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细胞骨架网络中的力传播
1
作者 屈子杰 刘世琛 +7 位作者 Rosalind Wenshan Pan Heun Jin Lee Shahriar Shadkhoo Fan Yang David Larios 李春赫 Rob Phillips Matt Thomson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01-401,共1页
在生物系统中,由驱动蛋白和丝蛋白构成的消耗能量的活性网络可以产生驱动力并作用于多种生物过程,包括细胞运动、形状变化和复制等。这种活性网络的功能不可或缺,然而,分子尺度蛋白的相互作用如何能够使力在微米尺度上进行组织和传递仍... 在生物系统中,由驱动蛋白和丝蛋白构成的消耗能量的活性网络可以产生驱动力并作用于多种生物过程,包括细胞运动、形状变化和复制等。这种活性网络的功能不可或缺,然而,分子尺度蛋白的相互作用如何能够使力在微米尺度上进行组织和传递仍然难以捉摸。本研究证明了微管的捆绑(增长)可以使活性物质系统在“全局力传递”相和“局部力耗散”相间相互转化。平均微管长度增加5倍会导致局部相到全局相的转变。转变后,力传播的长度尺度增加100倍并且力的大小增加了20倍。全局相下活性物质系统可产生(10 p N)力场,使包括细胞运输和液滴运动等应用成为可能。通过理论和模拟证明,即使存在少数长微管也可以诱导局部和全局相之间的逾渗转变,为细胞中的力传递提供调节机制。本研究结果揭示了细胞中力传导机制,并使活性材料应用于合成生物学和软机器人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蛋白 微管 合成生物学 活性物质 活性材料 分子尺度 丝蛋白 力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管-驱动蛋白活性物质网络的变形控制
2
作者 屈子杰 刘世琛 +4 位作者 Heun Jin Lee Shahriar Shadkhoo 林子翔 Rob Phillips Matt Thomson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01-401,共1页
活性材料利用其内部能量源以自动化方式进行组织,这一特性为设计所需控制最少的微米级机器提供了新的可能。然而,自组织过程与活性物质系统的动力学规律密切相关,几乎不受环境扰动的影响。因此,了解活性物质自组织过程主动力生成的根本... 活性材料利用其内部能量源以自动化方式进行组织,这一特性为设计所需控制最少的微米级机器提供了新的可能。然而,自组织过程与活性物质系统的动力学规律密切相关,几乎不受环境扰动的影响。因此,了解活性物质自组织过程主动力生成的根本机制,尤其是排除环境扰动的情况下,十分必要。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光学控制手段来操纵由微管和光激活驱动蛋白组成的主动网络的自组织过程。该手段能够雕刻出不同形状的活性网络,并将它们与周围溶液隔离,实现了一种准干活性物质系统网络。通过实验,观察到主动网络以自相似的方式收缩。通过一个粗粒度理论,证明收缩的自相似性与黏性类主动应力有关。这些发现有助于通过操纵空间和时间中的光强度来控制网络的动态,并操纵网络在特定方向上弯曲。本工作提高了对该系统活性动力学生成机制的理解,并为设计一大类活性材料机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活性 自组织过程 活性材料 活性物质 驱动蛋白 环境扰动 自相似性 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水河全新世断裂带的分段性、几何特征及其地震构造意义 被引量:105
3
作者 闻学泽 C.R.Allen +3 位作者 罗灼礼 钱洪 周华伟 黄伟师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62-372,共11页
由五条左旋走滑的主要分支断层组成的鲜水河全新世断裂带,以惠远寺拉分区为界,可分为结构特征不同的两段:北西段结构较为简单;南东段则表现了由若干分支断层组成的复杂结构.这种断裂结构的分段性,造成了历史强震活动性的分段差异,同时... 由五条左旋走滑的主要分支断层组成的鲜水河全新世断裂带,以惠远寺拉分区为界,可分为结构特征不同的两段:北西段结构较为简单;南东段则表现了由若干分支断层组成的复杂结构.这种断裂结构的分段性,造成了历史强震活动性的分段差异,同时也可能是断层近代滑动速率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 该断裂带主要的几何特征之一是具有“多重羽列”性质.本文按阶区尺度的相对大小,作了羽列级别划分.其中,A级羽列不连续区伴有明显的地貌效应,是该断裂带分段的界限,其对历史上7级左右地震的破裂具有较明显的终止作用;B,C两级羽列不连续区也有一定程度的地貌显示,但对历史上大地震的破裂不具有明显的终止作用;更低级别的羽列几何则是在第四纪盖层中发育的地震地裂缝的主要组合型式. 另一种重要的几何特征是断层弯曲.无论沿整个断裂带还是在一些断层段上,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走向弯曲.局部弯曲的结果,可能是造成一些大地震时不对称破裂扩展和烈度衰减的重要几何影响因素,同时也可能是大地震或强震原地重复的构造条件之一.文中最后分析和讨论了两次历史大地震发震断层的立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分段性 地震构造 全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烃源岩生成甲烷的动力学参数及其应用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贤庆 肖贤明 +5 位作者 米敬奎 TANG Yongchun 肖中尧 刘德汉 申家贵 刘金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根据压力下黄金管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结果 ,应用 Kinetics和 GOR- Isotope Kinetics专用软件 ,获得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的生烃动力学参数及碳同位素动力学参数。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煤系泥岩及三叠系泥岩热解生成... 