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韩国哈曼组鸟类足迹化石行为分析及与现代鸟类生态系统的对比(英文)
被引量:
1
1
作者
Amanda R.FALK
林钟真
Stephen T.HASIOTIS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9-152,共24页
韩国下白垩统哈曼组地层中已发现有数个化石点,含丰富的恐龙、鸟类以及翼龙足迹化石,其中一个足迹化石地点位于韩国晋州市的庆尚南道科学教育研究所。1000多个鸟类足迹发现于同一岩层,同时另有数千件零散的标本在博物馆展出或藏于库存...
韩国下白垩统哈曼组地层中已发现有数个化石点,含丰富的恐龙、鸟类以及翼龙足迹化石,其中一个足迹化石地点位于韩国晋州市的庆尚南道科学教育研究所。1000多个鸟类足迹发现于同一岩层,同时另有数千件零散的标本在博物馆展出或藏于库存中。这些足迹标本显示了生物体在形态学与行为学等方面很高的多样性。本文描述了至少7种不同的形态类型,指示了取食行为(包括啄食、探食、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行为关系),以及镰刀状痕迹所反映出的着陆与奔跑的不同行为方式。保存的弓状痕迹及伴生的具蹼足迹与现生鸟类黑脸琵鹭(Palatea minor)在取食时留下的镰刀状痕迹相一致。单独的啄食及探食痕迹已有相关报道,集群探食痕迹亦有所发现。这个化石地点所保存的鸟类足迹在形态学和行为学上都非常进步,指示了今鸟类与现代鸟类相似的解剖学特征和行为模式。此前根据鸟类骨骼化石的记录,研究者认为反鸟类为早白垩世鸟类的主要类群,然而足迹形态的的高度多样性反映了早白垩世今鸟类已经具有很高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行为
探食迹
白垩纪鸟类足迹
鸟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物地球物理:地球物理方法在研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2
作者
张弛
董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718-2729,共12页
微生物广泛参与了其所处地质环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改造过程.监控微生物与地质介质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并了解其机制对近地面环境工程中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等实际应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球物理勘测成像技术不仅能够在传统应用中测量...
微生物广泛参与了其所处地质环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改造过程.监控微生物与地质介质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并了解其机制对近地面环境工程中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等实际应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球物理勘测成像技术不仅能够在传统应用中测量和表征地表以下的物理特性变化,大量直接有效的证据表明这些方法还可以捕获孔隙介质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变化的动态过程,包括监测微生物、微生物活动以及它们与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地球物理(Biogeophysics)作为勘探地球物理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包含了微生物学、生物地球科学以及地球物理勘测等多个学科,侧重于研究微生物与地质介质相互作用对地球物理场的影响.过去十几年在生物地球物理领域的研究充分表明和验证了地球物理勘测方法的独特优点(最小化侵入、时空连续及跨尺度运用),并为将传统勘测方法用于探索跨时间空间各尺度的地下生物地球化学动态过程提供了理论及实验依据.本篇综述将系统介绍生物地球物理学科的理论背景、发展和研究前沿.首先讨论微生物及其活动引起的孔隙介质中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其次,将侧重于探讨微生物活动对包括地电法、电磁法、探地雷达以及地震法等不同地球物理场的响应.最后将讨论生物地球物理领域的机遇、挑战和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球物理
地球物理勘测方法
微生物过程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韩国哈曼组鸟类足迹化石行为分析及与现代鸟类生态系统的对比(英文)
被引量:
1
1
作者
Amanda R.FALK
林钟真
Stephen T.HASIOTIS
机构
美国堪萨斯大学地质系
韩国国家文化遗产研究所自然遗产中心
出处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9-152,共24页
基金
韩国国家自然遗产研究所基金(编号:NRICH-1105-A21F)资助~~
文摘
韩国下白垩统哈曼组地层中已发现有数个化石点,含丰富的恐龙、鸟类以及翼龙足迹化石,其中一个足迹化石地点位于韩国晋州市的庆尚南道科学教育研究所。1000多个鸟类足迹发现于同一岩层,同时另有数千件零散的标本在博物馆展出或藏于库存中。这些足迹标本显示了生物体在形态学与行为学等方面很高的多样性。本文描述了至少7种不同的形态类型,指示了取食行为(包括啄食、探食、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行为关系),以及镰刀状痕迹所反映出的着陆与奔跑的不同行为方式。保存的弓状痕迹及伴生的具蹼足迹与现生鸟类黑脸琵鹭(Palatea minor)在取食时留下的镰刀状痕迹相一致。单独的啄食及探食痕迹已有相关报道,集群探食痕迹亦有所发现。这个化石地点所保存的鸟类足迹在形态学和行为学上都非常进步,指示了今鸟类与现代鸟类相似的解剖学特征和行为模式。此前根据鸟类骨骼化石的记录,研究者认为反鸟类为早白垩世鸟类的主要类群,然而足迹形态的的高度多样性反映了早白垩世今鸟类已经具有很高的多样性。
关键词
鸟类
行为
探食迹
白垩纪鸟类足迹
鸟化石
Keywords
Aves, avian behavior, probe marks, Cretaceous bird tracks, fossil birds
分类号
Q915.2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地球物理:地球物理方法在研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2
作者
张弛
董毅
机构
美国堪萨斯大学地质系
美国
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土木及环境工程
系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718-2729,共12页
文摘
微生物广泛参与了其所处地质环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改造过程.监控微生物与地质介质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并了解其机制对近地面环境工程中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等实际应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球物理勘测成像技术不仅能够在传统应用中测量和表征地表以下的物理特性变化,大量直接有效的证据表明这些方法还可以捕获孔隙介质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变化的动态过程,包括监测微生物、微生物活动以及它们与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地球物理(Biogeophysics)作为勘探地球物理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包含了微生物学、生物地球科学以及地球物理勘测等多个学科,侧重于研究微生物与地质介质相互作用对地球物理场的影响.过去十几年在生物地球物理领域的研究充分表明和验证了地球物理勘测方法的独特优点(最小化侵入、时空连续及跨尺度运用),并为将传统勘测方法用于探索跨时间空间各尺度的地下生物地球化学动态过程提供了理论及实验依据.本篇综述将系统介绍生物地球物理学科的理论背景、发展和研究前沿.首先讨论微生物及其活动引起的孔隙介质中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其次,将侧重于探讨微生物活动对包括地电法、电磁法、探地雷达以及地震法等不同地球物理场的响应.最后将讨论生物地球物理领域的机遇、挑战和潜在应用.
关键词
生物地球物理
地球物理勘测方法
微生物过程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
Keywords
Biogeophysics
Geophysical methods characterization
Microbial process
Biogeochemical process
Microbe-mineral interaction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韩国哈曼组鸟类足迹化石行为分析及与现代鸟类生态系统的对比(英文)
Amanda R.FALK
林钟真
Stephen T.HASIOTIS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生物地球物理:地球物理方法在研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张弛
董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