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分裂症与分裂情感性障碍的核心特征与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潘霄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17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5%~1.0%,在住院患者中,其比例更高。由于精神分裂症的不同亚型在治疗上并无区别,并且容易给临床诊断造成混乱,因此,DSM-5去除了精神分裂症的亚型。分裂情感性障碍的患病率约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5%~1.0%,在住院患者中,其比例更高。由于精神分裂症的不同亚型在治疗上并无区别,并且容易给临床诊断造成混乱,因此,DSM-5去除了精神分裂症的亚型。分裂情感性障碍的患病率约为精神分裂症的一半。其症状相当于既有精神分裂症的A组症状,同时又有心境症状,例如重性抑郁或躁狂。诊断此障碍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1)在半数以上的病程中,除了存在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A的症状以外,还伴有重性抑郁发作或躁狂发作;(2)在没有心境发作至少2周(抑郁或躁狂)的情况下,存在持续的妄想或幻觉,即证明这些精神病性症状并非由心境发作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分裂情感性障碍 抗精神病性药物 抗抑郁药 心境稳定剂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核心特征与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潘霄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17年第1期80-82,共3页
神经发育障碍是一组在发育阶段起病的疾病,代表性疾病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ASD的核心特征是存在社交交流和社交互动的缺陷,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和功能损害。ADHD的核心特征是注意障碍、多动、冲动... 神经发育障碍是一组在发育阶段起病的疾病,代表性疾病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ASD的核心特征是存在社交交流和社交互动的缺陷,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和功能损害。ADHD的核心特征是注意障碍、多动、冲动和功能损害。两者的风险因素都为遗传和环境。ASD的治疗方法包括行为分析,提供结构性环境和药物治疗。ADHD的治疗方法包括行为治疗和中枢兴奋性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发育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临床表现 治疗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特定的精神病性障碍”的访谈与诊疗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道龙 张小梅 《四川精神卫生》 2016年第2期118-122,共5页
一位男性建筑工人,20岁出头,中学学历,目前正在住院治疗,因为害怕在得不到救助的时候死掉,所以拒绝出院。患者反复表现出惊恐症状、担心自己在劫难逃、害怕死亡并且脸上有刀割感。他先前使用抗焦虑药物治疗无效,而使用电抽搐治疗获得短... 一位男性建筑工人,20岁出头,中学学历,目前正在住院治疗,因为害怕在得不到救助的时候死掉,所以拒绝出院。患者反复表现出惊恐症状、担心自己在劫难逃、害怕死亡并且脸上有刀割感。他先前使用抗焦虑药物治疗无效,而使用电抽搐治疗获得短期疗效。数年前,他是毒品滥用者,在使用毒品时出现过严重的幻觉,现已戒毒5年。医生的诊断是"未特定的精神病性障碍,伴物质滥用缓解期",患者的严重程度还没有达到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在干预措施上,给患者处方抗精神病药并预防再次接触毒品,并叮嘱患者在工作中操作重型机械时谨防事故,因为服用阻断多巴胺受体的药物会影响其认知和运动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特定的精神病性障碍 伴物质滥用缓解期 鉴别诊断 治疗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D-11与DSM-5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异同 被引量:11
4
作者 肖茜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19年第4期357-360,共4页
