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在有效性评估探讨--兼谈美国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表达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昊哲 宋彦 +1 位作者 陈燕萍 金广君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64,共6页
研究表明,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存在要素描述不明晰、目标政策缺乏量化的考察标准、行动计划缺失、各专项措施缺乏有机整合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规划成果的政策表达能力及其内在有效性。借鉴美国的有关经验,我国可采用以基础事实、愿景陈述... 研究表明,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存在要素描述不明晰、目标政策缺乏量化的考察标准、行动计划缺失、各专项措施缺乏有机整合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规划成果的政策表达能力及其内在有效性。借鉴美国的有关经验,我国可采用以基础事实、愿景陈述、目标政策、实施工具四项基本要素有机构成为特征的成果模式,增强规划成果的政策表达能力,构建总体规划内在有效性评估技术框架,提高规划成果的内在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有效性 规划评估 政策表达 行动计划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总体规划促进低碳城市实现途径探讨--以美国纽约市为例 被引量:26
2
作者 宋彦 彭科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99,共6页
如何充实"碳减排"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内容,如何将目标落实为行动以及将行动转化为责任部门的承诺,是中国通过城市总体规划促进低碳城市目标的实现所面临的三大问题。纽约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是专门针对城市实体环境... 如何充实"碳减排"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内容,如何将目标落实为行动以及将行动转化为责任部门的承诺,是中国通过城市总体规划促进低碳城市目标的实现所面临的三大问题。纽约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是专门针对城市实体环境而编制的,其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大城市具有借鉴意义,即提高总体规划的低碳政策表达技术、实现总体规划转变为行动纲领,以及体现总体规划的协调统筹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城市总体规划 部门协作 纽约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低碳城市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超骕 田莉 《城市建筑》 2018年第12期13-17,共5页
低碳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兼具气候变化的环境问题属性。本文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针对城市能源、城市产业、城市交通、城市建筑、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碳汇、城市生活、城市废弃物8个维度,结合现在运用较为成熟的... 低碳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兼具气候变化的环境问题属性。本文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针对城市能源、城市产业、城市交通、城市建筑、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碳汇、城市生活、城市废弃物8个维度,结合现在运用较为成熟的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能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指标体系中适于城市尺度且符合低碳城市内涵的指标进行综合比选,初步建立了一套低碳城市综合测度指标体系,且综合测度的框架与低碳城市行动框架对应:构建的低碳城市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共涵盖人均单位GDP排放强度等12个压力指标,非化石能源占总能源比例等30个状态指标及清洁能源政策等16个响应指标。研究亦表明,PSR概念模型为综合分析和描述低碳城市构建的各个维度的评估内容提供了合理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可持续 PSR模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总体规划政策综合风险分析框架探析
4
作者 张昊哲 宋彦 +2 位作者 赵志庆 陈玉珠 王月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51,共6页
近年来,城市总体规划逐渐向"风险应对型"规划转变。这就要求规划师对其制定的城市规划政策所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行考量与权衡,而城市总体规划政策综合风险分析框架将成为规划师进行此类工作的有力工具。该框架由两部分组成,即&q... 近年来,城市总体规划逐渐向"风险应对型"规划转变。这就要求规划师对其制定的城市规划政策所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行考量与权衡,而城市总体规划政策综合风险分析框架将成为规划师进行此类工作的有力工具。该框架由两部分组成,即"总体规划风险后果分析框架"及"总体规划风险诱因分析框架"。"总体规划风险后果分析框架"列明了城市总体规划中各类规划政策可能引发的风险后果清单,并对各类规划政策可能涉及的风险后果进行分级;"总体规划风险诱因分析框架"建立了环境因素作用于各类规划政策及诱发风险后果的逻辑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规划 风险分析 风险诱因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划评估促进动态规划的作用机制、概念框架与路径 被引量:23
5
作者 丁国胜 宋彦 陈燕萍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共5页
如何从蓝图式静态规划走向过程性动态规划已成为规划师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实现动态规划的关键在于采取什么方法使得规划过程能够有效地应对城市发展的各种不确定性。规划评估由于能够为规划过程提供一个有效的评判和反馈机制,是促进... 如何从蓝图式静态规划走向过程性动态规划已成为规划师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实现动态规划的关键在于采取什么方法使得规划过程能够有效地应对城市发展的各种不确定性。规划评估由于能够为规划过程提供一个有效的评判和反馈机制,是促进动态规划的重要途径。研究在对动态规划的内涵及规划评估促进动态规划的作用机制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规划评估理论,构建规划评估促进动态规划的概念框架,并从规划编制评估、规划实施评估和规划效果评估三个层面探讨规划评估促进动态规划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评估 动态规划 作用机制 概念框架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利用特征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燕萍 宋彦 +3 位作者 张毅 彭科 张芩 金鑫 《城市交通》 2011年第5期80-85,27,共7页
