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云催化宏微观物理响应的探测与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孙玉稳 银燕 +3 位作者 孙霞 刘伟 韩洋 闫旭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90-1303,共14页
2014年4月15日河北省中南部出现一次回流西风槽天气过程,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对该天气过程作了飞机云物理探测和增雨作业,并专设飞行航线以研究作业前后云的宏观、微观物理响应。利用机载PMS观测资料,结合雷达、卫星观测资料分析,... 2014年4月15日河北省中南部出现一次回流西风槽天气过程,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对该天气过程作了飞机云物理探测和增雨作业,并专设飞行航线以研究作业前后云的宏观、微观物理响应。利用机载PMS观测资料,结合雷达、卫星观测资料分析,发现该次降水过程云系特点是上层"槽前云"较弱,下层"回流云"较强,无高云;作业探测过程中云中下沉的降水粒子在"回流云"中增长,该层出现大量直径在3 mm以上的降水粒子;作业层内小云粒子浓度普遍在20 cm^(-3)以上,最大值为300 cm^(-3),大云粒子浓度低于0.02 cm^(-3)。作业后宏微观物理响应包括:作业区FY-2E卫星云图亮温在1 h后由-25℃降到-30℃左右,中云发展,其云顶抬高;雷达反射率因子催化作业后升高,最强达45 d BZ,35 d BZ以上的雷达回波区面积增加;从雷达剖面图上看,强雷达回波区下沉了500~1000 m。机载PM S观测资料显示,作业后云中小云粒子、大云粒子浓度都有增加,降水粒子浓度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持续时间约25 min。粒子谱呈双峰分布,第二峰在10.5μm;粒子浓度在直径在10.5~150μm区间内呈指数递减,直径在150~1000μm区间内粒子浓度变化不大而粒子直径迅速增长,大于1000μm粒子浓度急降与粒子沉降有关;作业后有效粒子直径向大值方向偏移,平均直径、平方根直径和立方根直径分布频谱变宽,粒子分布更离散。作业后影响区地面雨量增加,影响时间在作业后3 h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云催化 作业设计 云微物理探测 云粒子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室内含硫颗粒物的SEM-EDX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胡塔峰 曹军骥 +6 位作者 李旭祥 董俊刚 沈振兴 Shun-Cheng Lee Judith C.Chow John G.Watson 容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64-570,共7页
对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室内采集的长短期降尘、大气悬浮颗粒物和彩绘漆层进行了SEM—EDX研究,在大气悬浮颗粒、短期和’长期降尘中,含硫颗粒的粒径分别为0.9~22.8μm、1.0~29.0μm和1.2~37.7μm,多为石膏与粘土或石英以内部... 对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室内采集的长短期降尘、大气悬浮颗粒物和彩绘漆层进行了SEM—EDX研究,在大气悬浮颗粒、短期和’长期降尘中,含硫颗粒的粒径分别为0.9~22.8μm、1.0~29.0μm和1.2~37.7μm,多为石膏与粘土或石英以内部混合的状态存在.降尘中附着型絮状硫酸钙的比例多于大气悬浮颗粒物,显示降尘和大气中二氧化硫发生了累进化学反应.在彩绘漆层表面的坑和裂隙附近观察到原位生长的硫酸钙晶体,显示漆层材料或降尘颗粒物与大气二氧化硫之间的酸化学反应,可能是彩绘漆层表面受侵蚀形成微小坑和裂隙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室内颗粒物 含硫颗粒 SEM-ED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