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桉树人工林水文效应研究进展
1
作者 崔自杰 孙阁 +2 位作者 张瑶琦 杜阿朋 刘效东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139,共11页
桉树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外来速生用材树种,在缓解木材供需矛盾、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伴随着桉树人工林的大面积扩张,其生态影响尤其是生态水文效应受到了广泛关注。桉树人工林种植是否会增加耗水... 桉树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外来速生用材树种,在缓解木材供需矛盾、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伴随着桉树人工林的大面积扩张,其生态影响尤其是生态水文效应受到了广泛关注。桉树人工林种植是否会增加耗水,是否成为大型“抽水机”从而影响区域水资源,依然存在认识缺口。本研究在回顾我国桉树人工林发展的背景、进程及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迄今为止我国桉树人工林水文循环(包括降雨截留与再分配、树木蒸腾、林地蒸发、土壤和枯落物水分、林地产流与地下水等)文献数据,系统阐述桉树人工林种植的水文效应特征。研究发现:1960—2021年间,我国桉树人工林种植面积呈指数式增长;年尺度上,我国桉树人工林冠层降雨截留率、穿透雨率、树干茎流率、地表径流率和总径流率分别为19.9%±6.0%、74.3%±5.9%、1.9%±2.1%、15.0%±13.6%和18.7%±16.9%;个别对比研究表明桉树人工林深层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位远低于裸地和当地混交林;由于不同观测区气候、地形、林分特征及经营管理措施等存在差异,桉树人工林的水文效应在空间层面表现出较大的变异性,目前还难以形成桉树人工林种植对流域水资源影响的定论;从桉树人工林水文过程观测的站点数量、林龄阶段、观测期长短等具体指标来看,该领域的相关研究仍然严重不足。未来有必要加强桉树人工林不同组成结构、经营措施及与同区域其他人工林或天然林的对比观测,同时注重桉树人工林不同时空尺度生态水文效应的整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人工林 水资源 耗水 水源涵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国家公园科学构成及其演变趋势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鹏 边志伟 +6 位作者 吴万里 裴艳霞 赵敏 曾洪云 艾伦·沃森 陆颖 申仕康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3年第3期173-189,共17页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National Park System,NPS)发展引领了世界自然保护地建设,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家公园科学。遴选150多年来与NPS相关的10954篇科学论文,运用TF⁃IDF与LDA两种文本算法,分析国家公园科学的总体构成与发展趋势。主要结...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National Park System,NPS)发展引领了世界自然保护地建设,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家公园科学。遴选150多年来与NPS相关的10954篇科学论文,运用TF⁃IDF与LDA两种文本算法,分析国家公园科学的总体构成与发展趋势。主要结果发现:①NPS公园科学形成了“四梁八柱”的总体框架,“四梁”是植物、动物、自然环境、人类行为4种主要关注对象,“八柱”为公共管理、地质与土壤等8个关键研究领域。②18个代表性特征词的研究热度演变表明公园科学存在明显分层,并具有整体上升、过程各异的特点。高热度区间是土地等永恒话题,中热度区间是生物等基础研究和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低热度区间多为火等偶现性研究。③公园科学与NPS发展过程密切相关:体制初创期围绕自然资源普查以及体制建立的驱动因素;体系完善期聚焦于国家公园制度和基础设施;时事导向期围绕着大萧条、二战等重大事件;多学科融合期呈现出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多元发展。认识NPS公园科学对于中国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和科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NPS) 公园科学 总体构成 演变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蔡家川林场森林质量评价 被引量:32
3
作者 王乃江 张文辉 +3 位作者 同金霞 范少辉 陆元昌 Callie Jo Schweitzer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13,共7页
在综合考虑林分结构、群落演替特征和林地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方法,以陕西延安市黄龙山林业局蔡家川林场为例,构建天然次生林森林质量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得到油松林、辽东栎林、白桦林、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油松-白桦混交... 在综合考虑林分结构、群落演替特征和林地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方法,以陕西延安市黄龙山林业局蔡家川林场为例,构建天然次生林森林质量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得到油松林、辽东栎林、白桦林、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油松-白桦混交林和辽东栎-白桦混交林的综合质量评分值。