本文目的是对ICD-11、DSM-5这两套诊断系统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异同进行比较。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是现实检验能力受损和行为改变,表现为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精神运动性紊乱。本文通过对精神分裂症在两个诊断系统中的诊断要点进行讨论,... 本文目的是对ICD-11、DSM-5这两套诊断系统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异同进行比较。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是现实检验能力受损和行为改变,表现为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精神运动性紊乱。本文通过对精神分裂症在两个诊断系统中的诊断要点进行讨论,以期增进临床工作者对两套诊断系统相应内容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D-11 DSM-5 精神分裂症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的核心特征与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谢兴伟 张心怡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18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有4种躯体症状障碍。患这一谱系障碍的患者共同特征是:存在明显的对躯体健康的担心,更可能去医疗机构而不是寻求心理健康服务。躯体症状障碍的个体寻求帮助主要是试图解释躯体不适。疾病...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有4种躯体症状障碍。患这一谱系障碍的患者共同特征是:存在明显的对躯体健康的担心,更可能去医疗机构而不是寻求心理健康服务。躯体症状障碍的个体寻求帮助主要是试图解释躯体不适。疾病焦虑障碍的个体可能存在一些躯体不适,但主要问题是持续担心生病(或将要生病),这种担心比任何轻度的躯体症状更损害日常生活。转换障碍的个体会出现一个突然的、严重的躯体问题,包括丧失能力,如突然的瘫痪或癫痫,可能导致去急诊室或医院紧急就诊。做作性障碍的个体知道自身并不存在躯体问题,但仍会以躯体不适为主诉寻求帮助,或掩盖他们故意引起躯体问题的事实。治疗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基础,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或团体治疗帮助个体理解此类疾病的信念和行为,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焦虑、易激惹、恐慌心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症状障碍 转换障碍 疾病焦虑障碍 做作性障碍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喂食及进食障碍的核心特征与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谢兴伟 张心怡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18年第4期370-372,共3页
喂食及进食障碍的代表疾病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暴食障碍等,该组障碍的共同特征是进食或与进食相关行为的持续性紊乱。神经性厌食的核心特征是持续限制能量摄取,强烈害怕体重增加,对自我体重的感知紊乱。神经性贪食的核心... 喂食及进食障碍的代表疾病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暴食障碍等,该组障碍的共同特征是进食或与进食相关行为的持续性紊乱。神经性厌食的核心特征是持续限制能量摄取,强烈害怕体重增加,对自我体重的感知紊乱。神经性贪食的核心特征是反复发作的暴食,因为对体重的不恰当认知而出现的反复性不健康的代偿行为。暴食障碍的核心特征是短期内大量进食,难以控制。喂食及进食障碍的治疗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体重,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家庭治疗或团体治疗帮助个体调整对体型、体重和美的认知,也可给予抗抑郁药物、小剂量抗精神分裂药物或心境稳定剂进行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贪食 暴食障碍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督导专题述评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道龙 张小梅 +1 位作者 黄国平 杨昆 《四川精神卫生》 2016年第2期97-99,共3页
