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中枢驱动检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璐 罗远明 《生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5,共7页
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其活动可作为呼吸肌功能的代表。膈肌功能可通过其电活动(膈肌肌电)和机械功能如用于反映胸腔压的食道压进行综合评价。与食道压相比,置放准确的多导食道电极所记录的膈肌肌电更能准确反映呼吸中枢驱动。各种呼吸系... 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其活动可作为呼吸肌功能的代表。膈肌功能可通过其电活动(膈肌肌电)和机械功能如用于反映胸腔压的食道压进行综合评价。与食道压相比,置放准确的多导食道电极所记录的膈肌肌电更能准确反映呼吸中枢驱动。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即慢阻肺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与呼吸中枢驱动有关。精准记录膈肌肌电,量化呼吸中枢驱动已成为探索疾病发生机理、帮助诊断的重要工具。本文首先介绍食道电极记录膈肌肌电,量化呼吸中枢驱动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对慢性呼吸疾病诊断治疗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中枢驱动 食道压 膈肌肌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浓度与脑微出血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2
作者 李清 赵潇雯 +11 位作者 任敬 余淼 崔瀚方 丁芳园 刘昊 李琼 王凡 李青 陈希妍 路承彪 李少敏 赵建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7,共12页
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与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评估HIF-1α对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 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与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评估HIF-1α对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自2022年6月至2023年11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CSVD患者104例,对入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统计、头颅核磁检查、认知功能评估、血清HIF-1α检测,统计入组患者CMBs的数量和部位,并进行分组,研究HIF-1α与认知功能和CMBs的相关性,分析CMBs、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评估HIF-1α对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CMBs严重程度在HIF-1α、认知功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IF-1α浓度与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延迟回忆呈负相关,与CMBs数量呈正相关,HIF-1α可能是CMBs和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且对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潜在的预测价值。结论血清HIF-1α浓度与CMBs数量及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有关,血清HIF-1α浓度可能对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脑微出血 缺氧诱导因子 认知功能障碍 生物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医学与组织修复 被引量:5
3
作者 姚敏 方勇 王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51-1454,共4页
激光在医学领域应用广泛。在组织修复方面,弱激光可通过生物刺激作用促进细胞生长;激光经光致聚合封闭创面,并通过光致氧化作用有效控制创面感染;点阵式激光能够促进瘢痕重塑。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治疗方法的不断优化,激光在组织修复... 激光在医学领域应用广泛。在组织修复方面,弱激光可通过生物刺激作用促进细胞生长;激光经光致聚合封闭创面,并通过光致氧化作用有效控制创面感染;点阵式激光能够促进瘢痕重塑。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治疗方法的不断优化,激光在组织修复方面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组织修复 光医学 创面感染 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大脑灰质体积萎缩介导病程与平衡控制能力之间的关联
4
