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σ坐标系海洋模式中水平压力梯度的一种算法
被引量:
17
1
作者
钱永甫
朱伯承
王谦谦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6期691-700,共10页
在有海底地形的海洋环流模式中.水平压力梯度的计算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在大陆架附近,海底地形变化很大.水平压力梯度的计算误差往往使计算不稳定.或者海流的计算结果不可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海洋模式(POM)在垂直方向采用σ座...
在有海底地形的海洋环流模式中.水平压力梯度的计算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在大陆架附近,海底地形变化很大.水平压力梯度的计算误差往往使计算不稳定.或者海流的计算结果不可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海洋模式(POM)在垂直方向采用σ座标系.这一问题尤为突出.POM水平压力梯度的计算方法为静力扣除法,此方法已有较高的精度.但作者对POM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后,发现该方法仍有可改进之处.以作者提出的有地形大气环流模式中水平压力梯度计算方法的原理为基础.设计了一种计算σ坐标系海洋环流模式中水平压力梯度的新方法.给出了详细的推导过程.利用POM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并与POM的原方案作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于提出的方法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故能有效地改进有地形海洋模式中水平压力梯度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模式
数值计算
压力梯度
大气环流
α坐标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洋模式对1995年5月南海AXBT海温资料的同化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陈玉春
吕世华
朱伯承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5-420,T001,T002,共8页
利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海洋模式 (POM )对 1995年 5月南海AXBT海洋观测资料和MISST卫星观测的海面温度进行模式四维同化分析研究。POM模式同化处理使用最优插值分析与逼近方法 ,从模式积分到第 4年开始 ,使用COADS气候平均风应力场、净...
利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海洋模式 (POM )对 1995年 5月南海AXBT海洋观测资料和MISST卫星观测的海面温度进行模式四维同化分析研究。POM模式同化处理使用最优插值分析与逼近方法 ,从模式积分到第 4年开始 ,使用COADS气候平均风应力场、净热通量场强迫海洋 ,从第 5年 5月开始加入 1995年 5月的MISST和AXBT资料同化积分 30d ,然后对同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资料同化可以改进模式对温度场的预报 ,也可改进模式对海流的模拟。分析结果还显示 ,199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模式
南海
资料同化
1995年
海温资料
暖涡
冷涡
风应力场
净热通量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海域海-气耦合模式及其数值模拟试验
被引量:
16
3
作者
吕世华
陈玉春
朱伯承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15-416,共2页
在NCAR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和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基础上发展了适用于区域海 -气相互作用研究的区域海 -气耦合模式。模式采用同步耦合 ,海洋模式将海表温度提供给大气模式 ,大气模式为海洋模式提供太阳短波辐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
在NCAR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和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基础上发展了适用于区域海 -气相互作用研究的区域海 -气耦合模式。模式采用同步耦合 ,海洋模式将海表温度提供给大气模式 ,大气模式为海洋模式提供太阳短波辐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海洋与大气模式每 1 5min交换一次通量。耦合过程没有使用通量校正。使用该模式对中国南海区域1 995年 5~ 7月大气和海洋进行了模拟试验 ,将模拟结果与COADS通量强迫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 ,该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南海海洋环流和中尺度海 -气相互作用过程 ,可以用于区域海 -气相互作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
南海
海洋环流
数值模拟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夏季河西地区绿洲—沙漠环境相互作用热力过程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
15
4
作者
吕世华
陈玉春
+5 位作者
陈世强
朱伯承
吕世华
陈玉春
陈世强
朱伯承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从绿洲和沙漠地面能量平衡方程和水分平衡方程出发,得到了表达绿洲稳定度和绿洲环流的表达式,绿洲地表温度低于沙漠的最主要原因是绿洲地表明显的蒸发。绿洲上大气稳定度的增加对于维持绿洲是一个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从动力学角度来看...
