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国民性的讽刺性暴露——鲁迅的国际声誉、罗曼·罗兰对《阿Q正传》的评论及诺贝尔文学奖
被引量:
9
1
作者
保罗·福斯特
任文惠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9-48,共10页
关键词
《阿Q正传》
鲁迅
罗曼·罗兰
国民性
短篇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句式特色之成因——赵元任先生给古文句法研究之启示
被引量:
6
2
作者
薛凤生
《语言科学》
2004年第6期67-73,共7页
研究汉语句法,当采何种观点,一直为关键之问题。自马建忠以来,因深受欧语语法之影响,于汉语句子之结构及词汇之分类,率皆因循欧式语法之成规以为说。遂致牵强附会,随处可见,去汉语句法之真精神甚远。明远之士,早有所悟。王力先生曾有“...
研究汉语句法,当采何种观点,一直为关键之问题。自马建忠以来,因深受欧语语法之影响,于汉语句子之结构及词汇之分类,率皆因循欧式语法之成规以为说。遂致牵强附会,随处可见,去汉语句法之真精神甚远。明远之士,早有所悟。王力先生曾有“注重汉语特点”之说,吕叔湘先生更有“摆脱印欧语眼光”之说,卓识灼见,足启后学。然何为“特点”?如何“摆脱”?则未见有详为说明者。赵元任先生更早见及此,虽未明言,但六十年前即从此一角度分析汉语;首见于其《国语入门》,终集大成于其《中国话的文法》。所分析者虽为现代汉语,然其所据之原则,似亦皆适用于古文之分析。此等原则为何?惜乎先生虽用之而未作详细之说明与完备之列举,而分析实例时,亦时有当守而未守者。因此我曾试图将之归纳为八条句式特色(薛凤生2000)。本文试图说明此等特色之成因,增举例证以实其说。其中或有与赵先生说法相抵牾者,然实则皆由其基本观点衍生而出,即他给“句于”所下之新定义,以及他所提出的“主谓关系”之新定义。如此分析,目的有二:一为妥善解读先秦古籍,次为在认定汉语例句之真实结构以后,“才能实现西方的语言理论与汉语研究的结合”(吕叔湘19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句式
赵元任
语法功能
古文句法
语气词
口语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音韵学二题
被引量:
3
3
作者
薛凤生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7-344,共8页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述及汉语音韵学和音韵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讨论汉语音系研究与音位学的关系,强调和论证了推论汉语音系必须重视音位对比,严格的音位对比是构成音系的必要条件;并讨论了汉语普通话的元音音位的性质和汉语拼音...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述及汉语音韵学和音韵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讨论汉语音系研究与音位学的关系,强调和论证了推论汉语音系必须重视音位对比,严格的音位对比是构成音系的必要条件;并讨论了汉语普通话的元音音位的性质和汉语拼音标示音位的得失。第二部分讨论等韵学的若干问题,如等韵图的起源与依据、外表与内涵,等韵的贡献与流传等,并对内外转问题提出新说,指出内外转与佛经转唱相关,转唱时不出本韵为内,转唱时必须换韵为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音韵学
等韵学
音系
音位对比
内外转
等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构拟与诠释:汉语音韵史研究的两种对立观点
被引量:
1
4
作者
薛凤生
《语言科学》
2003年第5期3-9,共7页
进入20世纪以后,汉语音韵的研究方式发生了一场巨大的转变。在印欧学者所倡导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影响下,以高本汉为代表的众多学者,便开始了“构拟”(“重建”)古音的工作,使用“万国音标”之类的拼音符号标示“音值”,代替了中国...