作者 徐振 肖松林 +4 位作者 沈斌 章楚怡 李静静 周俊鸿 傅维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16-616,共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患者与健康对照组(health control,HC)大脑灰质体积(grey matter volume,GMV)的差异,并探讨GMV萎缩与平衡控制能力下降的关系。方法45名CAI和36名HC完成了大脑结构MRI...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患者与健康对照组(health control,HC)大脑灰质体积(grey matter volume,GMV)的差异,并探讨GMV萎缩与平衡控制能力下降的关系。方法45名CAI和36名HC完成了大脑结构MRI扫描、单腿站立测试和Y平衡测试。应用VBM方法量化大脑局部GMV,采用COP摆动速度和YBT得分评价平衡能力。线性回归模型用来分析GMV与平衡能力以及病程之间的关系。中介分析探究GMV是否介导了病程与平衡能力之间的联系。结果与HC相比,CAI多个脑区表现出更小的GMV,包括右侧顶叶上回、右侧缘上回、双侧丘脑、左侧枕中回和左侧海马区(FWE校正P<0.05)。此外,在CAI组中发现更小的丘脑和海马GMV与更快COP摆动速度(较差平衡控制能力)有关(β=-0.44~-0.41,P=0.004~0.007),在HC中没有发现。中介分析显示,丘脑(间接效应β=0.11)和海马区GMV(间接效应β=0.117)显著介导了CAI病程与平衡能力的关系。结论CAI患者较小的丘脑和海马GMV与较差的平衡控制表现有关。此外,丘脑和海马GMV介导了病程和平衡控制能力之间的关联,提示大脑灰质体积结构特征完整对于CAI患者维持较好的平衡控制能力至关重要,在CAI人群的管理和康复方案中值得考虑这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大脑结构 MRI扫描 康复方案 间接效应 CAI 平衡控制能力 线性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dio-facio-cutaneous综合征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欢欢 李牛 +5 位作者 郁婷婷 胥雨菲 李国强 王秀敏 沈亦平 王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Cardio-facio-cutaneous综合征(CFC)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特征。方法提取2例CFC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采用靶向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变异基因,并运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 2例患儿均为汉族女性,分别为13个月和7岁半,有... 目的探讨Cardio-facio-cutaneous综合征(CFC)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特征。方法提取2例CFC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采用靶向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变异基因,并运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 2例患儿均为汉族女性,分别为13个月和7岁半,有内眦赘皮、鼻梁塌平、头发稀疏等相似的颅面部特征,均伴有生长发育迟缓及癫痫发作史。1例心电图有T波变化,P-R间期正常高限;另1例心电图正常。基因检测显示,2例患儿在MAP2K1基因3号外显子上各有一处杂合的错义变异,分别为c.383G>T,p.Gly128Val和c.389A>G,p.Tyr130Cys,且均为新生突变(de novo),均系文献报道过的CFC变异位点。结论 2例为国内首次报道CFC病例,且均为MAP2K1基因突变型。因既往报道CFC患儿大多合并心脏病变,2例患儿均继续随访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o-facio-cutaneous综合征 MAP2K1基因 靶向基因测序技术 新生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从基因组学到临床实践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柏林 邹小兵 徐秀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41-246,共6页
关键词 孤独症 临床实践 基因组学 哈佛大学医学院 临床分子诊断 基因诊断 儿童医院 医学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诊断儿童基因组病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欢欢 李牛 +5 位作者 郁婷婷 姚如恩 卿艳荣 王秀敏 沈亦平 王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01-1305,共5页
目的·对10例临床怀疑基因组病的患儿进行临床分子诊断,初步探讨靶向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拷贝数变异(CNVs)的可行性。方法·对患儿进行外周血DNA靶向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别分析其基因组CNVs,确定致病CNVs位点及大小... 目的·对10例临床怀疑基因组病的患儿进行临床分子诊断,初步探讨靶向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拷贝数变异(CNVs)的可行性。方法·对患儿进行外周血DNA靶向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别分析其基因组CNVs,确定致病CNVs位点及大小,同时使用染色体基因芯片技术作为对照方法检测CNVs。结果·靶向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中1个患儿基因组的17号染色体q25.1—q25.3区域存在9 345 kb的重复(3个拷贝),而另1个患儿基因组中存在15号染色体q11.2—q13.1区域的8 232 kb的杂合缺失,其余8例患儿基因组未见可疑CNVs。染色体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与高通量测序结果相比高度一致。结论·借助于分子诊断技术,2名患儿被确诊为基因组病。临床应用靶向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CNVs完全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拷贝数变异 基因组病 高通量测序 染色体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原位肝移植后肿瘤坏死因子-α与供肝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夏仁品 武聚山 +5 位作者 吴娟 卢实春 郭庆良 黄建文 赵春惠 Terry B Strom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489-491,共3页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肝移植后早期的活性变化及其与供肝损伤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观察其生存期外周血ALT变化、大鼠胆汁分泌量及移植肝门静脉血TNF-α活性。