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东北缘早第三纪盆地充填的沉积型式及构造背景——以囊谦和下拉秀盆地为例 被引量:32
1
作者 周江羽 王江海 +2 位作者 尹安 Spurlin M S Horton B K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5-91,共7页
一系列中小型早第三纪红色盆地出露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 ,它们是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过程中因陆壳变形和高原隆升产生的。典型早第三纪盆地的地质填图和详细的沉积学研究 ,及构造、沉积和岩浆热事件的综合分析表明 ,这些盆地具有两阶段... 一系列中小型早第三纪红色盆地出露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 ,它们是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过程中因陆壳变形和高原隆升产生的。典型早第三纪盆地的地质填图和详细的沉积学研究 ,及构造、沉积和岩浆热事件的综合分析表明 ,这些盆地具有两阶段构造—沉积特征 ,即早期受控于逆冲挤压背景 ,盆地接受底部冲积扇体系的粗碎屑岩段沉积 ,局部伴有岩浆活动 ;晚期受控于走滑—拉分背景 ,盆地充填湖泊—三角洲体系的含膏砂泥岩段夹薄层灰岩 ,并伴有广泛的岩浆作用。青藏东北缘早第三纪盆地在盆地构造格架、沉积层序结构、沉积物组成和岩浆活动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阶段性演化。盆地古水流统计和岩浆岩4 0 Ar/ 3 9Ar定年结果表明 ,青藏东北缘早第三纪盆地沉积物主要形成于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 (38~ 2 9Ma)。盆地沉积型式和岩浆活动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早期逆冲挤压和走滑—拉分构造格局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型式 充填序列 逆冲-挤压 走滑-拉分 早第三纪 盆地 青藏高原 岩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