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与应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20
1
作者 何登发 John SUPPE 贾承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3-364,共12页
自Rich(1934)提出断层转折褶皱的几何学概念以来,Suppe(1983)首次将其定量化,建立了褶皱形态与断层形态和断层滑动之间的定量关系,奠立了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的基本模型。20年来,不但建立了断层传播褶皱、断层滑脱褶皱等基本端员类型的几... 自Rich(1934)提出断层转折褶皱的几何学概念以来,Suppe(1983)首次将其定量化,建立了褶皱形态与断层形态和断层滑动之间的定量关系,奠立了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的基本模型。20年来,不但建立了断层传播褶皱、断层滑脱褶皱等基本端员类型的几何学与运动学模型,也建立与完善了断层相关褶皱叠加样式的几何学与运动学模型,例如叠瓦构造、构造楔与干涉构造等。研究同构造沉积作用,建立了生长断层相关褶皱的几何学与运动学模型,将沉积作用与断裂作用、褶皱作用及构造隆升作用等有机地联系起来。考虑地层的力学性质与变形差异,提出与建立了剪切断层转折褶皱理论,并建立了断层相关褶皱的一系列力学模型。20年来,断层相关褶皱的基本研究方法经历了由二维剖面与平面分析向全三维空间分析的转变,由几何学、运动学模型向力学模型的转变,实验模拟技术与数值模拟技术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模型的建立与检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断层相关褶皱的理论和方法在工程地质、地震灾害预报与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中国在天山、祁连山和龙门山等相邻的前陆盆地的活动构造与含油气圈闭研究中,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的理论与方法取得了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作用 褶皱作用 断层相关褶皱 几何学 运动学 力学模型 生长地层 工程地质 地震灾害 油气勘探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加速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岩浆洋的传输性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春慧 邓杰 张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2,共9页
了解岩浆洋的传输性质对于认识地球和行星的宜居性及其内部物质组成均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高温高压实验,分子动力学具有在更极条件开展模拟的优势。然而,分子动力学的高计算成本也限制了其模拟规模大小和时间尺度。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 了解岩浆洋的传输性质对于认识地球和行星的宜居性及其内部物质组成均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高温高压实验,分子动力学具有在更极条件开展模拟的优势。然而,分子动力学的高计算成本也限制了其模拟规模大小和时间尺度。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许多工作就分子动力学模拟中面临的计算精度和效率等困境进行了展开。通过学习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等量子力学计算方法产生的数据集,神经网络可以学习原子间势能面或者原子力。经过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可以让分子动力学同时获得良好的精度和效率。针对计算量大、耗时长的模拟,学者们还开发了分子动力学的深度学习代理模型,或利用机器学习挖掘分子动力学模拟轨迹,直接预测计算结果。上述研究工作均使分子动力学模拟效率得到了极大改善。本文以深度学习加速分子动力学模拟熔体物理性质为例,介绍了热导率的计算结果:随着压强的升高,MgSiO_(3)熔体的热导率增加,但低于同等条件下矿物的热导率;而熔体的黏度则先减后增。这一结果指示核-幔边界的硅酸盐熔体,作为岩浆洋演化的产物,由于散热效率低而可能在较长地质时期得以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分子动力学模拟 岩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