结果供肝冷冻保存4h组及对照组移植大鼠存活期超...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肝移植后早期的活性变化及其与供肝损伤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观察其生存期外周血ALT变化、大鼠胆汁分泌量及移植肝门静脉血TNF-α活性。结果供肝冷冻保存4h组及对照组移植大鼠存活期超过50d,而冷冻保存8h组大鼠无一长期存活(均<3d);对照组及4h冷冻保存组胆汁分泌量显著多于8h冷冻保存组(P<0.05),8h组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4h组(P<0.05);8h组移植后TNF-α活性显著升高,且术后2h达高峰,而4h组仅在术后2h轻度升高(P<0.05)。结论肝移植早期TNF-α升高程度与供肝损伤程度有关。TNF-α可能源于移植肝的枯否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肿瘤坏死因子-Α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2-氧-4-羧噻唑烷增强谷胱甘肽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费哲为 Andrew Rhodes 尤永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时给予外源性左旋 - 2 -氧 - 4-羧噻唑烷 (OTZ)以增加机体谷胱甘肽 (GSH)合成的可能性 ,同时利用OTZ检测GSH的水平。 方法 7只实验兔创伤前后测定机体静息能耗 (REE) ;经颈静脉导管注入稳定同位素标记的13 C -OTZ后 ,在 12... 目的探讨创伤时给予外源性左旋 - 2 -氧 - 4-羧噻唑烷 (OTZ)以增加机体谷胱甘肽 (GSH)合成的可能性 ,同时利用OTZ检测GSH的水平。 方法 7只实验兔创伤前后测定机体静息能耗 (REE) ;经颈静脉导管注入稳定同位素标记的13 C -OTZ后 ,在 12 0min内采集多个时段的血及呼出气体标本以测定血OTZ浓度及13 CO2 呼出速度 ;根据13 CO2 呼出速度曲线 ,计算出13 CO2 呼出的总量。 结果创伤前后REE分别为 2 0 5 99± 2 6 5 8J·kg-1·d-1,2 6 0 46± 45 98J·kg-1·d-1,创伤后明显增加 ;创伤后血13 C -OTZ浓度持续下降 ,尤以创伤后 30min内下降更为显著 ;创伤后 12 0min内13 CO2 呼出总量为 2 5 986 86 μmol/kg ,创伤前为 2 115 9 5 5 μmol/kg ,创伤后明显增多。  结论创伤时机体对半胱氨酸需求明显增加 ;外源性OTZ可能是创伤后补充半胱氨酸的一个重要来源 ;稳定同位素标记的13 C -OTZ可作为创伤前后GSH水平评估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代谢反应 静息能量 稳定同位素 谷胱甘肽 半胱氨酸 CT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B和C亚型Nef蛋白特异性CD8^+ T细胞交叉应答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庄严 翟嵩 +5 位作者 王少扬 康文臻 李新红 于旭 Marcus Altfeld 孙永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7期596-599,622,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B(H IV-1B亚型)Nef蛋白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在B、C亚型间的交叉反应性。方法:选取51例H IV-1B亚型感染者,采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合成的54个H IV-1B、C亚型Nef全基因序列肽库作为抗原,酶联...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B(H IV-1B亚型)Nef蛋白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在B、C亚型间的交叉反应性。方法:选取51例H IV-1B亚型感染者,采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合成的54个H IV-1B、C亚型Nef全基因序列肽库作为抗原,酶联免疫斑点吸附试验(ELISpot)方法检测H IV-1B亚型Nef蛋白特异性CD8+T细胞对B、C亚型抗原的应答反应。结果:在产生特异性应答效应的个体中,82.9%(29/35)感染个体同时识别B和C亚型肽段。感染个体在对两个亚型肽段的识别数量及应答强度上无显著差异(P=0.529和P=0.754)。H IV-1B亚型特异性CD8+T细胞能针对70.4%无论B还是C亚型的Nef肽段产生应答反应。被特异性CD8+T细胞同时识别的B、C亚型Nef肽段间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显著高于仅能被识别的B亚型或C亚型肽段的氨基酸序列(P=0.01)。结论:H IV-1B亚型Nef蛋白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在B、C亚型间具有良好的交叉反应性,能产生交叉反应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亚型间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B亚型 C亚型 基因 CD8^T细胞反应 交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采末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早老素-1(PS-1)双重基因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平 潘扬杏 +2 位作者 赵雪梅 杜洪震 张冀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8-511,共4页
