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MM测雨雷达和微波成像仪对两个中尺度特大暴雨降水结构的观测分析研究 被引量:105
1
作者 傅云飞 宇如聪 +2 位作者 徐幼平 肖庆农 刘国胜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1-431,T001-T004,共15页
文中利用TRMM卫星的测雨雷达和微波成像仪探测结果,研究了1998年7月20日21时(世界时)和1999年6月9日21时发生在武汉地区附近和皖南地区的两个中尺度强降水系统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以及TMI微波亮温对降水强弱和分布的响应。研究结果表... 文中利用TRMM卫星的测雨雷达和微波成像仪探测结果,研究了1998年7月20日21时(世界时)和1999年6月9日21时发生在武汉地区附近和皖南地区的两个中尺度强降水系统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以及TMI微波亮温对降水强弱和分布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中尺度强降水系统中对流降水所占面积比层云降水面积小,但对流降水具有很强的降水率,它对总降水量的贡献超过了层云降水。降水水平结构表明,两个中尺度强降水系统由多个强雨团或雨带组成,它们均属于对流性降水;降水垂直结构分析表明,强对流降水的雨顶高度可达15km,强对流降水主体中存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非均匀降水率分布区,层云降水有清晰的亮度带,层云降水的上方存在多层云系结构。降水廓线分布表明:对流降水廓线与层云降水廓线有明显的区别,并且降水廓线清晰地反映了降水微物理过程的垂直分布。整个中尺度强降水系统中对流降水与层云降水的区别还反映在标准化的总降水率随高度的分布。微波信号分析表明:TMI85 GHz极化修正亮温,19.4与37.0,19.4与85.5,37.0与85.5 GHz的垂直极化亮温差均能较好地指示陆面附近的降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MM卫星 测雨雷达 微波成像仪 暴雨 降水结构 对流降水 层云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TMI观测结果的海表温度反演算法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雨 傅云飞 +3 位作者 刘奇 刘国胜 刘显通 程静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基于星载微波仪器观测结果反演海表温度,能很好地克服云对反演结果的干扰,实现对海表温度全天候的监测。文中利用热带测雨卫星所搭载的微波成像仪的观测结果,建立了一种新的适用于非降水条件下的海表温度反演算法。作为一种半经验统计算... 基于星载微波仪器观测结果反演海表温度,能很好地克服云对反演结果的干扰,实现对海表温度全天候的监测。文中利用热带测雨卫星所搭载的微波成像仪的观测结果,建立了一种新的适用于非降水条件下的海表温度反演算法。作为一种半经验统计算法,它以辐射传输方程为基础,通过理论模拟计算,建立海表温度与微波成像仪多通道亮温之间的关系,较好地反演海表温度。该算法最大的特点是选择了合适的5个微波成像仪通道,并通过这5个通道亮温的对数线性组合方式提取海表温度信息,从而有效地避开了其他环境参数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海表温度的反演结果与地基浮标观测结果的比较表明,二者间的均值相差0.116K、均方根误差为0.665K。在不同的风速、风向及天空状态(有无云)情况下,二者的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均值差异小于0.2K,均方根误差在0.65K左右。在全球尺度上海表温度的反演结果与现有海表温度产品的比较显示,二者的差异一般不超过1K,且差异不随其他环境参数发生明显变化;与多年月平均海表温度产品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算法反演获得的海表温度在全球大部分地区(除高风速高水汽区外)与其他海表温度资料的差异在1K范围以内。上述结果表明,该反演算法不仅适用于实时反演,亦能用于气候尺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反演 微波成像仪 半经验统计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对晴空大气热辐射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王鹏举 周秀骥 +1 位作者 Eric A.Smith 施蕾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15-221,共7页
本文利用1987年美国FIFE资料及1986年6月TIPMEX资料,并利用大气长、短波一维辐射传输数值模式,计算了晴空大气状态下地面辐射参数(地面热辐射温度、地表反照率等)对大气长波冷却率、短波加热率廓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球表面对大气边界... 本文利用1987年美国FIFE资料及1986年6月TIPMEX资料,并利用大气长、短波一维辐射传输数值模式,计算了晴空大气状态下地面辐射参数(地面热辐射温度、地表反照率等)对大气长波冷却率、短波加热率廓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球表面对大气边界层内的热辐射结构影响很大,特别是在高原地区这种影响尤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 晴空 大气 热辐射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