从绿洲和沙漠地面能量平衡方程和水分平衡方程出发,得到了表达绿洲稳定度和绿洲环流的表达式,绿洲地表温度低于沙漠的最主要原因是绿洲地表明显的蒸发。绿洲上大气稳定度的增加对于维持绿洲是一个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从动力学角度来看,绿洲区明显的下沉(上升)运动将使大气稳定(不稳定)。反照率效应将减弱绿洲风环流,相反,蒸发效应会驱动它。绿洲中过多的蒸发使绿洲地表温度低于周围沙漠。这种温度差异使绿洲风环流产生,并且使绿洲区产生下沉运动、沙漠区产生上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
绿洲
边界层
绿洲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POM对南海海温年变化的模拟
被引量:
9
5
作者
钱永甫
王谦谦
朱伯承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73-380,共8页
将Internet上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海洋模式 (POM)改造为能够模拟南海 (SCS)海洋要素的模式。在POM中 ,加入了真实的南海海底地形 ,使用了误差扣除的压力梯度计算方法 ,引进了海气界面上热通量计算方案 ,增加了前置和后置处理程序 ,使模...
将Internet上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海洋模式 (POM)改造为能够模拟南海 (SCS)海洋要素的模式。在POM中 ,加入了真实的南海海底地形 ,使用了误差扣除的压力梯度计算方法 ,引进了海气界面上热通量计算方案 ,增加了前置和后置处理程序 ,使模式能够根据研究目的 ,模拟和预测海洋要素的时间变化及空间分布。利用改造后的POM模拟了南海海温的年变化 ,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 ,改造后的POM可较好地模拟出南海海温的年变化特征 ,其模拟性能随季节而有不同。文中对模拟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模式
海温年变化
数值模拟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底地形对南海海流、海面高度和海温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
7
6
作者
钱永甫
王谦谦
朱伯承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89-296,共8页
利用美国普林斯顿入学海洋模式(POM)的南海版本(SCS-POM),研究了南海海底地形对南海海流、海面高度和海温的影响。共做了4个数值试验,分别包含陡峭(STP)、光滑(SMT)、平坦(PLT)和中间(MDT)4种地...
利用美国普林斯顿入学海洋模式(POM)的南海版本(SCS-POM),研究了南海海底地形对南海海流、海面高度和海温的影响。共做了4个数值试验,分别包含陡峭(STP)、光滑(SMT)、平坦(PLT)和中间(MDT)4种地形。在真实的海岸线和1月气候个均风应力的共同强迫下,将模式积分360天,对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海底地形对海水质量输送和海温分布有重要的影响,对表层和次表层流以及海面自由高度的影响较小,它们的分布主要由海岸线和风应力次定。并对海气耦合模式中海洋模式的选择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温
数值模拟
海底地形
海面高度
南海
海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风生冷暖涡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
3
7
作者
钱永甫
王谦谦
朱伯承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25-633,共9页
利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海洋模式(POM)对风应力和海岸线共同作用下的南海冷暖涡生成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风应力的作用总可在其下方的海洋中激发出与风应力旋转方向相同的直接涡旋。当地球自转参数f≠0时,通过埃克曼(...
利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海洋模式(POM)对风应力和海岸线共同作用下的南海冷暖涡生成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风应力的作用总可在其下方的海洋中激发出与风应力旋转方向相同的直接涡旋。当地球自转参数f≠0时,通过埃克曼( Ekman)抽吸作用可在南海分别产生与反气旋性和气旋性海面风应力强迫相对应的暖涡和冷涡。如果f=0,风应力激发出的直接涡旋流更强,但均为冷性涡旋。β效应使激发出的海洋涡旋东西方向的非对称性增大,并且诱生出一个与直接涡旋反向的间接涡旋,两涡间的海流和海洋西边界流均增强。文中还对上述现象的机理进行了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冷暖涡
风生流
数值模拟
β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σ坐标系海洋模式中水平压力梯度的一种算法
被引量:
17
1
作者
钱永甫
朱伯承
王谦谦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
系
美国海军研究生院海洋系
南京气象学
院
气象
系
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6期691-70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区域气候变化分析和机理研究"
49735170
国家攀登A项目!"南海季风试验"联合资助
文摘
在有海底地形的海洋环流模式中.水平压力梯度的计算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在大陆架附近,海底地形变化很大.水平压力梯度的计算误差往往使计算不稳定.或者海流的计算结果不可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海洋模式(POM)在垂直方向采用σ座标系.这一问题尤为突出.POM水平压力梯度的计算方法为静力扣除法,此方法已有较高的精度.但作者对POM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后,发现该方法仍有可改进之处.以作者提出的有地形大气环流模式中水平压力梯度计算方法的原理为基础.设计了一种计算σ坐标系海洋环流模式中水平压力梯度的新方法.给出了详细的推导过程.利用POM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并与POM的原方案作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于提出的方法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故能有效地改进有地形海洋模式中水平压力梯度的计算精度.
