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地区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与医疗政策初探(8)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怡欣 《社会工作》 2014年第5期82-87,94,共7页
本研究采用立意抽样方式,透过质性研究,探索政府医疗政策如何影响医疗争议的发生、处理机制与结果。研究发现医师在临床上遇到医疗纠纷时,注重在所属医疗机构的态度,并对其目前相关主管机关在医疗争议处理方面的多重政策感到无奈及无所... 本研究采用立意抽样方式,透过质性研究,探索政府医疗政策如何影响医疗争议的发生、处理机制与结果。研究发现医师在临床上遇到医疗纠纷时,注重在所属医疗机构的态度,并对其目前相关主管机关在医疗争议处理方面的多重政策感到无奈及无所适从;其次,目前健保制度的实施导致医病关系生态改变,民众消费意识提升,但医师却不认为医疗行为应视为一种消费行为,在医院评鉴以病人为中心的要求下,往往在医疗服务态度上产生冲突与矛盾。建议主管机关单位制订医疗纠纷调处统一协商与作业机制、医疗机构应有一套完整的组织架构及标准处理流程处理医疗纠纷,也希望国家能尽快拟定相关医疗纠纷处理政策,让医纠当事人可以了解如何去争取及维护自身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纠纷 医疗政策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技职院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护理临床能力鉴定竞赛见闻及启示
2
作者 金松洋 林丽娟 李少华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2期174-176,共3页
2014年8-11月笔者赴台湾美和科技大学进行为期3个月的进修研习,期间适逢台湾技职院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护理临床能力鉴定竞赛"在该校举办。笔者观摩了此次竞赛,加深了对台湾护理职业教育的理解,现对竞赛活动做总体介绍,以期为高职... 2014年8-11月笔者赴台湾美和科技大学进行为期3个月的进修研习,期间适逢台湾技职院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护理临床能力鉴定竞赛"在该校举办。笔者观摩了此次竞赛,加深了对台湾护理职业教育的理解,现对竞赛活动做总体介绍,以期为高职护理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技职院校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护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儒学思想述论
3
作者 杨锦富 《贵州文史丛刊》 2016年第2期1-9,共9页
孔子一生最大的贡献在于教育,朱子一生最大的贡献亦在教育。所以谈孔门儒学从教育进入,思想更能切入。朱子教人读书,不是要人孤立自赏,是要人从师友处理会,而问学论道即是他心中所系。问学在于切磋,切磋才能明理;论道在于求真,求真才能... 孔子一生最大的贡献在于教育,朱子一生最大的贡献亦在教育。所以谈孔门儒学从教育进入,思想更能切入。朱子教人读书,不是要人孤立自赏,是要人从师友处理会,而问学论道即是他心中所系。问学在于切磋,切磋才能明理;论道在于求真,求真才能增智。明理增智,在高处就能致其广,在近处就能尽其微,以此格物,物无不知;以此致知,知无不得,这便是朱子教人的方法,方法便捷,但要身体力行,所以即使晚年,朱子仍学之不辍。谈到思想脉络,朱子虽继孔孟而来,但不尽皆承孔孟理路,是能别出一条系统,这系统即开展他在"道问学"上的另一局面,亦即由二程路境上往前推出一步。总之,师友之教与儒门仁学皆直接沾育朱子,后日儒者得有源头活水,亦皆由此教化而兴会长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孔孟 儒学 师友 格物致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价值观的本质与特征——以钱穆《双溪独语》思理作研探
4
作者 杨锦富 《贵州文史丛刊》 2018年第1期1-11,共11页
钱穆《双溪独语》和宋明《语录》不同。后者是段落性的短语,不自成篇章;前者是阶段性的文章,可以自成篇什。《双溪独语》虽为散列,仍能独立成体,这因《双溪独语》所写,是文章的论作,始末之间,首尾一贯,所以不觉突兀。虽论辨儒道、儒佛... 钱穆《双溪独语》和宋明《语录》不同。后者是段落性的短语,不自成篇章;前者是阶段性的文章,可以自成篇什。《双溪独语》虽为散列,仍能独立成体,这因《双溪独语》所写,是文章的论作,始末之间,首尾一贯,所以不觉突兀。虽论辨儒道、儒佛、礼教及文学赏鉴,剖解开来,对于儒道的辨析则较深沉。盖以钱穆认定中国文化的主体仍在儒家,不论德性之知或闻见之知,终极都在成人。是以儒学的意涵在篇章中论述较多,简要如五伦的教化,仁者的行事,及处世礼仪,该书都不厌其烦申说,意谓儒者价值的确立,近处可以明德,远处可以亲民,由近及远,都能顺势达成;再由儒者的价值评断说,中国小说戏曲中的爱情、婚姻,也具明德亲民的嘉言美行。由此亦知研读《双溪独语》的论作,不仅欣悦钱穆剀切的训示,对儒家的认知也有更深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特值 双溪独语 儒道之辨 礼的延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明师友之教及其思想论述
5
作者 杨锦富 《贵州文史丛刊》 2016年第3期22-32,共11页
本文前题为阳明师友之教及其思想论述,壹在由师友的进路,探讨阳明学的渊源,之后再进入其学的核心脉络,是即顺其本源,得其慧旨之谓,探讨其师友之教及阳明良知和致良知教义。
关键词 阳明 师友之教 阳明良知致良知教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