文谊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97,共7页
页岩储层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储集体,对其孔隙体系的研究备受重视。通过充分调研和系统总结国际上关于页岩储层微观孔隙体系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孔隙表征技术并指出了存在问题;以客观性和普适性为基础提出了两套分类方案;定性探讨了孔隙演... 页岩储层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储集体,对其孔隙体系的研究备受重视。通过充分调研和系统总结国际上关于页岩储层微观孔隙体系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孔隙表征技术并指出了存在问题;以客观性和普适性为基础提出了两套分类方案;定性探讨了孔隙演化的一般规律。目前最常见定性观测页岩储层孔隙的方法为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结合氩离子抛光技术,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系统(FIB-SEM)和纳米CT技术可用于孔隙三维模型重构。高压压汞法结合气体吸附法用于定量分析页岩孔隙结构特征,此外核磁共振也是有效测试手段。分别根据孔隙发育位置与岩石基质关系以及孔隙发育成因与岩石基质关系,将页岩储层孔隙划分为粒间孔、粒内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以及骨架矿物孔、黏土矿物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无机矿物成岩作用与有机质热成熟作用是控制页岩储层孔隙演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页岩 孔隙表征 孔隙分类 孔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页岩气成因类型、成气模式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8
4
作者 罗群 吴安彬 +2 位作者 王井伶 罗家国 蒋恕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共11页
与南方相比,中国北方页岩气的成藏条件更复杂,成因类型更多,成气特征差异更大,但目前对北方页岩气的成因分类比较粗糙混乱,成气模式不统一、不完整,还未明确其分布规律和勘探方向,在北方寻找页岩气,直接套用南方的找气思路行不通。采用... 与南方相比,中国北方页岩气的成藏条件更复杂,成因类型更多,成气特征差异更大,但目前对北方页岩气的成因分类比较粗糙混乱,成气模式不统一、不完整,还未明确其分布规律和勘探方向,在北方寻找页岩气,直接套用南方的找气思路行不通。采用广泛调研与典型解剖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思路,制定了基于成因机制、母质类型、演化阶段的页岩气三级分类方案,以此为标准建立了实用完整的页岩气成因类型判别标准模板,明确了北方存在原生油型生物气、次生煤型生物气、高成熟—过成熟油型气等9种不同成因类型的页岩气;选取典型样品,通过归纳、对比、拟合、对接、组装,建立了一套统一实用的反映页岩演化成气规律的定量通用模式;梳理分析北方页岩气的分布规律,总结出在纵向上依据成熟度演化阶段分层,平面上依据演化程度分带的有序连续分布特征,提出了北方页岩气勘探采取"分类勘探,分步实施,各个击破"原则,以煤型页岩气和生物页岩气为主要勘探领域,首先考虑中生界煤系地层的成熟、高成熟—过成熟煤型页岩气和湖相有机泥页岩的次生油型生物页岩气为重点勘探对象,其次,对新生界煤系地层和湖相有机泥页岩以寻找次生生物页岩气和原生生物页岩气为主要目标。该研究成果对北方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成因类型 分布 勘探方向 中国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开发地质理论创新与钻完井技术进步 被引量:40
5
作者 蒋恕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23,共7页
页岩气的开采是全球能源史上里程碑式的进步。回顾美国页岩气从勘探到商业化生产的发展过程,可以证明页岩气的成功来自于地质理论认识的创新和先进的钻完井技术的完美结合。地质上将页岩从单纯作为烃源岩到可作为烃源岩,及对盖层和储层... 页岩气的开采是全球能源史上里程碑式的进步。回顾美国页岩气从勘探到商业化生产的发展过程,可以证明页岩气的成功来自于地质理论认识的创新和先进的钻完井技术的完美结合。地质上将页岩从单纯作为烃源岩到可作为烃源岩,及对盖层和储层的认识,改变了人们对页岩气系统中页岩功能的认识。其他地质相关的理论进展,如页岩气来源、储集空间、在地质历史和构造沉积域的分布、岩相、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矿物、岩石物理、岩石力学和原位页岩气储量等,使人们认识到超大规模页岩气储量的存在是开采该类非常规能源的基础。地质认识的进步、天然气需求的增加和高价的耦合,促进了钻井和压裂技术革新。工程技术上的革新,包括滑溜水/轻砂压裂、水平井多级压裂、重复压裂、同步和顺序压裂等,及页岩储层改造中压裂液配方选择和水力压裂设计等。详细的地质研究可以确定页岩气地质上的甜点,进一步结合详细的岩石物理、岩石力学、不同矿物脆性及和可压裂性的研究,才能找到页岩气开发首选的地质和工程相叠合的甜点区。地质和工程紧密结合是未来全球页岩气勘探和开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质理论 钻井工程 完井 水平井 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