临床督导是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的必备环节,通过不断操练和接收反馈可以加速专业化进程并有效地提升临床胜任力。在督导中,要着重训练以下几个方面:熟练掌握DSM-5或ICD-10诊断标准,厘清鉴别诊断的思路,提高心理治疗技能,并... 临床督导是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的必备环节,通过不断操练和接收反馈可以加速专业化进程并有效地提升临床胜任力。在督导中,要着重训练以下几个方面:熟练掌握DSM-5或ICD-10诊断标准,厘清鉴别诊断的思路,提高心理治疗技能,并将精神药理学理论灵活应用于实践。例如,一位督导师的指导和经验可以帮助临床工作者区分继发抑郁或焦虑症状的人格障碍与原发性抑郁或焦虑症。此外,通过录像、录音和访谈笔录,督导师还可帮助临床工作者及时发现职业过程中的障碍并给予逐步的指导。最后但也非常重要的是,督导师会在心理上对低年资的临床工作者给予持续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临床工作的复杂性,克服各种不可预期的挫折,并在不断成长中获得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反之,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将会严重影响职业技能和职业认同感的提升和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导 职业发展 临床胜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作性障碍”的访谈与诊疗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道龙 张小梅 《四川精神卫生》 2016年第2期100-105,共6页
一位40岁的男性退伍军人主诉反复发作偏头痛和胃痛。在过去20年里,他辗转多家医院,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住院或看门诊上。虽然医学检查的结果为阴性并且医生告知他没有病,但他仍然很享受充当"病人"的角色,已到不惑之年尚... 一位40岁的男性退伍军人主诉反复发作偏头痛和胃痛。在过去20年里,他辗转多家医院,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住院或看门诊上。虽然医学检查的结果为阴性并且医生告知他没有病,但他仍然很享受充当"病人"的角色,已到不惑之年尚未成家立业也不以为然。他的症状表面上类似疾病焦虑障碍,即先前的疑病症,但实际上他并不坚持或真正认为自己患了重病。患者的伪装行为与诈病者相似,但他不是为了任何外部利益才来寻求医疗关注,实际情况是他多年来自费支付医疗费用,这正与诈病者寻求经济的犒赏相反。对于这个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对自身的做作性障碍",患此障碍的个体的行为具有欺骗性并在他人面前表现出自己是有病的,但不受任何外部犒赏的驱动。反而,患者所追求的犒赏全部来自内部,即当获得医生诊疗时情感上的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做作性障碍 鉴别诊断 治疗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访谈与诊治 被引量:1
9
作者 回秀清 郝凤仪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17年第6期566-569,共4页
一名45岁女性咨客几乎没有亲密的朋友。她认为身边亲人虐待自己、想侵占自己的财产,认为自己遭受了不公平对待;曾在遭受情感挫折时有过短暂幻听,两次在半睡半醒时有过短暂幻视;相信前世今生、潜意识催眠;感到"从潜意识中排出了深... 一名45岁女性咨客几乎没有亲密的朋友。她认为身边亲人虐待自己、想侵占自己的财产,认为自己遭受了不公平对待;曾在遭受情感挫折时有过短暂幻听,两次在半睡半醒时有过短暂幻视;相信前世今生、潜意识催眠;感到"从潜意识中排出了深海生物,全身换血获得新生";与婆婆生气后感到肚子里充满气体。该咨客被诊断为分裂型人格障碍,应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干预。具体做法是鼓励咨客进行运动,使用认知行为疗法(CBT)及正念疗法改善认知、减轻压力,学习应对策略,避免工作压力及复杂人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型人格障碍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访谈与诊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道龙 张小梅 《四川精神卫生》 2016年第2期111-117,共7页
一位年近30岁的女医学生表现出焦虑和抑郁症状。她既往无精神障碍史,但短期服用过抗抑郁药,后由于副作用而停药。患者年幼时跟随家人移民海外并且一直学业表现良好,现在就读于北美一所医学院。她从小就对应激和压力非常敏感,很容易对自... 一位年近30岁的女医学生表现出焦虑和抑郁症状。她既往无精神障碍史,但短期服用过抗抑郁药,后由于副作用而停药。患者年幼时跟随家人移民海外并且一直学业表现良好,现在就读于北美一所医学院。她从小就对应激和压力非常敏感,很容易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学业和未来发展过分担心。目前患者虽然能正常上课,但始终害怕无法顺利拿到学位,并且在社交时常紧张不安,甚至出现胃痉挛。为了帮助她完成医学院的学习,母亲全职在家并常提醒她去找男朋友。加之来自父母的压力,她的担忧始终持续且睡眠不佳。医生对患者的诊断是"广泛性焦虑障碍伴继发抑郁症状"。焦虑消耗着她的能量,使她感到精疲力竭。在干预措施上,应给予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正念减压治疗等。此外,医生还建议患者考虑选择一个压力相对较小的专业,比如皮肤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焦虑障碍 鉴别诊断 治疗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疾病焦虑障碍”的访谈与治疗
11
作者 于鲁璐 张英东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17年第1期74-79,共6页