结果表明:采用森林结构、演替趋势和林地生产力3大类8个评价指标(郁闭度、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枯枝落叶厚度、乔木蓄积量、灌草生物量、幼苗数量及优势种幼树幼苗与乔木数量之比)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该地区次生林质量状况,森林结构对森林质量影响较大,群落演替状况次之,林地生产力影响较小,评价指标对森林质量的贡献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分郁闭度0.3562,枯枝落叶厚度0.2116,优势种幼树幼苗与乔木数量之比0.1305,均匀度0.1058,乔木蓄积量0.0826,物种丰富度0.0644,幼苗数量0.0372,灌草生物量0.0118;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10多年来,蔡家川林场林分综合得分值28.0~92.2,接近一半的森林处于较好水平,质量差和较差的林分极少,油松、辽东栎及油松-辽东栎天然次生林质量相对较好,林分综合得分值65~73,而白桦林、辽东栎-白桦混交林和油松-白桦混交林的林分质量较差,综合评分值均低于60.00;该评价方法操作简单,可以解决森林质量评价中的量化问题,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可以在黄土高原其他地区的次生林质量评价中借鉴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质量评价 层次分析法 次生林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干扰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被引量:66
4
作者 吕爱锋 田汉勤 刘永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734-2743,共10页
火干扰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影响因子。它改变着整个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与碳分布格局。正确评估火干扰在碳循环过程中的作用,对推进全球碳循环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从4个方面系统的回顾了火干扰对碳循环的影响过程及其研究方法:(1)... 火干扰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影响因子。它改变着整个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与碳分布格局。正确评估火干扰在碳循环过程中的作用,对推进全球碳循环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从4个方面系统的回顾了火干扰对碳循环的影响过程及其研究方法:(1)火烧过程中含碳痕量气体排放的估算;(2)火烧迹地恢复过程中净第一性生产力(NPP)与土壤呼吸的变化;(3)火干扰对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影响;(4)模型方法在火干扰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的应用。目前火灾碳排量的估算方法业已成熟,但进行更精确的估算必须基于对受干扰生态系统的性质以及火势的时空变异性质的准确理解;相比之下,对于间接的、更为重要的影响,即对火烧迹地恢复过程中碳循环变化的研究则显不足。由于数据缺乏,现有研究大多限于对碳循环某一方面的观测与定量描述,缺乏全面的机理性分析。对此,实地观测、模型模拟与遥感观测的跨尺度集成将成为未来火干扰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干扰 碳循环 生态系统模型 NPP 土壤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水文动态响应——以甘肃天水吕二沟流域为例 被引量:35
5
作者 王盛萍 张志强 +2 位作者 孙阁 张满良 余新晓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4,共7页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资源短缺以及土地利用变化水文影响敏感区域.为正确认识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并为今后该地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供依据,该研究以黄土高原吕二沟流域为例,分析了1982和1989年两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动态响应....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资源短缺以及土地利用变化水文影响敏感区域.为正确认识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并为今后该地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供依据,该研究以黄土高原吕二沟流域为例,分析了1982和1989年两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动态响应.经剔除不同时期降水因素对径流的影响后,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对年径流有显著影响,后期土地利用较前期土地利用径流系数下降57%,林地面积较多、植被条件较好的后期土地利用总体年产流减少27.09%~100%,且随着降雨的增多,土地利用与植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效应增强;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产量的影响表现为季节性,在同一降水条件下两期土地利用的产流量仅在生长季具有明显差异.虽然不同土地利用时期枯水季节径流系数具有不同表现,但作者认为此时的径流系数并不代表实际的降雨产流能力,推断这种分布可能与降水的丰、枯情况有关;经洪水频率分析,认为若前后两期土地利用具有相同频率的降水,则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洪峰流量将可能对土地利用与植被变化产生明显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产流变化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波层析成像技术检测活立木腐朽 被引量:18
6
作者 梁善庆 王喜平 +3 位作者 蔡智勇 Robert J.Ross R.Bruce Allison 傅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9-114,共6页
