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景与挑战:当代中国的妇女学与妇女/性别社会学 被引量:14
1
作者 周颜玲 仉乃华 +2 位作者 王金玲 范晓光(译) 王金玲(审校)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2-216,共15页
本文是对妇女学以及妇女/性别社会学这两个相互联系的学术领域在中国之兴起和发展的回顾。基于知识社会学,作者极大地典型化了中国妇女和性别议题的内容和原因,解释诸如马克思主义理论遗产、国家/政党管理、经济改革、政治变化、本地状... 本文是对妇女学以及妇女/性别社会学这两个相互联系的学术领域在中国之兴起和发展的回顾。基于知识社会学,作者极大地典型化了中国妇女和性别议题的内容和原因,解释诸如马克思主义理论遗产、国家/政党管理、经济改革、政治变化、本地状况以及全球化等历史和社会政治因素是如何在这两个领域产生影响,形成特征以及进行知识生产。尤其是,作者根据学术地位、立场、内容、研究方法、课程变迁以及教学等因素,检视了妇女/性别社会学在中国知识发展的动态轨迹。最后,作者还论述了上述两个领域所共有的特征和议题是如何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女权/女性主义两者动态交互影响中演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权/女性主义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妇女学 妇女社会学 性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制造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困境与路径——基于河北省定州市两大产业的追踪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凌 肖晨阳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43,共13页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县域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制造高质量绿色发展关乎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的整体进展。自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实施以来,县域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成效显著,但后劲不...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县域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制造高质量绿色发展关乎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的整体进展。自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实施以来,县域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成效显著,但后劲不足,面临环境保护与产业增长的两难。追踪观察河北省定州市外贸型铁网产业、内销型体育器械器材产业近八年的环保升级改造发现:两大产业通过使用清洁能源、加强末端治理,减少了空气污染,规范了“三废”治理,但是,由于缺少绿色市场的反向驱动,鲜有企业开展绿色生产技术创新,这导致其环保成本压力难以通过形成绿色生产力得到持续有效缓解。部分企业以退出生产端、规避环保监察等方式应对环保压力,加剧了环境质量反弹的风险,且影响两大产业绿色化发展的持续性和深度。探寻破局之策,建议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发展实际,使县域传统制造业的绿色化改造从偏重末端治理转向兼顾绿色技术创新支持体系和绿色消费市场的构建与培育,切实解决环保成本的有序转化和绿色技术创新成本合理分担两大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制造 绿色化发展 技术创新 绿色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现代化视角下农村工业环境成本转化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凌 肖晨阳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0-69,111,共11页
农村工业的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及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其难点在于构建可持续的环境成本转化机制,从而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典型的环境倒逼式转型——河北农村铁网产业环保升级改造为例,从生态现代化视角分析其转型过... 农村工业的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及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其难点在于构建可持续的环境成本转化机制,从而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典型的环境倒逼式转型——河北农村铁网产业环保升级改造为例,从生态现代化视角分析其转型过程中环境成本转化机制和进展。分析结果表明:在环境政策的强力规制、行业协会的积极推动、基层政府的多重支持下,农村工业以环保改造任务外包和非技术性生产调整的方式取得了环境成本内部化的阶段性进展,但其环境成本再外部化面临缺乏技术创新和消费端激励的困难,其绿色转型导致生产成本增加、社会福利下降的问题;由于研发和资金不足,我国东部农村工业难以走生态现代化的路子,政产学研社协同创新及绿色消费机制的建立或将有助于突破其环境成本再外部化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工业 铁网产业 生态现代化 绿色转型 环境成本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农村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挑战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凌 肖晨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37,175,共11页
农村小微企业的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但其绿色转型面临环境保护与自身发展难以兼顾的困境。在以强化末端治理、能源替代、环境管理规范化为主的转型实践中,企业大多延续扩大产能增加总营收的方式应对环境成本内... 农村小微企业的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但其绿色转型面临环境保护与自身发展难以兼顾的困境。在以强化末端治理、能源替代、环境管理规范化为主的转型实践中,企业大多延续扩大产能增加总营收的方式应对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压力,同时,长期政策性停产或限产使企业产能增长受限,企业选择精减用工控制运营成本,最终转型带来环境质量改善、产能规模下降和社会失业增加。可见,由于以体育用品企业为代表的县域小微企业普遍依赖扩大规模、控制用工成本的方式维持盈利水平,其盈利模式与技术革新路径要求存在差异,这使其绿色转型方式不同于生态现代化的理想模式,短期内转型效应难以实现多赢,转型实践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因此,深化农村小微企业绿色转型,可从优化成本结构以重构盈利模式出发,培育企业持续转化或转移环境成本的动力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转型 生态现代化 环境效应 经济效应 社会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