根据压力下黄金管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结果 ,应用 Kinetics和 GOR- Isotope Kinetics专用软件 ,获得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的生烃动力学参数及碳同位素动力学参数。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煤系泥岩及三叠系泥岩热解生成甲烷具有各自的活化能分布范围 ,分别是 197~ 2 6 8k J/ mol、180~ 2 6 0 k J/ mol、2 14~2 89k J/ m ol,频率因子各为 5 .2 6 5× 10 1 3s- 1、9.76 1× 10 1 1 s- 1、2 .2 70× 10 1 4s- 1 ,反映它们的生烃行为有所差异 ;其相应的碳同位素动力学参数也有差别 ,平均活化能分别是 2 2 8k J/ mol、2 0 5 k J/ mol、2 31k J/ mol。在此基础上 ,应用这些动力学参数 ,并结合地质背景 ,进一步探讨了依南 2气藏天然气的成因和运聚成藏模式。研究表明 ,依南 2气藏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库车坳陷阳霞凹陷中心侏罗系煤系烃源岩 ,主要聚气时间为 5~ 0 Ma,对应 Ro 为 1.2 5 %~ 1.95 % ,天然气散失率为 2 5 %~ 30 %。该研究对塔里木盆地 ,乃至我国其他地区天然气藏的成因评价与成藏过程研究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侏罗系 塔里木盆地 烃源岩 碳同位素 三叠系 天然气藏 生烃 GOR 成藏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生烃史 被引量:27
5
作者 高喜龙 肖贤明 +2 位作者 赵必强 鹿洪友 唐永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59-364,共6页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主要发育有两套烃源岩 :Es3 烃源岩与Ed2 烃源岩。由于该区地处海域 ,埋藏较深 ,对成烃史一直较少涉及。应用生烃动力学方法 ,对该凹陷沉积中心及斜坡带烃源岩生烃史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该凹陷中心Es3 生油岩...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主要发育有两套烃源岩 :Es3 烃源岩与Ed2 烃源岩。由于该区地处海域 ,埋藏较深 ,对成烃史一直较少涉及。应用生烃动力学方法 ,对该凹陷沉积中心及斜坡带烃源岩生烃史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该凹陷中心Es3 生油岩主生油期出现在 2 0~ 14Ma,主生气期出现在 15~ 10Ma ;Ed2 生油岩主生油阶段出现在 10~ 5Ma,目前仍处在主生气阶段。该凹陷斜坡带Es3 生油岩主生油期出现在 10~ 5Ma ,目前仍处在主生气阶段 ,Ed2 生油岩尚处在主生油阶段。结合渤中凹陷储盖组合及运聚、圈闭条件 ,本研究认为目前在该凹陷及其周围发现的油气藏主要来源于该凹陷 10Ma以后生成的油气 ,油源区主要是斜坡带Es3 与Ed2 生油岩 ,而凹陷中心烃源岩主要对天然气藏有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油岩 生烃动力学 渤中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克拉2大气田天然气的成因探讨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贤庆 肖贤明 +4 位作者 米敬奎 刘德汉 申家贵 唐永春 肖中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10,共3页
文章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烃源岩在封闭体系下热模拟生成甲烷的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动力学参数,探讨了克拉2大气田天然气的成因。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表明,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热模拟生成甲烷的碳同位素值介于-37‰^-25... 文章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烃源岩在封闭体系下热模拟生成甲烷的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动力学参数,探讨了克拉2大气田天然气的成因。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表明,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热模拟生成甲烷的碳同位素值介于-37‰^-25‰之间;可以用动力学方法将煤系烃源岩热模拟实验数据外推,应用于地质条件。克拉2大气田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属阶段捕获气,主要聚集了-5^-1 Ma阶段的天然气,其成熟度R(?)为1.3%-2.5%。这不仅得到早期相关研究成果的支持,而且也符合该区天然气的勘探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烃源岩 大气田 成因探讨 碳同位素 塔里木盆地 侏罗系 下侏罗统 天然气 库车坳陷 热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煤成甲烷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贤庆 肖贤明 +5 位作者 Tang Y 米敬奎 申家贵 肖中尧 包建平 熊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5,共5页