咨客,男性,30岁左右,已婚,育有一子。最近,他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感到越来越焦虑。作为一名动物检疫员,他主要负责家禽或其他动物食品的质量控制。近来,总是认为自己因为在工作中接触动物而患上了感染性疾病,即使经过多家医院就诊后已... 咨客,男性,30岁左右,已婚,育有一子。最近,他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感到越来越焦虑。作为一名动物检疫员,他主要负责家禽或其他动物食品的质量控制。近来,总是认为自己因为在工作中接触动物而患上了感染性疾病,即使经过多家医院就诊后已经排除感染,仍会寻找其他的原因。例如,认为自己通过接触他人使用过的按摩椅或街边的流浪动物而患上某种疾病。这种担心非常强烈,虽然他从未被诊断为狂犬病,也没有被任何动物咬过,但仍多次就诊于医院并接种狂犬疫苗。每天都会仔细检查身体,寻找是否有咬痕或其他污染源。通过本次咨询,他被诊断为疾病焦虑障碍,并开始接受抗焦虑药物治疗。此外,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和正念减压治疗,用于对抗闯入性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焦虑障碍 认知行为治疗 正念减压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访谈与治疗
12
作者 任会鹏 于鲁璐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17年第3期288-293,共6页
18岁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从小就怀疑人类,喜欢与狗相处。尽管学习成绩很好但总是因为难以与同学相处和不快乐而转学。曾被诊断为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并服用多种精神活性药物但治疗无效。她的不稳定情绪和易怒曾导致多次自残行为和自杀意念... 18岁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从小就怀疑人类,喜欢与狗相处。尽管学习成绩很好但总是因为难以与同学相处和不快乐而转学。曾被诊断为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并服用多种精神活性药物但治疗无效。她的不稳定情绪和易怒曾导致多次自残行为和自杀意念。父母和老师不得不让她休学治疗。目前被诊断为边缘性人格障碍并给予精神活性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如辩证行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性人格障碍 辩证认知治疗 精神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障碍伴焦虑与C组人格特质的访谈与治疗
13
作者 李志梅 回秀清 +1 位作者 郝凤仪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18年第2期159-162,共4页
44岁男性咨客是一名本科学历的教师,胞八行末,从小受家人照顾。近两年由于得罪领导,工作不顺,导致失眠、抵触工作;又因母亲自杀身亡而失眠加重,内疚、自责。咨客有着一贯的人际关系模式,即与低级别者关系良好,如儿子、学生;但难以与同... 44岁男性咨客是一名本科学历的教师,胞八行末,从小受家人照顾。近两年由于得罪领导,工作不顺,导致失眠、抵触工作;又因母亲自杀身亡而失眠加重,内疚、自责。咨客有着一贯的人际关系模式,即与低级别者关系良好,如儿子、学生;但难以与同级别、高级别者相处,如妻子、同事、领导。该咨客被诊断为适应障碍伴焦虑与C组人格特质,应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干预。具体做法是鼓励运动,使用米氮平改善症状;使用认知行为疗法(CBT)及人际关系疗法改善认知、减轻压力、学习人际交往策略;积极争取调动工作岗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障碍伴焦虑 C组人格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疾病焦虑障碍”的访谈与诊疗
14
作者 毛家亮 于鲁璐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16年第6期561-570,共10页
为示范和训练临床诊疗思路,提升诊疗水平,本文对一名老年"疾病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访谈及诊疗过程进行了完整展示。患者为一名六十多岁的物业管理员,总感觉有东西堵在胸口,但却很难咳出或祛除。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堵塞感开... 为示范和训练临床诊疗思路,提升诊疗水平,本文对一名老年"疾病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访谈及诊疗过程进行了完整展示。患者为一名六十多岁的物业管理员,总感觉有东西堵在胸口,但却很难咳出或祛除。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堵塞感开始让他感到气短。在内科医生排除心脏疾病、呼吸疾病或胃肠问题之后,患者开始对医生感到失望,认为是医学本身的缺陷。最近,患者通过血管造影又一次排除了心脏疾病,不过也确实发现心脏血管有轻度堵塞,但这一问题并不能解释气短症状。医生建议他考虑一下心理健康问题,但患者并不接受,坚信医生一定忽视了自己某些生理上的问题。患者的父亲死于肺癌,因此他认为这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不过自从开始服用抗焦虑药物,患者感到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开始逐渐接受自己存在心理问题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焦虑障碍 老年 正念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障碍治疗药物调整的访谈与心理咨询