目的 构建APP751和PS 1(M14 6L)双重基因稳定转染的中国仓鼠卵巢 (CHO)细胞系 ,以用于 β 分泌酶或γ 分泌酶抑制剂的研究和相关药物的筛选。方法 从人胎盘基因文库中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方法扩增野生型和突变型PS 1(M14 6L)基因 ,... 目的 构建APP751和PS 1(M14 6L)双重基因稳定转染的中国仓鼠卵巢 (CHO)细胞系 ,以用于 β 分泌酶或γ 分泌酶抑制剂的研究和相关药物的筛选。方法 从人胎盘基因文库中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方法扩增野生型和突变型PS 1(M14 6L)基因 ,并重组克隆到PCI neo质粒 ,用脂质体 (Lipo fectAmine)法将野生型和突变型 (M14 6L)PS 1转染至含APP751表达基因的CHO细胞 ,选择培养液筛选能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的CHO细胞株。用免疫沉淀和ELISA测定分析细胞表达产物。结果 建立了数株能表达Aβ和PS 1的CHO细胞。在转染细胞株中高表达的SP 1为全长 4 5kd的PS 1蛋白 ;野生型PS 1和突变型PS 1(M14 6L)以及单纯APP751转染的CHO细胞株均可分泌Aβ多肽 ,且突变型PS 1(M14 6L)转染的细胞株分泌到条件培养液中的Aβ1~ 42 比其它细胞株增加了近两倍。结论 突变型PS 1(M14 6L)的高表达可促使Aβ1~ 42 的分泌增加。我们建立的PS 1和APP双重基因稳定转染的CHO细胞株模型 ,可用于 β 分泌酶或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变多肽 早老素-1 β-或γ-分泌酶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介入法导入自体血栓建立猴局部脑缺血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飞玲 黄志宏 +9 位作者 邓燕贤 于俊雄 邱维佳 周智鹏 何作凯 韦瑛 甘瑞静 韦日明 容明智 陈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30-1930,1938,共2页
目的:采用血管介入法导入自体血栓,建立猴局部脑缺血动物模型,为脑缺血的相关研究提供创伤小、应用前景大的基础研究平台。方法:以12只食蟹猴为实验对象,采用血管介入法从股动脉将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MCA)M1分枝,导入自体血栓堵塞MC... 目的:采用血管介入法导入自体血栓,建立猴局部脑缺血动物模型,为脑缺血的相关研究提供创伤小、应用前景大的基础研究平台。方法:以12只食蟹猴为实验对象,采用血管介入法从股动脉将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MCA)M1分枝,导入自体血栓堵塞MCA。结果:栓塞后,数字影像血管造影系统下可见M1段以后的血管显影不良;1 h后,CT灌注成像均显示大脑局部血流量和血容量下降,血流平均通过时间延长;48 h后常规CT平扫可见典型的低密度陈旧性局部脑缺血病灶。栓塞后24 h内,取两只动物尸体解剖,大脑切片TTC染色,显示患侧MCA区脑梗病灶;其余动物清醒后,缺血对侧肢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瘫痪,神经功能评分均<60分。结论:用血管介入法导入自体血栓建立的猴局部脑缺血动物模型,插管和栓塞过程清晰、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结果与临床更相似,在脑缺血的相关研究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梗塞 大脑中动脉 食束猴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蛋白MARVELD1与核质转运受体蛋白Importin β1相互作用的鉴定
13
作者 王山 肖晟 +2 位作者 赫杰 韩放 李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35-739,共5页
核蛋白MARVELD1(MARVEL domain containing1)是一个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下调的肿瘤相关基因.为寻找其相互作用分子,构建pGEX-4T-2/MARVELD1重组体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GST-MARVELD1融合蛋白.采用GSTpull-down结合LC-MS/MS(液相色谱-串联... 核蛋白MARVELD1(MARVEL domain containing1)是一个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下调的肿瘤相关基因.为寻找其相互作用分子,构建pGEX-4T-2/MARVELD1重组体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GST-MARVELD1融合蛋白.采用GSTpull-down结合LC-MS/M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对MARVELD1蛋白的相互作用分子进行筛选,发现了16个与MARVELD1相互结合的蛋白.进一步的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MARVELD1与核质转运受体蛋白importin β1能够相互作用,说明MARVELD1可能参与了importin β1的部分生物学作用,或是它通过与importin β1结合而进入细胞核.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MARVELD1和importin β1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VELD1 核质转运受体蛋白 GST pull-down 免疫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采末病Aβ多肽基因的高效表达及纯化研究
14
作者 杜洪震 赵雪梅 +2 位作者 潘杨杏 张冀民 梁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4-647,共4页
目的 通过对Aβ多肽基因进行重组克隆 ,构建质粒和高效表达的菌株 ,并研究表达产物快速高效的纯化回收方法。方法 采用IMPACT TWIN表达系统构建Intein Aβ重组基因表达质粒 ,将该质粒转化至BL2 1(DE3) ,筛选高效表达菌株 ;表达产物经C... 目的 通过对Aβ多肽基因进行重组克隆 ,构建质粒和高效表达的菌株 ,并研究表达产物快速高效的纯化回收方法。方法 采用IMPACT TWIN表达系统构建Intein Aβ重组基因表达质粒 ,将该质粒转化至BL2 1(DE3) ,筛选高效表达菌株 ;表达产物经ChitinBeads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 ;SDS PAGE电泳 ,毛细管区带电泳及免疫印迹法等鉴定。结果 重组的Intein Aβ基因在BL2 1中获得高效表达 ,筛选出稳定高效表达的BL2 1(DE3)细胞株 ;融合蛋白表达量可达全菌蛋白的 6 0 % ;表达产物经ChitinBeads亲和层析纯化后 ,其纯度可达 98%以上 ,并具有与Aβ多肽相同的分子量及免疫学活性。结论 Aβ多肽基因在IMPACT TWIN系统中可获得高效表达 ,利用ChitinBeads亲和层析方法可将表达的Aβ多肽进行快速、简便、无酶化的高效分离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采末病 Aβ多肽 基因表达 亲和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弹簧丝植入治疗面神经麻痹性眼睑闭合不全