应用黄金管封闭体系热解实验 ,结合GC IRMS同位素质谱仪的甲烷碳同位素分析 ,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生成甲烷的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 ,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热解气甲烷碳同位素介于 - 3 6 %~- 2 5 % ;碳同位... 应用黄金管封闭体系热解实验 ,结合GC IRMS同位素质谱仪的甲烷碳同位素分析 ,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生成甲烷的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 ,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热解气甲烷碳同位素介于 - 3 6 %~- 2 5 % ;碳同位素与热解温度 (或Ro)、升温速率密切相关 ;煤成甲烷的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结果与热解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表明可以用动力学方法将实验数据外推 ,并应用于地质实际中。模拟结果显示 ,库车坳陷克拉 2气田天然气主要经历了 10Ma(尤其是 5Ma)以来的阶段性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甲垸 热解实验 碳同位素 动力学模拟 天然气成因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梯法蓝宝石(Al_2O_3)晶体的脱碳去色退火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徐军 周国清 +6 位作者 邓佩珍 司继良 钱小波 周永宗 王银珍 周圣明 朱人元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95-1098,共4页
温度梯度法(TGT)生长的Al2O3晶体因石墨发热体在高温时的挥发和原料中过渡性金属离子的存在,晶体在不同部位呈现不同颜色,一般上部为浅红色,尾部为浅黄绿色.将TGT法生长的Al2O3晶体(φ110×80mm3)依次经过高温氧化气氛、高温还原气... 温度梯度法(TGT)生长的Al2O3晶体因石墨发热体在高温时的挥发和原料中过渡性金属离子的存在,晶体在不同部位呈现不同颜色,一般上部为浅红色,尾部为浅黄绿色.将TGT法生长的Al2O3晶体(φ110×80mm3)依次经过高温氧化气氛、高温还原气氛脱碳、去色退火实验,即“两步法”退火实验,晶体变成无色、透明.经测试,Al2O3晶体的完整性、光学透过率和光学均匀性均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晶体 去色 脱碳 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及其在天然气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贤庆 肖贤明 +3 位作者 田辉 TANG Yong-chun 方家虎 周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3-550,共8页
天然气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是国际油气地球化学界的前沿性研究方向。它和盆地沉积埋藏史、受热史结合起来,对于评价天然气的成因和成藏历史是一种新而且有效的手段,正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介绍了天然气形成的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以及其在... 天然气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是国际油气地球化学界的前沿性研究方向。它和盆地沉积埋藏史、受热史结合起来,对于评价天然气的成因和成藏历史是一种新而且有效的手段,正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介绍了天然气形成的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以及其在评价天然气的成熟度、气源、运移-聚集史和油气比研究等方面应用的新进展,充分展示了其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不仅受母源、成熟度的影响,而且与运聚条件、沉积盆地增温速率有关。瞬时聚集气与累积聚集气在碳同位素特征存在明显差别。碳同位素分馏动力学模型在不同含油气盆地会存在差异,不仅取决于气源条件,还与运移-聚集史、沉积-构造史有关。中国叠合型盆地天然气藏成因复杂,具有多期、多源的特点,本研究对这类天然气的研究与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形成 稳定碳同位素 动力学模拟 气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生烃动力学方法研究库车坳陷烃源岩生烃史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贤庆 肖贤明 +5 位作者 米敬奎 肖中尧 方家虎 唐永春 刘德汉 申家贵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9-33,共5页
根据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参数,结合沉积埋藏史和古热史资料,本文应用生烃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三叠-侏罗纪烃源岩生烃史。研究表明,无论是煤,还是泥岩,库车坳陷三叠-侏罗纪烃源岩生气时间发生得晚,主生气期出现在10 Ma以来... 根据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参数,结合沉积埋藏史和古热史资料,本文应用生烃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三叠-侏罗纪烃源岩生烃史。研究表明,无论是煤,还是泥岩,库车坳陷三叠-侏罗纪烃源岩生气时间发生得晚,主生气期出现在10 Ma以来的喜山期晚期,生气高峰期出现在5 Ma之后。中上三叠世烃源岩生气时间和主生气期均早于中下侏罗世烃源岩。烃源岩这种晚期生气特征,为库车坳陷天然气的晚期聚集成藏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烃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史 动力学 模拟参数 烃源岩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源岩的生烃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贤庆 肖贤明 +3 位作者 TangY 米敬奎 肖中尧 申家贵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87-489,共3页