介绍弹性波层析成像技术应用于活立木内部缺陷检测的研究现状,阐述弹性波的产生、传播途径和成像原理,总结该技术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使用弹性波层析成像技术对美国林务局纳西比特营地脂松活立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弹性波层析成像... 介绍弹性波层析成像技术应用于活立木内部缺陷检测的研究现状,阐述弹性波的产生、传播途径和成像原理,总结该技术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使用弹性波层析成像技术对美国林务局纳西比特营地脂松活立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弹性波层析成像技术能够模拟出不规则树干形状并以二维图像方式直观地显示立木腐朽部位、程度、大小及形状等情况。基于此方法发展的设备,具有检测方便、有效、实用性强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波层析成像技术 无损检测 活立木 腐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粗糙度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木材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黄安民 费本华 +1 位作者 江泽慧 许忠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700-1702,共3页
近红外(NIR)光谱技术是一种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的定量分析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然而,近红外光谱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木材表面粗糙度对近红外光谱预测木材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待预测样品的粗... 近红外(NIR)光谱技术是一种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的定量分析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然而,近红外光谱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木材表面粗糙度对近红外光谱预测木材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待预测样品的粗糙度和建模样品的粗糙度一致时,分析结果较好;二者不一致时,分析误差较大。采用不同粗糙度样品建立混合预测模型,可以显著提高模型对粗糙度的适应性和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粗糙度 木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林软质木材表面密实化新技术 被引量:40
8
作者 刘君良 江泽慧 +1 位作者 许忠允 沈德君 《木材工业》 2002年第1期20-22,28,共4页
采用一种新型木材改性处理剂 ,分别以改性异氰酸酯浓度 5 %、10 %、15 %、2 0 % ,对美国人工林火炬松 (Pinus taeda)进行表面密实化处理。结果表明 ,随着树脂浓度的增加 ,无论是冷水浸泡还是煮沸 ,木材的吸水厚度膨胀率和压缩变形恢复... 采用一种新型木材改性处理剂 ,分别以改性异氰酸酯浓度 5 %、10 %、15 %、2 0 % ,对美国人工林火炬松 (Pinus taeda)进行表面密实化处理。结果表明 ,随着树脂浓度的增加 ,无论是冷水浸泡还是煮沸 ,木材的吸水厚度膨胀率和压缩变形恢复率明显降低。表面密实化后 ,火炬松处理材的 MOR和 MOE值分别比素材提高 4 3.9%和 30 .1% ;水浸 2 4 h和煮沸 2 h后的湿状抗弯性能比素材略低 ,干状抗弯性能明显比素材高 ,MOR分别高 2 8.0 %和 2 5 .76 % ;MOE分别高 2 2 .5 5 %和 2 7.79%。改性异氰酸酯浸渍处理后的表面密实化木材 ,具有一定的阻燃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木材 表面密实化 处理材 浸渍树脂 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森林小流域森林理水调洪功能模拟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齐实 王云琦 +4 位作者 孙阁 朱金兆 肖玉保 杨海龙 Steve McNulty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51,共10页
为给三峡库区理水调洪型植被建设提供方法和依据,该文以四面山响水溪森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主持开发的MMS(模块化模型系统),构建适合于三峡库区的分布式暴雨水文模型PRMS_Storm,模拟暴雨产流过程.结果表明:①PR... 为给三峡库区理水调洪型植被建设提供方法和依据,该文以四面山响水溪森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主持开发的MMS(模块化模型系统),构建适合于三峡库区的分布式暴雨水文模型PRMS_Storm,模拟暴雨产流过程.结果表明:①PRMS_Storm用来模拟响水溪森林流域暴雨产流过程满足国家乙级洪水预报标准,可用来发布洪水预报;②综合不同森林群落水文功能评价结果,提出流域3种森林群落配置情景:针阔混交林型(情景1)、阔叶混交林型(情景2)、综合配置型(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灌木林)(情景3);③对各森林群落配置情景的模拟表明,各配置情景都可使地表径流减少20%以上,壤中流增加16%以上;与流域植被现状相比,各配置情景,分别可削减洪峰20.8%、9.6%和18.9%;最大降雨峰值>0.8 mm/min的降雨过程削减洪峰的作用非常明显,尤其对短历时降雨洪峰的削减作用更明显;针阔混交林型理水调洪作用最优,是最优的理水调洪配置情景,其次是综合配置型,阔叶混交林型较差.但是,从所研究的响水溪流域实际情况出发,综合配置更符合实际,是最佳理水调洪型群落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理水凋洪 PRMS-Storm模型 森林流域 水文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40
10
作者 郝璐 孙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6,共14页
