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图切地质剖面的区域成矿地质体三维建模与资源评价——以桂西南地区锰矿为例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宝一 杨莉 +2 位作者 陈笑扬 邓浩 毛先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33-948,共16页
以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条件分析为基础的二维成矿定量预测方法难以精确表达含矿地层的三维空间分布情况,导致其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差。本文针对矿产资源预测评价中的真三维地学分析需求,以平面地质图和图切地质剖面图为三维地质建模的数据... 以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条件分析为基础的二维成矿定量预测方法难以精确表达含矿地层的三维空间分布情况,导致其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差。本文针对矿产资源预测评价中的真三维地学分析需求,以平面地质图和图切地质剖面图为三维地质建模的数据源,按照线框架建模的技术思路,由剖面轮廓线和地面地质界线联合重构了成矿地质体的三维表面,较好地表达了桂西南地区成锰地质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情况。同时,为了分析三维空间中锰矿资源量的分布情况,本文采用规则体元将研究区的三维地质空间分割为连续场,并结合区域锰矿二维成矿定量预测的成果,获得了研究区1 000m以浅含锰地层中锰矿资源量的三维空间分布:研究区锰矿资源量主要集中在上泥盆统(以五指山组为主,5 036万t)和下三叠统北泗组(3 447万t);而下石炭统大塘组资源量仅为566万t,以前的二维预测对该地层内赋存的锰矿资源量估计偏高。三维预测较好地反映了含锰地层三维形态对锰矿分布的控制作用,为研究区锰矿定量预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切地质剖面 地质体三维建模 锰矿 三维预测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距离场的三维矿体模型与地表化探数据的关联关系分析——以红透山铜矿田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宝一 代鹏遥 +2 位作者 蒙菲 王丽芳 吴湘滨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1-524,共14页
针对成矿定量预测强调三维空间信息的综合研究的特殊需求,以及定性与定量、二维与三维数据综合分析难等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非均质空间的加权最短距离场算法,既可反映断层破碎带在成矿元素运移过程中的通道作用,亦可回溯出... 针对成矿定量预测强调三维空间信息的综合研究的特殊需求,以及定性与定量、二维与三维数据综合分析难等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非均质空间的加权最短距离场算法,既可反映断层破碎带在成矿元素运移过程中的通道作用,亦可回溯出目标体元到源体元的最短路径。应用该方法开展了对红透山铜矿区的三维矿体模型在地表的距离场值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的关联关系分析,发现已知和预测矿体共同的距离场与化探异常有更高的匹配性,间接证明了预测矿体的可靠性。该方法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由矿体导致的地表化探异常,可以为化探、遥感等地表数据与三维地质数据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及关联关系的提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最短距离场 三维 矿体 断层 化探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晚中新世羚羊的食性与古环境——稳定碳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8
3
作者 Benjamin H.PASSEY Jussi T.ERONEN +1 位作者 Mikael FORTELIUS 张兆群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8-127,共10页
通过分析华北晚中新世保德期三个经典地点的羚羊牙齿釉质之稳定碳同位素,结合相同地点的单纯食叶者(鹿科)与食草者(三趾马)的数据,推断其食性取向。结果显示这些晚中新世生态系统中C_3植物占据主导地位,但也含有一小部分的C_4植物(可能... 通过分析华北晚中新世保德期三个经典地点的羚羊牙齿釉质之稳定碳同位素,结合相同地点的单纯食叶者(鹿科)与食草者(三趾马)的数据,推断其食性取向。结果显示这些晚中新世生态系统中C_3植物占据主导地位,但也含有一小部分的C_4植物(可能小于30%)。高冠羚羊(Gazella dorcadoides类型)取食约20%的C_4植物,而中冠羚羊(G.paotehensis类型)与低冠羚羊(G.gaudryi类型)为纯C_3植物消费者。鹿科动物单纯取食C_3植物,而三趾马与G.dorcadoides类型的羚羊取食C_4植物的比例在统计上难以区分。碳同位素数据与G.gaud- ryi类型的食叶性以及G.dorcadoides类型以草食为主的观点相一致。参照这些类群的地理分布,当前的数据支持晚中新世黄土高原东南部处于相对于西北部更为封闭环境的观点。这种环境梯度的分布方向与模式可能是该地区东亚季风体系的早期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晚中新世 羚羊 碳同位素 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