采用黄金管-高压釜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结合专用Kinetics软件,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源岩进行了生烃动力学研究,求取了甲烷、C2-C5气态烃生成的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源岩具有高的生气性,在高演化阶段... 采用黄金管-高压釜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结合专用Kinetics软件,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源岩进行了生烃动力学研究,求取了甲烷、C2-C5气态烃生成的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源岩具有高的生气性,在高演化阶段主要产甲烷气;甲烷、C2-C5气态烃的生成活化能分别为43~64和52~72kcal/mol.生烃动力学方法可较好地将实验生烃数据外推到地质过程,在天然气评价与勘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干酪根 热解 模拟试验 生烃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岩中浅色体的有限迁移及其对变形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曾令森 李海兵 +1 位作者 许志琴 Jason B.SALEEBY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52-757,共6页
熔体在地壳和地幔中怎样迁移及其动力学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地壳深融作用的产物 ,混合岩中的浅色体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来探讨影响地壳熔体在中下地壳迁移的因素。为此 ,我们对美国加州南 Sierra Nevada岩基中典型的混合岩... 熔体在地壳和地幔中怎样迁移及其动力学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地壳深融作用的产物 ,混合岩中的浅色体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来探讨影响地壳熔体在中下地壳迁移的因素。为此 ,我们对美国加州南 Sierra Nevada岩基中典型的混合岩、变泥质岩及邻近的花岗闪长岩进行了详细的主要元素地球化学和野外构造变形分析 ,同时应用流体动力学理论估算了在中下地壳条件下 ,典型浅色体的迁移距离。南 Sierra Nevada岩基中的混合岩中的浅色体厚度为 1mm至 1cm。在部分熔融程度较高的区域 (>10 % ) ,浅色体相互连接而成网结状构造 ,应变的承载方式主要以 IWL(Interconnected Weak L ayers)形式进行 ,即熔融体表现为弱相而承载大部分的应变。相反地 ,在部分熔融程度较低的区域 (<5 % ) ,浅色体孤立地出现 ,应变的承载方式主要以 L BF(L oad- Bearing Frame-work)形式进行 ,即应变主要由非熔融体的基质来承担。这表明在混合岩形成过程中 ,熔体的出现强烈地制约着应变分解作用。应用 Shaw的岩石粘度模型 ,我们根据浅色体的主要元素地球化学成分计算了浅色体在熔融状态下的粘度。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 ,估算了浅色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迁移距离。计算结果表明 :1和典型花岗岩相比 ,浅色体具有较高的粘度 ,为 10 9~ 1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岩 下地壳 部分熔融 变形分解 元素地球化学 地幔 花岗岩 色体 分解作用 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界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参数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贤庆 肖贤明 +4 位作者 米敬奎 唐永春 肖中尧 刘德汉 申家贵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39,共5页
根据封闭体系黄金管热模拟实验结果,应用Kinetics专用软件,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界不同类型烃源岩的生烃特征与动力学参数。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碳质泥岩、泥岩及三叠系湖相泥岩具有各自的活化能分布和频率因子,揭示出其生烃行... 根据封闭体系黄金管热模拟实验结果,应用Kinetics专用软件,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界不同类型烃源岩的生烃特征与动力学参数。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碳质泥岩、泥岩及三叠系湖相泥岩具有各自的活化能分布和频率因子,揭示出其生烃行为的差异性。利用GOR-IsotopeKinetics软件,推导了库车坳陷侏罗系煤、泥岩和三叠系湖相泥岩3类烃源岩的碳同位素动力学参数。上述参数的获取,为盆地模拟、烃源岩评价、生烃量计算及资源量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球化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动力学 碳同位素 动力学参数 烃源岩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及其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贤庆 肖贤明 +4 位作者 唐永春 肖中尧 米敬奎 刘德汉 申家贵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7-144,共8页
