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笼养鸭粪水酸化贮藏条件对其保肥与重金属去除的影响
1
作者 向秋豪 张琦 +11 位作者 崔宪 刘玉环 王允圃 巫小丹 郑洪立 彭红 赖江玲 李锐 刘晓成 黄娜 何幼军 阮榕生 《农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08-217,共10页
为解决笼养鸭粪水在传统开放贮藏中氮素流失迅速、重金属残留率高,导致其失去肥效性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准厌氧贮藏鸭粪水技术,设置了自然酸碱度组以及pH值分别控制为4、5、6、7等不同处理组,通过接种有效微生物(effective microorg... 为解决笼养鸭粪水在传统开放贮藏中氮素流失迅速、重金属残留率高,导致其失去肥效性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准厌氧贮藏鸭粪水技术,设置了自然酸碱度组以及pH值分别控制为4、5、6、7等不同处理组,通过接种有效微生物(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和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PSB)并保持准厌氧的贮藏方法,连续12个月跟踪分析各处理鸭粪水中氮、磷、钾、碳含量以及Cu^(2+)和Zn^(2+)含量的演变规律。结果显示,在经历12个月的准厌氧贮藏后,鸭粪水中物质发生相分离,形成浮壳、液相主体和固体沉淀物三部分。不同酸度处理组的鸭粪水液相主体中主要成分含量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在pH值为4酸性环境中,鸭粪水液相总有机碳在贮藏过程中显著积累(P<0.05);氨氮含量先上升后趋于稳定,能有效保存氮素,贮藏结束时,氨氮含量达到2785.07mg/L,显著高于其他酸度控制的处理组(P<0.05);总磷含量先下降后逐渐恢复至初始值的99.14%,表明磷元素在鸭粪水液相中的保留效果显著(P<0.05);而K^(+)含量较初始值提升了11.02%。同时鸭粪水液相中Cu^(2+)和Zn^(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2.02%和90.15%,能有效降低液相鸭粪水肥料化利用中存在的重金属污染风险;可见,在鸭粪水的准厌氧贮藏过程中,保持鸭粪水pH值为4,接种EM和PSB两类有益菌,对其液相主体的保肥效果最好,重金属去除效率最高,是解决规模化笼养鸭粪水肥料化利用的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粪水 重金属 酸化贮藏 酸度调控 EM PSB 液相组分消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