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土高原三趾马红土的观察(英文)
被引量:
4
1
作者
劳伦斯 J.弗林
邓涛
+5 位作者
王杨
颉光普
侯素宽
庞丽波
王太明
穆永清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5-284,共10页
讨论了黄土高原地区红粘土中脊椎动物化石的考察历史,记录了山西和甘肃"三趾马红土"地点的观察结果。红粘土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但常被误认为是一个描述性术语,因为其中的许多沉积物既非红色,又不以粘土级颗粒为主。不少...
讨论了黄土高原地区红粘土中脊椎动物化石的考察历史,记录了山西和甘肃"三趾马红土"地点的观察结果。红粘土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但常被误认为是一个描述性术语,因为其中的许多沉积物既非红色,又不以粘土级颗粒为主。不少红粘土序列中含有古土壤,也含有水成沉积物。此次考察包括榆社盆地的经典地点、灵台任家沟和雷家河,以及庆阳和秦安的一些地点。讨论了在任家沟发现的化石、在玉村新发现的小哺乳动物上新五褶兔( Plio-pentalagus) 和在胡家村观察到的上新世潜穴,后两个地点都位于灵台东北面的庆阳地区。观察结果与晚中新世遍布黄土高原、很可能来自降尘的粘土级颗粒的快速堆积吻合。但在一些区域则以河流或湖泊过程为主,红粘土颗粒部分或全部被水成的粗碎屑沉积物代替,没有找到晚中新世-早上新世干旱化的证据,反而支持高生产力的湿润环境假说。局部富集的脊椎动物化石证明三趾马动物群具有很高的陆生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新近纪
三趾马红土
哺乳动物
沉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西北新生代犀牛古生态的稳定同位素证据(英文)
2
作者
Dana BIASATTI
王杨
邓涛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68,共24页
根据牙齿釉质的全样和系列碳、氧同位素分析,重建了甘肃临夏盆地25~2.5Ma期间犀牛的食性和环境。其结果支持先前根据牙齿和头骨-肢骨形态做出的一些推断,并对部分属的古生态提出了新的看法。同位素结果支持如下的推断:晚渐新世的巨犀Par...
根据牙齿釉质的全样和系列碳、氧同位素分析,重建了甘肃临夏盆地25~2.5Ma期间犀牛的食性和环境。其结果支持先前根据牙齿和头骨-肢骨形态做出的一些推断,并对部分属的古生态提出了新的看法。同位素结果支持如下的推断:晚渐新世的巨犀Paraceratherium生活于森林环境,而与其共生的异角犀Allacerops栖息地相对开阔,食性特化程度低;中中新世的西班牙犀Hispanotherium在开阔领地上取食草本植物,而同时代的奇角犀Alicornops在森林环境中具有更特化的食性;晚中新世的副板齿犀Parelasmotherium在开阔的稀树草原上取食草本植物。与先前认为无鼻角犀Acerorhinus和额鼻角犀Dicerorhinus生活于森林化环境的推断不同,数据指示这两种犀牛也生活于开阔的稀树草原环境。同位素结果未能得出伊朗犀Iranotherium的确切生活环境,但支持先前认为它特化为C3草本植物取食者的推断。研究结果也显示大唇犀Chilotherium在晚中新世的大多数时间内是森林生活者,但其在晚中新世末期占据了更开阔的环境。此外,分析结果与先前的推断一致,即上新世的山西犀Shansirhinus和更新世的披毛犀Coelodonta是开阔生活环境中的食草者。最后,碳同位素数据支持在此项研究中的所有犀牛都是纯C3取食者,确认C4植物不是临夏盆地25~2.5 Ma期间植被的重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夏盆地
晚新生代
犀牛
同位素
古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三趾马红土的观察(英文)
被引量:
4
1
作者
劳伦斯 J.弗林
邓涛
王杨
颉光普
侯素宽
庞丽波
王太明
穆永清
机构
美国
哈佛
大学
皮博迪博物馆
中国
科学
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地球、海洋和大气科学系
甘肃省博物馆
榆社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出处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5-28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批准号:40730210)
全国地层委员会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 编号: EAR0716186) 资助~~