关键词
海洋模式
数值计算
压力梯度
大气环流
α坐标系
Keywords
ocean model. numerical calculation. pressure gradient. finite-difference format Published with the financial support from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Seg. No. 49735170) andnational key project "SCSMEX
分类号
P732.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434.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洋模式对1995年5月南海AXBT海温资料的同化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陈玉春
吕世华
朱伯承
机构
中国科学
院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
研究
所
美国海军研究生院海洋系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5-420,T001,T002,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G19980 40 90 0 )项目第一部分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创新项目 (KT2 10 0 36 )的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海洋模式 (POM )对 1995年 5月南海AXBT海洋观测资料和MISST卫星观测的海面温度进行模式四维同化分析研究。POM模式同化处理使用最优插值分析与逼近方法 ,从模式积分到第 4年开始 ,使用COADS气候平均风应力场、净热通量场强迫海洋 ,从第 5年 5月开始加入 1995年 5月的MISST和AXBT资料同化积分 30d ,然后对同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资料同化可以改进模式对温度场的预报 ,也可改进模式对海流的模拟。分析结果还显示 ,1995年
关键词
海洋模式
南海
资料同化
1995年
海温资料
暖涡
冷涡
风应力场
净热通量场
Keywords
Ocean model
South China Sea
Data assimilation
分类号
P731.1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3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海域海-气耦合模式及其数值模拟试验
被引量:
16
3
作者
吕世华
陈玉春
朱伯承
机构
中国科学
院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
研究
所
美国海军研究生院海洋系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15-416,共2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G1 9980 4 0 90 0项目!第一部分和所创新项目KT2 1 0 0 36的资助
文摘
在NCAR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和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基础上发展了适用于区域海 -气相互作用研究的区域海 -气耦合模式。模式采用同步耦合 ,海洋模式将海表温度提供给大气模式 ,大气模式为海洋模式提供太阳短波辐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海洋与大气模式每 1 5min交换一次通量。耦合过程没有使用通量校正。使用该模式对中国南海区域1 995年 5~ 7月大气和海洋进行了模拟试验 ,将模拟结果与COADS通量强迫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 ,该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南海海洋环流和中尺度海 -气相互作用过程 ,可以用于区域海 -气相互作用的研究。
关键词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
南海
海洋环流
数值模拟
试验
Keywords
Regional coupled ocean and atmosphere model Sea air interaction Ocean current circulation in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P732.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43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夏季河西地区绿洲—沙漠环境相互作用热力过程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
15
4
作者
吕世华
陈玉春
陈世强
朱伯承
吕世华
陈玉春
陈世强
朱伯承
机构
中国科学
院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
研究
所
美国海军研究生院海洋系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3035)
中国科学院方向性创新项目(KZCX3 SW 329)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创新项目(CX210036)资助
文摘
从绿洲和沙漠地面能量平衡方程和水分平衡方程出发,得到了表达绿洲稳定度和绿洲环流的表达式,绿洲地表温度低于沙漠的最主要原因是绿洲地表明显的蒸发。绿洲上大气稳定度的增加对于维持绿洲是一个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从动力学角度来看,绿洲区明显的下沉(上升)运动将使大气稳定(不稳定)。反照率效应将减弱绿洲风环流,相反,蒸发效应会驱动它。绿洲中过多的蒸发使绿洲地表温度低于周围沙漠。这种温度差异使绿洲风环流产生,并且使绿洲区产生下沉运动、沙漠区产生上升运动。
关键词
河西地区
绿洲
边界层
绿洲风
Keywords
Gansu Corridor Oasis
Boundary layer
Oasis breeze
分类号
P40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OM对南海海温年变化的模拟
被引量:
9
5
作者
钱永甫
王谦谦
