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咯锂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1
1
作者 荆子君 Khai Chen Tan +5 位作者 何腾 于洋 裴启俊 王金涛 Hui Wu 陈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1-106,共6页
高效储氢材料的缺乏是制约氢能大规模应用的主要瓶颈之一。有机液态储氢材料是一类具有前景的体系,但是仍然面临吸放氢热力学性质差等难题。作者在前期提出了一种金属取代策略,即碱(土)金属取代有机物中的活泼氢,优化了有机储氢材料的... 高效储氢材料的缺乏是制约氢能大规模应用的主要瓶颈之一。有机液态储氢材料是一类具有前景的体系,但是仍然面临吸放氢热力学性质差等难题。作者在前期提出了一种金属取代策略,即碱(土)金属取代有机物中的活泼氢,优化了有机储氢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基于此,我们开发了一系列金属有机氢化物储氢材料。然而在这些材料中,金属吡咯盐的合成方法及性质并没有被详细地研究,同时吡咯锂这种新物质的晶体结构尚未解析。在本工作中,我们采用球磨法和湿化学法两种合成方法制备了吡咯锂和吡咯钠两种物质,并利用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技术对材料进行了详细的表征。晶体结构解析发现,吡咯锂为单斜晶系,P2_(1/c)(14)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4.4364(7)A、b=11.969(2)A、c=8.192(2)A、β=108.789(8)°和V=411.8(2)A^(3)。在晶体结构中,每个锂离子被三个吡咯离子包围,其中包括两个Li-N形成的σ键和一种阳离子–π相互作用,并由此形成了三维网络结构。这些特征不同于文献中对咔唑锂的理论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锂 晶体结构 金属取代 液态有机储氢材料 金属氮杂环化合物 储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