文摘
讨论了黄土高原地区红粘土中脊椎动物化石的考察历史,记录了山西和甘肃"三趾马红土"地点的观察结果。红粘土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但常被误认为是一个描述性术语,因为其中的许多沉积物既非红色,又不以粘土级颗粒为主。不少红粘土序列中含有古土壤,也含有水成沉积物。此次考察包括榆社盆地的经典地点、灵台任家沟和雷家河,以及庆阳和秦安的一些地点。讨论了在任家沟发现的化石、在玉村新发现的小哺乳动物上新五褶兔( Plio-pentalagus) 和在胡家村观察到的上新世潜穴,后两个地点都位于灵台东北面的庆阳地区。观察结果与晚中新世遍布黄土高原、很可能来自降尘的粘土级颗粒的快速堆积吻合。但在一些区域则以河流或湖泊过程为主,红粘土颗粒部分或全部被水成的粗碎屑沉积物代替,没有找到晚中新世-早上新世干旱化的证据,反而支持高生产力的湿润环境假说。局部富集的脊椎动物化石证明三趾马动物群具有很高的陆生生物量。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新近纪
三趾马红土
哺乳动物
沉积学
Keywords
Loess Plateau, Neogene, Hipparion Red Clay, mammal, sedimentology
分类号
Q915.877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34.6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西北新生代犀牛古生态的稳定同位素证据(英文)
2
作者
Dana BIASATTI
王杨
邓涛
机构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地球、海洋和大气科学系
中国
科学
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暨南
大学
生态学
系
中国
科学
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
中国
科学
院
大学
出处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68,共24页
基金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编号:INT-0204923、EAR.0716235)、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1430102)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编号:XDB03020104)资助.
文摘
根据牙齿釉质的全样和系列碳、氧同位素分析,重建了甘肃临夏盆地25~2.5Ma期间犀牛的食性和环境。其结果支持先前根据牙齿和头骨-肢骨形态做出的一些推断,并对部分属的古生态提出了新的看法。同位素结果支持如下的推断:晚渐新世的巨犀Paraceratherium生活于森林环境,而与其共生的异角犀Allacerops栖息地相对开阔,食性特化程度低;中中新世的西班牙犀Hispanotherium在开阔领地上取食草本植物,而同时代的奇角犀Alicornops在森林环境中具有更特化的食性;晚中新世的副板齿犀Parelasmotherium在开阔的稀树草原上取食草本植物。与先前认为无鼻角犀Acerorhinus和额鼻角犀Dicerorhinus生活于森林化环境的推断不同,数据指示这两种犀牛也生活于开阔的稀树草原环境。同位素结果未能得出伊朗犀Iranotherium的确切生活环境,但支持先前认为它特化为C3草本植物取食者的推断。研究结果也显示大唇犀Chilotherium在晚中新世的大多数时间内是森林生活者,但其在晚中新世末期占据了更开阔的环境。此外,分析结果与先前的推断一致,即上新世的山西犀Shansirhinus和更新世的披毛犀Coelodonta是开阔生活环境中的食草者。最后,碳同位素数据支持在此项研究中的所有犀牛都是纯C3取食者,确认C4植物不是临夏盆地25~2.5 Ma期间植被的重要成分。
关键词
临夏盆地
晚新生代
犀牛
同位素
古生态
Keywords
Linxia Basin, Late Cenozoic, rhino, isotope, paleoecology
分类号
Q915.877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土高原三趾马红土的观察(英文)
劳伦斯 J.弗林
邓涛
王杨
颉光普
侯素宽
庞丽波
王太明
穆永清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西北新生代犀牛古生态的稳定同位素证据(英文)
Dana BIASATTI
王杨
邓涛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