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部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石树沟组的巨型兽脚类恐龙(英文) 被引量:4
1
作者 徐星 詹姆斯·克拉克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7-160,共4页
中国西部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中侏罗世晚期到晚侏罗世早期沉积的石树沟组(Eberth et al.,2001)产出过巨型的蜥脚类恐龙化石(Russell and Zheng,1993),但产出的兽脚类恐龙个体则相对较小(Currie and Zhao,1993)。我们近年来在石树沟组中采... 中国西部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中侏罗世晚期到晚侏罗世早期沉积的石树沟组(Eberth et al.,2001)产出过巨型的蜥脚类恐龙化石(Russell and Zheng,1993),但产出的兽脚类恐龙个体则相对较小(Currie and Zhao,1993)。我们近年来在石树沟组中采集到大量脊椎动物化石(Clark et al.,2006),其中包括许多零散的骨骼和牙齿标本。本文报道一个产自石树沟组上部的兽脚类牙齿化石(IVPP V 15310),对于全面了解石树沟脊椎动物群具有一定意义。V 15310保存了一个近乎完整的上颌齿或下颌齿的齿冠。它具有典型兽脚类恐龙牙齿的特征:强烈侧扁,向后弯曲,前后缘有锯齿。齿冠有几种不同的磨蚀面:齿尖磨蚀成近圆形,靠近齿尖的齿冠前缘有一较大的平的磨蚀面,锯齿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磨蚀。V 15310很大,相关的测量数据和一些白垩纪的巨型兽脚类恐龙牙齿的测量数据相近。依据我们定义的一个定量评估锯齿大小的指标(锯齿大小指数),得出V 15310的锯齿大小指数非常小,与霸王龙相似,这与锯齿和齿冠大小具有反比关系的结论是一致的(Farlow et al,1991)。V 15310的另外一些形态特征对于推断它在兽脚类中的系统位置也提供了帮助。这些特征包括后缘锯齿明显高于前缘锯齿以及齿冠的唇侧和舌侧都有微弱的釉质褶皱。根据牙齿大小、釉质褶皱的发育程度以及锯齿的形态(Sereno et al.,1996;Chure et al.,1999;Holtz,2004),V 15310被归入中国盗龙类。其中,后缘锯齿和前缘锯齿的基部长度近似,但前者明显高于后者这一特征组合可能是中国盗龙类的一个鉴定特征。这一特征组合也见于四川的中国盗龙类。相比而言,V 15310在已报道的侏罗纪兽脚类恐龙牙齿中尺寸最大(Smith,2005;Smith et al.,2005),大小接近白垩纪的一些巨型兽脚类恐龙牙齿。新材料的发现表明兽脚类至少在晚侏罗世早期就已演化出了这种巨型体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中晚侏罗世 石树沟组 兽脚类恐龙 牙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的美中关系:从脆弱到实质性稳定
2
作者 沈大伟 鲍世奋 《国际展望》 2011年第6期91-99,126,共9页
美中关系在经过2010年的跌宕起伏后,于2011年转向稳定并开始取得实质性改善,其明显标志就是胡锦涛年初对华盛顿的国事访问以及2011年5月第三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举行。中美关系正在从"不稳定"或"脆弱的稳定"朝着... 美中关系在经过2010年的跌宕起伏后,于2011年转向稳定并开始取得实质性改善,其明显标志就是胡锦涛年初对华盛顿的国事访问以及2011年5月第三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举行。中美关系正在从"不稳定"或"脆弱的稳定"朝着"实质性的稳定"迈进。鉴于两国关系的客观复杂性、这种关系的全球性特征、两国不同的政治社会制度、两国的规模大得惊人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以及相互重叠的国家安全利益,相互之间存在竞争是很自然的,但这并非一种冷战式的竞争。未来美中关系很可能仍将是一种合作和竞争的混合体,我们的使命就是要扩大合作范围并管理和减少竞争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中关系 脆弱 稳定 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石树沟组上部一大型兽脚类跖骨 被引量:2
3
作者 贺一鸣 James M.CLARK 徐星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42,共14页
准噶尔盆地中侏罗世晚期到晚侏罗世早期沉积的石树沟组产出过包括多种兽脚类恐龙在内的大量脊椎动物化石。描述了一件新的采自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五彩湾地区石树沟组上部的兽脚类恐龙左第四跖骨标本(IVPPV18060)。通过与其他兽脚类恐龙第... 准噶尔盆地中侏罗世晚期到晚侏罗世早期沉积的石树沟组产出过包括多种兽脚类恐龙在内的大量脊椎动物化石。描述了一件新的采自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五彩湾地区石树沟组上部的兽脚类恐龙左第四跖骨标本(IVPPV18060)。通过与其他兽脚类恐龙第四跖骨对比,该标本可归入异特龙超科(Allosauroidea)。它与其他异特龙超科第四跖骨的相似性包括:近端关节面三角形并有一向后方延伸的舌状突出,向外侧轻微弯曲的骨干,位于骨干后方靠近外侧边的半月形肌肉凹陷,三角形骨干横截面。在异特龙超科当中,V18060与准噶尔盆地将军庙地区石树沟组中发现的董氏中华盗龙(Sinraptordongi)最为相似(除了以上相似性,V18060和董氏中华盗龙的相似性还包括远端关节轮廓呈近梯形,骨干后部肌肉凹陷与周围边界呈半开放状态)。但是,V18060和董氏中华盗龙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区别:V18060明显比董氏中华盗龙的第四跖骨粗壮,远端内外两髁大小差异相反。这些形态差异可能是由于个体发育或者性双形造成的,也可能代表分类学差异。对比研究和基于第四跖骨形态信息进行的分支系统学分析结果更偏向后一种解释:V18060代表一个不同于董氏中华盗龙但与后者亲缘关系很近的新的兽脚类恐龙。新材料的发现增加了中晚侏罗世石树沟动物群兽脚类恐龙的分异度。在五彩湾和将军庙地区发现不同的中华盗龙类恐龙指示了晚侏罗世早期准噶尔盆地中相邻地区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生态分异性或者地理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中晚侏罗世 石树沟组 兽脚类恐龙 跖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