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关系与制度:地方嵌入中的旅游小企业
被引量:25
- 1
-
-
作者
文彤
苏晓波
-
机构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
美国俄勒冈大学地理系
-
出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9-46,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责任视角下乡村旅游小企业参与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研究"(17BGL124)资助~~
-
文摘
借助新经济社会学的嵌入理论,文章以桂林龙脊梯田景区平安壮寨旅游小企业为案例对象,围绕"经济活动嵌入于社会关系"的逻辑思路,揭示了作为非经济因素的"关系-制度"对旅游小企业经营的影响约束。研究发现,地方嵌入中的旅游小企业一方面通过深层次的关系性嵌入将其强关系资本转化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借助结构性嵌入实现对外经济合作,互惠互利的弱关系促成了更稳定、更具规模的经营业绩。同时,旅游小企业也受到地方社会网络中关系因素的限制,企业主会借助经济利益的分享割让来兼顾其他成员的利益,并通过积累信任将彼此关系固化为经济制度,这种牺牲经济效率而维护关系平等的行为不但表现出地方嵌入中旅游小企业的社会理性,而且反映出经济制度中关系因素所起到的保障作用,"制度是关系凝固化的结果,关系则是制度追求的目标"成为地方嵌入中旅游小企业"关系-制度"框架的内在逻辑与机制。
-
关键词
嵌入
社会网络
关系
制度
旅游小企业
-
Keywords
embeddness
social networks
relationship
institution
small tourism business
-
分类号
F592.6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社会文化地理与旅游研究
被引量:4
- 2
-
-
作者
蔡晓梅
苏晓波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美国俄勒冈大学地理系
华南师范大学
-
出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11,共1页
-
文摘
根据Mike Crang(1998)的观点,社会文化地理主要研究人类生活的多样性、差异性以及复杂性,研究人们如何阐释和使用地理空间,即研究与地理环境有关的人文社会活动,研究这些空间和地方的文化景观和社会关系如何得以保留与传承。
-
关键词
社会活动
文化地理
旅游研究
地理空间
人类生活
地理环境
社会关系
文化景观
-
分类号
F592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K901.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中国旅游发展笔谈——作为方法的旅游
- 3
-
-
作者
苏晓波
-
机构
美国俄勒冈大学地理系
-
出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共1页
-
文摘
长期以来,旅游被认为是一种推动发展的经济活动,也是一个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本期笔谈以作为方法的旅游为出发点,重新认识流动世界里面的人与人以及人与地方的动态关系,分析人们如何在当今高度流动的世界中体验旅游生活方式,以及伴随旅游生活方式的生产与消费过程。旅游作为方法意味着不局限于短暂离开惯常空间去其他地方获得新体验,更重要的是强调旅游在组织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塑造“这里”和“那里”紧密联系的生活实践,彰显时时刻刻的流动与变化。也就是说,旅游不仅仅是一个研究对象,也不仅仅是一个以休闲游憩为核心的行业,而是包含一个认知流动世界的框架。通过这个框架,可以探索“这里”与“那里”、旅行与停泊、包容与排斥之间的协商和冲突。正如很多社会科学学者指出,旅游代表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尤其是获得特别待遇(privileged)的缩影,所以通过旅游可以清晰探寻日常生活如何变化或者延续。需要指出的是,旅游生活方式不受限于旅游目的地的时间与空间,它已经深深扎根于“这里”的日常生活。通过改变日常生活的时间或者空间关系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个人在“这里”或“那里”或者“路上”如何重构熟悉和差异。当下的中国已迈入小康社会,旅游已然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当代生活的一种缩影。鉴于旅游日益重要的作用,有必要就“作为方法的旅游”开展前沿性讨论,丰富旅游学科的内涵。本期6篇笔谈以旅游为出发点,从抽象到具体,内容包括探讨和分析旅行过程中确立旅行者自身的存在意义、旅游对称性、以自己为出发点研究旅游现象、旅游视角下的地缘政治、旅游作为红色文化传承的方法以及旅游推动减贫,以期引发更广泛深入的讨论,助力旅游学科建设。
-
关键词
旅游学科
旅游目的地
居民日常生活
小康社会
社会科学学者
减贫
休闲游憩
地缘政治
-
分类号
F592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F597.12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D822.37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高星级酒店“商业性家”的营造:广州案例
被引量:18
- 4
-
-
作者
蔡晓梅
刘美新
苏晓波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文化地理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美国俄勒冈大学地理系
-
出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0-72,共1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跨国精英移民‘家’的实践与空间政治——以珠三角为例”(41671146)、“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移民的人地互动与地方协商研究——以珠三角为例”(41630635)
“服务性消费场域的空间实践与主体身份建构”(41601134)共同资助~~
-
文摘
"商业性家"的营造是流动性与商业化背景下交叉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援引"家"的相关理论,通过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的方法,深入分析高星级酒店生产者对酒店"商业性家"的核心内涵与营造过程,并阐述在此过程中酒店商业性与"家"的矛盾互动关系。研究发现,酒店的商业性主要表现在酒店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以价格为杠杆差异化处理酒店空间以及提供匹配的服务,为了规避财务风险而采取押金制度、消费签单制度、结账查房制度等强化酒店的商业色彩。然而,被商业化的高星级酒店试图通过主客互动关系以及社区文化的嵌入为消费者营造具有安全感、舒适感、个性化和当地社区文化的"家"氛围。因此,一方面",商业性家"中的商业性与"家"处在动态的矛盾互动中;另一方面,经济与人际关系网络的不可分离使酒店生产者与消费者都嵌入在"家"的系统中,成为完整的"商业性家"。研究构建了"商业性家"的理论模型,丰富了"商业性家"的内涵与外延,为跨学科研究"家"提供了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视野;在实践方面,研究有助于高星级酒店实现"家外之家"的理念经营与管理实践。
