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国民性的讽刺性暴露——鲁迅的国际声誉、罗曼·罗兰对《阿Q正传》的评论及诺贝尔文学奖 被引量:9
1
作者 保罗·福斯特 任文惠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9-48,共10页
关键词 《阿Q正传》 鲁迅 罗曼·罗兰 国民性 短篇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句式特色之成因——赵元任先生给古文句法研究之启示 被引量:6
2
作者 薛凤生 《语言科学》 2004年第6期67-73,共7页
研究汉语句法,当采何种观点,一直为关键之问题。自马建忠以来,因深受欧语语法之影响,于汉语句子之结构及词汇之分类,率皆因循欧式语法之成规以为说。遂致牵强附会,随处可见,去汉语句法之真精神甚远。明远之士,早有所悟。王力先生曾有“... 研究汉语句法,当采何种观点,一直为关键之问题。自马建忠以来,因深受欧语语法之影响,于汉语句子之结构及词汇之分类,率皆因循欧式语法之成规以为说。遂致牵强附会,随处可见,去汉语句法之真精神甚远。明远之士,早有所悟。王力先生曾有“注重汉语特点”之说,吕叔湘先生更有“摆脱印欧语眼光”之说,卓识灼见,足启后学。然何为“特点”?如何“摆脱”?则未见有详为说明者。赵元任先生更早见及此,虽未明言,但六十年前即从此一角度分析汉语;首见于其《国语入门》,终集大成于其《中国话的文法》。所分析者虽为现代汉语,然其所据之原则,似亦皆适用于古文之分析。此等原则为何?惜乎先生虽用之而未作详细之说明与完备之列举,而分析实例时,亦时有当守而未守者。因此我曾试图将之归纳为八条句式特色(薛凤生2000)。本文试图说明此等特色之成因,增举例证以实其说。其中或有与赵先生说法相抵牾者,然实则皆由其基本观点衍生而出,即他给“句于”所下之新定义,以及他所提出的“主谓关系”之新定义。如此分析,目的有二:一为妥善解读先秦古籍,次为在认定汉语例句之真实结构以后,“才能实现西方的语言理论与汉语研究的结合”(吕叔湘19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句式 赵元任 语法功能 古文句法 语气词 口语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韵学二题 被引量:3
3
作者 薛凤生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7-344,共8页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述及汉语音韵学和音韵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讨论汉语音系研究与音位学的关系,强调和论证了推论汉语音系必须重视音位对比,严格的音位对比是构成音系的必要条件;并讨论了汉语普通话的元音音位的性质和汉语拼音...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述及汉语音韵学和音韵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讨论汉语音系研究与音位学的关系,强调和论证了推论汉语音系必须重视音位对比,严格的音位对比是构成音系的必要条件;并讨论了汉语普通话的元音音位的性质和汉语拼音标示音位的得失。第二部分讨论等韵学的若干问题,如等韵图的起源与依据、外表与内涵,等韵的贡献与流传等,并对内外转问题提出新说,指出内外转与佛经转唱相关,转唱时不出本韵为内,转唱时必须换韵为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音韵学 等韵学 音系 音位对比 内外转 等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拟与诠释:汉语音韵史研究的两种对立观点 被引量:1
4
作者 薛凤生 《语言科学》 2003年第5期3-9,共7页
进入20世纪以后,汉语音韵的研究方式发生了一场巨大的转变。在印欧学者所倡导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影响下,以高本汉为代表的众多学者,便开始了“构拟”(“重建”)古音的工作,使用“万国音标”之类的拼音符号标示“音值”,代替了中国... 进入20世纪以后,汉语音韵的研究方式发生了一场巨大的转变。在印欧学者所倡导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影响下,以高本汉为代表的众多学者,便开始了“构拟”(“重建”)古音的工作,使用“万国音标”之类的拼音符号标示“音值”,代替了中国传统音韵学较抽象的“反切”注音。这种“构拟”工作,迄今仍风行不衰,成为汉语音韵史研究的主流。这种作法自然使他们不自觉地偏重“音值”的猜测,而不特别重视解读韵书或韵图记录下来的许多现象。与前述的作法相反,我认为《切韵》、《韵镜》、《中原音韵》等韵书或韵图,都是各个时代的专家对其语言的忠实记录,所以我们的研究目标自然是“诠释”这些可靠的韵书,推论出其所依据的音系。本文试从音位学的观点,指出构拟法不能解决的某些问题,及其所以无法解决之故;并举例说明《切韵》、《韵镜》、《中原音韵》等书所记录的现象都可以在音系学理论的基础上得到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音韵学 音位学 构拟 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