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神经管畸形与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 A80G)多态性及可疑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裴丽君
李智文
+5 位作者
张卫
任爱国
朱慧萍
郝玲
朱江辉
李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1-345,共5页
目的:探讨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educedfolatecarriergene,RFC1)A80G多态性及可疑危险因素对神经管畸形(neuraltubedefects,NTDs)的影响,为寻找NTDs的遗传易感标志物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
目的:探讨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educedfolatecarriergene,RFC1)A80G多态性及可疑危险因素对神经管畸形(neuraltubedefects,NTDs)的影响,为寻找NTDs的遗传易感标志物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PCR)方法,对104个NTDs儿核心家庭和100个健康对照儿核心家庭RFC1A80G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且对家系成员RFC1基因型及其他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在控制其他因素后观察RFC1基因型、母亲孕早期未增补叶酸对NTDs的独立影响,对NTDs杂合子父母G等位基因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disequilibriumtest,TDT)。结果:NTDs患儿G等位基因频率(64.42%)高于对照儿(52.53%),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98,P<0.05);在单因素分析中,携带RFC1GG基因型的子代发生NTDs危险高于AA基因型子代(OR=2.56,95%CI=1.04~6.36),母亲孕早期未增补叶酸,生育NTDs的危险高于增补叶酸的母亲(OR=7.69,95%CI=2.86~21.75),其他危险因素(如父亲年龄、母亲孕早期发热、母亲自然流产史)在病例对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子代RFC1GG基因型(OR=2.91,95%CI=1.35~6.30)、母亲孕早期未增补叶酸(OR=4.32,95%CI=1.62~11.55)、母亲孕早期发热(OR=3.22,95%CI=1.26~8.26)对NTDs的发病危险具有统计学意义。TDT结果显示,RFC1基因G等位基因与NTDs之间存在关联(χ2=5.236,P<0.05)。结论:在该研究人群中,RFC1GG基因型可能是NTDs发生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母亲孕早期未增补叶酸、发热对NTDs的发病也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缺损
叶酸
载体蛋白质类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神经管畸形与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 A80G)多态性及可疑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裴丽君
李智文
张卫
任爱国
朱慧萍
郝玲
朱江辉
李竹
机构
北京
大学
生育健康
研究所
美国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环境与遗传医学中心生物科学技术研究所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1-345,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基金(G1999055905)资助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2BA709B11)资助~~
文摘
目的:探讨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educedfolatecarriergene,RFC1)A80G多态性及可疑危险因素对神经管畸形(neuraltubedefects,NTDs)的影响,为寻找NTDs的遗传易感标志物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PCR)方法,对104个NTDs儿核心家庭和100个健康对照儿核心家庭RFC1A80G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且对家系成员RFC1基因型及其他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在控制其他因素后观察RFC1基因型、母亲孕早期未增补叶酸对NTDs的独立影响,对NTDs杂合子父母G等位基因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disequilibriumtest,TDT)。结果:NTDs患儿G等位基因频率(64.42%)高于对照儿(52.53%),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98,P<0.05);在单因素分析中,携带RFC1GG基因型的子代发生NTDs危险高于AA基因型子代(OR=2.56,95%CI=1.04~6.36),母亲孕早期未增补叶酸,生育NTDs的危险高于增补叶酸的母亲(OR=7.69,95%CI=2.86~21.75),其他危险因素(如父亲年龄、母亲孕早期发热、母亲自然流产史)在病例对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子代RFC1GG基因型(OR=2.91,95%CI=1.35~6.30)、母亲孕早期未增补叶酸(OR=4.32,95%CI=1.62~11.55)、母亲孕早期发热(OR=3.22,95%CI=1.26~8.26)对NTDs的发病危险具有统计学意义。TDT结果显示,RFC1基因G等位基因与NTDs之间存在关联(χ2=5.236,P<0.05)。结论:在该研究人群中,RFC1GG基因型可能是NTDs发生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母亲孕早期未增补叶酸、发热对NTDs的发病也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神经管缺损
叶酸
载体蛋白质类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Keywords
Neural tube defect
Folic acid
Carrier proteins
Polymorphism,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分类号
R742.89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神经管畸形与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 A80G)多态性及可疑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裴丽君
李智文
张卫
任爱国
朱慧萍
郝玲
朱江辉
李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