进入20世纪以后,汉语音韵的研究方式发生了一场巨大的转变。在印欧学者所倡导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影响下,以高本汉为代表的众多学者,便开始了“构拟”(“重建”)古音的工作,使用“万国音标”之类的拼音符号标示“音值”,代替了中国传统音韵学较抽象的“反切”注音。这种“构拟”工作,迄今仍风行不衰,成为汉语音韵史研究的主流。这种作法自然使他们不自觉地偏重“音值”的猜测,而不特别重视解读韵书或韵图记录下来的许多现象。与前述的作法相反,我认为《切韵》、《韵镜》、《中原音韵》等韵书或韵图,都是各个时代的专家对其语言的忠实记录,所以我们的研究目标自然是“诠释”这些可靠的韵书,推论出其所依据的音系。本文试从音位学的观点,指出构拟法不能解决的某些问题,及其所以无法解决之故;并举例说明《切韵》、《韵镜》、《中原音韵》等书所记录的现象都可以在音系学理论的基础上得到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音韵学
音位学
构拟
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国民性的讽刺性暴露——鲁迅的国际声誉、罗曼·罗兰对《阿Q正传》的评论及诺贝尔文学奖
被引量:
9
1
作者
保罗·福斯特
任文惠
机构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
首都师范
大学
文学
院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9-48,共10页
关键词
《阿Q正传》
鲁迅
罗曼·罗兰
国民性
短篇小说
分类号
I21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句式特色之成因——赵元任先生给古文句法研究之启示
被引量:
6
2
作者
薛凤生
机构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
出处
《语言科学》
2004年第6期67-73,共7页
文摘
研究汉语句法,当采何种观点,一直为关键之问题。自马建忠以来,因深受欧语语法之影响,于汉语句子之结构及词汇之分类,率皆因循欧式语法之成规以为说。遂致牵强附会,随处可见,去汉语句法之真精神甚远。明远之士,早有所悟。王力先生曾有“注重汉语特点”之说,吕叔湘先生更有“摆脱印欧语眼光”之说,卓识灼见,足启后学。然何为“特点”?如何“摆脱”?则未见有详为说明者。赵元任先生更早见及此,虽未明言,但六十年前即从此一角度分析汉语;首见于其《国语入门》,终集大成于其《中国话的文法》。所分析者虽为现代汉语,然其所据之原则,似亦皆适用于古文之分析。此等原则为何?惜乎先生虽用之而未作详细之说明与完备之列举,而分析实例时,亦时有当守而未守者。因此我曾试图将之归纳为八条句式特色(薛凤生2000)。本文试图说明此等特色之成因,增举例证以实其说。其中或有与赵先生说法相抵牾者,然实则皆由其基本观点衍生而出,即他给“句于”所下之新定义,以及他所提出的“主谓关系”之新定义。如此分析,目的有二:一为妥善解读先秦古籍,次为在认定汉语例句之真实结构以后,“才能实现西方的语言理论与汉语研究的结合”(吕叔湘1977)。
关键词
汉语
句式
赵元任
语法功能
古文句法
语气词
口语风格
Keywords
special features of Chinese sentences
European preconceptions
Chao's definition of 'sentence'
Chao's definition for 'subject' and 'predicate'
form-classes
syntactic functions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音韵学二题
被引量:
3
3
作者
薛凤生
机构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
徐州师范
大学
语言
研究所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7-344,共8页
文摘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述及汉语音韵学和音韵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讨论汉语音系研究与音位学的关系,强调和论证了推论汉语音系必须重视音位对比,严格的音位对比是构成音系的必要条件;并讨论了汉语普通话的元音音位的性质和汉语拼音标示音位的得失。第二部分讨论等韵学的若干问题,如等韵图的起源与依据、外表与内涵,等韵的贡献与流传等,并对内外转问题提出新说,指出内外转与佛经转唱相关,转唱时不出本韵为内,转唱时必须换韵为外。
关键词
汉语
音韵学
等韵学
音系
音位对比
内外转
等韵图
Keywords
Han Chinese Language Chinese phonology Dengyunacue phonology phoneme contrast neiwaizhuan Rime Table
分类号
H11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构拟与诠释:汉语音韵史研究的两种对立观点
被引量:
1
4
作者
薛凤生
机构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
出处
《语言科学》
2003年第5期3-9,共7页
文摘
进入20世纪以后,汉语音韵的研究方式发生了一场巨大的转变。在印欧学者所倡导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影响下,以高本汉为代表的众多学者,便开始了“构拟”(“重建”)古音的工作,使用“万国音标”之类的拼音符号标示“音值”,代替了中国传统音韵学较抽象的“反切”注音。这种“构拟”工作,迄今仍风行不衰,成为汉语音韵史研究的主流。这种作法自然使他们不自觉地偏重“音值”的猜测,而不特别重视解读韵书或韵图记录下来的许多现象。与前述的作法相反,我认为《切韵》、《韵镜》、《中原音韵》等韵书或韵图,都是各个时代的专家对其语言的忠实记录,所以我们的研究目标自然是“诠释”这些可靠的韵书,推论出其所依据的音系。本文试从音位学的观点,指出构拟法不能解决的某些问题,及其所以无法解决之故;并举例说明《切韵》、《韵镜》、《中原音韵》等书所记录的现象都可以在音系学理论的基础上得到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
汉语
音韵学
音位学
构拟
诠释
Keywords
Chinese
phonology
phonemics
reconstruction
interpretation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国民性的讽刺性暴露——鲁迅的国际声誉、罗曼·罗兰对《阿Q正传》的评论及诺贝尔文学奖
保罗·福斯特
任文惠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汉语句式特色之成因——赵元任先生给古文句法研究之启示
薛凤生
《语言科学》
200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音韵学二题
薛凤生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构拟与诠释:汉语音韵史研究的两种对立观点
薛凤生
《语言科学》
200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