通过有压力的黄金管封闭体系生烃模拟实验和GC IRMS测定,结合GOR IsotopeKinetics专用软件,求取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甲烷的碳同位素动力学参数。结合地质背景,探讨了克拉2气田天然气的成因。克拉2气田天然气... 通过有压力的黄金管封闭体系生烃模拟实验和GC IRMS测定,结合GOR IsotopeKinetics专用软件,求取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甲烷的碳同位素动力学参数。结合地质背景,探讨了克拉2气田天然气的成因。克拉2气田天然气主要来源于早中侏罗世煤系烃源岩,属阶段捕获气,为- 5Ma以来的天然气聚集,对应成熟度范围Ro为1.3%~2 .5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克拉2气田天然气运聚成藏动力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形成 甲烷碳同位素动力学 生烃模拟实验 烃源岩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构二十四烷裂解成气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靳永斌 肖贤明 +2 位作者 唐永春 田辉 张同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7-545,共9页
以甲烷的量子化模型及正构二十四烷(n-C24)金管限定体系裂解成气实验为基础,从理论上进一步论述了量子化模型应用于重烃气体(乙烷和丙烷)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的适应性,计算了甲烷、乙烷及丙烷生烃动力学与碳同位素动力学参数,重点探讨了... 以甲烷的量子化模型及正构二十四烷(n-C24)金管限定体系裂解成气实验为基础,从理论上进一步论述了量子化模型应用于重烃气体(乙烷和丙烷)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的适应性,计算了甲烷、乙烷及丙烷生烃动力学与碳同位素动力学参数,重点探讨了δ13C2与δ13C3变化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n-C24裂解生成的气态烃碳同位素与早期报道的n-C18、n-C25及原油裂解生成的气态烃碳同位素具有可比性,可应用于地质条件下解释原油裂解气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n-C24生烃地质模型表明,其在150~160℃是稳定的,主要裂解温度介于180~200℃之间,与目前所报道的原油裂解地质模型吻合。随热解程度的增加,δ13C2与δ13C3体现了比δ13C1更明显的变化。气藏充注历史控制的同位素累积效应对天然气碳同位素有很大的影响,与累积聚集气相比,阶段聚集气的δ13C变重,并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了演化曲线的分异。在此基础上,应用n-C24裂解成气碳同位素分馏地质模型探讨了塔里木盆地某些油气藏天然气碳同位素值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构二十四烷 裂解成气 重烃气体 碳同位素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花岗岩基形成和演化的深部动力学过程:滴水构造、钾质火山作用与地表地质过程 被引量:12
16
作者 曾令森 刘静 Jason B Saleeby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57-1273,共17页
以美国内华达山脉复合岩基为例,系统评述了与大型花岗岩基的形成、演化相关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及构造地貌学响应。在大陆岛弧环境下,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促使下地壳发生角闪岩脱水部分熔融,在岩基根部形成高密度的石榴辉石岩,岩基根部... 以美国内华达山脉复合岩基为例,系统评述了与大型花岗岩基的形成、演化相关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及构造地貌学响应。在大陆岛弧环境下,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促使下地壳发生角闪岩脱水部分熔融,在岩基根部形成高密度的石榴辉石岩,岩基根部最终发生重力失稳,形成滴水构造;在地貌上反映为滴水构造对应区域的沉降和相应的张性构造,在岩浆作用上则表现为软流圈地幔上涌和残余富集岩石圈地幔的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钾质火山岩。这种高度动态的深部动力学过程是维持大型花岗岩基地区较高高程或促使这些区域高程骤然增加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花岗岩基 滴水构造 钾质岩浆作用 地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泥质岩递进部分熔融作用的构造物理学效应 被引量:8
17
作者 曾令森 高利娥 Jason B.Saleeby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92-2000,共9页