了解流域水文过程(水量和水质)是流域综合管理的基础。城市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目前和未来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然而,城市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新污染物产生)、水文(降水、入渗、蒸散、径流过程)和生态... 了解流域水文过程(水量和水质)是流域综合管理的基础。城市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目前和未来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然而,城市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新污染物产生)、水文(降水、入渗、蒸散、径流过程)和生态系统服务(产水服务、调节气候、土壤保持、初级生产力、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在不同时空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存在知识空白。从城市化对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城市化对地表能量平衡与水量平衡的影响、城市化对水质和水生生物的影响、以及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大气环境效应等多方面系统总结了城市化影响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城市"热岛"、"干岛"、暴雨径流引起的城市内涝、水污染等环境现象都与生态水文过程密切相关。强调现代城市规划需要遵循生态水文学规律,从全流域生态系统角度认识近年来新出现的不同尺度的城市环境效应。城市最佳管理措施应以流域为单元实施,以调节土地利用/覆被、保护湿地(包括自然与人工湿地)为手段,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调节功能(如植被蒸散和净化水质)。未来城市生态水文学应围绕"低影响开发"以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城市流域管理措施,在稳定城市小气候、缓解洪涝干旱等极端水文气象灾害风险以及减轻城市水污染等方面开展多尺度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蒸散 生态水文 土地覆被变化 城市五岛效应 流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流域水文模拟模型的概念、作用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孙阁 张志强 +1 位作者 周国逸 魏晓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8-184,共7页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研究森林植被与水资源相互作用的森林水文学和流域管理科学在国际上得到迅猛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水文研究和流域管理工具,流域水文模拟模型在中国越来越为森林水文和流域管理工作者所接受和使用.该文在总结了中国在...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研究森林植被与水资源相互作用的森林水文学和流域管理科学在国际上得到迅猛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水文研究和流域管理工具,流域水文模拟模型在中国越来越为森林水文和流域管理工作者所接受和使用.该文在总结了中国在森林水文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后,介绍了森林流域水文模拟模型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以及在开展森林与水关系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总结了流域水文模拟模型的主要功能.并以分布式水文模型MIKE SHE为例介绍了模型的结构组成、开发和应用过程.最后提出该模型在中国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包括中国土地利用的独特性、历史水文气象数据的可靠性和共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文 模拟模型 MIKE SH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预测泡桐活立木年轮密度 被引量:6
12
作者 江泽慧 王玉荣 +2 位作者 费本华 傅峰 许忠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2-1065,共4页
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主要对兰考泡桐活立木年轮密度进行了研究。取样时采用无损的方式,即不伐木,只从样木胸径处钻取直径为5mm的木芯;用近红外光谱仪采用自动进级式采集样品光谱,波谱范围为350~2500nm;密度值采用水银体积仪测量;校... 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主要对兰考泡桐活立木年轮密度进行了研究。取样时采用无损的方式,即不伐木,只从样木胸径处钻取直径为5mm的木芯;用近红外光谱仪采用自动进级式采集样品光谱,波谱范围为350~2500nm;密度值采用水银体积仪测量;校正模型和预测模型建立与分析采用偏最小二乘和完全交互验证法。研究结果表明,中径级和大径级泡桐所选年轮数与近红外光谱值之间均存在很好的相关关系,预测模型相关系数分别达0·88和0·91;中径极的泡桐年轮密度与近红外光谱的校正模型和预测模型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0和0·83,校正标准误差(SEC)和预测标准误差(SEP)分别为0·012和0·016。由此可见,该法可简单、快速、无损的预测中径级即接近采伐龄泡桐活立木的年轮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分析 泡桐 活立木 年轮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膜片叠层型电磁屏蔽胶合板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卢克阳 傅峰 +2 位作者 蔡智勇 付跃进 张耀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7-211,233,共6页