15
作者 张黎 Aaron Fay +1 位作者 邢枫 王丽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39-742,共4页
背景瞬目和眼睑闭合功能障碍是面神经麻痹患者所共有的症状,其治疗方法包括上睑植入机械性装置,帮助眼睑闭合。一种新型的植入装置为金属弹簧,国内尚无关于金属弹簧植入治疗面神经麻痹性眼睑闭合不全的报道。目的评价眼睑金属弹簧植... 背景瞬目和眼睑闭合功能障碍是面神经麻痹患者所共有的症状,其治疗方法包括上睑植入机械性装置,帮助眼睑闭合。一种新型的植入装置为金属弹簧,国内尚无关于金属弹簧植入治疗面神经麻痹性眼睑闭合不全的报道。目的评价眼睑金属弹簧植入术治疗面神经麻痹性眼睑闭合不全和暴露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设计,收集2010年8月至2012年11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因面神经麻痹性眼睑闭合不全行眼睑金属弹簧植入术的患者11例11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手术医师完成。金属弹簧由直径0.3mm的镍合金丝制成,术中将弹簧下臂末端用涤纶布包裹并缝合于上睑睑板表面。手术前后均进行详细的外眼检查,对手术前后眼睑闭合不全的程度、上睑缘到瞳孔中心的距离(ULMD)、眼睑运动的幅度等进行比较。术后随访8-38个月,观察术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术眼术后眼部酸痛不适症状逐渐消失,术眼睁眼、闭眼自然。术眼术前及术后ULMD值分别为(3.51±0.73)mm和(3.20±0.8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P=0.10);术眼手术前后眼睑闭合不全程度分别为(5.94±1.57)mm和(1.06±O.9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2,P=0.00);术后患眼眼睑运动幅度为(5.89±0.70)mm,较术前的(0.11±0.33)mm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7,P=0.00)。术后患眼的暴露性角膜病变均得到明显改善。本组术眼中除1例患者术眼因受外伤需要进行金属弹簧调整,其他术眼未发生金属弹簧暴露、金属疲劳、术区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眼睑内金属弹簧植入术治疗面神经麻痹性眼睑闭合不全的手术安全有效,术后上睑的提睑和闭合功能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整容术 方法学 面神经麻痹 手术 眼睑闭合不全 眼睑 手术 植入物 金属弹簧植入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HLA-DRβ1亚型同源多肽筛选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抗原的研究
16
作者 栗占国 肖利群 +1 位作者 韩蕾 Gary Pestano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 :筛选与类风湿关节炎易感基因HLA DRβ1亚型同源多肽结合的抗原性蛋白。方法 :利用HLA DRβ1亚型同源多肽亲和层析柱结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B细胞可溶性蛋白 ,并以pH梯度洗脱获取HLA DRβ1同源多肽结合蛋白。 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易... 目的 :筛选与类风湿关节炎易感基因HLA DRβ1亚型同源多肽结合的抗原性蛋白。方法 :利用HLA DRβ1亚型同源多肽亲和层析柱结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B细胞可溶性蛋白 ,并以pH梯度洗脱获取HLA DRβ1同源多肽结合蛋白。 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易感基因HLA DRβ1亚型同源多肽可高亲和力结合II型胶原、热休克蛋白 90和组蛋白等 5种抗原蛋白。 结论 :II型胶原及热休克蛋白 90可能通过与HLA DRβ1分子形成二聚体复合物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HLA-DRβ1 亚型结合抗原 同源多肽 PH梯度洗脱 Ⅱ型胶原 热休克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曲面上细胞群体的极化和排列
17
作者 刘程林 许佳艺 +6 位作者 和世杰 李晓梦 李晓军 张婉君 李慧琦 霍波 季葆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84-284,共1页
目的细胞外微环境中的生化、力学和基底拓扑形状等因素对细胞骨架形态、黏附斑分布、迁移、分化、凋亡等细胞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曲率作为三维细胞外环境的重要拓扑参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曲率影响细胞行为的潜在机制尚不明确。方法... 目的细胞外微环境中的生化、力学和基底拓扑形状等因素对细胞骨架形态、黏附斑分布、迁移、分化、凋亡等细胞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曲率作为三维细胞外环境的重要拓扑参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曲率影响细胞行为的潜在机制尚不明确。方法将细胞接种在半圆柱形和半球形表面上,并通过分析细胞骨架和细胞核对细胞的排列和极化进行统计。结果随着圆柱体/球体直径的减小(即曲率的增加),细胞将趋于沿轴向/周向方向排列,其极化的长细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行为 细胞外环境 细胞骨架 细胞群体 拓扑参数 细胞接种 三维曲面 长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单克隆抗体免疫化学技术鉴定不育妇女子宫内膜中白细胞成分