15
作者 于鲁璐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16年第4期367-375,共9页
一名三十余岁的已婚未育女性,从事医疗行业,本科毕业,在几年前被诊断为双相障碍,当时主要表现为抑郁和自杀倾向,每年有1 - 2 次轻躁狂发作,表现为易激惹和思维联想加快.咨客能坚持服用精神类药物,但却受到药物副作用的困扰.近一年来咨... 一名三十余岁的已婚未育女性,从事医疗行业,本科毕业,在几年前被诊断为双相障碍,当时主要表现为抑郁和自杀倾向,每年有1 - 2 次轻躁狂发作,表现为易激惹和思维联想加快.咨客能坚持服用精神类药物,但却受到药物副作用的困扰.近一年来咨客病情稳定,但一直伴有双手震颤,因此她希望减药.此外,咨客希望改变生活方式,计划生一个孩子,并打算去国外学习.在本次咨询中,咨客被告知上述巨大的生活改变会打破现有的稳定状态,现有的药物对妊娠也不安全.此外,药物减量时以每次调整一种为宜,可以从锂盐开始,因为这是最可能导致震颤的药物.咨客目前病情较稳定,但如果到国外学习有可能存在文化冲击,学业压力和其他应激源也都可能导致咨客疾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精神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障碍”的访谈与诊疗
16
作者 于鲁璐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16年第5期468-474,共7页
咨客是一名30岁左右的已婚女性,研究生学历。两年前第一次怀孕,孕8周时发生胎停育。一年前再次怀孕,但孕9周时再次胎停育。在此期间,咨客对怀孕的事情感到非常焦虑,反复去医院检查,几乎每日以泪洗面。两次怀孕失败后,咨客非常消沉,有自... 咨客是一名30岁左右的已婚女性,研究生学历。两年前第一次怀孕,孕8周时发生胎停育。一年前再次怀孕,但孕9周时再次胎停育。在此期间,咨客对怀孕的事情感到非常焦虑,反复去医院检查,几乎每日以泪洗面。两次怀孕失败后,咨客非常消沉,有自杀观念,睡眠质量也很差。她的丈夫在这段时间被查出心脏有问题。经过家人和病友开导,半年后逐渐好转。两个多月前,咨客第三次怀孕,孕9周时再次发生胎停育。咨客重新陷入之前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同时,她也开始隐隐地担心丈夫的健康状况。虽然她知道心脏疾病与怀孕之间并无明确联系,但仍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经过治疗,她被诊断为适应障碍伴焦虑和抑郁心境,并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和焦点解决短程治疗。值得一提的是,医生将这件事重新定义,告知咨客并非"运气不好"或者自身有过错,这使得咨客感觉好多了。根据咨客的病史,医生建议她在尝试再次怀孕之前先明确是否有其他医学原因导致流产。咨客逐渐认识到,她对丈夫的担心以及自责感都是毫无根据的,因为丈夫目前的情况不会威胁生命,也并非她怀孕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障碍 认知行为疗法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于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的人格改变”的访谈与诊疗
17
作者 张道龙 张小梅 《四川精神卫生》 2016年第2期106-110,共5页
患者为年近30岁的已婚女性,本科毕业,目前从事教师职业。几年前,患者在接受器官移植后出现明显的人格改变。在手术之前,她性情平和,无人格方面的异常。手术之后,虽然她的丈夫对她呵护备至,并且甘于接受他们没有孩子的事实,但她变得好与... 患者为年近30岁的已婚女性,本科毕业,目前从事教师职业。几年前,患者在接受器官移植后出现明显的人格改变。在手术之前,她性情平和,无人格方面的异常。手术之后,虽然她的丈夫对她呵护备至,并且甘于接受他们没有孩子的事实,但她变得好与人争辩、容易嫉妒、高兴不起来、缺乏自信,并常做噩梦。患者的公婆一直不知道她的真实病情,更不知道她在服用免疫抑制剂因而不能生育。患者对这种隐瞒行为感到内疚,也尤为感到无助。患者除了发生人格改变以外,还经常感觉乏力并且近期查出有畸胎瘤。医生对患者的诊断是"由于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的人格改变"。对这位患者不需要药物治疗,但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可以使她重新把自身的想法聚焦在生活的积极面,并学会如何处理不能改变的现状。医生还建议患者避免从事对体力或智力要求较高的工作,以免给免疫系统增加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由于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的人格改变 鉴别诊断 治疗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拖延症”的访谈与治疗