在南内华达岩基中,晚中生代花岗岩的侵位导致表壳岩广泛的变质及部分熔融,形成混合岩杂岩体。对伊萨贝拉湖南羊圈混合岩杂岩体构造的野外观测和应变测量表明:①变泥质混合岩和鹅卵石砾岩记录了类似强度的应变;②变泥质岩发生了递进部分... 在南内华达岩基中,晚中生代花岗岩的侵位导致表壳岩广泛的变质及部分熔融,形成混合岩杂岩体。对伊萨贝拉湖南羊圈混合岩杂岩体构造的野外观测和应变测量表明:①变泥质混合岩和鹅卵石砾岩记录了类似强度的应变;②变泥质岩发生了递进部分熔融,表现为离羊圈花岗闪长岩岩体的距离越远,部分熔融程度越低;③随部分熔融程度的变化,变泥质岩的应变承载构造也逐渐从混合岩带的弱相承载构造(IWL)往强相承载构造(LBF)过渡;④在同岩浆构造作用中,浅色体的流变学性质与鹅卵石砾岩中泥质组分相当,为应变的主要承载体。该结果表明:在高级变质岩区中,部分熔融程度是否足够高及熔体能否形成互相链接的网络,是高级变质岩的流变学强度发生突降、深部岩石发生侧向流动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熔融 应变分解 混合岩 内华达岩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评价天然气的成因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贤庆 肖贤明 +3 位作者 唐永春 米敬奎 熊波 包建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3年第4期50-55,共6页
简要介绍天然气形成过程中碳同位素分馏的理论基础、动力学参数模拟计算、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应用于天然气评价等方面的最新成果。揭露了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不仅受母源、成熟度的影响,而且与运聚条件、沉积盆地增温... 简要介绍天然气形成过程中碳同位素分馏的理论基础、动力学参数模拟计算、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应用于天然气评价等方面的最新成果。揭露了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不仅受母源、成熟度的影响,而且与运聚条件、沉积盆地增温速率有关;累积聚集气与阶段聚集气在碳同位素特征存在明显差别;碳同位素分馏动力学模型在不同盆地会存在差异,不仅取决于气源条件,还与聚集历史、沉积-构造史有关。我国天然气藏成因复杂,具有多期、多源的特点,对这类天然气的成因研究与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成因 碳同位素分馏 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梯法Al_2O_3晶体位错形貌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国清 徐军 +7 位作者 邓佩珍 徐科 周永宗 干福熹 朱人元 田玉莲 蒋建华 王洲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用温度梯度法( Temperature Gradient Technique ,简称温梯法或 T G T 法) ,定向籽晶[0001] 方向,生长出110mm ×80m m Al2 O3 单晶,晶体完整、透明。采用硼酸钠... 用温度梯度法( Temperature Gradient Technique ,简称温梯法或 T G T 法) ,定向籽晶[0001] 方向,生长出110mm ×80m m Al2 O3 单晶,晶体完整、透明。采用硼酸钠玻璃液作为 Al2 O3 晶体的化学抛光和化学腐蚀剂,观察了晶体不同部位处(0001) 、(1120) 晶片的化学腐蚀形貌相,(0001) 切片的位错腐蚀坑呈三角形,位错密度为2 ×103 ~3 ×103/cm2 ;(1120) 切片位错腐蚀坑呈菱形,位错密度为7×103 ~8 ×103/cm2 ;而且等径生长部位的完整性比放肩处高。利用同步辐射 X 射线白光衍射实验分析了(0001) 晶片的(2021) ,(1101) 和(0221) 衍射面内的位错组态。确定了两组位错线的 Burgers矢量,温梯法生长的 Al2 O3 晶体中的位错主要是刃型位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错 腐蚀 温梯法 三氧化二铅晶体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泥质岩的深熔作用与具铈(Ce)负异常熔体的成因 被引量:14
20
作者 曾令森 Mihai DUCEA Jason SALEEBY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5-430,共6页
对美国加州南Sierra Nevada岩基中一个典型的中生代变质表壳岩及其混合岩带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发现:在持久(约为150Ma)的花岗岩侵位作用下,早白垩世变泥质岩发生达角闪岩相的中高级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导致Is... 对美国加州南Sierra Nevada岩基中一个典型的中生代变质表壳岩及其混合岩带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发现:在持久(约为150Ma)的花岗岩侵位作用下,早白垩世变泥质岩发生达角闪岩相的中高级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导致Isabella混合岩的形成;浅色体具有和变泥质岩及混合岩近平行的REE分布模式,但浅色体的LREE含量相对较低;和变泥质岩相似,混合岩中的浅色体具有显著的Ce负异常。野外观测、岩相观察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浅色体显著的Ce负异常是继承了原岩的Ce负异常特征,而不是由于副矿物(磷灰石、独居石或锆石)的差异溶解或结晶分异作用造成的。早白垩世变泥质岩(浅色体的原岩)主要由泥质及沙质海相沉积物组成,局部夹基性火山灰和火山碎屑,形成于与大陆岛弧密切相关的浅海环境。原岩的Ce负异常反映了较还原的浅海沉积环境。具有Ce负异常浅色体的产出表明,如果俯冲带上的沉积岩在俯冲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作用并且所产生的熔体参与大洋型岛弧岩浆作用,最终可以导致具有Ce异常的基性岩浆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岩 浅色体 深熔作用 铈负异常 Sierra Nevada岩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