朱伯承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
系
南京气象学
院
大气科学
系
美国海军研究生院海洋系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73-380,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G1 9980 4 0 90 0项目!第一部分"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文摘
将Internet上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海洋模式 (POM)改造为能够模拟南海 (SCS)海洋要素的模式。在POM中 ,加入了真实的南海海底地形 ,使用了误差扣除的压力梯度计算方法 ,引进了海气界面上热通量计算方案 ,增加了前置和后置处理程序 ,使模式能够根据研究目的 ,模拟和预测海洋要素的时间变化及空间分布。利用改造后的POM模拟了南海海温的年变化 ,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 ,改造后的POM可较好地模拟出南海海温的年变化特征 ,其模拟性能随季节而有不同。文中对模拟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也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海洋模式
海温年变化
数值模拟
南海
Keywords
ocean model
annual variations of sea temperature
numerical modeling
分类号
P732.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底地形对南海海流、海面高度和海温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
7
6
作者
钱永甫
王谦谦
朱伯承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
系
南京气象学
院
美国海军研究生院海洋系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89-296,共8页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文摘
利用美国普林斯顿入学海洋模式(POM)的南海版本(SCS-POM),研究了南海海底地形对南海海流、海面高度和海温的影响。共做了4个数值试验,分别包含陡峭(STP)、光滑(SMT)、平坦(PLT)和中间(MDT)4种地形。在真实的海岸线和1月气候个均风应力的共同强迫下,将模式积分360天,对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海底地形对海水质量输送和海温分布有重要的影响,对表层和次表层流以及海面自由高度的影响较小,它们的分布主要由海岸线和风应力次定。并对海气耦合模式中海洋模式的选择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海温
数值模拟
海底地形
海面高度
南海
海流
Keywords
Ocean currents
Free sea surface height
Sea temperature
Numerical modeling
Ocean bottom topography
分类号
P731.2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31.1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风生冷暖涡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
3
7
作者
钱永甫
王谦谦
朱伯承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
系
南京气象学
院
大气科学
系
美国海军研究生院海洋系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25-633,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G1998040900项目第一部分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735
文摘
利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海洋模式(POM)对风应力和海岸线共同作用下的南海冷暖涡生成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风应力的作用总可在其下方的海洋中激发出与风应力旋转方向相同的直接涡旋。当地球自转参数f≠0时,通过埃克曼( Ekman)抽吸作用可在南海分别产生与反气旋性和气旋性海面风应力强迫相对应的暖涡和冷涡。如果f=0,风应力激发出的直接涡旋流更强,但均为冷性涡旋。β效应使激发出的海洋涡旋东西方向的非对称性增大,并且诱生出一个与直接涡旋反向的间接涡旋,两涡间的海流和海洋西边界流均增强。文中还对上述现象的机理进行了简要讨论。
关键词
南海
冷暖涡
风生流
数值模拟
β效应
Keywords
South China Sea
cold and warm gyres, wind forced currents
numerical simulation
β effect
分类号
P732.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σ坐标系海洋模式中水平压力梯度的一种算法
钱永甫
朱伯承
王谦谦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海洋模式对1995年5月南海AXBT海温资料的同化分析
陈玉春
吕世华
朱伯承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海海域海-气耦合模式及其数值模拟试验
吕世华
陈玉春
朱伯承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夏季河西地区绿洲—沙漠环境相互作用热力过程的初步分析
吕世华
陈玉春
陈世强
朱伯承
吕世华
陈玉春
陈世强
朱伯承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POM对南海海温年变化的模拟
钱永甫
王谦谦
朱伯承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海底地形对南海海流、海面高度和海温影响的数值试验
钱永甫
王谦谦
朱伯承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南海风生冷暖涡的数值模拟
钱永甫
王谦谦
朱伯承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