18
作者 张道龙 张小梅 《四川精神卫生》 2016年第1期77-85,共9页
这位成功的中年女性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她虽然没有抑郁或焦虑障碍的典型症状,但是在每个人生的重大事件上都表现出严重的动力不足。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她的这种动力不足的行为模式形成于童年,她从小就意识到自己天赋异禀,可以很轻松... 这位成功的中年女性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她虽然没有抑郁或焦虑障碍的典型症状,但是在每个人生的重大事件上都表现出严重的动力不足。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她的这种动力不足的行为模式形成于童年,她从小就意识到自己天赋异禀,可以很轻松地完成他人难以企及的事情。作为一名研究员和教授,她一直处于"发表文章或自取灭亡"的压力下,但仍始终没有足够的内驱力去做任何超出最低限度的事情。在个人生活中,她对人对事有着类似的淡漠态度,但未达到有临床意义的功能损害。我们给她的治疗建议是换到一份挑战小或竞争不太激烈的工作,同时增加体力活动和锻炼,提高自己的心理弹性并改善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缺乏 治疗建议 内驱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障碍的核心特征与治疗 被引量:7
19
作者 郝凤仪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18年第2期163-165,共3页
在DSM-5中,分离障碍的代表性疾病是分离性身份障碍、分离性遗忘及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这组障碍的共同风险是创伤性或应激性事件。分离障碍引起个体正常的、整合的感知觉、身份、记忆与意识等的中断或不连续。分离性身份障碍患者存在... 在DSM-5中,分离障碍的代表性疾病是分离性身份障碍、分离性遗忘及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这组障碍的共同风险是创伤性或应激性事件。分离障碍引起个体正常的、整合的感知觉、身份、记忆与意识等的中断或不连续。分离性身份障碍患者存在以2个及上人格状态为特征的身份瓦解;分离性遗忘症的个体没有能力回忆起重要的关于自我经历的信息;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患者存在持久或反复发作的对自身或环境的不真实感或分离的体验。分离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精神活性药物、心理咨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障碍 分离性身份障碍 分离性遗忘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的核心特征与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郝凤仪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18年第1期67-69,共3页
DSM-5中,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的代表性疾病是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反应性依恋障碍及脱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这组障碍与暴露于创伤性或应激性事件有关。个体可表现焦虑、恐惧症状、快感缺失、烦躁、外化的愤怒和攻击性及分离症状等... DSM-5中,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的代表性疾病是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反应性依恋障碍及脱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这组障碍与暴露于创伤性或应激性事件有关。个体可表现焦虑、恐惧症状、快感缺失、烦躁、外化的愤怒和攻击性及分离症状等。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于经历或目睹创伤性事件之后,存在侵入性症状、回避相关刺激、认知与心境存在负性改变、警觉性增加,且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适应障碍发生于应激源出现后3个月内,表现为超出应有程度的情绪反应或行为变化,应激源或其结果终止后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反应性依恋障碍与脱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的诊断均需有严重的童年期社会忽略或剥夺史,但前者表现为抑郁及退缩行为,后者表现为脱抑制与缺乏社交边界。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适应障碍 反应性依恋障碍 脱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