为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优化居民出行方式,有必要研究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调问题。以深圳市为例,应用多元Logit模型(MNL模型),纳入城市土地利用变量与出行者的家庭、社会、经济等变量,分析其对居民工作与非工作出行方式... 为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优化居民出行方式,有必要研究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调问题。以深圳市为例,应用多元Logit模型(MNL模型),纳入城市土地利用变量与出行者的家庭、社会、经济等变量,分析其对居民工作与非工作出行方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行起点的城市区位是影响居民出行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对于组团中心和非中心区的出行者,城市中心和城市副中心的出行者选择公共交通的可能性更高。同时,还从城市规划和设计角度,对优化居民出行方式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土地利用 出行方式选择 MNL模型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保障性住房政策分析及美国经验借鉴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志丹 白鹏 +2 位作者 宋彦 黄斌 赵凯茜 《住区》 2012年第1期88-93,共6页
本文总结剖析了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在当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制度、资金、实体房源三大困难,并通过介绍美国城市的住房政策应对上述困难的有效经验,提出完善住房规划体系、拓宽资金渠道(如利用社区土地信托制度),以及利用包容性区划等公共... 本文总结剖析了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在当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制度、资金、实体房源三大困难,并通过介绍美国城市的住房政策应对上述困难的有效经验,提出完善住房规划体系、拓宽资金渠道(如利用社区土地信托制度),以及利用包容性区划等公共政策来扩大房源保障途径等建议,以丰富国内城市的住房政策和促进保障房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社区土地信托 包容性区划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划政策友好性”--一次开放和试探性的征稿
8
作者 宋彦 《城市建筑》 2018年第12期1-1,共1页
这是一次开放而带有试探性的征稿。“友好性”并不算是城乡规划界正在流行的主题。”流行”意味着显性的、易见的。然而,规划者们(规划从业者和研究者)应该将全部目光都集中在那些”显而易见”的、正在发生的问题上吗?即便是当今流... 这是一次开放而带有试探性的征稿。“友好性”并不算是城乡规划界正在流行的主题。”流行”意味着显性的、易见的。然而,规划者们(规划从业者和研究者)应该将全部目光都集中在那些”显而易见”的、正在发生的问题上吗?即便是当今流行的规划课题,这些课题的解决方案是不是潜藏在那些我们一直以来经常忽略的领域中呢?如果是这样,规划者们不是更应该通过发散思维重新审视那些被忽略的视角,换一种身份去思考规划问题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问题 友好性 发散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纽约市公园规划友好性建设实践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建欣 宋彦 《城市建筑》 2018年第12期18-21,共4页
本文总结归纳了纽约市公园规划友好性建设的国际经验:在指导思想上,通过社区公园倡议和无障碍设施建设,满足不同年龄层和弱势群体的需求;在行动上,通过"无边界公园"的设计方法,加强公园与城市的联系;在建设上,有运营资金支持... 本文总结归纳了纽约市公园规划友好性建设的国际经验:在指导思想上,通过社区公园倡议和无障碍设施建设,满足不同年龄层和弱势群体的需求;在行动上,通过"无边界公园"的设计方法,加强公园与城市的联系;在建设上,有运营资金支持和资金跟踪与反馈制度;在方式上,通过加强跨部门合作,增强公园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纽约市公园友好性建设对我国的启示:应以人为本,增加包容性设计;打破边界,提高公园渗透性;转变管理方式,扩大融资渠道;加强部门合作,发掘公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规划 友好性 纽约市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道环境视觉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包容性趋势评述——基于美、英、日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6
10
作者 戴锏 陈心朗 宋彦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5期65-72,共8页
无障碍出行环境是社会文明的标尺,随着社会老龄化,无障碍设施使用需求不断增长,城市出行面临新的挑战,街道环境无障碍建设有待提升。本文立足城市街道空间,从视障人群类型与需求分析出发,以基于视障人群需求的无障碍设施为研究对象,归... 无障碍出行环境是社会文明的标尺,随着社会老龄化,无障碍设施使用需求不断增长,城市出行面临新的挑战,街道环境无障碍建设有待提升。本文立足城市街道空间,从视障人群类型与需求分析出发,以基于视障人群需求的无障碍设施为研究对象,归纳出街道环境中无障碍设施的三种类型,包括触觉补偿设施、残余视觉补偿设施、听觉补偿设施。结合美、英、日三国建设经验,通过对比三国街道环境视觉无障碍设施建设理念及做法差异,提出包容性设计理念引导下的设施建设更具动态性与有效性。基于此,借助包容性设计的原则与流程,提出营造街道视觉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包容性设计框架。最后结合我国城市街道建设现状提出若干发展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环境 无障碍设施 视障人群 包容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可达性衡量方法评述 被引量:11
11
作者 彭科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2-79,共8页
空间可达性(以下简称可达性)作为一项分析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地理等学科的研究及应用领域,用以了解人们所能获得的活动机会以及开展经济建设活动所能获得的潜在经济效益等。但是从目前频繁使用的一些过于简单的... 空间可达性(以下简称可达性)作为一项分析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地理等学科的研究及应用领域,用以了解人们所能获得的活动机会以及开展经济建设活动所能获得的潜在经济效益等。但是从目前频繁使用的一些过于简单的衡量方法可以发现,人们对其丰富的内涵、差异化的类型认识不足,这容易导致对研究问题的误判。本文介绍了3种经典的可达性定义以及相应的3种衡量方法;采用横向对比法,从假设前提的合理性、计算过程的复杂性、衡量结果的相似性和应用领域对比了3种衡量方法的差异;介绍了可达性经典衡量方法在内涵扩充、数据质量和分析单元等方面的应用现状;最后就选择合适的可达性衡量方法提出相应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衡量方法 指标 机会 空间 时间 阻抗 个体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回报预期分析的公众参与困境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昊哲 金广君 宋彦 《城市建筑》 2010年第12期113-116,共4页
本文针对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工作存在的种种不足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反馈模型,分析政府和公众对公众参与的预期回报,指出"参与"回报难以预期以及"不参与"风险约束不足是公众参与难以深入实施的两大根本原因,并在... 本文针对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工作存在的种种不足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反馈模型,分析政府和公众对公众参与的预期回报,指出"参与"回报难以预期以及"不参与"风险约束不足是公众参与难以深入实施的两大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由政府主导的"预期回报保障系统",以推动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 预期回报 反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