18
作者 徐崇 Hill J. A Anderson D. J.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01-303,共3页
用白细胞亚类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研究了不育妇女子宫内膜中白细胞成分。发现NKH—1阳性细胞为其主要成分,占50~75%,巨噬细胞次之。整个月经周期中T协助细胞始终多于T抑制细胞,其比例有波动。B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罕见。讨论了不育妇女子宫... 用白细胞亚类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研究了不育妇女子宫内膜中白细胞成分。发现NKH—1阳性细胞为其主要成分,占50~75%,巨噬细胞次之。整个月经周期中T协助细胞始终多于T抑制细胞,其比例有波动。B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罕见。讨论了不育妇女子宫内膜中NKH—1阳性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存在以及T_H/T_s比例在月经周期中波动的可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白细胞 不育 免疫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高信号患者血清CX3CL1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琼 赵建华 +9 位作者 刘昊 王凡 李青 陈希妍 蔡瑞艳 吴清武 张健 吉四辈 路承彪 李少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2,共7页
目的探究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3-C配体1(chemokine C-X3-C-motif ligand 1,CX3CL1),也被称作分形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的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 目的探究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3-C配体1(chemokine C-X3-C-motif ligand 1,CX3CL1),也被称作分形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的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影像学表现有WMH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住院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头颅核磁常规序列、生化指标,测定CX3CL1水平及评估简易认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分析血清CX3CL1水平与WMH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52例受试者,根据MMSE结果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77例)及认知功能障碍组(75例),平均年龄分别为(59.60±8.84)岁和(62.91±7.99)岁。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X3CL1水平与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定向力分别呈负相关性(r=-0.227,P=0.008、r=-0.186,P=0.030、r=-0.172,P=0.046)。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X3CL1水平、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及深部白质病变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提示CX3CL1水平对认知障碍可能具有潜在的预测价值。结论血清CX3CL1水平、WMH与认知功能具有相关性,且血清CX3CL1水平升高是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C-X3-C配体1 脑白质高信号 认知功能 脑小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ICF综合征1例临床表型和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陆勇刚 姚如恩 +4 位作者 李牛 郁婷婷 王秀敏 沈亦平 王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缺陷、着丝粒不稳定和面部异常(ICF)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遗传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ICF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结果男性患儿,4岁,有反复感染;面部特征为圆脸、眼距稍宽、下颌尖、鼻梁稍扁、内眦赘皮明显、耳... 目的探讨免疫缺陷、着丝粒不稳定和面部异常(ICF)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遗传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ICF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结果男性患儿,4岁,有反复感染;面部特征为圆脸、眼距稍宽、下颌尖、鼻梁稍扁、内眦赘皮明显、耳位低。免疫学检测示IgA缺如。基因测序发现患儿DNMT3B基因存在一个纯合错义突变c.2506G>A,父母为杂合携带者,确诊为ICF综合征I型。结论DNMT3B基因突变可引发ICF综合征,基因检测有助于提高此类罕见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F综合征 临床表现 DNMT3B基因突变 基因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