基于谢昆诺夫、瓦陶林多层屏蔽理论基础,参照夹层复合屏蔽体模型提出了叠层型电磁屏蔽胶合板结构模型,采用自制导电膜片与木质单板叠层复合制备新型电磁屏蔽胶合板.结果表明:单、双层导电膜片叠层胶合板电磁屏蔽效能随着导电膜片铜纤... 基于谢昆诺夫、瓦陶林多层屏蔽理论基础,参照夹层复合屏蔽体模型提出了叠层型电磁屏蔽胶合板结构模型,采用自制导电膜片与木质单板叠层复合制备新型电磁屏蔽胶合板.结果表明:单、双层导电膜片叠层胶合板电磁屏蔽效能随着导电膜片铜纤维填充量的增大而增大,当铜纤维填充量为200.0 g/m2时,双层导电膜片叠层胶合板电磁屏蔽效能为39.30~61.75 dB,平均值为49.65dB,电磁屏蔽效果中等.试验还表明:在总填充量相同的条件下,随着铜纤维填充量的增大,双层导电膜片叠层胶合板电磁屏蔽效能达到填充量双层屏蔽逆转点后减小,在填充量双层屏蔽逆转点,铜纤维填充量为50.0 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膜片 叠层型 电磁屏蔽胶合板 双层屏蔽逆转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确理解和量化森林水源涵养功能 被引量:20
14
作者 孙阁 张橹 王彦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5,共17页
公认的森林水源涵养功能是指森林通过调节蒸散的组分和总量、保护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入渗和削减地表径流、促进壤中流形成和地下水补充等水文过程而产生的消减河川洪水径流、增加枯水期径流、稳定水资源供给的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 公认的森林水源涵养功能是指森林通过调节蒸散的组分和总量、保护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入渗和削减地表径流、促进壤中流形成和地下水补充等水文过程而产生的消减河川洪水径流、增加枯水期径流、稳定水资源供给的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作用。但是,这种简单定义忽略了森林对总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因此会常常引出对森林水文效益的一些误解。研究认为,森林水源涵养服务功能或效益与森林水文调节作用关系密切但却是不同的概念。混淆二者的内涵是导致不能准确理解和合理评价森林水文影响的重要原因。森林水源涵养效益有很大时空差异,在量化和评价时需对比参照生态系统并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安全需求。量化森林水文调节作用方法的共同原则是赐除森林以外的其它因素影响,从而确定森林本身的水文影响。大面积森林恢复虽然对减少灾害性的中小洪水有积极作用,但各地的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并不一致,还会随时间而变,也时常存在不同水源涵养功能指标的矛盾。造林或再造林不一定会产生补充地下水、提高枯水期径流及增加年径流总量的效益。相反,不合理的造林与经营可能产生不利的水文影响。我们呼吁生态学和水文学研究机构及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应尽快联合,统一定义森林水源涵养服务功能并甄别不同指标,建立量化标准与评价方法,加强相关基础与应用研究,以便准确预测、评价与各地发展需求紧密相关的森林水源涵养服务功能,从而科学指导森林的恢复和管理,推进高质量生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水源涵养 蒸散 径流 生态水文 生态系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酶处理对竹材防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晓东 黄俊昆 +3 位作者 许忠允 TODD Finley Shupe 林金国 李世杰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65,共6页
毛竹竹材由于富含淀粉和糖,在适宜的条件下极易受到以此为食的各种霉菌的侵害,给竹材加工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必须进行竹材的防霉保护。传统的化学药剂浸渍竹材,虽然防霉效果优异,但因其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或重金属成分,长期使... 毛竹竹材由于富含淀粉和糖,在适宜的条件下极易受到以此为食的各种霉菌的侵害,给竹材加工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必须进行竹材的防霉保护。传统的化学药剂浸渍竹材,虽然防霉效果优异,但因其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或重金属成分,长期使用会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而利用生物酶进行竹材的防霉处理,不但简便高效,而且绿色无毒。在研究过程中采用7种不同酶量的淀粉酶溶液来处理竹材样品,同时对比了最适加酶量下3种不同处理时间和3种不同处理温度对竹材样品防霉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淀粉酶处理液中酶量的增加,竹材样品的淀粉和还原糖含量下降明显;淀粉酶处理液的处理时间对降低竹材淀粉和还原糖含量起到关键作用,适当延长竹材的酶处理时间有益于降低竹材的淀粉和还原糖含量;适合的淀粉酶处理温度能提高淀粉酶水解效率,降低竹材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在竹材的防霉试验中,经淀粉酶溶液处理过的竹材,对3种霉菌(黑曲霉、桔青霉和绿色木霉)均有很好的抗霉效果;随着淀粉酶处理液酶量和处理时间的增加,竹材的防霉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结果表明,最佳淀粉酶处理工艺为:酶量120 U/mL,酶处理时间36 h,酶处理温度95℃。研究结果可为竹材的防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淀粉 还原糖 淀粉酶处理 防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纳米纤维功能化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卿彦 吴义强 +3 位作者 罗莎 蔡智勇 吴清林 田翠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49,共7页