-
关键词
高星级酒店
商业性家
家
经营者
广州
-
Keywords
high-star hotel
commercial home
producers
Guangzhou
-
分类号
F59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迷失的优雅:广州白天鹅宾馆景观演变中的文化政治
被引量:10
- 5
-
-
作者
蔡晓梅
苏晓波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文化地理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美国俄勒冈大学地理系
-
出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25,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跨)文化认同的城市饮食空间地方性建构与重塑研究--广州案例"(41201137)
"转型时期中国城市新移民的地方感与文化身份认同研究--以珠三角为例"(41171125)
+2 种基金
"全球化视野下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的类型
过程与机制:基于广州的案例"(41201140)
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TYETP201442)资助~~
-
文摘
以"优雅"著称的广州白天鹅宾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其标志性景观意义在时代变化中不断被建构与重塑。文章采用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方法,分析时空演变过程中白天鹅宾馆的物质景观、景观的权力表征以及不同主体对景观意义的博弈,从而探讨其景观的社会文化与政治意义。研究发现白天鹅宾馆景观揭示了依附其上的经济、政治与社会文化权力关系,其景观意义的演变与权力主体不可分离,不同权力主体的博弈,导致其景观意义在流变中摇摆。研究丰富了政府与旅游企业动态关系的认识,同时引入政治经济的元素来延展景观阅读的理论,为旅游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转型期中国宏观社会变迁与微观景观意义流变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分析框架。
-
关键词
文化政治
标志性景观
权力关系
意义
广州白天鹅宾馆
-
Keywords
cultural politics
symbolic landscapes
power relations
meaning
White Swan Hotel in Guangzhou
-
分类号
F592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旅游研究的边界
被引量:11
- 6
-
-
作者
苏晓波
-
机构
美国俄勒冈大学地理系
-
出处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12期15-15,共1页
-
文摘
社会科学的很多分支正在经历一些变化,一方面是很多学科强调自己的学科属性,凸显自己的核心关注,以此来区分自己和其他学科的差异,划定各自的边界,例如,人类学关注文化和日常生活,社会学关注社会关系和转型,地理科学关注空间和地域,政治学关注国家和政府。
-
关键词
旅游研究
边界
社会科学
其他学科
日常生活
社会关系
地理科学
多学科
-
分类号
F590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反思旅游空间正义
被引量:6
- 7
-
-
作者
苏晓波
-
机构
美国俄勒冈大学地理系
-
出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共2页
-
文摘
1973年,哈维发表学术转型后的经典之作《社会正义与城市》。在书中,哈维觉得地理学者过于关注效率和区位选择,对于社会正义探讨得太少,因而他想构建基于社会正义原则的区位选择理论。对于哈维而言,社会正义不是包罗万象的概念,也不是美好社会的替代词,而指的是用于解决冲突(言论和行动)的原则,也就是说,社会正义是将公平的原则应用于解决人们追求自身进步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的冲突。顺着哈维的想法,我们可以看到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冲突无处不有,但是解决冲突的原则经常是缺乏公平和公正。
-
关键词
旅游空间
正义原则
区位选择
哈维
地理学者
丽江古城
云南丽江
丽江旅游
浪漫之都
创新开发
-
分类号
F592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晒”与“赞”:微信时代旅游体验的互动建构
被引量:47
- 8
-
-
作者
朱竑
蔡晓梅
苏晓波
何瑶
-
机构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文化地理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美国俄勒冈大学地理系
-
出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6-108,共1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移民的人地互动与地方协商研究--以珠三角为例”(416306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跨国精英移民‘家’的实践与空间政治--以珠三角为例”(4167114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面向缅甸劳工的边境安全与理论创新”(41829101)资助。
-
文摘
微信作为时下最受国人欢迎的移动社交软件,渐渐成为影响旅游生产与消费的核心要素之一。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半结构访谈法,探究微信朋友圈对旅游者的预期体验、场景体验与追忆体验阶段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微信时代旅游体验的新变化。研究发现:(1)潜在旅游者被微信朋友圈零碎的信息所裹挟,从而影响其预期的旅游体验;(2)图文表征的重要性与吸引力逐渐上升,旅游者通过分割的场景体验解构与重构了传统的地方整体性旅游体验;(3)旅游者的愉悦体验得以延伸,关注对象由外在走向“自我”的呈现;(4)“晒”与“赞”的互动循环构建了微信时代跨越时空的深层次旅游体验。研究结论在理论层面丰富了旅游体验的内涵,在实践层面亦有助于旅游生产者在微信时代构建符合消费需求的目的地形象,从而实行精准营销。
-
关键词
旅游体验
旅游者
微信
朋友圈
分享
-
Keywords
tourist experience
tourists
WeChat
circle of friends
sharing
-
分类号
F59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