生物质纳米纤维由植(动)物纤维素拆解、分离得到,拥有精细的纳米结构、丰富的表面活性基团、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天然的网状结构,在新型功能型材料中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在简要介绍其主要背景研究基础上,综合评述了纳米... 生物质纳米纤维由植(动)物纤维素拆解、分离得到,拥有精细的纳米结构、丰富的表面活性基团、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天然的网状结构,在新型功能型材料中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在简要介绍其主要背景研究基础上,综合评述了纳米纤维在绿色储能(锂电池、超级电容器)、柔性纳米器件、可控透光材料、功能型模板材料、新型碳纳米材料、药物缓释与组织培养领域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纳米纤维 绿色储能 柔性纳米器件 功能性模板 药物载体与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刺皮瘿螨(Aculops taihangensis Hong&Xue)对臭椿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明丽 付卫东 +2 位作者 张国良 高静 Yun Wu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5-592,共8页
研究了太行刺皮瘿螨Aculops taihangensis对臭椿生长及其叶片中光合色素、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试验30 d时,对照组株高平均增长23.3%,单株总叶片数平均增加252%;而该瘿螨危害的植株平均增长率仅为1%,... 研究了太行刺皮瘿螨Aculops taihangensis对臭椿生长及其叶片中光合色素、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试验30 d时,对照组株高平均增长23.3%,单株总叶片数平均增加252%;而该瘿螨危害的植株平均增长率仅为1%,单株总叶片数平均增长85.4%,均显著低于对照。太行刺皮瘿螨危害后可引起顶芽和叶片脱落,第61 d时顶芽脱落率达70%,第70 d时落叶率达54%。随危害时间延长,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短期内含量迅速升高,随危害时间都延长逐渐降低,并最终低于对照,但脯氨酸含量始终高于对照。安全寄主测试表明,太行刺皮瘿螨仅取食臭椿,而对香椿、鸦胆子、芒果、刺槐等10几种测试寄主均无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椿 太行刺皮瘿螨 生物防治 叶绿素 游离氨基酸 可溶性蛋白质 游离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木复合材料抗弯性能预测与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俞友明 王聪 +1 位作者 蔡智勇 卢克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将铝合金薄板和定向刨花板(OSB)以层叠方式复合得到新型铝-木复合材料(WAC),对不同组坯的铝-木复合材料抗弯性能进行研究,通过三点弯曲加载试验得到铝-木复合材料弯曲破坏形式和抗弯弹性模量,运用经典层合理论建立抗弯弹性模量预测模型... 将铝合金薄板和定向刨花板(OSB)以层叠方式复合得到新型铝-木复合材料(WAC),对不同组坯的铝-木复合材料抗弯性能进行研究,通过三点弯曲加载试验得到铝-木复合材料弯曲破坏形式和抗弯弹性模量,运用经典层合理论建立抗弯弹性模量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将铝合金薄板叠加在最外层的铝-木复合材料结构荷载能力有很大提高,并且纵向弹性模量(MOE)提高了156.55%,横向弹性模量提高了192.79%。考虑胶层影响,在经典层合模型的基础上对铝-木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进行预测,所得预测值和试验值之间相对误差在10%以内。可见经典层合模型可以很好预测铝-木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铝-木复合材料有着良好的抗弯性能,将铝合金薄板叠加在最外层的结构是最为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科学与技术 铝合金薄板 定向刨花板 弯曲性能 层合理论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区周边湿地开发利用途径探讨 被引量:6
19
作者 解明曙 牛志明 GE SUN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166-168,共3页
对三峡库区的湿地生境进行了分析研究 ,由水库的调度方式形成的库区周边湿地 ,可分为四个区域段 ,不同的区域段可采用相适宜的开发利用方式 ,这种因地制宜的湿地生境开发利用途径对缓解库区人地矛盾 。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开发利用 库区周边湿地 移民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城市森林减少大气污染的效果 被引量:26
20
作者 吴泽民 JoeR.McBride +2 位作者 David J.Nowak 杨军 Sheauchi Cheng 《中国城市林业》 2003年第1期39-43,共5页
树木主要通过气孔吸收气态污染物,同时通过滞留空气中的微粒而减轻污染,树木较高的覆盖率可能会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量,定量研究表明,合肥市1998年吸收空气污染物约为151.5t,树木7月份(着叶季节)吸收污染量高达20t,具有相对较低臭氧... 树木主要通过气孔吸收气态污染物,同时通过滞留空气中的微粒而减轻污染,树木较高的覆盖率可能会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量,定量研究表明,合肥市1998年吸收空气污染物约为151.5t,树木7月份(着叶季节)吸收污染量高达20t,具有相对较低臭氧生成潜力的植物有香樟属、女贞属、紫薇属、罗汉松属和李属。合肥城市森林总体的臭氧指标得分值为9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市 城市森林 大气污染 环境保护 空气质量 臭氧生成速率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